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窦囊肿传统手术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其径路包括经窦口径路、下鼻道径路及唇龈沟径路。笔者采用唇龈沟径路鼻内镜手术加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囊肿31例(38侧),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4年年12月收治上颌窦囊肿病人31例,男18例(23侧),女13例(15侧);年龄19~68岁,平均36.8岁。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明确囊肿的部位与大小。1.2方法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采用1%利多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行眶下神经翼腭窝阻滞麻醉、唇龈沟黏膜切口处浸润麻醉。作病侧唇龈沟切…  相似文献   

2.
自鼻内镜微创手术开展以来,对于上颌窦囊肿等良性病变的治疗,有很多关于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口清除上颌窦囊肿或真菌性病变的报道,临床收到一定疗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发现鼻内镜下单纯经上颌窦自然口手术存在一些问题,如复发、清除不彻底以及上颌窦自然口损伤影响上颌窦引流等问题。2005年开始笔者采用鼻内镜下犬齿窝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或真菌性鼻窦炎等,临床随访1年,效果良好,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窦黏液囊肿的传统手术多采用鼻外径路、上颌窦根治术径路,且尽可能完整切除囊壁。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尽可能保证足够开放引流为原则。笔者介绍27例鼻窦黏液囊肿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行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均无牙列酸痛、面部麻木等不适,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术后3 d出院。随诊3个月至半年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无脓性分泌物,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普遍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术式。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鼻内镜下手术已成为治疗上颌窦囊肿最主要的方法。目前,最为普遍的手术方式为鼻内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窦口或下鼻道开窗摘除上颌窦囊肿。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口内切口经犬齿窝进路行上颌窦根治手术,该手术方法损伤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单纯上颌窦囊肿手术径路的选择策略.方法 选择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囊肿切除的47例患者(52侧)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下鼻道黏膜瓣下开窗径路者36侧,改良泪前隐窝径路者16侧,观察两种径路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经下鼻道径路手术者36侧中有1侧复发;经改良泪前隐窝径路者16侧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41例上颌窦息肉、囊肿、曲菌病、内翻性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清除病灶,其中30例经扩大的上颌窭自然开121径路;4例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7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鼻腔外侧壁切除双径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39例,2例复发,治愈率95.1%.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肯定,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囊肿是鼻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镜技术是目前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主要方法。选择何种径路既能达到彻底摘除囊肿,又能减少组织损伤的微创治疗目的,是耳鼻咽喉科医生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我科1993年4月~2005年5月行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16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上颌窦囊肿患者168例,男121例,女47例;年龄14~76岁,平均46.6岁。并发各期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疾病者136例,单纯上颌窦黏膜下囊肿32例。其中多发性囊肿26例,双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21例。有12例脓囊肿,有上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因上颌窦黏膜囊肿位置不同,应用不同入路行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囊肿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方法统计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入我院的上颌窦囊肿62例行鼻内镜手术,25例经上颌窦自然窦口行囊肿摘除,20例经下鼻道黏膜下开窗囊肿摘除,17例行鼻内镜辅助下尖牙窝穿刺摘除上颌窦囊肿。结果62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黏膜囊肿,随访6个月~2年。结论经鼻内镜辅助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效果明显,损伤较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上颌窦良性病变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 上颌窦良性病变29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下鼻道开窗,中下鼻道联合贯通径路,鼻腔外侧壁切开或切除四种径路.结果 上颌窦真菌病14例中13例患者术后头痛、涕血症状消失,1例复发;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4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畅;上颌窦囊肿5例患者术后头痛消失;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消退.随访至今除1例上颌窦真菌病复发再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安全、彻底,术后反应轻,面部无瘢痕等特点,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助其他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癌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鼻内镜辅助其他手术径路治疗25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予以放射和(或)化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44%,与文献报道的传统手术疗效相似。结论鼻内镜下辅助其他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癌可起到有效减瘤作用,创伤小,避免了面容与功能的损毁,具有微创外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0年1月~2005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上颌窦前壁双径路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良性病变已日趋成熟.但对处理上颌窦前壁、前内下壁及底壁的病变,仍有局限性.目前多采用传统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1].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常见良性病变有上颌窦息肉、上颌窦囊肿和真菌性上颌窦炎等。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多数情况下这些病变可通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得到治愈,但对于部分位于上颌窦底部、内壁及前壁的病变,单纯从中鼻道进路难以完全清除。我科自2002年2月~2008年10月采用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治疗上颌窦良陛病变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微创外科的发展,特别是电动切割吸引器的应用,传统的手术方式逐渐被取代。2007年4月~2009年4月,我们采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吸引器经上颌窦开口行单纯上颌窦囊肿切除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双径路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下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对我科4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经尖牙窝和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6个月后复查CT上颌窦均无真菌及炎症。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可以通过双径路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囊肿的3种手术径路.方法3种手术径路分别是(1)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2)下鼻道开窗径路;(3)上颌窦前壁带蒂骨瓣翻揭径路,分别为20例、5例和5例.结果30例术后随访均6个月以上,经鼻窦CT复查,上颌窦内黏膜光滑、窦内无异物及积液,囊肿无复发,全部痊愈.结论3种手术径路与柯-陆术式相比具有微创,患者出血少,痛苦小,康复快等特点.但这3种术式也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黏膜下囊肿的手术进路包括:自然开口进路,下鼻道进路,上颌窦根治术等。随着鼻内镜理论技术的进展,手术方法逐渐趋于保守。我科2002年11月-2003年12月在鼻内镜下应用电切割器切除上颌窦黏膜下囊肿26例(36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犬齿窝进路上颌窦根治手术 ,该手术方法损伤大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近几年来 ,我们采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钻孔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 18例 ,术后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7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我科门诊共治疗上颌窦囊肿18例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 5 4岁。病史 2~ 10年。其中伴前额部持续性钝痛者 13例 ,面颊部压迫感 5例 ,偶有阵发性鼻内流出淡黄色液体 9例 ,术前均行鼻窦 CT检查 ,囊肿直径 2 .0 cm~ 3.5 cm。治疗方法。采用国产好克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