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七栽培居群间表型变异式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渝  肖慧  金航  崔秀明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3295-3298
目的:试图揭示文山地区三七不同栽培群体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进一步开展三七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方法:通过对来自文山地区4个三七主产区10个三七栽培居群的表型变异式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个体间的差异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居群的每一个性状当中,在不同的居群内、不同性状间多样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居群内多态现象丰富,居群间多型性明显,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0.238 8,地区间的表型分化系数V_(st)平均为0.176 2.Q-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0个三七栽培居群被划分为4组,居群间的表型差异并不完全与其地理距离的远近一致,自身的遗传作用对表型差异的影响比环境影响更明显.结论:文山三七不同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不同居群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地区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小,长期的人工选择和不断地轮换种植地点是造成如此状况的主要原因;长期的人工选择已形成一些独特的农家优良种群,为三七的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黄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研究目的、本草考证、分布范围、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黄芩在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情况。我国黄芩种质资源丰富,但不同品种(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较少,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黄芩种质资源及其相互关系,对药用黄芩的引种栽培、资源保护和选种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黄具有丰富的栽培品种和野生资源,育种历史超过100年。然而,地黄现有品种谱系不清,遗传基础狭窄,种质创新和育种手段落后,品种的选育已无法满足地黄生产的需求。该文综述了地黄物种及其分布、地黄植株形态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品质概况以及100年来地黄育种的方法的进步。作者指出应加强对现有品种的系统评价和整理,建立地黄野生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圃,深入研究地黄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加强地黄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为实现中药材有序、有效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黄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研究目的、本草考证、分布范围、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黄芩在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情况。我国黄芩种质资源丰富,但不同品种(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较少,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黄芩种质资源及其相互关系,对药用黄芩的引种栽培、资源保护和选种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关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通过将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遗传育种相结合,培育中药材优良种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育种的主要目标是使中药材的生物学性状稳定、产量和药用成分可控,所生产的药材具有"优形、优质、优效"特征。相对于传统选育偏重于表型性状选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还注重基因型的筛选,其主要包括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与杂交种质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等5个领域。目前在中药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主要采用的DNA分子标记为SCoT,ISSR,SSR,SNP等。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分子设计育种将成为未来中药材育种的热点。该文系统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开展中药材优良种质选育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了利用分子生药学理论和方法加快中药材品种选育的建议,以期为中药材育种、中药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的中药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中药资源丰富,种类多,达12807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有2000余种,从国外引种了西洋参、马钱子、水飞蓟等30余种,药用动物麝、鹿、熊、龟等已人工养殖。中药材栽培、品种选育研究已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与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作物的栽培育种水平相差甚远。必须加强中药栽培薄弱环节的研究,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中药栽培生产水平,为中药现代化,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创造条件。1中药材的品种选育研究1.1种质资源研究 种质资源是育种和资源保护的物质基础。关键基因(特异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品种选育取得…  相似文献   

7.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人工种植是保障三七原料供给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三七在种植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面临着生长分布区域狭窄、连作障碍严重等诸多问题,加之三七良种对三七种植产业贡献率较低,三七品种化制度尚未建立。因此,从三七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新品种选育、三七重要性状及关键基因挖掘、分子标记开发、组学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三七遗传改良工作进行整理,为今后三七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在药用植物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目的:介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在药用植物开发中的重要意义。方法:主要从种质资源的概念、评价药用植物种质优劣的标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基因资源的利用和引种栽培的关系以及与育种的关系等4方面进行讨论,同时也讨论了DNA指纹等新技术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和结论:种质资源是药材生产的源头,种质的优劣对产量和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种质资源研究特别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在药用植物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力量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银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金银花主产区的18 个农家品种及野生忍冬和近缘种灰毡毛忍冬共计36 个样品进行ISSR-PCR 分析,采用NTSYS-pc 软件计算金银花不同农家品种及近缘种间的Jaccard 遗传相似系数,按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建立所研究类群的系统聚类图。结果:12 条引物共扩增出129 个条带,其中多态带为114 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88.37%,金银花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聚类分析图可以看出,金银花不同样本首先聚在一起,表明是一自然类群;野生忍冬与栽培品种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主产区传统品系毛花系列遗传相对较稳定,而鸡爪花系列品种繁杂,遗传变异大;新品种九丰一号已独立成一稳定品种。结论:ISSR 标记可以为金银花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关系分析及栽培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疟疾被认为是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黄花蒿是抗疟一线药物青蒿素的唯一天然植物来源,因此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黄花蒿新品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黄花蒿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及基因组、转录组、遗传图谱等遗传信息的公布,通过解析遗传信息发掘黄花蒿优质、抗逆基因和遗传标记等分子育种手段来快速培育优良品种成为黄花蒿未来育种的主要方向。该文基于黄花蒿的遗传背景和分子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探讨并制定了黄花蒿分子育种策略和技术路线,对未来黄花蒿分子育种提供了指导与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美英中三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炳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97-2300
目的: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经验,探索研究"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方法:应用比较教育学方法,以美、英、中三国为样本,对全科医学兴起的背景、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结论:中医学与全科医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应对"中医类别全科医学"的内涵特点作出科学的诠译;制订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标准;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要适应国情。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医之二(阴阳)、三(三焦)、五(五行)、八(八卦)的基本观念,选择以左前臂为治疗的区域,使用简单迅速有效的针刺方式来提高治疗效果,病患大多能接受此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扣子七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扣子七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GC-MS技术及计算机联用仪首次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鉴定。结果检出106个峰,共检出其中65个组分,已鉴定出36种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总含量分别占15.39%和9.22%,且以斯巴醇含量为最高;其次是2,5-十八碳二炔酸甲酯、八氢-1,4-二甲基-7-甲基乙烯奥、4(14),11-桉叶二烯、人参炔醇、4,11-十四碳二烯-环氧醚,烷烃及甾酮类。结论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为扣子七挥发油主要成分,斯巴醇可作为人参属植物中扣子七与其它植物的主要鉴别成分,含量较高的人参炔醇具有强的生物活性而对扣子七的进一步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丹参与白花丹参的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的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的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的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建立龙爪槐花中有效成分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 ,以醋酸乙酯 -甲酸 -水 (8∶ 1∶ 1)为展开剂 ,展开 ;以三氯化铝和碘蒸气分别显色后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龙爪槐花中含有与槐花中相同的有效成分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龙爪槐花中芦丁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8.
红鱼眼的显微结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鉴别和进一步制定红鱼眼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红鱼眼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外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中柱鞘纤维新月形。叶横切面主脉凸起不显著,叶肉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石细胞众多,孔沟明显;棕色块易见。结论以上显微特征稳定,可作为红鱼眼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One thousand plant extracts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alkaloids. The number of positive tests was 185 (18.5%). There are 107 new alkaloid-containing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