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患,22岁。乏力,腹部不适半年,阴茎持续性痛性勃起半月,于1989年6月16日就诊。体检:中度贫血面容,胸骨无压痛,肝右肋下2cm,脾左肋下10cm,阴茎勃起,长约12cm,皮肤颜色较苍白,有触痛。实验室检查:Hb72g/L,WBC410×10~9/L,BPC 300×10~9/L,骨髓象∶粒∶红=62∶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94%,原粒加早幼粒占7%,中晚加幼粒细胞占76.5%,部分中幼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核落后于浆,血小板易见,有时成片聚集。NAP(一)。入院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阴茎异常勃  相似文献   

2.
本所发现急性淋巴一粒细胞混合型白血病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6岁,患儿于1987年7月因反复发热3月,进行性苍白2月就诊,血象Hb57克/L,WBC6.5×10~9/L,plat232×10~9/L,分类早幼粒7%,幼淋巴19%。骨髓象(26/7):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18.5%,早幼粒18%,淋巴系原始淋巴10%及幼稚淋巴细胞28%。细胞组织化学:POX阳性28%,PAS阳性76%,积分164,部分细胞呈粗颗粒状阳性反应。诊断为急性淋巴一粒细胞混合型白血病。取骨髓标本作电镜检查,细胞亚微结构形态学表现证实骨髓中存在着原始、幼稚淋巴及原始粒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分析:E花环50%,M花环17%。混合花结:T54%,B15%,N30%,D1%。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男性,31岁,因确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半年欲行骨髓移植(BMT)于1991年1月23日住院。病后主要用羟基脲治疗,亦间断用过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等。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质韧,无压痛,无其它阳性体征。血常规:Hb132g/L,WBC8.8×10~9/L,BPC110×10~9/L。骨髓象:增生Ⅱ级,原始粒细胞3.5%,早幼粒细胞2.5%,中幼粒细胞40.5%,晚幼粒细胞15%,杆状核粒细胞5%,分叶核粒细胞12.5%。血生化:  相似文献   

4.
肥大细胞白血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4岁.1986年3月13日因腹痛1个半月、发热7天入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发育、营养尚可,皮肤、粘膜有多处瘀点,无淋巴结肿大.肝大肋缘下2cm,脾大肋缘下2.5cm,无压痛.血象:血红蛋白48g/L,白细胞3.0×10~9/L,幼稚细胞占0.83,血小板15×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不同类型细胞表达VEGFR1和VEGFR2的情况,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VEGFR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方法检测27例初治AL患者骨髓淋巴细胞、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淋巴细胞、粒细胞VEGFR1、VEGFR2、VEGFR1/VEGFR2的表达。结果:VEGFR1在初治AL组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之间或粒细胞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治AL组,VEGFR1在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在粒细胞或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P<0.05),但在粒细胞与白血病细胞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VEGFR1在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在粒细胞的表达(P<0.05)。VEGFR2、VEGFR1/VEGFR2在初治AL组和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之间、粒细胞之间、淋巴细胞与粒细胞之间、淋巴细胞与白血病细胞之间以及粒细胞与白血病细胞之间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R1、VEGFR2、VEGFR1/VEGFR2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与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白血病细胞之间表达差...  相似文献   

6.
女性,19岁,因低热、面色苍白、左胁肋刺痛发现肿块1月余,于1985年6月24日入院。查体:T 38℃,中度贫血貌,前胸腋下少许出血点及淤斑,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肝肋下2.5cm,质软,无明显压痛,脾大AB 线14.5cm,AC 线23.0cm,DE 线3.0cm,质中等硬,无结节及触痛。腹水(-).实验室检查:Hb60g/L,WBC4.1×10~9/L,分类不明细胞3~10%,血小板40×10~9/L;骨髓增生活跃,发现分类不明细胞分别为2%、7%。形态似淋巴样网状细胞或网状内皮细胞;过氧化酶染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超过30个月的慢粒期,无任何急变体征而伴有股骨头坏死。本例的特点有:一是此为首例CML以股骨头坏死为表现者,二是尽管有破坏性骨损害存在而患者仍长期处于慢粒期。患者男性,17岁,1980年9月以右髋部疼痛4个月发病。过去无髓部疾病和外伤史。体检右股骨头大转子处明显触痛及向各方面转动时剧痛。脾肿大左肋下4cm,余无异常。最初右髋部X线示股骨头硬化,边缘不规则,碎裂样改变,符合缺血性坏死表现。血液学检查呈典型CML。血红蛋白161g/L,白细胞116×10~9/L。分类:偶见原始细胞,早幼粒2%,中幼粒6%,晚幼粒6%,带状核9%,分叶核66%,淋巴3%,嗜酸性4%,嗜碱性4%。血小板319×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2(正常14~60)。骨髓检查呈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明显增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83年以来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0例,其中2例获长期缓解,现报告如下:例1:孟××,女,50岁,工人,于1983年2月12日入院。血:血红蛋白87g/L,白细胞30.76×10~9/L,原粒92%。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11.5:1,原粒81%,有白血病裂孔,红与巨核系细胞明显受抑,血小板少见,NAPO,诊为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M_1),予肌注2疗程小剂量阿糖胞苷  相似文献   

9.
