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慢性海人酸(KA)致癫痫鼠海马CA3区后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KA脑室注射法制作慢性癫痫鼠模型,将原代培养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NSCs移植到慢性癫痫鼠的海马CA3区,所有大鼠在移植组移植后12周行Morris水迷宫试验,然后移植组大鼠取脑冰冻切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移植细胞分化情况。结果癫痫鼠组大鼠在目标区域逗留时间明显短于正常大鼠组,而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大鼠组(P〈0.01);移植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比癫痫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明显缩短,在目标区域逗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移植后12周,NSCs大量存活(65045.00±881.72),迁移到齿状回和海马各区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癫痈能够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将NSCs移植于KA致慢性癫痫鼠海马CA3区后,NSCs不仅能够长期存活、迁移到齿状回和海马各区并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而且能够明显改善癫痫鼠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侧脑室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ham组)、MCAO组、HBO组、NSCs组和HBO+NSCs组。MCAO模型采用改进的Longa法制作。各组均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的平均潜伏期随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渐缩短。MCAO组平均潜伏期显著长于其它四组(P<0.05)。HBO+NSCs组潜伏期明显短于HBO组和NSCs组(P<0.05)。HBO+NSCs组和Sham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AO组ChAT活性、VEGF和BDNF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四组(P<0.05),而HBO+NSCs组明显高于HBO组和NSCs组(P<0.05)。结论 HBO联合NSCs移植更好地改善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记忆功能,这可能与促进海马ChAT活力及BDNF与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颈动脉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效果以及移植NSCs在大鼠脑内的状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MCAO/R+NSCs移植组、MCAO/R+培养液(DFNG)注射组和正常大鼠+NSCs移植组,MCAO/R+NSCs移植组和MCAO/R+DFNG注射组于建模后24h经同侧颈内动脉分别注射NSCs和DFNG;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整个观察过程中,正常大鼠+NSCs移植组大鼠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MCAO/R+NSCs移植组和MCAO/R+DFNG注射组大鼠手术建模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随后神经功能状况逐渐改善,在移植早期两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期(手术建模后10和14d)MCAO/R+NSCs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要优于MCAO/R+DFNG注射组(P〈0.05,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MCAO/R+NSCs移植组和MCAO/R+DFNG注射组可见在右侧大脑中动脉供应的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缺血性损伤改变,而正常大鼠+NSCs移植组的脑组织结构正常;免疫荧光染色发现,MCAO/R+NSCs移植组可见有移植的NSCs存活、分布于缺血损伤的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并有部分移植的NSCs开始朝着神经元方向分化,个别移植的NSCs则开始朝着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而正常大鼠+NSCs移植组和MCAO/R+DFNG注射组的大鼠中均未发现有这些现象。结论经颈动脉途径移植NSC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见有移植的NSCs存活、分布于缺血损伤区域,并朝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来进行神经修复,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雪旺细胞(SCs)在体外对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胎鼠脊髓和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NSCs及SCs并鉴定.实验分成对照组:NSCs单独培养组;A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黼)与NSCs共培养组;B组:SCs与NSCs共培养组;C组:BDNF+SCs与NSC共培养组.观察NSCs的形态学变化,计数并测量细胞团的数量及直径.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的表达并计算其百分率及阳性细胞突起的平均长度.结果 来源于新生大鼠脊髓组织的NSCs能够表达NSCs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72 h,A、B、C组细胞团的数量及细胞团的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传代培养3 d、7 d、14 d的NAP-2染色阳性神经元样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及阳性细胞突起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SCs在体外能够促进脊髓来源的NSCs生长并诱导其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神经营养因子(NT)-3修饰的胚胎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受损脊髓后的存活及分化.方法 将体外构建的EGFP标记NT-3修饰的NSCs(NT-3-NSCs)移植入SD在胸9水平脊髓半切的大鼠(10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及NT-3的表达,并与未进行NT-3修饰的NSCs移植组(NSCs)(10只)进行比较.结果 NT-3-NSCs组移植细胞存活数(304±40)比NSCs组(258±41)更多(P>0.05).NT-3-NSCs组中NT-3阳性细胞的比例(74.2±14.1)%明显高于NSCs组(22.9±11.1)%(P<0.01);NT-3-NSCs组中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率(53.8±12.4)%明显高于NSCs组(39.7±13.7)%(P<0.05).结论 NT-3修饰能促进NSCs在受损脊髓内存活、表达NT-3及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有助于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PLP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髓鞘蛋白前脂蛋白(PLP)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SCI后髓鞘再生的机制。方法:NSCs由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法(Brdu)标记。