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胰瘘为其主要而严重的并发症,借鉴现有胰肠吻合方法的优点,笔者对4例危重或老年患者行胰肠一层吻合,发现其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结合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胰肠吻合与双荷包胰胃吻合的近期疗效,探讨胰肠吻合和双荷包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合理性选择.方法 回顾性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3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胰肠吻合12例,双荷包胰胃吻合26例.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双荷包胰胃吻合组胰瘘发生率(0%)、手术时间[(327.50±32.56) min]、术后住院天数[(10.31±2.44) d]显著少于胰肠吻合组[分别为3/12、(425.83±33.77) min和(14.33±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术后腹腔出血、胃排空延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虽然亦低于胰肠吻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荷包胰胃吻合是较胰肠吻合相对安全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前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在近期疗效上对预防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具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改良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术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胰肠吻合采用改良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并记录其一般情况及术后胰瘘、胆瘘、延迟胃排空、切口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主要并发症率为12.1%(4/33),胰瘘发生率为6.1%(2/33),胆瘘发生率3.0%(1/33),出血发生率3.0%(1/33),围手术期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应用改良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胰瘘发生概率较低,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林斌  冯伟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8):510-510
例1,男,76岁。两年前有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术中探查胰柔软、偏细、胰头钩突部有质硬肿块约3 cm×3 cm×2 cm,胰、胆管不扩张,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胰肠吻合采用彭氏Ⅰ型捆绑吻合。病理检查:胰头腺癌。术后第1天晚,胰肠吻合口旁管引流出少许黄绿色液体,改冲洗负压吸引。第2天下午患者腹痛明显,并烦躁不安、发热;引流液较多,查引流液淀粉酶19 529 U/L,血淀粉酶值220 U/L;CT示胰腺及肝周少量积液。第3天凌晨患者全腹胀痛难忍,伴SaO2下降,遂二次手术。术中见腹腔内黄绿色混浊积液约800 ml,胰…  相似文献   

5.
捆绑式胰肠吻合与传统胰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防止胰漏、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8月我院施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同时行半胃切除)(捆绑组)32例,并与同期传统胰肠吻合法(对照组)51例作对比。观察术后胰漏、胆漏、胃排空障碍、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胰漏、胆漏、胃排空障碍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在捆绑组中分别为0%、6.3%(2/32)、3.1%(1/32)和3.1%(1/32),以对照组中分别为15.7%(8/51)、17.6%(9/51)、15.7%(8/51)和11.8%(6/5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捆绑组(26.05d)较对照组(38.24d)显著缩短。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有助于避免胰漏的发生,以及由此所致的各种其他并发症。同时,半胃切除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溃疡或应激溃疡出血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漏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15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别采取胰肠套埋单层吻合105例,双层吻合49例,分析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及两组间胰漏差异原因。结果胰漏发生率8.4%(13/154),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表明:男性、胰腺质地软、非单层胰肠吻合方式是3个与胰瘘相关的独立变量;两种吻合方式间胰漏(单层吻合,4.8%vs双层吻合,16.4%)、术后并发症(单层吻合,18.1%vs双层吻合,32.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弹层吻合,18.45±7.11天vs双层吻合,22.75±9.73天)、质软胰腺中胰漏停嘱吻合,6%vs双层吻合,27.6%洧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肠套埋单层吻合,特别是在质软胰腺中应用可明显减少胰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简化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23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胰腺断端游离3~4 cm;将6号或8号硅胶导尿管插入胰管内4~5 cm,胰腺断端外硅胶管为6~8 cm,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在胰腺断端上;胰腺断端交锁缝合止血.将空肠断端外翻2~3 cm,电灼损伤黏膜1 cm;回复外翻空肠,在空肠断端的系膜及其对侧和两者的中点与胰腺的下缘、上缘及其之间的胰腺被膜各对称性地缝合1针;并将空肠套在胰腺断端后打结固定.在确定空肠完整地套在胰腺游离段上后,用1-0可吸收线将空肠断端捆绑在胰腺游离段上.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结果 323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缝扎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瘘,置管引流出院1个月后自行痊愈.2例胆总管下端癌和2例胰腺钩突部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6和8、11 d发生胰瘘,经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胰瘘发生率为1.5%(5/323).