患者朱××,男性,34岁,干部,因反复发热、乏力8个月伴右侧睾丸疼痛肿大1个月于1988年2月6日住院。查体:体温38~40℃,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肋下刚及,软,触痛。脾肋下1cm右肾区叩痛。右侧睾丸肿大(7×5×3cm),无红肿,质硬,压痛。血红蛋白116~38g/L,白细胞0.9~1.95×10~9/L,血小板40~7×10~9/L,嗜酸细胞计数为0.血NBT试验阳性率13%。尿常规正常。骨髓检查粒:红=0.95:1,意见为增生性贫血。2月27日胸骨骨髓原淋10%,幼淋29.2%,3月25日骼后骨髓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12岁 ,因颈部淋巴结肿大 4个月 ,间歇性发热 1个月于 2 0 0 2年 3月 2 7日入院。入院时查体 :贫血貌 ,左颈部及左右颌下可触及数枚 0 .2 cm~ 0 .5 cm大小的淋巴结 ,脾肋下 5 cm。外周血 WBC96× 10 9/ L,Hb73g/ L,PL T6 4× 10 9/ L。经骨髓等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 - L1 B细胞型 )。给予EA(足叶乙甙、阿糖胞苷 )方案 2个疗程达完全缓解。脐血移植前 4周用化疗和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应用CS30 0 0 PL S采集后经程控降温冻存于液氮中备用。由山东脐血库提供 HL A相合脐血 1份 ,供者为男性 ,A…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1岁,工人。1987年6月因发热、牙龈出血、面色苍白、乏力20天住我院,经骨穿和组化诊断为AMLm56。经DOAP方案治疗3个疗程,复查骨髓象达到完全缓解。以后定期维持和巩固治疗。1990年8月,因受凉发热,皮肤出现出血点和瘀斑,骨关节疼痛、乏力1周而入院。体检:T38.6℃,慢性贫血病容,四肢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脏正常,腹软,肝肋下2cm,质软,边钝,无触痛,脾肋下3cm,质中,边界清,无触痛。实验室检查:Hb80g/L,WBC3.4×10~9/L,幼单14%,PBC80×10~9/L。骨髓象:单核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我院采用HOAP方案诱导缓解后加口服环已亚硝脲(CCNU)维持治疗1例,持续完全缓解(CR)5年以上的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报告如下:林其,女,49岁,工人.住院号:82150.体检:体温36.3℃,贫血貌,左手臂远端、左下肢胫前及右膝关节可见3×3cm大小的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65g/L,RBC1.8×10~(12)/L.WBC57.1×10~9/L,幼稚细胞60%,BPC56×10~9/L.骨髓报告:粒:红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 ,1.5岁。因发热 2 0余天 ,反复用药高热不退而入院。查体 :T3 9℃。双侧颌下及腹股沟均触及小枣大淋巴结 ,触痛不明显。咽峡部肿胀、充血、疱疹 ,扁桃体充血。心肺阴性。腹膨隆、软 ,肝肋下 3 cm、剑下 4cm,质地中等 ,触痛 ;脾左肋下锁骨中线 5 cm,质软 ,腹水征阴性。其它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 2 2 .9× 10 9/ L ,中性 5 .5 ,淋巴 84.1,单核 10 .4,血红蛋白 10 5 g/ L,血小板 12 7× 10 9/ L,异型淋巴细胞 10 %。肝功检查 :谷丙转氨酶 2 5 0 U ,谷氨酰转肽酶 116.5 U,碱性磷酸酶185 .7U,腹部彩超检查示肝脾均增大。聚合酶…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7岁,因头晕、乏力3个月而就诊。查体:T36.4℃,肝剑下2cm,肋下未及,脾肋下6cm,胸骨压痛。血像:Hb140g/L,RBC5.0×10~(12)/L,WBC35.2×10~9/L,中性92%。无幼稚细胞,PIt420×10~9/L,部分粒细胞浆中颗粒粗大及分叶过多。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无效,WBC持续高于35×10~9/L,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骨髓像示有核细胞明显增生,嗜酸性粒细胞0.5%,红系、淋巴系比值减低。全片巨核细胞321个,以颗粒巨、产板巨为主,血小板呈片多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94%,积分370,尿酸470μmol/L。脾穿刺涂片见大量成熟中性粒细胞及少数中晚幼粒细胞,临床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5.
