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海员这一特殊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阳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04/07所有进行换证、培训前健康体检的中国东北三省海员424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情况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艾森克人格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当场自填问卷方式。症状自评量表的10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艾森克人格问卷的4个因子分包括精神质分、稳定性分、内外向分、掩饰性分。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两个因子包括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取得数据进行整理、编码,建立SPSS10.0数据库,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完成问卷424份,实际有效问卷404份,有效率为95.3%。①近海海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最高16.13%,远海海员次之11.65%,新录最低8.06%,三者差异不显著。②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年龄、家庭人口数、教育水平、上船前户籍等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无相关性。③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分值与症状自评量表的10项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475,0.362,0.442,0.312,0.472,0.495,0.561,0.524,0.555,0.443,P<0.001),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90,P<0.001),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13,P<0.001),与精神质分、稳定性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3,0.312,P<0.001),与内外向分、掩饰性分呈显著负相关(r=-0.211,-0.210,P<0.001)。④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评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分值与消极应对、偏执、恐怖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结论: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调查对象的人格特点、身心健康程度、社会支持因素等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手术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护理人员85名,通过调查问卷方式采集护理人员负性生活事件、创伤事件数据,并分析其与PTS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创伤事件发生率为97.65%(83/85),PTSD发生的阳性率为36.47%(31/85).骨科手术室创伤事件与PTSD发生相关(P<0.05),创伤事件影响程度与PTSD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承受多方面压力,受影响程度越大,越易发生PTSD,其生活与工作状态应受到广泛的关注,尽量避免相关创伤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地震后100天住院地震伤残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0天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地震伤残人员,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地震后100天住院地震伤残人员PTSD的患病率为26%;PT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目前伤残程度、前期是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家庭成员伤亡情况密切相关(P<0.01),与性别、文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目前仍住院治疗的地震伤、残人员有较高的PTSD发生率,躯体残疾程度、亲人遇难和是否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导致PTSD主要因素.在进行物理康复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烧伤患者可疑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探讨烧伤患者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05/2004-07作者收集了大连市大化医院和鞍山市烧伤医院烧伤入院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所有对象在入院第10天接受调查。采用自制一般问卷进行一般情况的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评估人格特征(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定对社会支持的感受程度(家庭内、家庭外);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烧伤前一年对生活事件的判断情况(正性、负性);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应对方式(积极、消极)。在入院1个月时,接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测查,并进行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及各量表、问卷的符合性判定,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阳性者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分析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常模的比较。烧伤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人格差别,社会支持差异,应对方式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阳者的婚姻、烧伤部位、支付、性别和担心等多个方面的差别。结果:18例因各种原因脱落,完成所有问卷者82例。①经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筛选,可疑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者19例,占烧伤人数的23%;符合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筛诊断14例,占烧伤人数的17%。②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焦虑和偏执因子明显高于常模(P〈0.05)。③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检出阳性患者与检出阴性患者比较,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神经质、内向得分、精神病质评分更高;应对方式以消极应对为主;生活事件评定对以负性事件为多。④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与非可疑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和付费方式之间无差别(P〉0.05);而担心内容(毁容、经济、残疾)和烧伤的部位(非功能区,功能区)各项之间差别显著(P〈0.05)。⑤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是烧伤面积、神经质、内向人格、家庭支持、精神病性(P〈0.05)。结论:烧伤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烧伤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更高;可疑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中,人格因素(神经质、内向得分、精神病质)非常重要。与可疑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关系最密切的可能是烧伤面积、神经质、内向人格、领悟社会支持和精神病质。 相似文献
7.
