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耳蜗病变)与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听觉系统的频率选择特异性,对比说明不同类型听力损失对听觉系统频率选择特异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测量心理物理调谐曲线(psychophysical tuning curve,PTC)的方法评价频率选择特异性,即当存在一个纯音信号,其频率和强度保持不变,加入另一个窄带噪声,噪声的中心频率和强度均发生变化,通过改变噪声的中心频率与强度掩蔽纯音信号,由此获得的窄带噪声中心频率与其强度的关系曲线。PTC越窄,尖部越尖锐说明频率选择特异性越好,使用测试频率与PTC曲线最小强度上10 dB的曲线宽度的比值(Q10 dB)评价PTC曲线的尖锐程度。选取听力正常受试者11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14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17例,测量3个组受试者双耳在500 Hz和1000 Hz处的心理物理调谐曲线。结果 听力正常受试者平均Q10 dB结果为3.4±0.9,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平均Q10 dB结果为1.8±0.4,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受试者平均Q10 dB结果为3.5±1.0。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组Q10 dB结果与听力正常组Q10 dB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Q10 dB结果与听力正常组(F =34.90,P <0.001)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组Q10 dB结果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 =31.09,P <0.001)。结论 耳蜗病变会导致频率选择特异性障碍,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 者听觉系统的频率选择特异性可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间隔感知测试是一项反映受试者听觉灵敏度的临床测试。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类型及程度的听力损失伴耳鸣患者进行间隔感知测试,包括在噪声中的间隔测试及500Hz、1000Hz、2000Hz频率的间隔阈值测试,并探索听力损失及耳鸣对间隔感知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听力正常者20例(40耳),听神经病患者15例(30耳),其中有耳鸣患者18耳,无耳鸣患者12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6例(45耳),其中有耳鸣患者28耳,无耳鸣患者17耳。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时域和频域间隔感知测试,并对其中的耳鸣患者进行耳鸣评估测试。结果①AN组间隔感知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感音神经性聋组(P<0.01)。②感音神经性聋组中,听损程度≤60dB患者的间隔感知显著小于听损程度>60dB的患者(P<0.01)。③将500Hz、1000Hz、2000Hz频率下的间隔感知测试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对听神经病患者和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进行有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分析,时域和频域间隔感知测试结果显示,有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不同类型的耳鸣声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间隔感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隔感知测试结果与有无耳鸣无关,与耳鸣声类型无关,与听力损失程度及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听神经病患者安静与噪声下言语识别率的差异并与正常受试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听神经瘤组进行比较。方法测试在符合国家标准的隔声室内进行,纯音测试及言语测试应用校准后丹麦耳听美Conera听力计Otosuite(版本号4.82)联结计算机输出言语声,受试者佩戴头戴式耳机TDH-39、B71骨导振动器测试纯音。言语识别测试材料采用解放军总医院郗昕编制的《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识别测试》词表,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分别测试听神经病患者1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1例、听神经瘤患者11例和听力正常受试者10例患者在平均听阈、阈上10dB、20dB、30dB处的言语识别率以及信噪比为-0、-5、-10、-15dB的言语识别率得分。结果听神经病患者在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低于听神经瘤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以及正常听力组(P<0.05);具有相似听力阈值及听力曲线的AN患者,给予安静及不同噪声强度测试,可呈现较差及较好二级分化的SRS曲线;正常组在信噪比为-0、-5、-10、-15dB的环境下,信噪比为10dB时对比自身安静环境言语识别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听神经病组、听神经瘤组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在-10 SNR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听神经病患者在安静环境下随刺激声强度的升高会出现"回跌"现象。听神经病患者总体水平在安静与噪声环境下纯音听阈与言语识别得分均与无相关性(R2=0.07),其他三组呈现负的弱相关或强相关。结论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较好的听神经病患者在噪声环境中下降程度更为显著,相对于安静环境言语识别测试更加敏感;采用平均阈上30dB及-10dB信噪比测试,所得言语识别得分可作为临床评价言语功能的敏感指标,且对于听神经病诊断和病变定位及程度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更全面评估听神经病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Chirp声听性稳态反应(Chirp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Chirp-ASSR)的特点,探讨Chirp-ASSR测试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6例(272耳)5~10岁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进行纯音听阈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Chirp-ASSR测试,根据500、1 000、2 000和4 000 Hz的平均听阈,将受试者分为四组,即20~dB HL组、40~dB HL组、60~dB HL组和≥80dB HL组,比较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各频率纯音听阈与Chirp-ASSR反应阈的相关性.