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2.
内源性保护对中医药研究的启发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保护机制是生物机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能力已作为疾病防治的一项新战略而受到广泛重视,该机制的本质是适应性反应诱导了内源性保护物质(保护性蛋白等)的产生,通过维持机体自稳态而增加机体的适应性和抗损伤能力,用药物等途径则可模拟或增强其保护作用。内源性保护机制与中医学的正气学说、扶正固本等理论有诸多联系,对于揭示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和实质、发展和弘扬中医优势及促进中药开发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保护机制是生物机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能力已作为疾病防治的一项新战略而受到广泛重视,该机制的本质是适应性反应诱导了内源性保护物质(保护性蛋白等)的产生,通过维持机体自稳态而增加机体的适应性和抗损伤能力,用药物等途径则可模拟或增强其保护作用。内源性保护机制与中医学的正气学说、扶正固本等理论有诸多联系,对于揭示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和实质、发展和弘扬中医优势及促进中药开发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据库的中医理论文献的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建立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文献资料数据库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中医理论文献信息化处理的技术和其应用价值.方法:对中医理论文献进行全文解析、主题标引,建立以中医理论文献为对象的关系数据库,用程序实现对中医理论的关联检索、主题集合,并完成主题间关系的初步分析.通过一段实践之后,实验证明,以全文解析、主题标引为主要技术建立的中医理论数据库,能够实现对中医理论文献的主题查询和集合,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挖掘功能.据此我们认为,以全文解析、主题标引为主要技术对中医理论文献的处理,为中医理论数据库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为中医理论知识的挖掘建造了平台,将为中医理论的继承、研究、发展的新技术环境开拓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承气汤类方主治病症规律。方法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78首类方元,根据原方出处记载,从“中医病”、“西医病”、症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大承气汤类方主治“中医病”23种、“西医病”4种、症状78种。结论大承气汤类方古代多主治外感热病,现代多用治急腹症,其症状最多见便秘(或腹泻、大便秘泄不调)、发热(及其伴随症状)、从胸至腹的胀满疼痛,舌苔黄、黑,舌质红绛,脉以实、数、沉、滑最多见。  相似文献   