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背景:创伤事件影响着个体情感、认知和身体等很多方面,很多的创伤个体会进一步的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从而造成个体在社会和职业机能上的损伤。
目的:简明介绍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测量和症状,并分析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
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5-12与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反应、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
英文文献来源于ProQuest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trauma,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详细阐述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筛除与之无明显联系的文章。排除①器质性损伤和运动损伤的部分。②个案研究的文献。③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文献,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5篇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前第4个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分为急性、慢性、延迟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3种亚型。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提出6个症状标准用来进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特征就是表现出与超出平常经验的、确切的创伤性事件相联系的明确的症状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应激源、影响因素及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的心理反应。
结论:研究创伤后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对于临床创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行回顾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创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量表(CAPS)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在四川省什邡市某中学筛查出PTSD症状高分被试104例,由评估者进行CAPS结构式访谈;其中37例被试接受2位评估者的独立访谈,收集数据测算评分者信度。在某心理专科医院纳入ETI高分的被试35例进行CAPS访谈。在访谈结束3d后,再由评估者对被试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晤谈(SCID)问卷的PTSD模块访谈,收集数据测算校标效度。结果:2名评定者对37例被试的PTSD总体诊断的Kappa系数为1,CAPS总分及三项分量表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0.9,两者的评分显著相关(n=37,P<0.01),显示很强的评分者信度。CAPS量表总体的alpha系数>0.9,三项分量表的alpha系数均>0.75(n=139),显示CAPS中文版在总体水平和分量表水平上都具有可接受的同质性信度。CAPS与SCIDPTSD模块两个工具在总诊断上的Kappa值达到0.75(n=35),在总分及各项分量表得分上显著相关,说明作为测量PTSD的工具,CAPS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结论:CAPS中文版是一项测量PTSD的可靠且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RTA)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转归进行分析。方法:对156例RTA受害人中患PTSD者进行确认,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并应用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结果:PTSD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随着伤残等级的增高,申请赔偿的RTA受害人发生PTSD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另外获得赔偿的受害人PTSD的发生率远低于未获得赔偿的。结论:RTA发生率与性别、伤残等级、是否获得赔偿的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闫雪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6):326-329
尽管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但它常常被当作精神疾病的二级症状,认为对其主要精神疾病的治疗才是缓解睡眠苦恼的最可行办法。事实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而言,采用针对睡眠紊乱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将论述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睡眠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价量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制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在中国使用的可行性。方法:于2003-12/2004-0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3年春辽宁省的SARS确诊患者和医护人员以及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为观察对象,包括5组,SARS患者组(辽宁省健在的SARS患者4名,其中大连3名,葫芦岛1名),一线医护人员组(直接为SARS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60名),二线医护人员组(参与SARS排查并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从事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50名),普通医护人员组(在普通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30名),大学生组(SARS封校期间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30名)。采用的问卷和测量工具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美国为临床医生使用的DSM-Ⅳ创伤后应激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对所有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心理测量和记录。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建立SPSS 10.0数据库,用秩和检验、Speaman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获得162份有效问卷,将其进行结果分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的相关性分析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分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与非创伤后应激障碍组进行描述可见,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均呈正偏态分布,采用Speaman相关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呈高度正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90%范围是17~4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可成为国内筛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应用工具,其临床医学参考范围是17-4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喉癌手术后40例PTSD病人临床资料。[结果]轻度11例,中重度29例。[结论]PTSD与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喉切除术导致残障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支持不足、社会应对不良等因素相关。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以降低或减少PTSD症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探讨烧伤患者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05/2004-07作者收集了大连市大化医院和鞍山市烧伤医院烧伤入院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所有对象在入院第10天接受调查。采用自制一般问卷进行一般情况的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评估人格特征(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定对社会支持的感受程度(家庭内、家庭外);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烧伤前一年对生活事件的判断情况(正性、负性);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应对方式(积极、消极)。在入院1个月时,接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测查,并进行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及各量表、问卷的符合性判定,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阳性者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分析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常模的比较,烧伤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人格差别,社会支持差异,应对方式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阳者的婚姻、烧伤部位、支付、性别和担心等多个方面的差别。结果:18例因各种原因脱落,完成所有问卷者82例。①经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筛选,可疑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者19例,占烧伤人数的23%;符合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筛诊断14例,占烧伤人数的17%。②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焦虑和偏执因子明显高于常模(P<0.05)。③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检出阳性患者与检出阴性患者比较,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神经质、内向得分、精神病质评分更高;应对方式以消极应对为主;生活事件评定对以负性事件为多。④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与非可疑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和付费方式之间无差别(P>0.05);而担心内容(毁容、经济、残疾)和烧伤的部位(非功能区,功能区)各项之间差别显著(P<0.05)。⑤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是烧伤面积、神经质、内向人格、家庭支持、精神病性(P<0.05)。结论:烧伤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烧伤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更高;可疑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中,人格因素(神经质、内向得分、精神病质)非常重要。与可疑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关系最密切的可能是烧伤面积、神经质、内向人格、领悟社会支持和精神病质。 相似文献
14.
