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致终板炎的MRI表现。方法采用0.2T低场MRI装置对26例椎间盘病变患者行MRI扫描,分析终板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26例病例中,有16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聊上呈长T1、长T2信号;8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聊、T2聊上均呈高信号;2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聊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I对椎间盘退变致终板炎可做出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在肝硬化退变结节(DN)与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纳入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DN者18例24个病灶,sHCG者15例26个病灶,分别对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个DN病灶中,有4个在同、反相位T1WI上呈现等信号,其余20个则呈现稍高信号;26个sHCC病灶中,有6个在同相位T1WI上呈现稍高信号,其中3个在反相位T1WI上呈现低信号,19个在同、反相位T1WI上均呈现为等-低信号。抑脂T2WI:DN者24个病灶均呈现低信号,sHCG者26个病灶中有24个呈现稍高或不均等-高信号,2个呈现为低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DN者有14例15个病灶接受检查,其中14个呈现缓升速降型;sHCG者有14例24个病灶接受检查,其中19个呈现速升速降型。sHCG中有17个病灶出现包膜强化,DN中有13个病灶呈现不规则纤细网状纤维隔强化。结论:高场强MRI在鉴别诊断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方面具有较为准确,通过高场强MRI不同序列以及动态增强像特点,可以分辨大多数的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采用0.2T低场核磁共振成像(MRI)装置对26例椎间盘病变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分析椎间盘突出症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26例病例中,有16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呈长T1、长他信号;8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2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I对椎间盘突出症可做出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构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大部分是在手术直视下进行的,手术切开操作对动物的损伤较大。目的:透视引导下穿刺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观察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影像学及病理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透视引导下穿刺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椎间盘,不同时间点进行X射线及MRI扫描与病理学检测,测量椎间盘的T2WI信号强度。结果与结论:椎间盘穿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椎间盘逐渐退变,椎间隙逐渐变窄,椎间盘T2WI信号逐渐减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髓核、纤维环变性、坏死,最终纤维环完全撕裂。表明透视引导下穿刺后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病理改变与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相似,且建模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多是荧光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以SPIO标记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活体监测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以及脂肪干细胞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及延缓退变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兔椎间盘被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L1/2),脂肪干细胞组(L2/3),PBS组(L3/4),SPIO-脂肪干细胞组(L4/5)。透视引导下用18G穿刺制作退变模型后2周行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即刻T2WI/FFE序列上可见椎间盘内明显低信号,8周后仍可检测到低信号。脂肪干细胞移植组与同时间点PBS组比较,椎间盘退变程度轻。提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至椎间盘后,可通过MRI进行监测;脂肪干细胞椎间盘内移植有助于修复退变椎间盘和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6.
MRI鉴别诊断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8例24个肝硬化退变结节(DN)和15例26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8例24个DN中,同、反相位T1WI上呈等信号者4个,呈稍高信号者20个,占DN的83%(20/24);26个HCC结节中,同相位T1WI上呈稍高信号者6个,其中3个在反相位T1WI上呈低信号;同、反相位T1WI上均呈等-低信号者19个结节,占76%(19/25).抑脂T2WI上DN组24个结节均为低信号;而小HCC组26个结节中,呈稍高或不均匀等-高信号者24个,占92%(24/26),2个在T2WI上为低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14例中15个DN呈缓升速降型14个,占93%;14例中24个HCC呈速升速降型19个,占79%(19/24);HCC包膜强化率占增强病灶中的70%(17/24),而13个DN见不规则纤细网状纤维隔强化,占86%(13/15),仅1个DN呈假包膜样强化.结论综合分析高场强MR不同序列及动态增强像特点,能够区别绝大多数大DN和HCC.  相似文献   

7.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多是荧光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以SPIO标记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活体监测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以及脂肪干细胞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及延缓退变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兔椎间盘被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L1/2),脂肪干细胞组(L2/3),PBS组(L3/4),SPIO-脂肪干细胞组(L4/5).透视引导下用18G穿刺制作退变模型后2周行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即刻T2WI/FFE序列上可见椎间盘内明显低信号,8周后仍可检测到低信号.脂肪干细胞移植组与同时间点PBS组比较,椎间盘退变程度轻.提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至椎间盘后,可通过MRI进行监测;脂肪干细胞椎间盘内移植有助于修复退变椎间盘和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8.
