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房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多房囊性肾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的多房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 8例多房囊性肾瘤均为单侧,直径从2.5~7.5cm不等。CT或MR扫描显示有完整囊壁,内由多个小囊腔和分隔构成,其中2例囊内分隔显示清晰,4例显示尚清晰,另2例显示不清,边缘模糊。所有囊腔问无交通,囊壁和囊内分隔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但均未见实质性结节。4例MR扫描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延迟增强扫描囊壁和囊内分隔显示较同步的CT扫描清晰。组织病理学显示所有病例的包膜和分隔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结论 多房囊性肾瘤是肾脏的少见病变,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并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但在和多房囊性肾癌等病变鉴别时仍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男,53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血尿4月来院就诊.体检:-般情况良好,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双肾区无叩痛,病程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尿常规:RBC .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及胸部透视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57岁。发现左上腹无痛性肿块3月余,无腹部外伤史。体检:腹软,左上腹可触及一20cm×12cm大小肿块,质中,边界清楚,可活动,无压痛。B超检查:左上腹部分实质性部分多房囊性占位病变。大剂量IVP:左肾区巨大致密块影,边缘光滑,左肾实质及左肾盂输尿管未见显影。腹部CT增强扫描:左肾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19cm×11cm×17cm大小,见数个条索影将其分隔成多房,房内CT值略高于水。病灶边缘光整。腹主动脉向右推移过中线,胰腺向前推移(附图)。手术所见:左肾多房囊实性肿块,约30cm…  相似文献   

4.
4岁男性患儿常规体检时触及左上腹包块,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变。左上腹超声显示左肾区约10cmx10cm大小、无回声、多分隔的占位性病变,其它腹腔脏器未受累及。CT结果与超声类似,可见左肾约12cm×10cm大小、边缘光滑的囊性占位病变(图1a),瘤体显示多分隔,部分隔钙化(图1b),应用造影剂后显示隔较囊内容物明显增强(图1c).肿瘤导致牌、胰及临近的肠排移位,无任何恶性趋向。切除的囊性肿瘤肉眼观:直径12cm、多分隔、壁光滑、内含液体。肿瘤由一外囊与周围肾实质分开(图2)。组织学示囊壁由单层,部分为多层的扁平…  相似文献   

5.
<正> 多房性囊性肾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肾脏囊性病变,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笔者回顾性分析2例多房性囊性肾瘤的CT表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以总结其影像表现。1 临床资料例1:女,41岁,体检发现左肾病变,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7.
过去临床很少诊断肾转移瘤,只是在尸检时发现紧转移瘤约7-19%,占第五位,近来由于治疗效果的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提高,如CT,B超的广泛应用,肾转移瘤的临床诊断有所增多(1-4),我院最近发现3例,经手术切除,现将其影像学检查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超声表现特征。方法搜集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管瘤,均行超声检查,其中CT检查11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颈部淋巴管瘤主要影像学特征为从颈部至颌下和(或)纵隔间蔓延的单囊或多囊性肿块,沿周围疏松组织间隙呈浸润性生长,有占位效应。本组29例,肿块仅限于颈部23例,累及颌下间隙和(或)纵隔6例;单侧发病25例,双侧4例。结论超声及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多囊性肾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患者,女,22岁,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有一包块,约拳头大小,无疼痛不适。近来发现包块有所增大,同时感右上腹偶有隐痛,到我院就诊,血生化及肾功正常,B超示右肾多囊肾;左肾多发性囊肿。CT平扫示右肾向前突起占位病变,性质多考虑局灶型的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未排除肾癌可能。查体:右上腹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右上腹肋下可触及一7cm×9cm大小包块,质韧,无活动,光滑,未扪及结节,无压痛,边界清楚,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侧肋脊角无隆起及压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X线诊断:右肾盂肾盏扩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囊性肾瘤的CT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例囊性肾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 6例均为单发,2例发生于左侧,4例发生于右侧。6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多房,囊性肿块,囊液CT值高于水。1例病灶内呈稍高密度,CT值为33 HU,后经病理证实为出血,增强扫描囊液无强化。1例CT表现为分隔不清,1例出现少许点状、条状钙化。结论肾脏囊性肾瘤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多囊性病变、囊液CT值高于水,分隔较纤细,未见明显壁结节,分隔及囊性部分均无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和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CNC的CT和MRI表现。结果 2例位于侧脑室体部均来源于透明隔,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CT为混杂密度,其中1例可见钙化,MRI为混杂信号,不均匀较明显强化。1例位于左侧颞叶,CT可见钙化,MRI可见囊变及环形强化,占位效应不明显。