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和饮食等危险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97例,非胃癌肿瘤患者77例为对照组,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及家族史、饮食摄入情况、生活居住环境以及饮酒和吸烟史等,饮食部分的调查采用频数法。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饮酒、吸烟年限长、有胃癌家族史和喜吃腌制食物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56、2.333、3.060和1.959;清淡、酸性食物、喝绿茶和喝茶年限超过20年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402、0.297、0.402和0.331;多因素分析结果,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和胃癌家族史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和饮食等危险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97例,非胃癌肿瘤患者77例为对照组,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及家族史、饮食摄入情况、生活居住环境以及饮酒和吸烟史等,饮食部分的调查采用频数法。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饮酒、吸烟年限长、有胃癌家族史和喜吃腌制食物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56、2.333、3.060和1.959;清淡、酸性食物、喝绿茶和喝茶年限超过20年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402、0.297、0.402和0.331;多因素分析结果,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腌制食物、吸烟年限长和胃癌家族史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而清淡饮食和喝茶年限长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特色饮食与胃癌的关系,给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一定的病因线索。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为病例组,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4例为对照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新疆特色饮食,制定调查量表,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的饮食规律与胃癌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常吃巴旦木、核桃、牛奶和奶疙瘩,将减少胃癌的发生,OR值分别为:0.02、0.156、0.137和0.292;长期摄入烤肉、烤内脏、熏肉、烤包子、吸烟及不吃早饭与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4.271、22.962、22.969、8.291、24.146和11.458。结论新疆地区特色坚果及奶制品可减少胃癌发生,特色烧烤可明显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居民饮食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上海市居民饮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调查1999年4月-10月间诊断的上海市区新发胃癌病例311例(男性198例,女性113例),对照1579例(为“九五”课题中乳腺癌,肺癌及胃癌病例-对照研究之一,对照共用)。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吸烟(仅男性)慢性胃炎及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等,分析饮食口味,热烫饮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及豆制品,蛋及蛋制品,家禽类,腌制食品,油炸食品,植物油等饮食因素,以估计胃癌发生的比数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研究发现新鲜蔬菜(最高摄入量OR=0.6),水果(OR=0.6),新鲜豆类OR=0.4),豆制品(OR=0.4)和植物油(OR=0.6)是男性胃癌的保护因素,而油面食(OR=1.6)增加男性胃癌的危险性,新鲜蔬菜9OR=0.3),水果(OR=0.4),新鲜豆类(OR=0.4,干豆类(OR=0.5)和蛋及蛋制品(OR=0.5)对妇性胃癌具有保护作用,而腌制食品(OR=2.2)和油食品(包括油鱼/肉、油炸面食,油煎蛋和油煎花生米,OR=2.6是女性胃癌主要的危险因素,重盐饮食和热烫饮食及早餐不规律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未发现主食,新鲜肉类(包括鱼,家禽类,红肉类)等与胃癌妇生有联系,结论:高盐饮食,热烫饮食,腌制食品和油炸食品是上海市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新鲜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和植物油等可降低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让医务工作者在整体护理模式下对病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人性化的胃癌术后及饮食康复治疗.从而预防胃癌术后由于饮食不当带来的并发症.方法我们"以人为本"治疗原则并结合我国住院病人康复饮食原则,探讨胃癌术后的饮食指导.从病人行胃癌术后到可饮水、进流食、半流食至出院的一、两年内进行食物康复疗法,进行系统制定.并提供部分营养食物种类供病人及家属参考.结论从人性化的观点总结一些必要的饮食注意事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到及时处理等.从长远的角度来提高胃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意义,证明胃癌术后饮食康复指导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区饮食与胃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季步天  高汝聂 《肿瘤》1992,12(5):201-205
1988年12月1日~1989年11月30日在上海市区进行了基于全人群的胃癌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1197例病人和1451例对照,年龄均在20~69岁。总结了胃癌与饮食的关系。胃癌与饮食关系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盐饮食、三餐不按时、进餐速度快、过饱饮食等因素增加胃癌的危险性,年龄调整OR值男性组分别为2.08、4.17、2.22和2.00;女性组分别为5.00、4.10、2.08和1.81;男性油炸食品及女性腌制食品摄入增加,提高了胃癌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2.47和2.97。植物类食品如新鲜蔬菜、鲜豆类、豆及豆制品、根茎类食品以及新鲜水果的摄入频度与胃癌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动物类食品如淡水鱼、禽蛋、奶及奶制品和鸡鸭肉的每月摄入频度增加也可降低胃癌的危险性,男性组表现更为明显。在Logistic多因素研究中发现,维生素C和维生素A对胃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进入模型的因素还有三餐不按时、过饱饮食、高盐饮食、热烫饮食、油炸食品等。在研究中还发现,文化程度愈低,胃癌的危险性愈大。  相似文献   

7.
