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0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段晓燕  陈平  冷雪芹 《医学综述》2014,(13):2375-2377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基因的调控,端粒酶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它的激活能解决染色体复制缩短的问题,它的过度表达能使细胞永生化并直接导致肿瘤的形成。PTEN基因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的抑癌基因,参与细胞生长调控、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发生及肿瘤转移的调节。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所以对端粒酶和PTEN的一些相关性研究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阐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银染方法和半定量多重PCR分别检测了 2 4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组织包括其中 5例原发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p16基因的纯合缺失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2 4例大肠癌肿转移肿瘤组织中检测到 19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为 79 2 %。 5例原发大肠癌均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其中 3例在相应的肝转移组织中也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转移瘤大小、肝内转移灶数目、HBsAg是否伴有肝纤维化无关。在 2 4例转移瘤组织中有 9例标本中检测到p16基因纯合缺失 ,缺失率为37 5 %。 5例原发大肠癌有 2例检测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 ,其中 1例患者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均检测到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p16基因的纯合缺失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对阐明大肠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的意义。端粒酶的异常激活和p16基因异常在大肠癌肝转移过程中可能不是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相关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佳发  张树春  周媛媛  白松 《医学综述》2009,15(22):3424-342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由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从而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与大肠癌有关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有nm23、KAI1、E-钙黏素基因、p16、Tip30/CC3、DPC4/SMAD4等。它们在大肠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会导致癌组织发生浸润和转移,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它们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 TER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 PCR- TRAP- EL 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组化法 )对 30例大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及 2 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 h TER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大肠黏膜及大肠腺瘤性息肉 (P<0 .0 5 ) ;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 ) ;3相关分析显示端粒酶活性与 h TERT表达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h TERT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在大肠癌发展、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大肠癌组织62例和25例正常大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62例大肠癌组织,35例survivin表达阳性,大肠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6.4%,而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而且与肿瘤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呈高表达,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以预测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p5 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2 .5 % (33/ 4 0 )、72 .5 % (2 9/ 4 0 ) ;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5 / 4 0 )、7.5 % (3/ 4 0 ) ,大肠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 (包括病理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高表达和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的特性 ,有可能使端粒酶成为大肠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p5 3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提示大肠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9.
大肠癌中Survivin、Caspase 3基因的表达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caspases家族的caspase3在大肠癌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展、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大肠癌组织62例和25例正常大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TUNEL检测凋亡指数。结果62例大肠癌组织,35例Survivin表达阳性,大肠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6.4%,而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Caspase3在25例正常大肠组织中22例表达阳性(88%),在62例大肠癌组织中26例阳性表达(42.5%)。且survivin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比较,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来抑制凋亡,促使肿瘤增殖。检测survivin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也许可以预测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基因hT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端粒酶基因hTR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 ,评价hTR表达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在大肠癌、癌旁组织和大肠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结果 5 1例大肠癌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94 .1% (48 5 1) ,5 1例癌旁组织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0 (0 5 1) ,31例大肠良性病变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3.2 % (1 31)。大肠癌组织中hTR基因的表达与癌旁组织、大肠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大肠癌组织中hT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P均 >0 .0 5 ) ,但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基因hTR表达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TR、hTERT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了解端粒酶基因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是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转录水平。方法:采用TRAP-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肺癌组织、68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T的表达。结果:6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79%,HTR阳性率为98.5%,HTERT阳性率为91.2%。68例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且大多数癌旁组织均表达HTR(91.2%),而HTERT在68例癌旁组织中仅7例为阳性。结论:肺癌组织中表达高频率的端粒酶活性而癌旁组织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说明了端粒酶的活性是肺癌发生发展所必须的。与HTR相比,HTERT同端粒酶具有更市制一致性,其一致率为88.9%。HTR与HTERT可能是在转录后或翻译水平对端粒酶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以探讨其作为宫颈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20例宫颈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0例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80%(16/20),而相应癌旁组织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15%(3/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基因标志,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癌旁及远端正常胃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胃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ELISA法检测了51例胃癌组织,癌旁及远端正常胃组织的端粒酶活笥表达。结果:51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48例(94.1%),癌旁组织为17例(33.3%),远端正常胃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是特异较强的恶性肿瘤其因标志,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吴志信  朱耀明 《医学综述》2012,18(14):2189-2191
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的形成、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研究比较成熟的一种修饰形式,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在此详细论述了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与肿瘤基因/抑癌基因间的关系,目的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探讨其与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定量检测 34例大肠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及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 (TA)。结果  34例大肠癌组织中 ,端粒酶阳性表达 31例 ,阳性率 91 2 %。 2 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 ,仅 2例为阳性 (1 0 % )。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 ,1 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81 3 %。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A值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大肠癌组织与癌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及侵袭范围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 ,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ANKRD18B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情况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SP(methglatim specific)方法检测癌旁正常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以及大肠癌肿瘤细胞株ANKRD18B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采用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大肠癌肿瘤细胞后,采用RT-PCR法检测ANKRD18B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的ANKRD18B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0% (0/20),大肠癌组织中ANKRD18B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59% (24/41);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大肠癌肿瘤细胞株后ANKRD18B基因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ANKRD 18B基因在大肠癌中均发生甲基化,其甲基化的发生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提示ANKRD18B基因甲基化可能在结直肠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rresten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42例结肠癌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arresten mRNA的表达情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各组织中arrest-en与β-actin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arreste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中arresten mRNA表达水平(0.43±0.14)低于癌旁组织(0.51±0.13)和远癌组织(0.57±0.11);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ar-resten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也增加(P<0.05),但arresten mRNA表达在结肠癌临床分期(TNM)、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reste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arresten基因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