结果 ①纯音听阈≥80 dB HL组的Chirp-ASSR反应阈值比纯音听阈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TA和Chirp-ASSR的相关系数γ随着听力损失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500 Hz和4 000 Hz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irp-ASSR有频率特异性,能够较好的反映听力水平,特别在轻度、中度和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纯音测听上升法与下降法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舒适阈、不适阈的影响.方法 对57名(111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纯音测试测得听阈,然后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进行1 000 Hz纯音舒适阈测试.一组受试者先用上升法(ascending)测试其舒适阈,再进行下降法测试;另一组则相反,最后进行不适阈测试.分别比较两组以上升-下降法测得的MCL之差值(A-D差).结果 轻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64.83±7.82 dB HL,A-D差为5.67±5.94 dB,平均UCL为94.67±8.76 dB HL;中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66.56±8.80 dB HL,A-D差为5.75±4.32 dB,平均UCL为91.60±9.84 dB HL;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77.15±9.56 dB HL,A-D差为4.86±4.22 dB,平均UCL为98.89±9.11 dB HL;重度听力损失平均MCL为89.64±8.65 dB HL,A-D差为3.57±4.76 dB,平均UCL为106.43±9.00 dB HL.结论 听力损失程度越重,MCL、UCL越高.上升法较下降法测得的MCL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CE-Chirp声诱发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CE-Chirp ASSR)与纯音听阈各频率反应阈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18例(30耳)为受试者,听性稳态反应调制频率为90 Hz,分别测试窄带CE-chirp ASSR和纯音听阈500、1000、2000和4000 Hz的反应阈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0.5-4.0 kHz频率CE-Chirp 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1、0.704、0.563、0.687(P<0.01)。结论 CE-Chirp 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有显著相关性,在客观听力评估中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chirp信号作为声刺激进行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测试,观察chirp-ASSR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探讨chirp-ASSR客观听力检测在成人临床听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正常成人组(年龄20~60岁,共计151耳)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年龄22~82岁,共计83耳)。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处进行Chirp-ASSR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5~4kHz频率听力正常组Chirp-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0.43、0.58、068;0.5-4.0kHz频率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者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0.84、0.87、0.84;校正后0.5~4kHz各听力组预估听力阈值与纯音听阈的差值较校正前明显缩小。结论在0.5~4.0kHz频率,Chirp-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听力损失组中两者的相关性更加显著,而在500Hz处两者的相关性较其它频率低。Chirp-ASSR在客观听力评价中有较好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4.2.4 关于ASSR采用刺激声强度的校准和反应阈强度单位 目前国内有学者用国际标准校准纯音听力零级的标准化方法来校准ASSR用的调制声,这显然存在问题.因为尽管调幅声频率特性很好,与纯音相近,但二者绝对不能等同,ISO颁布的各项标准有严格的限定,绝不能改变测试设备或被校的对象.我们认为用"生理校准"法较为合适,即选择一组听力正常男、女青年(约30~50人),纯音听阈不超过5 dB HL,无耳科疾病史、噪声接触史和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进行各频率调幅声的主观测听和ASSR反应阈测试,取该组受试者的平均值,计算二者阈值之差,作为修正值,例如500 Hz的调幅声平均主观听阈为5 dB SPL,作为0 dB nHL,而ASSR的反应阈平均值为35 dB SPL,二者之差为30 dB,即ASSR的平均反应阈为30 dB nHL,其它频率以此类推,从而将ASSR机器输出的SPL换算成nH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3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纯音听阈及差别阈的特征。方法对32例PD患者(PD组)和32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频率差辨别阈和强度差辨别阈检测,比较两组结果。结果PD组1000、2000、4000、6000、8000 Hz纯音听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组男、女性频率差辨别阈分别为81.19±17.10、85.53±45.13 Hz;对照组分别为43.93±31.20、46.04±51.57 Hz;PD组男、女性强度差辨别阈分别为5.39±1.40、4.99±1.89 dB;对照组分别为2.39±0.87、4.22±2.05 dB;PD组频率差辨别阈、强度差辨别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PD患者存在明显的中频和高频听力损失;PD患者频率差辨别阈、强度差辨别阈显著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噪声下数字言语测试(digital speech test under noise,DIN)联合听力障碍筛查量表(hearing impairment screening scule,HHIA-S)在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失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按双耳纯音听阈平均值PTA0.5~4 kHz(双耳在500、1000、2000、4000 Hz纯音听阈平均值)分为轻度组(26~40 dB HL)51例、中度组(41~60 dB HL)27例、重度组(61~80 dB HL)24例;另选取听力正常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行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DIN及HHIA-S测试。