结论 CNC是少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年龄、部位及CT与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奴卡菌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肺奴卡菌(pulmonary nocardiosis,PN)的影像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确诊的2例肺奴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例影像表现为弥漫磨玻璃、片状影、粟粒结节影,分布以肺野外带为主,另1例影像表现为弥漫片状、结节影,其间见多发大小不等空洞影,分布仍以肺野外带为主;2例均合并胸腔积液。结论肺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引起的少见而严重的感染,其影像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以利于早期治疗,最终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资料与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3例均行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及CT平扫与增强。结果 CT检查示肿块分别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上段空肠及中段空肠,3例均表现为肠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最大直径1.6~4.9 cm。3例病灶均未见钙化、出血及包膜。增强后上段空肠病灶呈明显周边强化,中央见无强化区,周围见肿大淋巴结;余2例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上段空肠病灶钡剂造影表现为局部肠管扩张,肠管内见一较大充盈缺损影,局部黏膜变平,肠管柔软,蠕动正常;余2例钡剂造影未见异常。3例均位于黏膜下,肿块实性质软,切面见丰富血管网,未见包膜。镜下全部肿块均由上皮样细胞、神经节样细胞及梭形细胞三种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上皮样细胞均表达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Syn)及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1例亦表达细胞角蛋白(CK);梭形细胞均表达神经丝蛋白(NF)及S-100蛋白;神经节样细胞表达NF、NSE。结论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多房囊性肾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与其他复杂性肾囊性病变在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搜集本院2007年至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复杂性肾囊性病变64例,包括MCRCC患者17例,囊性肾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28例,肾脏囊性良性病变19例,回顾性分析三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及CT特征。结果 (1)MCRCC组与良性病变组囊液性状均以浆液状为主(分别为82.4%,52.6%),CRCC囊液以浑浊坏死为主(64.3%);MCRCC组临床T分期明显低于CRCC组(P=0.001);(2)MCRCC与肾良性病变主要分布在BosniakⅢ级(64.7%∶57.9%),CRCC主要分布在BosniakⅣ级(67.8%)。CRCC组囊液CT值中位数明显高于MCRCC与良性囊性病变组(30.6∶15.8∶10.6,P=0.019)。MCRCC与CRCC病灶内软组织影大小存在明显差异(P=0.000)。结论 MCRCC在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方面均显示其恶性程度低于CRCC,甚至在某些方面与肾脏囊性良性病变有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AMM5例,其中男2例,女3例。4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AMM表现明显蕈伞型肿块充满肠腔不伴肠梗阻(n=4),肠壁明显增厚(n=1);2例伴肠周脂肪浸润,其中1例延伸至骶前间隙;4例伴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淋巴结直径>3cm。CT平扫示肿块呈稍低密度影,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3例;AMM及其转移灶在MRIT1WI均呈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抑脂T1WI能更好地显示病灶范围及转移灶。结论肛门直肠部AMM可表现为腔内较大蕈伞型肿块,虽充满肠腔,但不伴肠梗阻,同时具较大淋巴结转移及明显肠周脂肪浸润。MRI对鉴别黑色素性AMM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囊性肾癌的CT、超声影像分析(附1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CT、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和超声表现。结果 CT及超声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性高,其主要特点为囊壁及分隔的不规则增厚、囊壁结节、钙化,囊液混浊,实性部分增强后强化,实性部分或分隔上出现彩色血流。结论 CT及超声检查对囊性肾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者可误诊为良性囊肿,应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9.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恺  凌爱香  陈再智  徐忠飞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34-1035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位于右肾8例,左肾5例。病灶直径4~25cm,平均13cm。病灶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5例伴附壁结节,2例见囊壁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和壁结节可有强化。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鉴别时仍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内淋巴囊肿瘤CT表现以岩骨后缘中部为中心的蜂窝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MRT1WI上可见片状高信号区及血管流空信号。DSA显示肿瘤血供丰富,主要由颈外动脉的分支供血,小脑前下动脉参与部分血供。结论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