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风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检索近五年国内外文献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从不同途径参与免疫应答,提高RA的发病率;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均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恢复肠道稳态,减轻炎症反应,对RA起到防治作用。从肠道菌群与RA发生的相关性及中药通过肠道菌群防治RA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RA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用细胞18 h,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用心血管疾病及细胞因子相关的基因芯片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对表达上调与表达下调的基因进行了扩增和电泳检测。结果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复方丹参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基因9个,其中上调基因3个,下调基因6个,包括一些与免疫、血管舒缩、细胞黏附及抗氧化的相关基因;对差异表达的基因用RT-PCR扩增及电泳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证实了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结论复方丹参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基因水平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益气苓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益气苓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抗氧化作用,探寻该复方中药改善高血压大鼠预后的作用靶点。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益气苓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尿8-异前列腺素F_(2α)(8-isoPCF_(2α))含量。并用大鼠高密度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两组心肌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用RT-PCR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其中3条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验证。结果复方中药益气苓组SHR尿中8-isoPGF_(2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含量高于对照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芯片结果显示:复方中药益气苓组上调基因354个,下调基因121个。其中Hsphl,Hspca及Pam基因的RT-PCR和实时定量PCR验证与芯片结果相符合。结论该复方中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通过对Hsphl,Hspca及Pam等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调控干预SHR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和目前的局限性,以促进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以黄连解毒汤及其成分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灌胃LPS造型的Balb/c小鼠,采用上海联合基因公司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2048个基因),检测中药对小鼠脾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复方的作用明显优于有效成分的作用,但对具体基因表达影响的分析存在一定难度。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用于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其高通量有助于解决中药作用靶点多的问题,但目前此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如何正确分析所获得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消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DN的发病机制,揭示中药复方肾消康防治DN的作用机理,筛选药效作用靶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量饮食建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模型。运用放免、生化、光镜、电镜及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基因表达谱芯片、RT-PCR等先进检测手段和方法,观察多项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寻找和DN有重要相关性的基因,并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做验证实验研究。结果泛素mRNA(ubiquitin mRNA)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上调,肾消康治疗组表达下调。结论应用Affymetrix Rat2302.0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糖尿病大鼠肾脏基因的表达,ubiquitin mRNA基因是筛选出的肾脏差异表达基因和药效靶点之一。糖尿病状态下,ubiquitin mRNA基因表达上调,与糖尿病肾脏损伤有重要相关性,而经肾消康治疗后大鼠肾脏组织中ubiquitinm RNA表达下调。肾消康对ubiquitin mRNA基因表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补肾阳中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活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阳中药复方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模型CRL-1825细胞株,加入补肾阳中药复方大鼠含药血清,观察补肾阳中药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补肾阳中药可以抑制CRL-1825细胞凋亡,但对CRL-1825细胞增殖、分化无明显影响;补肾阳中药同时可促进CRL-1825细胞Notch1基因表达,相对表强度由46.33升高至102.81;补肾阳中药还可以抑制P16INK4a基因表达,相对表强度由202.11降至93.11.结论:补肾阳中药复方可以抑制CRL-1825细胞凋亡,并可能与调控Notch1、P16INK4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对硬皮病小鼠皮肤纤维化表型的影响。方法:使用博来霉素诱导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分别采用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中药复方组)、生理盐水(模型组)处理硬皮病模型小鼠,共3周,并设正常对照组。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改变;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各组小鼠I型胶原α2(COLⅠα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皮肤病理HE染色显示,中药复方组小鼠皮肤纤维化有不同程度改善。模型组小鼠COLⅠα2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经补肾益精法处理后,中药复方组小鼠COLⅠα2基因表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可改善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RA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 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活动期和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CD4 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RA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有63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48条基因异常表达,只有1条与上述63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活动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59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稳定期与活动期比较的63条和稳定期寒热证候之间的48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RA患者稳定期和活动期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目前临床上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免疫抑制剂价格昂贵,一定程度限制其广泛的应用。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且毒副作用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明确。自噬的过程是细胞自身在受到外界的刺激,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触发的一系列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主动的生物学过程,其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研究表明自噬异常与RA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以干预RA血管翳生成、滑膜炎症和骨破坏等关键病理环节,从而影响RA的进展和预后。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及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自噬过程,发挥治疗RA的作用。