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病学调查和前瞻性研究提示结直肠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兹复习有关文献,就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作一综述.饮食因素脂肪和蛋白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西欧、北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较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高10倍以上.除环境因素外,最明显的差异是摄入饮食的不同.Drasar等调查统计37个国家的结肠癌、乳腺癌和食谱后指出,结肠癌的发生与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蛋白或精制碳水化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微环境、宿主遗传易感性和高动物蛋白饮食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此文就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对结直肠癌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结肠癌是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1985年约有60,000例死亡,并新发现138,000例。国际肿瘤协会1977~1982年的统计指出,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是54%,直肠癌是51%。为了增加结肠直肠癌的生存率,必须集中力量预防和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结肠直肠癌的预防可以分两方面:①认识饮食、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每年有新发现的结肠直肠癌140000例,死于结肠直肠癌的患者约55000例。结肠直肠癌已成为第二主要的癌性和或癌症有关的死亡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高,新发现的结肠直肠癌患者年龄大多数大于75岁。人们在一生中患结肠癌的危险为2.6%,临床新诊断的结肠直肠患者多达60%已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其5年的生存率分别约为60%和6%,而对局限性未发生转移的患者进行治疗,其5年生存率要望达到91%。鉴于结肠直肠癌可预防性和严重的危害性,加强对结肠癌的筛选很有必要,其目的主要的是发现早期癌肿,发现和切除息肉,从而预防癌肿。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病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靖大道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1,6(4):228-230
结肠癌是人类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机体的内因与环境的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约占结肠癌归因危险度的80%,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少体力活动有关;约20%的结肠癌归因危险度则与遗传背景有关,其中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家系(HNPCC),另还有部分结肠癌具有家族背景。本文就近年来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现状分述如下。 一、饮食因素 1.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与结肠癌: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对饮食与结…  相似文献   

6.
轻度缺碘时缺硒或补硒可明显降低或增加大鼠组织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但随时间的延长各组织变化趋势不同。在4周内肝脏和肾硒含量和GPx活力变化幅度大,在8周时红细胞的硒含量和GPx活力仍有继续增加或降低的趋势。大脑和甲状腺硒含量和GPx活力缺硒后反而升高,但增加幅度明显低于补硒后的增加幅度。提示大脑可优先得到硒,大脑和甲状腺具有较强的维持抗氧化状态的能力。肝脏、肾脏和红细胞可能分别是硒缺乏早期和后期重要器官硒的主要来源。红细胞可能起“硒储备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10年来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模式及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定筛查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1906例结肠癌和直肠癌住院患者,就其收治比、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和病理分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年龄组成方面40~60岁的直肠癌患者和70岁以上的结肠癌患者明显增多(P0.05);临床表现方面直肠癌的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多于结肠癌,腹部包块更多见于结肠癌;结肠癌大便常规检查异常明显低于直肠癌(P0.01),而血红蛋白下降更为多见(P0.01);直肠癌行癌胚抗原(CEA)检查的人数明显低于结肠癌,其出现异常的比例也偏低;直肠指诊在直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结肠癌确诊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治疗方式均以手术为主,Duke D期的直肠癌患者稍多。结论直肠癌和结肠癌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肠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于出现相应症状的高危人群,应注重体格检查和内镜检查相结合,以期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在结直肠癌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检测癌细胞浸润,分析其贫血状况。结果:结直肠癌贫血发生率为47.86%(123/257例)。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以缺铁性贫血为主(P0.05)。左半结肠癌以多因素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伴贫血患者中肿瘤骨髓侵润占8.13%,以低/未分化患者肿瘤骨髓侵润发生率较高(P0.05),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0%,所有骨髓侵润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在结肠癌贫血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DNA合成、修复及稳定密切相关.近来国外许多研究发现叶酸缺乏与结肠癌发生关系密切,补充叶酸可降低结肠癌发生率.本文主要对叶酸的生理作用、叶酸缺乏与结肠癌发生机制及叶酸防治结肠癌应用现况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Croft等报道1,465例癌症患者中,有6.6%发生并非由癌肿转移所致的神经肌肉系统病变。最常见于肺癌和卵巢癌。7%的男性胃癌患者和13%的女性胃癌患者具有神经肌肉系统异常。结肠癌的发生率约为对照者的两倍,但与直肠癌无明显关联。这些综合征统称为癌性神经肌病。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亚急性或慢性多发性远端感觉运动性神经病,病情轻重不一。此症常见于癌症出现之前,偶可自然缓解或复发。手术切除癌肿对周围神经病变常很少作用,但用皮质激素治疗后可有改善。1974年Tyler报道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和直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也呈现升高趋势.目前已经明确饮食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增加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含量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并已作为预防药物用于临床试验.我们就钙剂、维生素D在预防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放免分析方法,对饲予克山病病区粮大鼠胰岛的形态与机能研究结果表明:低硒的克山病病区粮可引起大鼠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明显下降,胰岛内C肽和胰岛素分泌贮备显著减少,并出现胰岛β细胞萎缩、变性等形态学损害。在病区粮内补一定剂量硒或维生素E(VE)可明显提高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增加β细胞分泌贮备,提示硒和VE缺乏引起的过氧化损害可能是胰岛受损的主要机制。