背景:国内外构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大部分是在手术直视下进行的,手术切开操作对动物的损伤较大。目的:透视引导下穿刺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观察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影像学及病理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透视引导下穿刺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椎间盘,不同时间点进行X射线及MRI扫描与病理学检测,测量椎间盘的T2WI信号强度。结果与结论:椎间盘穿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椎间盘逐渐退变,椎间隙逐渐变窄,椎间盘T2WI信号逐渐减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髓核、纤维环变性、坏死,最终纤维环完全撕裂。表明透视引导下穿刺后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病理改变与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相似,且建模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退变性因素、损伤节段的分布及其原因.方法 温州医学院附属东阳医院89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颈椎退行性病变、T2WI相脊髓高信号的位置及颜面部外伤的位置.结果 间盘突出58例,居首位;其后依次为后纵韧带骨化(8例)、发育性椎管狭窄(7例)及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6例).单节段T2WI相脊髓高信号在椎间盘水平:C2~3者4例,额部外伤1例;C3~4者12例,额部外伤10例,颧部外伤1例;CA~5者12例,额部外伤5例,额部+颧部外伤1例,额部+下颌部外伤1例;C5~6者11例,额部外伤3例,颧部外伤3例,下颌部外伤2例.单节段脊髓高信号位置不在椎间盘水平4例,脊髓高信号在两个不连续节段10例,脊髓高信号超过2个节段2例,脊髓高信号超过3个节段6例.结论 椎间盘突出是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最多见的退变性因素,T2WI相脊髓高信号的水平与额面部撞击的部位相关,拐点的剪切力(inflection point shear force)合并(或)颈椎过伸的前后挤压力是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临床康复》2013,(35):I0001-I0001,6239
兔腰椎间盘磁共振T2mapping成像2013,17(35), 6281-6286 以磁共振分子影像评价椎间盘退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有T2mapping和T1P两种技术。T2mapping成像技术通过描述组织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反映组织特性,理论上可从分子水平反映椎间盘的代谢与生化信息的改变。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关节软骨方面的研究较多,已有学者将T2mapping成像技术用于评价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常寄托于动物模型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经常被用于制作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动物模型,但有关兔腰椎间盘T2mapping成像技术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1.
背景:MR 弥散加权成像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敏感,能早期了解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改变,从而明确其退变程度。 目的:通过对109例腰椎间盘的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应用MRI中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早期变性诊断的认识。 方法:采用Siemens Verio 3.0T 超导磁共振仪。常规平扫包括矢状位T1WI序列及T2WI抑脂序列;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EPI序列行矢状位扫描,取b值为800s/mm2,层厚、间距和显示野同T2WI抑脂序列扫描。根据Pfirrmann等的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采用盲法在矢状位T2WI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9例545个腰椎间盘进行分级。将弥散加权成像数据传至工作站,并对表观扩散系数图像进行测量,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画出L1/2-L5/S1椎间盘的感兴趣区,记录数据。 结果与结论:年龄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高级别数量越多。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因素分析:男性与女性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S1各椎间盘年龄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0.05);椎间盘评级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0.05)。提示通过对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将会成为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特别是椎间盘早期退变、无创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22-4023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患者68例。采用1.5TMRI磁共振成像机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分析MRI临床表现。结果经MRI诊断,68例患者中有30例(44.12%)患者表现出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多发13例,104个终板受到累及,L4~S1受累及的椎体终板一共52例。分型为:Ⅰ型31例(45.59%)在T1WI上呈现出低信号,在T2WI呈现出高信号;Ⅱ型23例(33.82%)在T1WI和T2WI呈现出高信号;Ⅲ型14例(20.59%)在T1WI和T2WI均呈现出低信号。MRI能够准确的诊断出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且病变部位、形态改变和信号明确,是该病变最佳检查方法,并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韧带肥厚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RI对黄韧带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46例HLF中 ,男 2 4例 ,女 2 2例 ;采用SE序列 :T1WI ;FSE序列 :T2 WI ;常规行矢状位加轴位扫描。 3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余CT扫描证实。结果 黄韧带肥厚以多发者最常见 ,颈、胸、腰部病变主要分布在C4~ 7,T9~ 12 、L3~ 5水平 ,在各组中分别占 86.9%、91.6%、85 .7% ;于T2 WI显示最清楚 ,特别是旁正中矢状层面 ;为椎管后缘向前凸的三角形或结节状低信号 ,其中 4例为等信号。在T1WI上 ,检出率仅为 5 6.5 %。结论 HLF是致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 ,主要与韧带退变有关 ,在矢状T2 WI上显示最佳。  相似文献   

14.
