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含量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 经胃镜检查诊断RE患者31例,其中0级10例,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6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PGⅠ和PGⅡ含量,同时计算出PGⅠ/PGⅡ比值(PGR).另外采用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结果 RE分级越高组的患者PGⅠ的含量越低(依次为112.2±14.4 ng/ml;88.2±9.8 ng/ml;76.1±10.2 ng/ml;62.4±13.5 ng/ml);RE各分级组间PGⅠ含量和PG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28.71,P<0.01;F=88.45,P<0.01),PGⅡ含量(依次为45.1±5.1 ng/ml;46.3±4.2 ng/ml;47.5±4.4 ng/ml;49.7±5.7 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72,P>0.05);血清抗Hp抗体阳性的RE患者血清PGⅠ含量(78.2±10.4 ng/ml)及PGR(55.2±11.6 ng/ml)比血清抗Hp抗体阴性的RE患者低,两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3.14,P<0.01;t=48.26,P<0.01).结论 PG含量变化和Hp感染与RE病变程度有关,联合检测PG和Hp对诊疗RE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 7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0例胃镜检查诊断为轻度慢性胃炎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1 4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Hp感染率31.4%,对照组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较低,Hp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消化性溃疡 (PU)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 (Hp)前后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病理及感染情况的分析 ,探讨Hp和反流性食管炎 (RE)的关系。方法 随机复查 10 5例PU患者 ,其中 74例用三联方案 (铋剂 +阿莫西林 +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根治Hp ,3个月后取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标本作组织学和Hp检查。RE按中国烟台试行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10 5例PU治疗前合并RE(I级 ) 2例 ,胃窦黏膜Hp阳性 74例 ,经抗Hp治疗后胃窦黏膜Hp转阴者 4 5例 ,发生胃镜RE(I级 ) 5例 ,组织学RE(轻度 ) 7例 ;胃窦黏膜Hp持续阳性者 2 9例 ,发生胃镜RE(I级 ) 2例 ,组织学RE(轻度 ) 4例。食管下段黏膜两组Hp均为阴性。虽然Hp转阴组发生胃镜RE和组织学RE数略高 ,但两组R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此外 ,检测 112例各级RE患者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情况 ,Ⅰ、Ⅱ、Ⅲ级RE的阳性率分别为 0 %、15 .5 5 %和 30 .77% ,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PU根治Hp后转阴患者RE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提示PU抗Hp治疗后RE的发生与胃窦黏膜是否感染Hp无明显关系。而RE的病变程度与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检查时取活检行快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病理检查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萎缩程度,住院患者同时行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照组为78例无反流性食管炎的同期就诊患者。结果 78例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24例(31%),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为54例(68%),统计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慢性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5.
郭希菊 《临床医学》2005,25(4):79-8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害所致的病症。RE与食管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如括约肌压降低、一过性括约肌松弛)、食管酸清除和食管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胃排空延迟等有关。幽门螺杆菌(HI))在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RE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低,原因尚未阐明。本文对Hp感染与RE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RE与H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相关性已经得到证实[1~2],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3]。  相似文献   