饮食因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为制订胃癌的病因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哈市居民诊断为胃癌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各因素的比值比和95%可信限的计算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连续变量的趋势检验采用X~2检验法。结果 各变量经吸烟、饮酒、慢性胃疾病史及年龄调整后,可发现经常食用霉变食品、经常吃油炸食品、盐渍食品、饮食口味重盐等因素可明显增加胃癌相对危险性;而经常食用大蒜类、醋类和豆类食品可明显降低胃癌相对危险性。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常食用盐渍食品可增加胃癌相对危险性10倍;而经常食用大蒜、醋类及豆及其制品可降低胃癌相对危险性50%以上。结论 胃癌的发生与重盐、食品霉变等因素有明显的关系,而经常食用大蒜、醋类及豆制品可降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非饮食因素在海岛居民胃癌高发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海岛地区居民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联系 ,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1∶1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 ,随机选择舟山市原发性胃癌新发病例 1 0 3例和人群对照1 33例 ,进行胃癌流行病学调查 ,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结果 在调整了部分饮食因素的影响后 ,饮黄酒史 (OR =1 .81 ,95 %CI :1 .2 1~ 2 .71 ) ,慢性胃炎史 (OR =7.0 5 ,95 %CI :2 .37~ 2 0 .92 ) ,父母患胃癌史 (OR =5 .75 ,95 %CI :1 .1 3~ 2 9.38) ,心理状况差 (OR =1 .95 ,95 %CI :1 .2 4~3.0 7)等可明显增加胃癌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胃癌一级亲属 (父母 )的遗传度为 37.8± 1 1 .2 (% )。结论 饮黄酒史、慢性胃炎史、癌症家族史及心理因素对海岛居民胃癌的高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外界因素尤其是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生关系最为密切,但对宿主内在体质因素的研究亦日益受到重视。胃癌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本文拟对胃癌发病在人群中的性别差异、性激素对实验性胃癌的影响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排在我国十大恶性肿瘤第二位。胃癌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和精神因素等。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可见,胃癌是可以在饮食上进行预防的肿瘤,只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有害食物,就有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胃癌高低发地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惯、饮食因素和生物因素分布进行对比调查,探讨胃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辽宁省胃癌高低发区各随机选择一个村,共280名调查对象,对随机抽取研究对象按高低发区分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集标本,分析两组调查对象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每天摄入玉米类食物、每周摄入3次以上动物性脂肪为胃癌的危险因素;每天摄入面类食物、每周摄入1次以上豆类及其制品、每周摄入3次以上植物性脂肪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调整农村居民膳食结构,增加面类食品,减少玉米类食品的摄入,增加豆类及制品的摄入,增加植物性脂肪,减少动物性脂肪,可能对降低辽宁省农村地区胃癌的发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的发生为一多阶段、多因素过程,其间胃粘膜经历了一系列病理变化,影响这一过程的除饮食、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可能也起一定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开发的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遗传流行病学工作,从结果可以看出,弥漫型胃癌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肠型胃癌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胃癌的发生可能是个体易感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关遗传与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还需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我国肿瘤死因中占第一位的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还不甚清楚。流行病学资料认为与环境因素有关,而其中饮食因素是胃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近年的病因研究,认为N-亚硝基化合物与胃癌发生有密切联系。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平衡,也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还表明胃癌死亡率与人群硒水平成负相关。为了探讨硒、N-亚硝基化合物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尚岳 《抗癌之窗》2014,(11):44-45
