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5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在围手术期采用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出血量、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血糖;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根据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⑴1例因大量出血死亡。术中29例输血2000-4000ml,7例输血4000-6000ml,8例输血大于6000ml;⑵地我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能使术中血液动力学趋于稳定;⑶本组病人除大出血外,手术各期无明显酸碱紊乱;⑷围术期电解质主要表现为低钙;⑸术中体温变化大;⑹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紊乱,需补充凝血因子、适当使用止血药以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⑺围术期血糖偏高,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肝移植各期的麻醉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要,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有助于循环稳定、无明显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2.
简易静脉转流装置用于猪原位肝移植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观察自行设计的简易静脉转流装置对猪原位肝移植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②方法 施行猪原位异体肝移植术 3例 ,体外静脉转流均采用自行设计的双三通简易静脉转流装置。对移植前后的猪血流动力学及血生化部分指标进行了检测。③结果 体外转流时间为 (88± 2 0 )min ,灌流量 4 0 0~ 6 0 0mL min ,门静脉转流前后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 3例移植肝脏均成活。④结论 在大动物实验中 ,双三通简易转流装置可代替体外转流泵行门静脉转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肝移植的麻醉和围术期的麻醉及管理作技术性准备.方法:对实验猪行经口气管内插管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观察其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血生化的改变.结果:猪的气管插管术与人体相比有其自身特点;实验猪对麻醉药有较大的耐受量,无肝期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无肝期和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清K 在新肝期有一过性升高.结论:对实验猪实施经口气管内插管可行;无肝期不需要深麻醉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随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在新肝期前5min可预防性给予碳酸氢钠1mmol/kg以预防高K 和代谢性酸中毒加重.  相似文献   

4.
原位肝移植术是将病变的肝脏全部切除 ,然后在原位植入同种异体的肝脏以获得相应的正常的肝脏功能。这种手术的复杂难度超过大多数其他器官的移植 ,同时也因手术、麻醉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创伤 ,手术涉及到供体肝脏的快速灌注切取和受体病肝的切除、无肝期的静脉转流和新肝的植入等主要步骤。自 1998年 5月起 ,我们随机抽取家养猪 32头 (16对 ) ,排除其他疾病 ,全麻下手术 ,体外静脉转流 ,手术时间 5~ 8h,体外静脉转流下 6头猪手术均获成功 ,存活时间为 6 h至6 d,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护士必须了解和熟悉肝脏移植手术的全过程及…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行背驮式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文本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肝期采用人工心肌机在全身肝素化下进行门静脉-腋静脉转流。结果;无肝期出血少,血流动力学稳定;肝脏恢复血流时出现再灌注综合征,经处理,5min后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尿量及出血量等。根据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 ① 1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均成功完成 ,手术较一般手术出血多 ,快速输血 ,给予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术中呼吸、循环维持满意 ;②术中出血 (44 5 0± 2 6 40 )ml,尿量 (45 0± 2 5 6 )ml,手术时间 (370± 110 )min ,无肝时间 (86± 2 6 )min ;③与麻醉前相比 ,血压在腔静脉阻断和开放即刻下降 (P <0 .0 1) ;CVP在腔静脉阻断时降低 (P <0 .0 1) ,腔静脉开放后 5min内增高 (P <0 .0 1) ,心率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增快 (P <0 .0 1) ;④与麻醉前比较 ,无肝期和新肝期K+ 浓度和TCO2 下降 (P <0 .0 5 ) ;无肝期至手术结束时红细胞压积、pH和HCO3 -1值均下降 (P <0 .0 5 ) ;PCO2 无肝期下降、新肝期升高 (P <0 .0 5 ) ;BE新肝期和术毕均下降 (P <0 .0 5 )。结论 非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下病人原位肝移植围术期循环、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变化剧烈 ,积极预防性对症治疗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猪原位肝移植的麻醉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杂种猪模拟原位肝移植的麻醉及管理。方法:对实验猪行经口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结果:猪的气管插管术与人体相比有其自身特点。实验猪对氯胺酮基础麻醉有较大的耐受量。转流开始时和新肝期开始时血流动力学有较大的改变。结论:对实验猪进行肌松或非肌松气管内插管是可行的。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精确计算失血量并及时进行输血输液和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对预防和纠正失血性休克有根重要作用。若麻醉处理得当,术中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完全可能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经脾静脉途径插管的改良体外静脉转流,并评价其在猪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无肝期作门静脉、脾静脉插管,将下腔静脉和门脉区血液引流至颈内静脉。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门静脉压、血电解质和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供肝热缺血时间为5.7±2.1min,冷缺血时间为6.9±2.2h。受体手术时间为5.3±0.8h,体外静脉转流时间为2.2±0.3h。术中平均动脉压稳定,门静脉压无显著升高;血电解质和肝肾功能变化轻微。全肝开放后30min左右胆汁分泌。4只猪的存活时间分别为3、8、13和20h。而常规体外静脉转流下的实验猪无一存活。结论改良体外静脉转流更有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生化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25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探讨术中无肝期有关转流的一些问题。方法:通过25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分析未加静脉转流和采用完全静脉转流2种状态下对手术的影响。结果:未加转流9例(n=9),死亡7例。完全转流16例(n=16),死亡3例。