结论 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simplified binding pancreaticojejunostomy for patients with periampullary malignant tumor after radical pancreatoduodenectomy (RPD). Methods From March 2005 to May 2010, 323 patients with periampullary malignant tumor received RPD at the Tongji Hospit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Simplified binding pancreaticojejunostomy was applied after RPD: the distal end of pancreas was freed for 3-4 cm;a No. 6 or No. 8 silicone urinary catheter was inserted into the pancreatic duct for 4-5 cm, and the remaining urinary catheter (6-8 cm) out of the pancreatic duct was sutured to the pancreatic stump with absorbable sutures.The cutting end of the jejunum (2-3 cm) was everted, and the everted mucosa of the jejunum ( 1 cm) was injured by electrocautery, then the everted jejunum was reverted to its normal position. The cutting end of the mesentery of jejunum and its opposite side, as well as the mid-point of these two parts were sutured symmetrically with the lower and upper edges of the pancreas, and with the capsule of pancreas between them. The everted jejunum was wrapped over the pancreatic stump and sutured it to the pancreas for fixation. The cutting end of the jejunum was bound to the pancreatic stump with 1-0 absorbable suture after confirming the jejunum was completely invaginated into the pancreas. The alimentary tract was reconstructed by using Child's method. Results Simplified binding pancreaticojejunostomy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patients, Pancreatic fistula was detected in one patient who was complicated with anastomotic bleeding on the third day after secondary laparotomy.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with catheter and spontaneously recovered one month later. Pancreatic fistula was also detected in two patients with distal bile duct carcinoma and two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in the uncinate process of pancreas at postoperative day 3, 6, 8 and 11, and they were cured by expectant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was 1.5% (5/323). Conclusion Simplified binding pancreaticojejunostomy is simple, safe and feasible, and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0例,根据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组:捆绑式吻合组(25例)、常规吻合组(25例)。分析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天数、吻合口大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参照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标准,捆绑式吻合组和常规吻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不同;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胰漏。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捆绑式吻合方式并不能显著减低术后发生胰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肠套入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胰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方法 回顾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12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病例,采用胰肠套入吻合67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59例。分析两种胰肠重建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同时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套入式胰肠重建组术后胰漏发生率为31.34%(21/67),黏膜对黏膜胰肠重建组为13.56%(8/59);两组术后胰漏严重程度(A、B、C级)情况分别为10.45%(7/67),14.93%(10/67),5.97%(4/67)和8.47%(5/59),3.39%(2/59),1.69%(1/59)。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15 d vs 16.86 d),费用分别为(49 882.73元 vs 38 047.80元)。两组患者术后胰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级所占比例、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的胰肠重建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级)、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采用胰肠套入吻合,该法可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简化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23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胰腺断端游离3~4 cm;将6号或8号硅胶导尿管插入胰管内4~5 cm,胰腺断端外硅胶管为6~8 cm,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在胰腺断端上;胰腺断端交锁缝合止血.将空肠断端外翻2~3 cm,电灼损伤黏膜1 cm;回复外翻空肠,在空肠断端的系膜及其对侧和两者的中点与胰腺的下缘、上缘及其之间的胰腺被膜各对称性地缝合1针;并将空肠套在胰腺断端后打结固定.在确定空肠完整地套在胰腺游离段上后,用1-0可吸收线将空肠断端捆绑在胰腺游离段上.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结果 323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缝扎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瘘,置管引流出院1个月后自行痊愈.2例胆总管下端癌和2例胰腺钩突部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6和8、11 d发生胰瘘,经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胰瘘发生率为1.5%(5/323).结论 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端端双层套入连续吻合法(改良Child胰肠吻合)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对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4-0 Proene线双层胰肠端端套入式连续吻合。结果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的吻合时间平均14.2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进胰肠及胃肠吻合方式对患者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方式为胰肠、胆肠和胃肠顺序。