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顺利度过诱导期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诱导期血透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分析患者心理特征的临床资料,治疗组针对患者怀疑恐惧和悲观抑郁心理进行安慰和情绪疏导,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联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结果:治疗组22例患者中,有19例能够从诱导期平稳地过渡到规律透析状态,放弃治疗3例,成功率86.4%(19/22);对照组20例患者中,有12例能够从诱导期平稳地过渡到规律透析状态,放弃治疗8例,成功率60.0%(12/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其遵医行为,提高透析质量,顺利度过诱导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本中心48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予人性化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两周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心理状况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两周后观察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减少透析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顺利过渡到规律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3.
仲丽丽 《当代医学》2013,(33):123-124
目的:通过对诱导期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干预,形成治疗护理路径,为护士执业安全提供保证。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编号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由护士在治疗前用临床路径表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路径后,执行透析医嘱进行透析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透析流程执行医嘱开始治疗。结果诱导期血液透析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发生并发症增加护理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护理路径表降低了诱导期透析患者治疗风险,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48例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6例,对照组7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配合治疗程度,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配合治疗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配合治疗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焦虑与抑郁水平两个维度观察在血液透析诱导期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血液透析患者81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41例行常规护理,B组40例行血液透析护理,比较焦虑、抑郁心理变化,观察其护理影响.结果 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测评分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  相似文献   

6.
目的心理护理干预辅助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方法32例诱导期透析病人,入院3天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常规血透后两周复查SAS、SDS明显降低。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焦虑、恐惧的心理,并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血液透析的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比较实观察组患者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采取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红梅 《吉林医学》2013,(25):5247-5248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心理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D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DS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而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抑郁情绪,纠正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忆 《吉林医学》2012,(26):578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的作用。方法:将86例诱导期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记录患者进入平稳透析期时间并统计学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症状自评、焦虑和抑郁明显改善;可更早进入平稳透析期。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诱导期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顺利进入平稳透析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高龄尿毒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诱导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诱导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组在诱导期共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10%,其中心律失常2例,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发生率42.5%,其中心律失常8例,低血压6例,失衡综合征3例,且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给予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能够显著减少诱导期并发症,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4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检测干预前后患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指标水平,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出院时,实验组患者BUN、Scr、SAS和SDS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诱导期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的依从性及满意率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优质护理,显著提高了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依从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1例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7.0%;SDS总评分为(52.05±9.796)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分(t=20.874,P<0.01);工作状况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及早对其进行心理干预,采取多种措施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年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在入院和干预10周后进行抑郁、焦虑的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心理护理干预10周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SDS、SAS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与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总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血液透析患者68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6个维度得分均较高。结论:在诱导期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将个性化护理纳入临床中有效加强了患者生活质量与透析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徐媛 《吉林医学》2010,31(19):3181-318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住院患者43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1周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孤独得分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精神抑郁状况,分析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在分组比较时发现,中年组抑郁发生率偏高,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抑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别不显著。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足够重视,给予心理干预,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诱导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对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对30例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由主管护师分别在透析前1天(干预前)及常规血液透析后15天(干预后)实施心理干预.在透析过程中由主管护士采用提问式与患者直接交流,从而评估患者心理反应、治疗动机及应对方式,并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供舒适的环境支持和信息支持,指导自我护理,给予家庭心理干预等.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恐惧、绝望、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患者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应激期的健康状况.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并有助提高诱导期患者透析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使患者由诱导期血液透析安全过渡到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其心理护理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抑郁量表对79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别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9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53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透析年限≤1年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存在并发症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而有无抑郁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心理护理后较护理前抑郁状态缓解.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及护理,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室64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使用焦点解决护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和健康教育。入院当天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测量(SDS)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与入院第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点解决护理干预有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