未加转流组从第30min开始出现不能控制的血压下降,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转流组(P<0.001)。血清乳酸值和非蛋白氮值也明显高于转流组(P<0.001)。结论:猪对无肝期门体静脉阻断非常敏感,猪原位肝移植,术中应建立可靠的静脉转流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小型猪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无肝期控制性补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时无肝期补液的适宜方法。方法:选用与人解剖生理较为接近的广西巴马小型猪30头(供、受体各15头)实施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分两组(控制性补液组,n=10;非控制性补液组,n=5)进行实验。结果:控制性补液组小型猪10例次肝移植术中无肝期血压(MAP)为(4.5±1.58)kPa,术后1周存活率90%(9/10);非控制性补液组无肝期血压维持于正常水平,术后并发重度肺水肿,无1例存活至1周。结论: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时无肝期补液不宜超量过快,补液时将血压维持在低水平即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行猪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电解质变化情况。-,方法:选健康猪12头,体重±,静脉复合麻醉。经右颈内静脉及颈动脉插管后连接测压仪,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右颈动脉抽血监25.502.10kg测血气及电解质。无肝期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结果:无肝期和新肝期早期显著下降。体外静脉转流中血气指标以MAP,BEHCO3及血钙变化显著。结论:无肝期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但在无肝期和新肝期早期仍有显著-变化;术中血气及电解质变化不容轻视。  相似文献   

12.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麻醉中电解质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秦丹丹  梁宁  黄中华 《广西医学》2006,28(9):1358-1360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电解质的变化及处理方法.方法 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浆钾、钠、钙离子浓度.结果 围术期血钙偏低,血钠在正常范围,血钾在新肝开放时有一过性升高.结论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应采用补充氯化钙、胰岛素、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措施以维持电解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性原位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Peng C  Shi L  Peng S  Hu W  Liu Y  Xu B  Chen X  Bai M  Wang Y  T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54-1056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猪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将供肝左叶在体外修肝时切除,右叶供肝作为移植肝。切除受肝左外叶,右叶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肝肝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肝门静脉行端侧吻合,受体脾动脉在结肠后与供体肝动脉端端吻合,胆总管置管外引流。结果 共进行移植模型5例,成功4例,成功率达80%,模型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本移植术式在体外转流下行全肝血流阻断,门静脉淤血明显减轻,阻断时间缩短,可以有效防止受体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处理简单,吻合质量高。术后出血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23例,在0.75%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醚全麻下行肝脏移植手术,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理参数及生化指标。结果:23例手术、麻醉效果均稳定可靠,术后无麻醉并发症。结论:细致、周密的监测,及时、合理的处理是肝脏移植手术麻醉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的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室护理方面应进行的术前、术中的各种准备、配合工作。方法肝移植的手术复杂,环节多且需环环紧扣,为保证全肝离体的热缺血时间不超过5分钟,固一个组织严密,技术熟练的手术群体是十分重要的。本论文阐述了所进行的12例肝移植手术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包括“取同种异体供体肝”、“修肝”、“切除病肝”及“新肝植入”的手术配合方法及配合体会。结果12例肝移植术采用以上配合方法均顺利完成。结论选择合适的供肝体、受肝体,采用科学手术方法可以使供体肝在受肝体内正常存活并发挥其固有功能。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得益于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熟练的护理技巧,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能够及时处理术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对避免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良的双套管法行100对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手术,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行套管吻合,而肝上上腔静脉采用缝合法,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在手术成熟后,供体手术时间为34.56±5.12 min,修肝及安置套管时间为15.43±2.75 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8.37±8.54 min,其中无肝期为23.66±4.47 min。手术成功率为86.67%(术后存活6 h以上)。结论改良的双套管法成功建立了长爪沙鼠肝移植模型,通过手术技巧训练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爪沙鼠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麻醉的术中处理。方法 对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全麻下实施肝移植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处理,术中有创动脉压、上下腔静脉压、尿量、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气、电解质、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新肝开放过程顺利,提示麻醉、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得当。结论 肝移植麻醉中,维持麻醉和循环稳定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术肝移植无肝早期和新肝期的循环变化及调控。方法  13例终未期肝病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 ,观察无肝早期和新肝早期不同时间点的MAP、HR、CVP、PAP及尿量。结果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无肝早期MAP、CVP、PAP较无肝病期、麻醉前较轻度降低 ,HR轻度增快 ;新肝早期MAP、HR开始恢复到阻断期水平 ,CVP、PAP增高 ,本组病例CVP、PAP偏高。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无肝早期及新肝期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酸、补钙等措施 ,循环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