有调查数字显示,全世界胃癌发病率为13.86/10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2009年的胃癌发病率为36.21/10万,为世界水平的2.6倍。目前,手术是惟一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手段,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时,均应实施手术。对于中晚期胃癌,因其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必须积极地辅以术前和术后的放疗、化疗及免疫疗法,以提高疗效。那些未经治疗的胃癌,其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胃癌高低发区进行了慢性胃病患者的饮食物及空腹唾液、胃液NO_3~-及NO_(2-)含量的对比研究。胃癌高发区水源水及粮食NO_3~-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胃癌高发区居民NO_3~-点摄入量有高于低发区的趋势。饮食物内NO_3~-过高或甚低虽可影响唾液及胃液NO_3~-含量,但N-亚硝基化合物胃内合成所必需胃内NO_2~-含量主要取决于慢性胃炎的病变及胃酸的高低。本研究表明胃液NO_2~-中位数与各调查点胃癌调整死亡率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赞皇县胃癌霉菌病因研究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文综述了赞皇县胃癌高发区饮食和胃液霉菌及其毒素检测。杂色曲霉素致突变和动物诱癌实验,杂色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胃粘膜细胞的致癌作用以及常见粮食污染霉菌毒素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情况,分析了霉菌及其相关因素与当地胃癌发生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西百色市胃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当地胃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百色市2008—01—012011—12—31新发确诊的667例胃癌作为观察组,以相同的性别、年龄(±5岁)、居住地作为匹配条件,按1:1配比随机抽取当地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获取相关暴露资料,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教育、职业、居住村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水源匮乏(没有自来水/地下水/江河)、吸烟、饮食不规律、常食用煎炸食品、重盐口味、体力活动状况、发病前心理压抑、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eicobactorpylori,Hp)感染等因子与当地胃癌发病相关,P〈0.05。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子应用逐步向前法多因素分析发现,Hp感染、重盐口味、水资源匮乏、饮食不规律、吸烟和胃溃疡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结论:百色市居民胃癌发病与HP感染、胃溃疡史、水源匮乏、吸烟、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强饮食干预对快速康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快速康复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并发放"3日饮食记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发放"3日饮食记录"基础上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为98. 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满意度调查中,两组患者与加强饮食干预内容不相关5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与加强饮食干预内容相关的6个维度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加强快速康复饮食干预可提高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营养状况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名列前矛,而且还有增高和年轻化趋势。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HP)、饮食及遗传因子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HP的感染,像胃癌一样,常常密集流行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中;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伴随着HP感染率的下降,胃癌的发病率也逐年降低。因此要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措施,还不能忽视与HP的关系。IHP的流行特征与胃癌发生有关HP一的顽染有如下几个特点F‘-’1。一是早,多发生在年轻时期,重g个月的幼儿亦有感染的;二是长久不愈,一旦感染党永久…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胃癌与地球化学元素相关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同内外研究已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明显关系,与人群血清、人发的化学元素的关系也有所报导,但R癌人群分布与地球化学元素联系的研究较少见。作者将福建省地球化学元素对胃癌影响作一探讨,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资料与方法1.资料:胃癌死亡资料取自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的调查结果资料,调整死亡率用全国1964年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地球化学元素测试含量取山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根据地矿部布置的全国性调查方案的调查结果。2方法:R癌死亡率按性别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福建省胃癌死亡率划分五个等级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