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34+ 富集细胞和单个核细胞 (MNC)的体外扩增特性。方法 利用Min iMACS系统富集CD34+ 细胞 ,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MNC进行对照培养 ;观察了再次富选和MNC培养上清 (MNC SN)对CD34+ 富集细胞扩增的影响 ;并尝试了MNCCD34- 细胞的培养。结果 虽然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但在培养过程中 ,其集落密度和CD34 +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 ,而MNC在培养中却出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分别由第 0天的 (4 12± 16 7) 10 5细胞和 (1.12± 0 .4 2 ) %增至第 7天的 (116 2± 5 6 6 ) 10 5细胞和 (4 .17± 1.4 4 ) % ;再次富选可以使培养过的CD34+ 富集细胞的总细胞和CD34+ 细胞扩增能力大大提高 ;MNCCD34- 细胞具有集落形成和转化为CD34+ 细胞的能力 ;MNC SN对CD34+ 富集细胞的集落形成有促进作用 ,而同时又对CD34+ 细胞有促分化作用。结论 CD34+ 富集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的同时存在大量分化 ,其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CD34-细胞对CD34+ 细胞的扩增有抑制作用 ;脐血MNC中大量的CD34- 细胞含有造血干 祖细胞 ,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促进CD34+ 细胞向较为成熟的集落形成祖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谭国珍  李希清 《新医学》1999,30(11):639-640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疾病中 T、B细胞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 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3 0例 SL E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分化群 CD2 3、 CD2 5、 CD19的表达 ,并与 2 3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SL E患者 PBMC CD2 3 、CD2 5 表达分别为 ( 7.9± 1.5 ) % ,( 2 7.2± 6.4 ) % ,均较正常组的 ( 1.6± 1.1) % ,( 4 .4± 1.7) %显著增高 ( P<0 .0 1)。经治疗病情稳定后 CD2 3 ( 2 .0± 1.2 ) %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而 CD2 5 虽有下降 ( 10 .2± 6.7) % ,但仍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 P<0 .0 1)。PBMCCD19 表达与正常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活动性 SL E患者 CD2 3 与 CD2 5 表达呈正相关 ( r=0 .4 0 0 8,P<0 .0 5 )。结论 :在 SL E活动期 T、B细胞均被激活 ,共同参与了 SL E免疫调节。B细胞活化与 T细胞激活有关且主要表现为质的异常 ,而 T细胞异常更难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蛋白质组的变化。方法分别提取14例SLE患者及9例健康献血者的PBMC,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全蛋白质组,对部分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离子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测定其肽质量指纹图谱,与互联网蛋白质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获得了较好的双向电泳图像,图像分析显示:1例SLE患者、4例健康献血者PBMC蛋白匹配点为1084个,其中SLE患者高表达及特异表达蛋白点为71个及17个,健康献血者高表达及特异表达蛋白点为45个及20个,与所有实验2-DE图谱逐个比对后,对表达差异重复性高的30个蛋白质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经数据库检索后,鉴定出2个胞浆蛋白质酪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合成酶(tyrosyl—tRNA synthetase)和斑联蛋白(zyxin)在SLE患者的PBMC中低表达。结论SLE患者PBMC蛋白组学研究可能为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建立新的诊断指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34 细胞是否存在异常目前仍有争议。目的:以健康人为对照,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比较二者外周血CD34 细胞形貌特征。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对象: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3例,女3例,平均年龄26.3岁,平均病程19.0个月,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两组对象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静脉注射环磷酰胺4g/m2,白细胞<1.0×109L-1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待白细胞>5.58×109L-1及CD34 >2%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3例健康志愿者采取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动员方案。向外周血干细胞中加入CD34MicroBeads FcR和FcR Blocking Reagent制备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重悬后过滤,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纯化CD34 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形貌,每例患者随机测20个细胞,每个细胞不同部位做2μm×2μm图像5幅,将5幅图像的直径、平均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平均高度的均值作为该细胞的参数。结果:成像范围在12μm×12μm时,可将细胞整体模拟成像。成像范围在2μm×2μm时,两组细胞表面均可见大小、深浅不一的凹陷及椭圆形球状突起,粗糙不平。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的直径、平均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平均高度等参数经单向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203~4.553,P均>0.05)。结论:应用原子力显微镜选择成像范围在2μm×2μm时可清晰观测外周血CD34 细胞的表面结构,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CD34 细胞形貌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BD4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以pactin为内参照,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在LightCycler RealtimePCR检测仪上检测70例SLE患者(活动期32例、缓解期3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BD4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SLE患者PBMC中MBD4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疾病对照组(P〈0.05),且疾病不同病期(活动期与缓解期)MBD4 mRNA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中MBD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提示MBD4 的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可能参与了SE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SG15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89例SLE患者(活动期50例、缓解期3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ISG15 