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大鼠SCI后第7d移植NSCs,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观察NSCs移植后是否存活,以及大鼠脊髓损伤区PLP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NSCs移植后在受体脊髓内存活,NSCs移植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促进了PLP基因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NSCs移植后可存活并促进PLP基因的表达,是促进脊髓损伤后髓鞘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神经干细胞(NSCs/GFP)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后血管生成与神经形态学改变.方法 分离、培养及纯化NSCs/GFP,并进行体外诱导分化.注射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d后将NSCs/GFP注入血肿同侧尾状核,观察NSCs/GFP在脑内分化情况以及大鼠不同时间点行为学的变化.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及鉴定NSCs/GFP,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能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P<0.05),且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结论 NSCs/GFP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能改善其运动功能,并有生成血管与神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心肌营养素-1(Adv-CT-1)基因转染对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NSCs,以Adv-CT-1基因转染NSCs,应用细胞集落与细胞突起计数、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等技术,检测NSCs的生长与凋亡情况。结果:Adv-CT-1基因转染培养大鼠NSCs可增加NSCs集落数量和诱导分化细胞突起的数量(P<0.05)。在H2O2诱导的NSCs凋亡模型中,转染Adv-CT-1基因的NSCs凋亡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存活细胞数增加(P<0.01)。结论:CT-1基因转染可促进NSCs分裂增殖以及细胞突起的生长,减少超氧化损伤诱导的NSCs凋亡发生,促进损伤NSCs的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胎鼠的海马区,经过培养及鉴定。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DMEM填充组、正常对照组。大鼠SCI后第7d移植NSCs,应用RT-PCR法观察N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GAP-43和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NSCs移植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强了GAP-43mRNA与BDNFmRNA的表达。结论:NSCs移植后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上调BDNFmRNA,促进GAP-43mRNA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体外标记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通过不同的方法对神经干细胞(NSCs)进行标记,观察NSCs脑内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增殖和迁徙情况。方法 Feeney氏法制备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NSCs后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移植后大鼠的神经系统行为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并用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在体观察NSCs的存活和分布。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脑内移植后部分GFP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β-tubilinⅢ,神经系统行为学评分显示移植组动物明显改善.NSCs脑内移植后3周磁共振成像显示移植区低信号改变。结论 移植NSCs可以有效地促进TBI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不同的NSCs标记方法能够综合评价细胞移植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胶原偶联生物膜为载体,联合移植雪旺细胞(SCs)与神经干细胞(NSCs)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并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大鼠孕鼠体内取出胎鼠分离获得原代NSCs进行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坐骨神经中分离获得原代SCs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传代4代获得大量细胞。40只Wistar大鼠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Cs移植组,NSCs移植组,NSCs联合SCs移植组。将胎鼠NSCs和乳鼠SCs共同种植于胶原-壳聚糖偶联的神经生物膜上,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的脊髓损伤部位,对动物进行BBB脊髓功能评分,BDA神经示踪标记,标记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动物脊髓组织进行Cy3荧光素染色,p75免疫荧光染色及脊髓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4组实验动物BBB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p75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物面积比较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结论NSCs和SCs能够在胶原-壳聚糖偶联的神经生物膜上共同生长分化,并且SCs能够诱导NSCs产生轴突定向生长。壳聚糖-胶原生物膜介导的SCs联和N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可使神经部分再通。  相似文献   

12.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神经干细胞的趋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神经干细胞(NSCs)迁移的影响.方法 由GFP转基因SD大鼠胚胎脑组织获取NSCs并进行传代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SDF-1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利用Blind-Well小室体外迁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的SDF-1(0、1、10、50、100、500、1000μg/L)对NSCs定向迁移数量的影响,随后分别使用CXCR4激动剂和阻断剂处理NSCs,再次利用上述方法观察最适浓度SDF-1时NSCs的迁移.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得到能够稳定表达GFP的NSCs,且CXCR4在该种NSCs上有表达.体外趋化实验结果表明,SDF-1对NSCs有较强的趋化作用,随着SDF-1浓度的升高,发生迁移的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加,并于SDF-1浓度为500μg/L时达到最高峰;CXCR4特异性激动剂和阻断剂分别能够增强和减弱SDF-1对NSCs定向迁移的趋化作用.结论 SDF-1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相互作用,能够对NSCs的定向迁移产生靶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胎鼠的海马区,经过培养及鉴定.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DMEM填充组、正常对照组.大鼠SCI后第7d移植NSCs,应用RTPCR法观察N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GAP-43和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NSCs移植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强了GAP-43mRNA与BDNFmRNA的表达.