苗书全 《临床医学》2009,29(1):87-88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破坏,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境界清楚,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MRI可全面观察脊柱结核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等表现,对脊柱结核有确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主要通过改变椎间盘生物力学环境、损伤椎间盘自身结构以及应用基因技术改变动物的遗传性状等诱发退变,但这些方法均为外界人为因素直接作用于椎间盘,与椎间盘退变的自然病程差别较大.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兔腰椎终板下椎体注射平阳霉素制作椎体终板下缺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6只,每兔设L_5为实验组、L_4为对照组.穿刺腰椎终板下椎体,k注射平阳霉素(2 g/L)1 mL,L_4注射生理盐水1 mL.其中4只兔子术前行腰动脉造影.术后第1,2,3,4,5周,2个月及3个月随机选取6只行MRI检查,并取病理送检.测量对比第4周实验组MRI与病理切片的缺血面积.结果与结论:对照组MRI和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变化,实验组MRI第1,2周变化不明显,第3周出现FST1WI低信号,T2WI及FST2WI呈稍高信号,第4周信号变化更明显;实验组病理第1,2周无特异性变化;第3,4周骨小梁排列杂乱,骨细胞逐渐减少,椎体骨髓内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多融合,终板软骨细胞减少、结构紊乱,纤维环及髓核无明显变化;第5周出现椎间盘退变表现;第2,3个月终板下椎体缺血持续存在、椎间盘退变更加明显.实验组第4周MRI与病理切片缺血面积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965,P<0.001).结果证实,采用经皮穿刺终板下椎体注射平阳霉素的方法可成功制作兔腰椎终板下缺血动物模型,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和成功率高的特点.该模型是研究腰椎及椎间盘退变较理想的一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6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 FS、T2WI 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6例胰腺癌中,在T1WI FS上呈低信号者24例,等信号者2例;T2WI FS上22例呈明显高信号,4例表现为等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25例表现为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MRCP 18例胰头癌均显示胆总管或胰管梗阻性扩张.结论T1WI FS、T2WI 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诊断胰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MRI特征.结果 9例囊实性室管膜瘤中,肿瘤位于侧脑室旁者7例,表现为大囊大结节者6例,大囊小结节者2例,肿块内多发小囊变者1例.7例肿块呈多发囊变,3例见瘤内出血.全部病例均见瘤周Ⅱ度水肿;肿瘤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囊变区呈T2WI更高信号,瘤内出血呈T1WI结节状或片状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及瘤内出血不强化.结论 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常位于侧脑室旁,大囊变、多囊变、瘤内出血、壁结节、囊壁明显强化和瘤周Ⅱ度水肿等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T2 mapping技术动态定量监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从脊柱侧后方手术入路暴露腰椎间盘,18 G穿刺针抽吸12只L2~3、L3~4、L4~5髓核,各约5 mg,正常L1~2、L5~6和另6只L2~5间椎间盘分别为组内和组间对照。术后第4、8、12周行MR矢状面T2WI和T2-mapping序列检查,取正中矢状面观察各椎间盘的信号,测量T2弛豫时间并与正常组比较。相应各时间点取2只L1~6间椎间盘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环形态、髓核细胞及基质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18 G穿刺针经脊柱旁路于横突根部可成功穿刺抽吸髓核。6只正常兔及12只实验兔组内对照椎间盘T2WI序列为均匀高信号,12只实验兔椎间盘随术后时间延长信号逐渐降低,第4周呈稍低信号,第8周明显降低,第12周完全呈低信号。正常对照组及术后第4、8、12周组T2弛豫时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38.82,P0.05),造模术后第8周T2弛豫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时间进展,HE和Masson染色示椎间盘细胞和胶原逐渐减少,纤维环和髓核分界不清;第8周髓核基质退变纤维化,几乎被纤维组织取代;第12周椎间盘纤维软骨化,局部形成软骨。结论 T2mapping技术可实时定量监测腰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并利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评价。方法32只SD大鼠,对其中20只进行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测量,以确定针刺深度;另12只使用21G微量穿刺针对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行部分或全层针刺,术前及术后4周、8周行X线及MRI检查,然后行椎间盘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测量大鼠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后,确定适用于L3/L4、L4/L5及L5/L6椎间盘纤维环部分及全层针刺的深度分别为1.5mm和2.3mm。X线检查纤维环部分及全层针刺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腰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唇缘样增生,脊柱生理弯曲异常等改变,其中以纤维环全层针刺组为明显;而正常对照组未见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等征象。MRI检查纤维环全层针刺4周、部分针刺8周后椎间盘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不同程度的降低、椎间盘膨出甚至突出、硬膜囊受压等征象,正常对照组的椎间盘未见信号改变及膨出或突出征象。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纤维环部分针刺组及全层针刺组椎间盘于术后4周时即发生退变,而全层针刺组退变较严重。结论利用针刺纤维环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其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创伤小;影像学方法可对椎间盘退变进行早期精确、动态评估,评价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20.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临床以血瘀证多见,但目前仍缺少理想的防治手段.既往研究已报道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汉族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及椎间盘退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纳入2008-01/2009-12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中医辨证为血瘀证的共60例,同期相匹配的非血瘀证患者60例,均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检测,并观测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等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Forward(LR)法分析椎间盘退变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关联性.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根据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结果与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基因型者的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CC和TT基因型高,血瘀证组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比非血瘀证患者更严重(P< 0.05).重度椎间盘退变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轻中度椎间盘退变者的1.818倍(OR=1.818,95%C/:1.275~2.931,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重度椎间盘退变的累积暴露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其中某单一因素的2.038倍(OR=2.038,95%C/1.379~3.423,P<0.05).实验结果提示重度椎间盘退变很可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CT基因型的患者在引发椎间盘退变加重相关因素的作用下,患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