mRNA 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Δ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ΔCt=5.48±1.72,t=11.572,P<0.01);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ΔCt=5.90±1.72,t=12.69,P<0.01)和正常对照组(ΔCt=5.66±1.63,t=12.359,P<0.01);缓解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PBMCs中 ISG15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评分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ISG1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SG15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timePCR检测仪上检测89例SLE患者(活动期50例、缓解期3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ISG15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α(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活动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ACt=2.04&#177;1.07)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Ct=5.48&#177;1.72,t=11.572,P〈0.01);活动期SLE患者ISC15mRNA表达水平(△Ct=2.04&#177;1.0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Ct=5.90&#177;1.72,t=12.69,P〈0.01)和正常对照组(△Ct=5.66&#177;1.63,t=12.359,P〈0.01);缓解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FBMCs中ISGl5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评分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均P〈0.n1),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ISG1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γδT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在SLE发病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法,对8例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建系,并进行细胞纯度和表型鉴定;利用不同数量比的γδT细胞与15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共同培养3d,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凋亡和CD69表达的情况。结果:建立了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系,其平均纯度为(80.3±9.2)%,细胞表型以γδ2[(86.1±8.0)%]和γγ9[(83.3±6.3)%]为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在1∶100组[(2.48±3.86)%]和1∶50组[(1.17±1.38)%]均低于对照组[(3.77±3.96)%](P<0.05、P<0.01);γδT细胞对活动组和稳定组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0.05),但对两组之间的抑制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CD69阳性率对照组、1∶100组和1∶5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体外能够抑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且这种抑制作用与狼疮的活动性无关,与外周血细胞的活化无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SLE活动性、SLE非活动性患者和正常对照,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组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LE非活动性患者和正常对照(P<0.05),SLE非活动性患者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随着SLE患者病情的好转,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提示Foxp3与SLE疾病的活动性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8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及免疫抑制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 检测26例SLE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28/CD80分子表达.结果 初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80 >细胞数(6.42±5.62)%,较正常对照组(3.11±1.81)%明显增多(P<0.05).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后,初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80 >细胞数(4.60±3.9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存在T、B细胞间或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APC)间CD28/CD80共刺激信号传导异常,这种异常的信号传导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环磷酰胺或/和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共刺激分子间异常的信号传导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熊金河  胡绍先 《华西医学》2010,25(8):1418-1420
目的检测B细胞成熟抗原(BCMA)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探讨BCMA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11月收治的36例SLE患者,同期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CMA mRNA的表达,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组BCMA mRNA表达水平(0.598±0.23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11±0.309)(P〈0.05)。SLE患者BCMA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P=0.590)。结论 SLE患者BCMA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rn-3a mRNA 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以β-actin为内参照,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92例SLE患者(活动期46例,缓解期46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rn-3a mRNA 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Δ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Brn-3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P<0.01);活动期SLE患者Brn-3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疾病对照组(P<0.01);缓解期SLE患者Brn-3a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Brn-3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Brn-3a的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CD34^ CD59^ 细胞的特性及PNH克隆呈优势造血的可能原因,以探索PNH发病的内在机制。