胰肠吻合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游离胰腺残端2.5~3.0cm,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浆肌层剥除,制成黏膜瓣,长度与胰腺断面前后径相当,施行黏膜瓣覆盖胰腺断面的套叠式胰空肠端端吻合术;胃肠吻合是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与胰胆侧肠袢之间问置30cm空肠施行胃肠道重建。结果术后发生胰漏2例(3.8%),经充分引流并给予生长抑素、肠内营养等保守治疗愈合,无腹腔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随访率为88.5%(46/52),术后半年95.0%(38/40)的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良好,未发生逆行性胆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结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采用黏膜瓣覆盖胰腺断面的套叠式胰空肠端端吻合术有助于减少胰漏等近期并发症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与胰胆侧肠袢之间间置空肠,可减少胃肠道反流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 28例胰十二指肠吻合手术采用4-0 proene线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结果 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平均11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A组,61例)和捆绑式胰肠吻合(B组,56例),比较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术后胰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胰肠黏膜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t=7.441,P0.05),捆绑式胰肠吻合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小于胰肠黏膜吻合组(t=3.085,P0.05)。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胃潴留、肺部感染、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7,0.308,0.737,0.896,1.096;t=1.211,1.477;P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主要吻合方法,都能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应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合理灵活选择不同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彭氏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将之与型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月,有4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采用了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作消化道重建.术后进行随访和B超检查。将此49例与35例行I型捆绑式吻合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也无胰肠吻合口漏发生。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操作较Ⅰ型简单。所需的时间也较短。结论: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与I型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并能对吻合口进行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影响近期预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胰肠吻合部的胰漏。一旦发生常出现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彭淑牖介绍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术 ,谓其无胰漏发生。我们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了一些改进 ,取得了同样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3月所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例 ,男 1例 ,女 2例 ,年龄 3 6~ 5 2岁。起病 7~ 15d ,起病表现为轻度黄疸 2例 ,重度黄疸 1例。 2例有上腹部不适。术后病检 :十二指肠乳头腺癌 2例 ,胆管下端胆管癌侵犯胰头 1例。2 .手术方法 :采用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切除胆总管下端、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2014年至2016年对33例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中胰肠吻合采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并记录其一般情况及术后胰瘘、胆瘘、延迟胃排空、切口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数据分析用SPSS 19统计软件,根据数据变量类型以±s或X0.5(Q25,Q 75)表示,选择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计算不同胰腺质地与胰瘘关系。并根据统计学结果以Graphpad prism 5行统计图绘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体并发症率为24.2%(8/33),胰瘘发生率为15.2%(5/33),A级胰瘘占总体胰瘘率的80.0%(4/5)。其中质软胰腺与质硬胰腺胰瘘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934)。胆瘘发生率3.0%(1/33),出血发生率6.1%(2/33),延迟胃排空发生率为3.0%(1/33),围手术期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胰瘘发生概率较低,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胰肠吻合方式选择与胰肠吻合口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肠吻合口漏一直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PD术后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胰肠吻合口漏者仍高达8%~25%,由此引起的病死率点总病死率的20%。据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胰腺外科中心——约翰霍普金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随着胰腺癌手术切除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是胰腺外科必然面对的问题,其中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元凶,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文献报道,PD术后胰漏发生率在5%  相似文献   

20.
胰肠吻合口漏 (胰漏 )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为 1 3.5 % ,而其引起 2 5 %的病人死亡 [1]。为了预防或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 ,临床已应用了多种方法 ,如胰腺残端 (胰管 )结扎、胰管栓塞、胰胃吻合、胰空肠吻合等 ,但迄今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杜绝胰漏的发生。我治疗组自 1 999年 1 1月开始连续 1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 ,全部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 ,术后无 1例发生胰漏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 2例 ,男 6例 ,女 6例。年龄 36- 79岁 ,平均 62岁。其中胰头癌 4例 ,壶腹部癌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