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对亲身经历的或目击的导致或可能导致自己或他人死亡或严重躯体伤害的意外事件或严重创伤的强烈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会激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和脑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5-羟色胺、儿茶酚胺类等神经递质与相关受体功能改变;海马等脑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造成免疫功能的紊乱等一系列神经生物学改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工具和诊断标准经过多次修订,现已逐步完善和确立。经历各类创伤事件后国内研究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比率约为17%~86%,国外报道为15%~70%。烧伤是一种在平战时均较常见的创伤之一。不仅是生理的创伤,同时也是心理的创伤。烧伤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23%~88%。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活背景、生理、心理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目前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主要使用抗抑郁等药以减轻症状,以及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其中心理治疗的方法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心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描述心理评估机制和应对过程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决定创伤的愈后。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5-06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心理学特征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包括“Posttraumatic sffess disorder,Coping,Appraisal,Stress,Trauma”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手动检索获得相关资料。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机制及其相关的治疗方面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34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的文献,选择了与主题最为相近的19篇文献用于综述。
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有明确心理社会应激源病因的精神状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有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神经内分泌失调和心理生理先天性畸形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可加重躯体症状和疾病。心理评估和应对在适应创伤的心理和生物反应中很重要。人类对不同类型的应激情况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寻求社会支持是另一种积极应对策略,应对方式的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创伤后从应激不良到功能障碍的转化。
结论:对创伤生物心理学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将提高对适应应激源的认识,帮助联合治疗创伤的心理和生物学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癌症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心理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对67例癌症患者进行诊断性访谈,分为PTSD组(n=37)和对照组(n=30)。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癌症应对问卷(CCMQ)。结果:PTSD组较少采取面对(1.95±0.45)的应对方式,而多采用回避和压抑(2.30±0.44)、屈服(2.45±0.72)、幻想(2.32±0.50)、发泄(2.16±0.53)的应对方式(P<0.01或P<0.05),癌症相关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面对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455,P<0.01),与回避和压抑、屈服、发泄显著正相关(r=0.470,P<0.01;r=0.349,P<0.05;r=0.354,P<0.01)。结论:心理应对方式不良与癌症相关PTS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及其预测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背景: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首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诊断。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创伤后直激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还存在不足。目的:回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早期筛查工具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帮助心理工作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早期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易感,早期实施有效干预,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电子期刊全数据库1993-01/2004-12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章,检索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redictors,intervention”,并限定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同时在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资料。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因素、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等方面;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内容。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献40篇,排除14篇重复性研究。26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篇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趋势,19篇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预测因素,2篇关于筛查量表,2篇关于应激事件的干预研究。资料综合:预测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创伤事件的类型、受害的早期症状和生物心理因素,以及社会支持的程度等方面。根据预测因素,及时筛查,早期给予心理干预,辅助使用药物,加强社会支持,能够减少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结论: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为了降低受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应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启动灾难发生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同时加大受害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力度,完善社会支持的体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后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12/2004-0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3-03/05辽宁省SARS确诊患者和不同程度受到SARS威胁的医护人员以及医学院在校学生为观察对象.包括5组,患者组:辽宁省健在的SARS患者4例(其中大连3例,葫芦岛1例);一线医护组(直接治疗和护理SARS患者)60人;二线医护组(参与SARS排查并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从事医疗和护理)50人;普通医护组(在普通病房工作)30人;在校大学生组(指SARS封校期间的医学院校在校学生)3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式基本情况问卷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采用美国的创伤后应激量表中文译本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中文译本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来评估人格特征.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反映个体具有特质属性的并与健康有关的应对方式.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心理测量和记录.对所得数据资料用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将174例观察对象的资料整理、按标准剔除无效问卷12份,获得合格问卷162份.有效率93.1%.162例SARS相关观察对象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为5.56%.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相关分析结果为:①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量表的相关分析:神经质的、精神质的个体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高,而越掩饰的人分值越低.②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评分值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相关,受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是心理健康因素各方面的综合反应.③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相关性分析:积极应对困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分值高,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④与应激强度相关分析:SARS相关观察对象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工作环境、是否在SARS期间患病并接受治疗(F=3.416 P=0.020)、不同工作的城市(F=5.393,P=0.006)而有明显差异,即应激强度增大,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增高.⑤多元回归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分值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强迫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消极应对因子以及SARS期间患病且接受过治疗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多,SARS期间曾被隔离的人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结论:应激事件的性质、强度、观察对象的身心健康程度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患因素,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因素具体可概括为:个性特征(神经质、精神质)、较高的应激强度、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强迫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入住我院ICU病房并治愈出院的病人为对象,采用个体因素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用以评价病人经历的创伤事件对其影响的严重程度。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ICU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因素。[结果]在回归分析中,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为影响ICU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因素。[结论]女性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长是PTSD的促发因素,应引起ICU医务人员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并具有独特临床特征,在应激领域引起较大关注,文章对当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热点研究作了简要介绍。方法 主要选择被Medline收录的外文文献和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献,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 应激不一定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因素研究为揭示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个体特征、应激方式、创伤事件类型、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创伤概念的标准化、持续创伤暴露的不良后果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机制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