比较各组各指标测试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 cteristc curve,ROC)分析其相应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PTA0.5~4 kHz、DIN及HHI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0.05)。其中重度组PTA0.5~4 kHz、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噪声模式对听力正常者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MATLAB软件播放儿童版汉语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句表,测试25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和20例感音神经性聋受试者分别在安静环境、语谱噪声、双人语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分析两者在安静和两种噪声模式下对语句感知能力的差异。结果 随信噪比降低,听力正常者在语谱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低于双人语噪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在信噪比+5 dB时,双人语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低于语谱噪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噪声模式对比,听力正常者在双人语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更高,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在语谱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伴有和不伴有1 590Hz高通掩蔽噪声的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的特征频率的比较,旨在探讨ABR阈值特征频率和纯音听力的相互关系。受试者分成三组:第一组受试者为伴有1 590Hz高通掩蔽噪声、短声诱发的ABR阈值呈低频率特征,其纯音听力多数为陡降的耳蜗性听力损失。第二组是无高通掩蔽的短声诱发的ABR阈值,受试者为传导性聋或蜗后性聋。第三组受试者根据听力曲线的形状选择,标准是:①受试者要有高频听力损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听力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听力标准。方法 由“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听力档案”中调出年龄<40岁、双耳A型曲线、无噪声性听阈改变、无眩晕的137例飞行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气导听力图在500Hz,1000Hz,2000Hz,3000 Hz的平均听阈表示,结果为双耳平均听阈的正常值为20dB HL。结论 纯音测试以500Hz,1000Hz,2000Hz,3000 Hz的平均听阈表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改装体检时,推荐的听力标准为双耳平均听阈≤20~25dBHL,且咽鼓管功能正常和声反射衰减阴性。年度体检推荐的标准为一耳平均听阈≤20~25dBHL,另一耳平均听阈≤25~30dB HL,且咽鼓管功能正常和声反射衰减阴性,有经验的飞行员一耳平均听阈超过上述标准5dB HL者个别评定。  相似文献   

14.
远缘(间接)掩蔽(remote masking)是指暴露于80~100dB SPL高频带噪声时低频听闻提高的现象。这曾被认为是由于非均匀信号引起耳蜗分隔机械性非线性扭曲所致,并将其作为检查耳蜗分隔劲度的一种方法。作者们对139例感音性聋患者作了有关远缘掩蔽的临床研究。正常青年人远缘掩蔽幅度分为:250Hz 21~34dB,500Hz12~29dB,1000Hz18~32dB。低于以上的下限者,即为远缘掩蔽病理值。美尼尔病患者及老年性聋者的远缘掩蔽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气导和骨导短音诱发的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探讨短音ABR在估计纯音听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27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行耳鼻咽喉科常规体检、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后,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受试者气导和骨导短音ABR.结果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短音ABR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呈线性相关,气导的线性相关性好于骨导.500、1 000、2 000、4 000 Hz气导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8、0.92、0.85,骨导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49、0.54、0.84.500、1 000、2 000、4 000 Hz短音ABR气骨导反应阈差分别为2.1±10.2、-3.9±10.6、0.9±7.0、3.4±3.3 dB,除4 000 Hz外,各频率气导与骨导短音ABR反应阈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音ABR的反应阈可以用于估计纯音听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平均听阈、不适阈和听觉动态范围。方法将2460例(472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为男女两大组,每组分别按<30岁、30~60岁、>60岁分为三小组,分别进行纯音气导听阈、不适阈、听觉动态范围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以方差分析和LSD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患耳0.5~4kHz平均听阈为73.00±21.07dB HL,平均不适阈为115.50±8.15dB HL,平均听觉动态范围为45.30±20.50dB。对男女性各组听阈、不适阈和听觉动态范围进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500、1000Hz的不适阈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左耳250、500Hz各组不适阈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频率听阈与不适阈、年龄与听阈、年龄与不适阈,年龄与听觉动态范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听力门诊就诊的听障人士多为重度听力损失。不适阈一般不会超过116dB HL。听觉动态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7.