本文对中药调控自噬进而干预RA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以期为中药治疗RA重要作用机制、新药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综述近年来的研究概况,发现多种中药提取物及有效部位、中药复方及中医物理治疗可通过调控MAPK通路,抑制促炎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释放,改善RA滑膜炎症及骨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特征,探讨CIA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n=8,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在造模成功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模型组(n=8)。于造模成功后30天,提取各大鼠滑膜总RNA,运用Illumi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每个样本基因变化。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滑膜差异表达基因有271条,其中上调基因131条,下调基因140条。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癌基因、热休克蛋白、骨桥蛋白、细胞周期、代谢、信号传导通路、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结论:CIA是一涉及多基因表达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到的差异基因如上调表达基因Map3k11、Mmp8、OPN5、Rgs5、Hsph1、Ccl20、Robo4、Hyal4及下调表达基因Cabp1等,有利于阐释RA分子机制,提供RA防治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健康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T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CD^4+T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和信号传导;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1条基因异常表达,主要涉及功能代谢和免疫应答;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0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患者之间55条基因重复,与类风湿因子阳性寒热证候之间的71条基因只有2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研究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雷公藤的化学成分;通过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数据库检索雷公藤有效成分的靶点;通过TTD数据库检索RA相关靶点;融合生化反应数据和细胞的基因表达数据,构建B淋巴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并基于实体语法系统对此网络进行定性推理,解析雷公藤治疗RA的作用机制。结果 发现雷公藤的9个有效成分通过18个靶点作用于21个RA相关靶点,通过调节B淋巴细胞转录因子活性、胞外信号传递、细胞活化发挥治疗RA作用;提取其中1个子网络进行分析发现,雷公藤的有效成分白桦脂酸通过抑制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非受体1型(PTPN1)而抑制了RA疾病相关靶点酪氨酸蛋白激酶(SYK)的活化,从而调节RA的疾病状态。结论 雷公藤通过多种机制起到系统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释生理状态下针刺对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利用正常组和针刺组的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连续分析(SAGE)标签数据库,对差异表达标签进行基因系统分类和分析。结果正常组和针刺组相比共获得144个差异表达标签,分属于细胞生物合成过程、细胞脂类代谢过程、物质转运等6个DAVID基因分类。结论生理状态下针刺基础背景作用是一个包含蛋白、酶、RNA、脂类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和代谢以及物质转运的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mechanism of cholic acid derivativ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based on th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Methods: Genome-wid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 cells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4 cholic acid derivatives were detected by gene chip technology. Similarities in upregulated and downregulated gen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onnectivity Map(CMap) database. The affinity between cholic acid de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 h,连续21 d)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大、中、小剂量)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GO功能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具有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功能被显著上调或下调,其中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生物过程分别有909、712、516、1322个功能基因群,参与的显著信号通路分别有60、57、41、90条。结论:肝郁脾虚证具有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组学背景,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众多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改变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大剂量和中剂量结果显示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后丹参毛状根中酚酸类有效成分形成的次生代谢分子机制.方法:用茉莉酸甲酯(MJ,100μmol·L-1)对丹参毛状根进行诱导实验,分别在0,6,12,24,36h收获材料,运用实时定量PCR对丹参中迷迭香酸次生代谢途径上的关键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LC-MS测定各个时间点毛状根材料中迷迭香酸(RA)、丹酚酸B(LAB)及咖啡酸(CA)的含量.结果与结论:外源性信号分子MJ作用于丹参毛状根,酚酸类成分迅速积累,表现为CA,RA均在诱导后24h达到最大值,LAB的含量36h后达到最高.其诱导机制可能与不同程度的激活RA合成中苯丙氨酸途径上关键酶基因PAL,4CL,C4H与酪氨酸途径中TAT,HPPR基因的表达有关,基因表达在时间呈现先后性,其中,4CL与PAL的贡献度较大.这为今后更深一步的研究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次生代谢途径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组成,临床用于营卫虚弱之血痹,现也广泛用于RA疾病及其病证临床治疗。2018年,黄芪桂枝五物汤被《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载。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RA临床研究及基于实验动物模型的药效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研究发现,依据RA基本病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单用或联合化学药物用于RA及其风寒湿痹证、气血亏虚证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抑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抑制滑膜脂质过氧化和促进细胞凋亡等。但当前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药物配伍及剂量缺乏规范,临床试验设计缺乏严谨性,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安全性不明确,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且仅限于实验动物层次等问题。因此,今后临床研究中应规范临床试验方案,明确药物配伍与剂量,并评价药物相互作用与安全性。药效机制研究方面,应加强人类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同时,遵循RA病理生理,协同开展药效物质基础与药效作用机制研究,为其临床规范化用药提供参考,也为其二次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韩凌  王培训  危建安  孙静  周丹 《中药材》2008,31(12):1875-1878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四君子汤总多糖(TPSJ)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四君子汤总多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给予四君子汤总多糖前后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株IEC-6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给予TPSJ后,大鼠IEC-6细胞株共有123条基因表达出现明显差异,基中55条基因表达上调,68条基因表达下调,分别涉及包括细胞发育、细胞生长增殖、粘附以及信号转导和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基因。结论:TPSJ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功能,并有可能通过对小肠上皮细胞的调节作用而实现对全身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