结论:NSCs移植后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上调BDNFmRNA,促进GAP-43mRNA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共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用的可能。方法检索并分析医学和生物医学数据库中与脑卒中干细胞治疗相关的NSCs与EPCs基础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NSCs与EPCs能向脑卒中损害区域趋化,局部微环境诱导两者启动神经新生与血管新生修复损伤,并且血管新生与神经新生能相互促进。结论NSCs和EPCs共移植为有效的解决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元缺失与血管闭塞这两个病理损害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鼠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对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中,观察其向损伤脑组织迁移及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NSCs取自子鼠皮层,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 h将NSCs经枕大池移植到蛛网膜下腔,伤前24 h、伤后24 h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第1、2周处死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有BrdU( )NSCs迁移到脑内损伤灶并分化成MAP2 ( )神经元或GFAP( )胶质细胞。接受NSCs移植组大鼠与损伤组大鼠比较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NSCs具有从蛛网膜下腔迁移入脑内损伤组织、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并促进或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褪黑素对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elatonin,MT)对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4d胚胎大鼠脊髓,分离并原代培养脊髓NSCs。传四代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100μmol/L、1μmol/L及10nmol/L)。采用细胞计数结合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脊髓NSCs的生长增殖及分化状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00μmol/L和1μmol/L的浓度的MT均能促进脊髓NSCs增殖;10nmol/L时则抑制脊髓NSCs的增殖;3种浓度的MT均能使脊髓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率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神经元分化比率分别为(23.6±2)%、(45.3±1)%、(42.5±2)%、(50.7±2)%。结论:3种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大鼠脊髓NSCs体外增殖有着不同的作用,但都有促进其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SCI)是骨科临床工作中一种常见损伤,死亡率和致残性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可是SCI的治疗至今仍缺乏有效措施,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国内外医学界的一个难题.近年来NSCs修复SCI的实验研究主要分为外源性NSCs移植和诱导内源性NSCs神经发生两种方法,最新的观点认为外源性NSCs移植本质上只是改善了脊髓损伤后的内环境,最终是通过内环境的改善而促进内源性NSCs的神经生发达到修复效果[1~3].神经生发往往伴随着血管生发,并且血管内皮细胞也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引,这一现象提示了血管因素在神经修复中的重要地位,有效的血管生发将带来微环境的明显改善而促进神经生发.随着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体内血管新生理论的建立与成熟,通过采用EPCs诱发血管新生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恢复也开始受到关注.现就EPCs诱导NSCs神经生发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意义及理论依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大鼠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来探讨NSCs对脑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SCs并用5—2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自由落体撞击大鼠左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制作脑外伤模型,脑外伤后24小时内移植NSCs,分别于脑外伤前、脑外伤后1、2、4周时行神经运动行为学评分(NMF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酯(GalC)蛋白表达。结果 大鼠自由落体撞击伤后.右下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明显。神经运动行为学评分在第1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在第2、4周时,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第2、4周时实验组NSE.GFAP和GalC染色阳性细胞数要多于对照组.nestin染色在第1周时表达最高,后逐渐下降。BrdU阳性细胞在损伤灶中心区最高多.在损伤灶的远隔部位也有少许发现。结论 NSCs移植有利于大鼠脑自由落体撞击伤后期的功能恢复。移植的NSCs可以在损伤部位存活.并增殖分化与迁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转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能力及其联合治疗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BMSCs(购自江苏无锡莆禾生物)进行培养和传代, 再进行神经球诱导实验诱导分化为NSCs, 对诱导后的NSCs进行功能鉴定, 并检测其是否具有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将15只6周龄、体重约为20 g、合格证号为SCXK(苏)2023-0009的C57BL/6J的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TBI组和MSCs+NSCs治疗组, 并以水迷宫实验来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统计学方法应用GraphPad Prism(V8)统计软件分析, 应用Student’s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BMSCs的特征性抗原, 包括CD90、CD44、CD73和CD105, 阳性率>95%;但不表达或低表达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 阳性率<5%。诱导分化的神经球细胞高表达CD90, 阳性率>90%;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醛脱氢酶(LDHA1), 阳性率均超过10%。对NSCs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 可见NSCs组N...  相似文献   

20.
王岩峰  吕刚  赵宇  金哲  黄涛  于德水  董宝铁 《中国骨伤》2008,21(11):836-838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天移植NSCs。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天,A组BDN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天BDNF的表达量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在移植后可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表达,是其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