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病的治疗不仅要降压,而且必须预防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方面进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中医药研究现状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虽西药对高血压有确切的降压效果,但中医药除了降压外,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有效的经典名方,近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兹就近10余年来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谭毅  冯德勇 《中医药学刊》2010,(11):2258-2260
中医药在治疗男性不育症辨治理论、辨治方法、辨治方药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表明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探索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病的治疗不仅要降压,而且必须预防和逆转LVH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近年来,中医药有关高血压病LVH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单味药和复方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现状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孔炳耀 《中医杂志》1996,37(7):435-437
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目前在临床上已不成问题;但是要保证高血压病者降压治疗后病人的生活素质,则是目前医药界面临的课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以非药物疗法为高血压病的首选治疗。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历史悠久,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中医药研究高血压病的几个与基础和临床有关的研究问题,谈谈当前的状况与进展。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专方验方、外治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中医药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的优势,提示积极有效的开展中医药相关研究,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有重大意义。认为中医学在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郑炜  姚春丽 《陕西中医》2015,(2):133-135
目的:为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方面的独到优势,观察自拟降血压方药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2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降压方(罗布麻、夏枯草、野菊花、车前子、大黄、天麻、钩藤、杜仲、生牡蛎、石决明、牛膝、桑寄生、益母草、山栀子、黄芩、夜交藤、丹参)进行治疗,以上处方水煎服,日服用2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1例。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1%;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0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21.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该自拟降压方降压效果良好,不失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湖南省中医研究院(410006)张崇泉,刘柏炎主题词高血压/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高血压病为中老年常见疾病,一直是医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1989~1994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  相似文献   

9.
吴伟  卿立金  吴辉  李荣 《中医杂志》2012,53(7):622-623
附子在治疗高血压病中存在诸多弊端.不论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还是从附子的药效学、毒理学研究,附子都不符合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平稳、长期的降压治疗原则.对于临床上肾阳亏虚或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的治疗,应选用补阳而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缓慢平稳降压,改善整体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真正发挥中医药作用温和、降压平稳、便于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治疗高血压病的经效良方王春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广州510515高血压病在临床较为常见,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的“眩晕”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症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介绍几种方药,供大家参考。方1方药:夏枯草...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上均有不同论述,通过对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构成早死,致残的最大单一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病在肝肾,日久形成夹淤证候,针对病机,中医药或以一法为主,或多法并施,在降压的同时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安全,低毒,疗效持久。现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取得的若干进展综述如下。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1.1 中医药改善高血压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有综合疗效,常在降压的同时有降脂、抗凝、改善心脑血管神经功能的作用[1-2]。多年的研究也提示,中医药在改善高血压并发症时有一定疗…  相似文献   

13.
朱晓琳  陈涤平 《河南中医》2013,33(5):810-81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病程、病情,充分照顾到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合理用药,较快地消除临床症状和降低血压,且降压平稳.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当前研究的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光明中医》2021,36(6)
高血压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国内以及国外主要应用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物治疗,针灸,穴位贴敷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本文将从导致高血压发病的起因,发病的类型、降压手段以及中药降压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论述中医对高血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降压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86.7%,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在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辨证分型论治、单方、验方等方面,综述了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认为目前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确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理法方药上缺乏规范化,系统化,且没有一个诊治及疗效评价的统一标准,并探讨了中医消腹水的机制,认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晓忱  熊兴江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015-4019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规律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肾虚已成为现代病机关键,是当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面临的新问题,临床运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策略。该文系统回顾了补肾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为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降压口服液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高血压病已成为引发心脑血管病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 ,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不仅是降压改善症状 ,更重要的是在稳定控制血压的同时逆转已肥厚的心肌和因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血管重塑 ,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降压及逆转高血压所致靶器官不良重塑方面的作用 ,1995年 10月~ 1998年 1月 ,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降压口服液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60例 ,并与牛黄降压丸治疗的 30例作对照 ,观察其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19.
杨欢  张琼 《河南中医》2016,(6):1051-1053
肾性高血压以阴虚阳亢为主,然而通过临床观察,在肾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确实存在着阳虚型,以温阳为主并结合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此类型肾性高血压病确有疗效。中医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方案多样化,其疗效评价思路,不仅是对血压、生化指标和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变化研究,还着力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长期预后,具有安全可靠、整体调节、多方位、多靶点的综合效应。但是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降压疗效不肯定,降压机理不明确等问题,所以,虽然中医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十分肯定,但是其具体机制、疗效稳定性等的研究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学者研究相关的中医药物,使中医治疗肾性高血压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方药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