7.
梁红亮  杨曦  陈旭平  蒋志凌 《华西医学》2012,(10):1479-1482
目的探讨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胃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34例,所有患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渍疡5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2例。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1.6%,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消化性溃疡,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解剖结构和动力障碍性疾病绝大多数并发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A和B级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多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在A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8.0%,B级为8.4%,C+D级为0.O%。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多并发于消化性溃疡,提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对192例病人作胃镜检查,并对胃或食管粘膜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妇科白带涂片快速染色法(CTB),进行分级。结果:BRG患者的Hp感染率为88.88%(96/108),RE患者的Hp感染率为35.71%(30/84),BRG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RE组,差别有显著意义;BRG患者CTB分级较RE高,差别有显著意义。Hp阳性RE患者胃镜分级、病理程度与Hp阴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关系。方法:比较RE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H.pylori感染率。选取40例内镜分级B或C级的RE患者,H.pylori阳性及阴性各20例,用兰索拉唑(30mg,每天1次,口服)治疗4周后内镜复查,比较H.pylori阳性组、阴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RE组与正常组、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30.4%、28.8%、59.0%、91.5%,RE组明显低于胃炎组、溃疡组,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用兰索拉唑治疗RE患者4周后,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病变愈合和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H.pylori感染可能与RE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期间幽门螺杆菌 (Hp)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1 86例 ,依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用奥美拉唑 +西沙必利治愈率及缓解率。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为 36 %。Hp感染组 4周后的缓解率及治愈率分别为 92 .5 %和 82 .1 % ;8周后分别为 97.0 .%和 94.0 % ;非感染组 4周的缓解率及治愈率分别为 83 .1 %和 73 .9% ,8周后分别为 90 .7%和 89.0 %。两组比较缓解率、治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伴Hp感染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效果明显好于非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食管(BE)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262例患者(RE177例、BE 85例)分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139例(A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组123例(B组);B组又随机分成2个亚组,B1组62例,B2组61例.A组及B1组给予洛赛克20 mg/次,2次/d,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果胶铋100 mg/次,3次/d,疗程为8周;B2组在A组、B1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500 mg/次,2次/d,克拉霉素500 mg/次,2次/d或替硝唑500 mg/次,2;A/d,其中三种抗生素选两种,应用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行内镜、病理及24 h食管pH及胆红素监测检查.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达95.0%以上[分别为A组97.8%(136/139)、B1组96.8%(60/62)、B2组98.4%(60/6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3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9%(78/84)、91.8%(45/49)、88.6%(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rett食管患者未见明显效果,有效率约35.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24 h食管pH及胆红素监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RE及BE患者,可进行抗HP治疗但须同时进行抑制胃酸减少胃液,促进胃排空及保护食道黏膜的系统治疗,短期内可有效预防RE及BE的进展,长期效果还有待长期、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程度与胃蛋白酶原(PG)和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6月在该院体检的342例健康体检者,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有无感染以及感染程度,酶标法测定PG,发光免疫法测定肿瘤标志物,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2例研究对象的Hp阳性率为49.4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和Hp(+++)组中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GⅠ/PGⅡ水平则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Hp阳性(+++)组的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和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40,P=0.01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p感染与PGⅠ、PGⅡ、PGⅠ/PGⅡ、CA724和CEA相关;PGⅡ和糖类抗原50(CA50)呈正相关(r=0.116,P=0.032),PGⅠ/PGⅡ和CA50呈负相关(r=-0.193,P=0.000)。结论 Hp、PG和肿瘤标志物等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良、恶性胃病的方法之一,对于预防和干预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高湿地区世居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抗Hp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情况及其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高湿地区胃蛋白酶原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血清标本进行胃蛋白酶原和Hp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Hp检测采用胶体金法。结果 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为(143.7±87.57)μg/L,高于阴性组(123.89±72.47)μ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Ⅱ水平为(19.48±13.88)μg/L,高于阴性组(12.55±9.78)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为9.09±4.59,低于阴性组的11.48±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蛋白酶原和Hp IgG抗体检测对于世居高湿地区居民血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湿Hp IgG抗体阳性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Ⅱ浓度较阴性人群明显增高,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较阴性人群明显降低,提示高湿环境居民胃底黏膜病变风险较大,应重视Hp和胃底黏膜的体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23例。按照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结果老年组的轻度食管炎发生率(57.7%)明显低于非老年组(77.8%)(χ2=5.063,P0.05);而老年组的重度食管炎发生率(17.9%)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5%)(χ2=4.599,P0.05)。非老年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如反酸、烧心发生率分别为51.1%、66.7%,均明显高于老年组的26.9%及32.1%(χ2值分别为7.267、13.832,均P0.05);而非老年组患者咳嗽的发生率(6.7%)明显低于老年组(17.9%)(χ2=4.173,P0.05);两组患者胸骨后疼痛、腹痛及咽部异物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伴发胃炎、胃溃疡及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χ2值分别为9.674、4.189、5.238,均P0.05);而两组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癌及Barrett食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病变较重,内镜检查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反流类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酸反流和胆汁反流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中的意义.方法具有典型的胸痛、反酸、反食等反流症状患者,同步进行24 h食管下段酸及胆汁反流监测,结合胃镜结果分为两组,反流性食管炎(RE)组21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ERD)组34例.结果 RE组混合反流发生率47.6%,酸反流发生率38.1%,胆汁反流发生率14.3%;NERD组混合反流发生率20.6%,酸反流发生率为50.0%,胆汁反流发生率29.4%.RE组混合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NERD组(P<0.05).结论 RE与NERD的反流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NERD以酸反流为主,但也存在胆汁反流,单纯的胆汁反流不易引起食管炎发生,而混合反流则易致食管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troduction

Recent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gastric/duodenal ulcer (GU/DU) and reflux esophagitis (RE) are inadequate.  相似文献   

17.
探讨本内镜中心检出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内镜表现和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RE的检出率。检出的RE患者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统计各级患者所占比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以及伴发疾病情况。结果 RE的检出率为7.5%。年龄(50.2±6.6)岁,31~40、41~50、51~60、61~70岁组RE所占比例分别为6.8%、17.2%、29.6%、43.8%,≤30岁组和〉70岁组分别为1.9%和0.7%。按洛杉矶RE分级标准,本组以A、B级为主,占87.7%,C、D级占12.3%。C、D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A、B级与C、D级患者间年龄存在差异(P〈0.01)。随着年龄增加,重度RE的发生率增加(χ2=28.56,P〈0.01)。RE伴发疾病主要为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等。结论 RE发病率较以前研究报道有所增加,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常伴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需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胃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的10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148例慢性胃炎的患者行Hp检测,比较两组患者Hp检出阳性率。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2.1%,慢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反流的胆汁可能有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检查确诊的102例GERD患者,按Hp检测结果分为Hp( )组和Hp(-)组,以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进行严重度比较。Hp( )组Hp根除后与Hp(-)组在6、12个月后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Hp( )组和Hp(-)组重度GERD检出率分别为35.3%和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 )GERD患者Hp根除后6、12个月食管炎总复发率为66.1%与Hp(-)组GERD4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者重度GERD发病率高于Hp( )者,Hp( )GERD患者Hp根除后12个月,其复发率较高,Hp对GERD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