方法 用免疫磁珠吸附法富集纯化CD34^ 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CD34^ CD59^ 细胞及正常对照CD34^ 细胞。分别进行体外扩增液体培养2周,并对扩增前、后的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结果 ①PNH患CD34^ CD59^ 细胞与正常对照CD34^ 细胞形成集落形成单位(CFU)均在第7天达到扩增高峰,并且扩增后的细胞仍能保持CD59抗原,无GPI锚连蛋白的丢失。②正常对照的CD34^ 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FHN患的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细胞.③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其形成CFU的能力无明显差异。④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在SCF IL3 IL6 FL Tpo及SCF IL3 IL6 FL Tpo Epo组合下液体培养,其生存、增殖、扩增等能力上均无明显差异。但在SCF IL3 IL6 FL Tpo Epo GM-CSF组合下液体培养,CD34^ CD59^ 细胞的生存、增殖、扩增能力均明显强于CD34^ CD59^ 细胞。结论 ①正常对照的CD34^ 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②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以及在SCF IL3 IL6 LF Tpo及SCF IL3 IL6 FL Tpo Ep组合下液体培养,其生存、增殖、扩增等能力上均无明显差异,说明CD34^ CD59^ 细胞在造血能力上并无内在的优势。GM—CSF或许是使PNH克隆呈造血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D34+细胞凋亡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造血细胞CD34 抗原表达及CD34 阳性细胞凋亡状况。方法 用免疫酶标记 (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系统 ,APAAP)检测 36例MDS患者骨髓冷包埋切片中CD34 阳性细胞数量及分布特征 ,结合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ISEL)研究此类细胞的凋亡状况。14例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作对照。结果 ①MDS组CD34 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分别为 (4 9.2± 38.5 ) mm2 和 (10 .2± 9.7) mm2 ,P <0 .0 1]。MDS组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也增多 [分别为 (6 9.1±2 8.2 ) mm2 和 (17.8± 11.2 ) mm2 ,P <0 .0 1]。②CD34+ 细胞在MDS RAEB组最高 ,与MDS RA RAS和MDS RAEB t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5 ) ,而在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MDS RA RAS、RAEB组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高于RAEB t组 (P值分别 <0 .0 2和 0 .0 5 )。③ 36例MDS患者中未见CD34 阳性细胞发生凋亡。④CD34 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均多见于骨小梁间区 ,均有成簇成片状分布的趋势 ,但两类细胞很少分布于同一区域。结论 MDS造血细胞过度表达CD34 抗原 ,MDS转化过程中同时存在CD34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增加。CD34 阳性细胞的凋亡抵抗现象提示其来自恶性造血克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研究进展,表明其细胞数量与FAB分型及预后密切相关;且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受损,其免疫表型对集落刺激因子(CSFs)的反应均发生改变;MDS原发损伤是高凋亡,其CD34~+细胞对Fas,c-myc,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异于正常,揭示了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发生了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是许多疾病的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单份脐血中所含的造血于细胞数量太少,仅能满足96%儿童患者的需要,故限制了其在成人患者中的使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脐血(UCB)造血前体细胞体外扩增技术的研究。本研究在无血清静态培养系统中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分选细胞进行培养并分析其增殖特征。 方法 在分娩后立即收集脐血,常规制备脐血MNC悬液,以浓度为1×10~6/ml接种于IMDM培养基中(加入130ng/mlSCF,80ng/ml IL-3,130ng/ml G-CSF,20ng/ml IL-6,0.4uEpo,50ng/ml Flt-3L)。用生物素-亲和素免疫亲和层析法分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以及实体瘤[1] ,随着人们对外周血干细胞的深入研究 ,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笔者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 ,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就骨缺损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及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G-CSF)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CD34+ 细胞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1 .1 临床资料 :本院骨科住院患者 8例 ,其中股骨骨折 3例 ,肱骨上端骨巨细胞瘤 3例 ,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 2例。患者年龄 1 4~ 48岁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血细胞质、量异常和高风险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主要是髓系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病[1]。CD34(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选择性地表达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可能起到使造血干(祖)细胞归巢及粘附的作用[2...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检测9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表面分子CD96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CD96,以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21例B-ALL患者BMMNC(CD45+CD34+CD19+)中CD96平均表达水平为(17.41±27.97)%,11例T-ALL患者BMMNC(CD45+CD34+CD7+)中CD96平均表达水平为(46.98±45.55)%,59例AML患者BMMNC(CD45+CD34+CD38-)中CD96平均表达水平为(16.69±25.08)%,与健康对照组BMMNC的CD96平均表达水平(0.52±1.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规治疗后,CD96+及CD96-组的未缓解率(分别为5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复查治疗后CD96在BMMNC的平均表达水平显示,达到完全缓解的CD96+组为(1.68±2.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达到完全缓解的CD96+组为(62.39±26.29)%,与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