本研究结果提示克山病基本病因可引起胰岛的原发性损害,其作为克山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能对心肌坏死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白鼠喂饲克山病病区粮,并分别向病区粮加维生素 E 和硒,观察在亚硝酸钠急性中毒情况下各组大鼠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亚硝酸钠可使病区粮所饲大鼠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下降,补充维生素 E 或硒则可保护此酶活性防止其下降。提出除低硒外,亚硝酸盐过多及维生素 E 缺乏可能参与了克山病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补体C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补体C7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LoVo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补体C7蛋白分布与表达水平;将过表达C7质粒和C7-siRNA分别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LoVo细胞,通过CCK-8检测C7对这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HCT-116在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C7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补体C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空载质粒组和NC-siRNA组相比,C7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C7-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 LY294002处理结肠癌细胞后C7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补体C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中C7基因可降低癌细胞增殖,其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CRC)的风险明显增高,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一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此文就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UCACC)的化学预防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在纳米硒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1、3、6、12μmol/L纳米硒的细胞生长液作用于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SW480,作用6、12、24、48、72、96 h后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结直肠癌细胞SW480经4μmol/L纳米硒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SW480经4μmol/L纳米硒作用48 h后细胞中STAT3、p-STAT3、Cyclin A1的表达水平。结果纳米硒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随作用时间和浓度增加而增加。结直肠癌细胞HT29,SW620,SW480经纳米硒作用48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8±0.6)、(10.4±1.1)、(4.2±0.4)μmol/L。4μmol/L纳米硒作用后的SW480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0μmol/L(P0.01)。纳米硒作用后的结直肠癌细胞中Bax表达增多,Bcl-2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比与0μmol/L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4μmol/L纳米硒作用后的结直肠癌细胞中p-STAT3、Cyclin A1水平与0μmol/L相比显著下降(P0.01),而STAT3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纳米硒可以阻断STAT3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WHAE基因表达与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探讨YWHAE过表达与结肠癌转移、分化及分期的关系;慢病毒转染小RNA沉默结肠癌HT-29细胞YWHAE基因,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沉默效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技术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细胞克隆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克隆形成情况.结果:YWHAE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5 cm处黏膜正常腺体中低表达或表达缺失(P0.001),发生转移的结肠癌YWHAE表达要明显高于未转移的结肠癌组织(P0.05);高效转染、沉默YWHAE基因表达后,结肠癌HT-29细胞长速度明显减慢(P0.01),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沉默YWHAE基因表达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遗传、慢性炎性反应刺激、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相关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量食用红肉或加工肉制品可显著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而结直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此文就摄入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与结直肠息肉发病风险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老年结直肠癌术后1月肠梗阻发生率,探讨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39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后随访1月,收集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筛选,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339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月共26例发生肠梗阻,发生率为7.67%;有术前肠梗阻、有大肠肿瘤切除史、TNM分期越高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月肠梗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术前肠梗阻、无大肠肿瘤切除史和TNM越低的患者;腹腔镜手术后1月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和中转开腹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肠梗阻(OR=1.894,95%CI:1.019~2.664)、TNM分期(OR=5.542,95%CI:2.264~8.721)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月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0.261,95%CI:0.013~0.563)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术后1月肠梗阻发生率较高,对于高危人群要重点预防,并提高手术操作技术,选择合理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正常对照30例。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274.21±218.38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浓度(169.06±68.01 pg/ml,P<0.02),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346.52±168.57 pg/ml明显高于直肠癌患者(237.31±124.10 pg/ml,P<0.05)。Dukes B、C、D期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Dukes D期组与Dukes A、B、C期组亦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癌肿部位有关,对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对早期诊断似无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