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使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类型之一,是由于长期的心肌缺血造成心脏的重塑,以心衰为其结局,严重危害世界人民的健康。对于这类疾病,心脏移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心脏供体少,手术价格昂贵,且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明显,制约了其在临床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心肌细胞弥漫性纤维化,进而使得心脏的舒张或收缩功能严重损伤,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扩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晚期阶段~([1])。其中,心力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病因~([2,3])。相关研究表明,曲美他嗪治疗心肌缺血成效显著,可明显促进心肌的能量代谢,加快患者康复~([4])。本研究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观察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怀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94-1594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以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亦称心肌硬化或心肌纤维化。缺血性心肌病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多位多支病变,心脏逐渐扩大,左室功能明显受损,左室射血分数多≤35%。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也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酗酒酗烟者较前增多,加之社会许多因素,导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急剧增多,其心衰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笔者在岐山县医院进修期间对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石文华 《中外医疗》2009,28(8):46-46
缺血性心肌病通常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所致;但ICM也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脏扩大。AMI后的左心腔容量扩大,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心肌长度均增加;发病2周后心室造影即可表现左室舒张和收缩终末容积增大。核素心肌显像对于诊断ICM有重要意义,诊断ICM在经双核素或正分子发射断层检查(PET)明确有存活心肌后,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可挽救冬眠心肌。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统称冠心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原发性心脏停搏、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5型.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为不明原因的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系1970年Burch等命名,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临床特点是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亦被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自1969年Raftery首次提出患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者可以有类似于DCM的表现以后,许多学者认识到DCM与ICM在临床方面具有许多交叉重叠,缺乏特异性,而超声心动图(UCG)从心脏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肌病(ICM)系长期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缺血性心肌病(ICM)1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问:缺血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是否同义词?答:由于患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可以有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肌变性和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又可形成真正的心肌病,为了与原发性心肌病相区别,故提出缺血性心脏病的名称。缺血性心脏病目前用来泛指各种原因(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造成的心脏异常,因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故缺血性心肌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可以认为是同义词,但应注意还有其他病因,如冠状动脉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炎和先天性异常等。  相似文献   

10.
叶少武 《广西医学》2010,32(8):983-986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eardiomyopathy,ICM)于1970年由Burch等。正式提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心肌长期血液供应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临床特征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定义目前缺血性心肌病的定义尚待统一,但是可概括为两种:Raftery和Burch等学者认为缺血性心肌病系心肌缺血致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借此区别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少见原因例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冠脉先天性异常或冠状动脉炎。  相似文献   

12.
顾红军  高晋蜀 《医学综述》1999,5(7):314-315
<正>正常人群心功能随增龄而变化时,其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先于收缩功能,在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亦较收缩功能障碍出现早。临床约30%~40%的心力衰竭是由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的。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oc Heart Failure简称DHF)常见于影响左心室松弛性的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糖尿病和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原发性限制性心肌病,心肌间质纤维化及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等。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中外医疗》2009,28(5):162-162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增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冠状动脉多呈广泛而严重的粥样硬化,管腔明显狭窄,但可无闭塞,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在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的营养,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在急性心力衰竭期可应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手段。同时辅以丹红注射液,改善冠脉供血,营养心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在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中,可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4.
笔者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 者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选择在我 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门诊或住院患者 70例,男 42例,女 28例,年龄 60~82岁,平均(72.52±6.56)岁; 其中扩张性心肌病 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 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5 例,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5例,高血压性 心脏病 15例,扩张型心肌病 5例.心功能Ⅱ级 13例, Ⅲ级 14例,Ⅳ级 8例.对照组 35例,其中缺血性心肌 病 14例,扩张型心肌病 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15例.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北京医学》2017,(11):1179-1180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因心肌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纤维化或者坏死,使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综合征,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心源性致死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因心力衰竭的死亡的患者逐年增加,其中有45.6%为冠心病所致的缺血性心力衰竭导致[1].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是通过特殊工艺生产的复方中药制剂,主要包括银杏提取物和磷酸川芎嗪两种药物的有效成分,药效协同,大大增强了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评价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心脏病是因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纤维化、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可由功能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引起,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和猝死.其严重、持续的心肌缺血使心肌氧供明显减少,能量代谢底物严重缺乏,导致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首先是由Raftery等于1969年提出的新概念,1970年由Burch等命名为ICM。ICM系指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某些状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成的综合征,多为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现就其相关问题及诊断和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1 病理改变 本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硬化,由于冠状动脉严重而弥漫的粥样硬化,造成心肌长期供血  相似文献   

18.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44-244
1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与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又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以左室明显扩大和射血分数显著降低为特征,以心力衰竭(心衰)为主要表现,是无器质性心脏病史者由快速型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房和(或)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良的疾病状态。其最大特点为可逆性,即终止和消除与之相关的心律失常,心脏改变可完全恢复。其发生高度依赖于心室率,心室率越快,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出现越早。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根据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和相关心肌演变的过程,冠心病可分为5种类型,即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原发性心跳骤停。近年来又将不同临床表现的各型冠心病综合成两大类: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也包括猝死型冠心病;②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目前认为稳定型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管径狭窄,在心肌需氧增加时由于供需失衡而导致心绞痛。传统上将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是指因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减退产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栓塞为基本特征.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中年男性多见.男:女约为2.5:1,年发病率为(6~10)/10万人口.多起病缓慢,可有无症状的心脏扩大许多年,或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逐渐发展,出现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