6.
疾病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症是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舌淡苔白、脉细数等);是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因其是疾病个别现象,未必完全能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西医治病"是在《NCCN指南》的指导之下,正确使用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技术对肿瘤进行综合性治疗。"中医治症"是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或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症状或不良反应,运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正确的处方用药,并结合中医学之理疗、情志疗法等技术,以消除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为治疗总则。以此中西医结合理念指导临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络是机体活系统新陈代谢在筋膜间隙形成的水蒸气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中国人和西方人研究人体的思维和方法不同而创立了中医学和西医学。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医学用阴阳、气化理论描述活人是一个复杂、动态、整体与系统论天然相吻合;从解剖、生理学与系统论观察,活人象数百部活机器构成的动态平衡复合整体,经络则是活系统(如活机器)交换能量的平衡气管;从相对论揭示水的特性,证明人的生命是以心脏为核心,利用肠道内毒素分解食物获得能量,通过器官分泌激素调控器官、组织气泵中NO变化调节真空度来调控器官、组织、细胞间隙中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交换能量进行新陈代谢;从控制论探索,人体具有人脑为主机的自动化调控系统和体表备用人工调节系统双保险调控器官、组织协调进行新陈代谢。因此,经络的物质基础是水蒸气,经络的结构是人脑调节机体"活"系统新陈代谢在筋膜间隙形成的一个巨大动态平衡水蒸气网。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常见的全身性、终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和对重要脏器的保护效应。但中药干预的优势定位和治疗特点仍未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答案。故通过理清高血压概念和国内外循证管理指南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中药治疗高血压目前的研究现状,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发展相结合,对高血压的中药干预研究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评价中药治疗的综合和系统效应,并为中药科学、合理、精准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拉蒙 《天津中医药》2015,32(9):571-573
由于中医学在基本观点和规定等方面与西医学截然不同,因此西医学认为中医学不能提供各种参数或变量,从而怀疑中医的疗效及其诊治方法。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医学不仅获得的应有的重视,而且由于其在医学和科学领域的发展,通过各种科学证据证实了中医学是有别于西医学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将阐述中医药学术认可的国际化重要性,中医学将不再只是西医学的附属品,中医学和西医学相结合的现代结合医学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结合医学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疾病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症是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舌淡苔白、脉细数等);是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因其是疾病个别现象,未必完全能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西医治病"是在《NCCN指南》的指导之下,正确使用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技术对肿瘤进行综合性治疗。"中医治症"是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或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症状或不良反应,运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正确的处方用药,并结合中医学之理疗、情志疗法等技术,以消除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为治疗总则。以此中西医结合理念指导临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希  陆顺意 《光明中医》2014,(10):2050-2052
咳嗽是呼吸科门诊的第一大症状,在呼吸内科门诊,80%以上患者具有咳嗽症状,是临床常见病症,然而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前人有“百病惟咳嗽难医”之叹。黄河清教授是我国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其行医30余年,辨证细腻,方药精致,对咳嗽一证研究较多,治疗经验丰富。在中医上其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西医上,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气管-支气管疾患、肺部疾患等。咳嗽一证,虽然简单,然其兼证复杂,黄教授根据不同兼证给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评价了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结构方程模型把证候看成隐变量,从定量的角度建立模型,验证每一种病的证候是否存在以及证候与四诊信息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还可以分析证候间可能存在的内在结构关系,为中医学者探讨不同的四诊信息在相应证型的重要性,进行病证结合研究,验证各种学说、观点或模型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效工具。尽管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四诊信息不规范,医师辨证缺乏共识的情况,但结构方程模型可能是当前证候研究取得实质突破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尤其是胃肠病,临床十分常见,病程较长,治疗困难,甚至还会发生癌变,单纯依靠西医或传统医学往往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因此,胃肠病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常见胃肠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的建立、常见胃肠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消化病常用中药的研究以及胃肠病中医证候基础的研究四个方面总结了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发展的现状。还对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以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为切入点进行临床治疗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关注生命科学的高新技术的导入,重视培养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的发展可以融合我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长处,促进消化病学的发展,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所构建的藏象思维模型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可以考察出该思维模型自觉地运用了启发法、顿悟思维、心理定势及有意迁移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科学地完成了将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与古代哲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近期国内外医药界把“龙胆泻肝丸事件”归结于中药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普遍倾向本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其事实并非如此,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之所以出现“龙胆泻肝丸事件”,是因为国外不懂中医的人以及国内一些西医未遵循中医理论正确辨病,乱用中药造成的,不能归罪于中药。中西医诊疗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中药必须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如果不辨病使用中药,出现问题,只能怪医(本文是在第四届中医药战略地位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相似文献   

16.
王华楠 《河南中医》2004,24(1):14-15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重视整体、和谐、内心体验,而西医学的思维方法重视机械、还原、分析。如何找到中西哲学思想研究方法的切入点或是结合点,是中西融合与中医现代化的根本。只有对“人”——这一医学研究对象,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从外到内等等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细致,中西医学才能达到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对于近期国内外医药界把“龙胆泻肝丸事件”归结于中药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普遍倾向本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其事实并非如此,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之所以出现“龙胆泻肝丸事件”,是因为国外不懂中医的人以及国内一些西医未遵循中医理论正确辨病,乱用中药造成的,不能归罪于中药。中西医诊疗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中药必须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如果不辨病使用中药,出现问题,只能怪医(本文是在第四届中医药战略地位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相似文献   

18.
精神系统疾病以精神症状为主与躯体疾病不同,传统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脏腑辨证不适应于精神科的临床实践,必须建立新的辨证论治方法,新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建立必须以一定的方法论为基础。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中医理论的形成和辨证论治的临床过程均是象思维的集中体现,新的辨治方法的建立必须以此为指导,为此文章从象思维的角度探讨精神系统疾病中医辨治新方法的建立方法,为精神系统疾病中医辨治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诸病源候论》论治肺胀的特色为:分析病机强调辨析虚实;观察病程重视临床分期;描述症状生动客观形象;判断预后突出脉诊作用;临床治疗推崇养生导引。并得到启示:强调中医继承与创新的统一;重视中西医学的相通性;重视治未病。  相似文献   

20.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基本证候,选择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紧密相关的指导用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其所列疾病及湿热证型进行分析,提取与湿热证相关证型(子证型),揭示病证分布特征,归纳湿热相关证型。发现湿热证与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等多个重大或慢性疾病关系密切。但目前对湿热在重大或慢性疾病中的重视程度与研究深度均有待提高,且湿热证相关证型繁杂,尚需统一规范。因此,厘清与湿热证候有关的重大或慢性疾病,建立规范化辨证标准,是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