3例急性白血病均经过化疗获得长期缓解,其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NLL-M5)1例,连续化疗4年,已停药5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M3)1例,连续化疗5年,已停药3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ALL-L1型)1例,连续化疗7个月,已停药2年。以上3例迄今仍处于缓解中。具体报告如下。1 病例例1,男,36岁,1991年3月因头晕乏力4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体检: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肝肋下1.0cm,脾未触及。外周血检查:血红蛋白46g/L,白细胞3.0×109/L,中性0.50,淋巴0.50。血小板28×109/L。骨髓检查示ANLL-M5。用HA(三尖杉…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乏力半年,加重伴劳力性气短10天于199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颈部和胸前可见数个出血点,左颌下和左腋下可触及数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无压痛.肝肋下2cm,质韧,无触痛,脾未及.外周血象:WBC3.1×10~9/L,中性杆状核0、14,中性分叶核0.53,L0.28,M0.03,E0.02;RBC 2.56×10~(12)/L;Hb56g/L;PC78X10~9/L;血片中可见巨大血小板、骨髓穿刺5次干抽,1次骨穿成功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0.07,早幼粒0.07,中幼粒0.09,晚幼粒0.14,中性杆状0.07,中住分叶0.04.嗜酸杆状0.01,嗜酸分叶0.002,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Pekger畸形;红系增生活跃,部分呈类巨幼样变,核染色质呈粗块网状;巨核细胞7个,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0.008、诊断:MDS-RAEB.3次骨髓活检报告:骨髓纤维组织明显增多,造血组织少并和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血吸虫病合并肝脓疡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在收治急性血吸虫病(简称急血)127例中2例合并肝脓疡。 例1:洪××、女、11岁、学生、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因畏寒、高热14d,于1988年8月8日入院。体温38.2℃,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kpa。神志清,皮肤粘膜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2cm.剑下7cm,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肋下未触及,无腹水征,未引出病理征。实验室:血红蛋白 100g/L、红细胞3.36×10~12/L、白细胞20.35×10~9/L,嗜酸性粒细胞0.09、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29,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8×10~9/L:IHA滴度1:20,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 2岁。因左下腹痛7d于2 0 0 3年3月2 1日入院。7d前无诱因突感胸痛,很快转为腹痛,卧位加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血常规,各项均高于正常且伴脾大,入院治疗。骨髓检查:粒系增生,红系比例较低。腹部CT示脾大。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周围炎”。7d后转入我院血液科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4 0 / 90mmHg( 1mmHg =0 133kPa) ,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脾触及左锁骨中线肋缘下15cm ,质硬,触痛( ) ,周围动脉搏动未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92 g/L ,红细胞7 0 2×10 12 /L ,白细胞12 1×10 9/L ,血小板16 0×10 9/L。骨髓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诱导化疗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长期生存8年以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白细胞总数在(1.4~88.4)×109/L;血红蛋白36~92 g/L;血小板(10~37)×109/L。细胞遗传学:1例del(6)(q16), 2例del(18)(p11),4例染色体均为正常, 3例染色体检查未做。8例1个疗程获得了完全缓解,同时这8例诱导化疗结束后24 h或48 h复查骨髓显示抑制性骨髓像,原始细胞5%;2例2个疗程获得了完全缓解,且第1个疗程诱导化疗结束后48 h骨髓显示有核细胞正常,原始细胞下降分别为71%和72%,第2个疗程均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14 d进行。化疗持续时间2例2年,8例3年。骨髓原始细胞CD34抗原表达:7例患者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表达,显示CD34抗原无表达,3例未做。结论年龄60岁及早期且有深度的完全缓解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前提条件;1个疗程诱导化疗结束后的24 h或48 h的骨髓检查可以早期判断是否会获得完全缓解,且原始细胞5%的可能会获得长期生存;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可能是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CHG方案治疗初诊成人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初诊成人HAML患者接受改良CHG方案化疗:高三尖杉酯碱(HHT)2 mg/d,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10 mg/(m2·d),皮下注射,1次/12h,共14 d,化疗过程中,WBC10×109/L时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5×109/L时停用。结果:15例(65.2%)获得完全缓解(CR),2例(8.7%)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OR)73.9%。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8.7%。WBC计数降至10×109/L以下所需时间为6(4~10)d。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缺乏及继发感染、出血。结论:改良CHG方案治疗初诊成人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