听阈评估是听力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诊断听力正常与否以及如果听力异常则确定听力损失程度。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据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信噪比和刺激声频率、带宽对正常听力青年人噪声下水平方位声源定位精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横断面设计研究, 2022年8—12月选取正常听力青年人20名, 其中男性7名, 女性13名, 年龄范围20~35岁, 平均年龄25.4岁。进行安静和噪声下水平方位声源定位角度识别测试, 使用6种窄带白噪声作为刺激声, 中心频率(central frequency, CF)为250、2 000和4 000 Hz, 带宽为1/6和1倍频程, 使用信噪比为0、-3和-12 dB的宽带白噪声作为掩蔽声, 计算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RMS error)作为声源定位精度, 数值越小表示定位精度越高。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CF和信噪比对声源定位精度的影响,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种带宽对声源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正常听力青年人安静环境下的水平方位角度识别误差RMS error为4.3~8.1°, 噪声下定位精度随着信噪比下降而降低:0 dB信噪比(5.3~12.9°)与安静环境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 dB(7.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骨导ABR与1000Hz声导抗对于6月龄以内轻、中度听力损失的婴儿听力损失性质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6月龄以内OAE未通过,外耳道正常,click-ABR检查结果为正常和轻、中度耳聋婴儿共25名。将受试者按照听力损失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组,并将click-ABR检查结果为正常的婴儿设为对照组,分别用骨导ABR和1000Hz声导抗进行测试,选用数理统计方法,比较三组受试者中骨导ABR与1000Hz声导抗对于传导性耳聋检出率的区别。结果 6月龄以内轻、中度听力损失的婴儿使用骨导ABR和1000Hz声导抗两者u检验P>0.05,1000Hz声导抗和骨导ABR在传导性耳聋的检出率比较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6月龄以内婴儿传导性耳聋的诊断可以使用骨导ABR或1000Hz声导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别比较听力正常成年人及听力下降(蜗性聋)成年人相应频率的短纯音耳蜗微音电位(CM)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引出情况,探讨短纯音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在成人听力检测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成年人(34例68耳)、轻度听力下降成年人(23例27耳)及中度听力下降成年人(19例22耳)分别进行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及DPOAE检测,通过受试者自身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相应频率的检出率。结果听力正常组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8/68)、100%(68/68)、86.76%(59/68),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76.47%(52/68)、100%(68/68)、100%(68/68);听力正常组500 Hz的短纯音CM检出率显著高于DPOAE检出率(P<0.05)。轻度听力下降组(27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85.19%(23/27)、81.48%(22/27)、37.03%(10/27),相应频率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29.63%(8/27)、51.85%(14/27)、44.44%(12/27),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中度听力下降组(22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77.27%(17/22)、77.27%(17/22)、27.27%(6/22),相应频率DPOAE检出率分别为13.64%(3/22)、40.91%(9/22)、40.91%(9/22),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轻度、中度蜗性听力损失患者,CM在500 Hz、1000 Hz的敏感性优于DPOAE,能弥补DPOAE在中低频段敏感性不足、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推荐联合应用CM和DPOAE评估耳蜗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