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睾酮(testosteron,T)在戊四氮致大鼠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正常致A组、阉割致B组、阉割后加小剂量睾酮致C组及阉割后加大剂量睾酮致D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的变化。结果行为学B组的潜伏期较A组、C组及D组明显缩短(P<0.05),D组的潜伏期较C组明显延长(P<0.05)。B组的重型发作程度亦较A组明显(P<0.05);脑电图B组的波潜伏期较A组、C组及D组明显缩短(P<0.05),D组的潜伏期较C组明显延长(P<0.05)。B组的波频度较A组、C组及D组明显增多(P<0.05)。B组的波总变异(TV)变化百分比较A组、C组及D组明显增大(P<0.05),D组的TV变化百分比较C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睾酮具有一定的抗作用,且大剂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影像学及脑电图(EEG)检查,明确诊断为癫(癎)并接受手术者共计96例,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8~49岁,平均28.5岁.发作类型(按1985年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癫(癎)会议确定的标准)为简单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伴精神症状6例,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6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颅内电极脑电图(EEG)对难治性癫(癎)患者致(癎)灶的定位作用.方法 对10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行颅内深部和/或皮质电极置入术及颅内电极EEG监测4~14 d,并与常规EEG、MRI、PET对致(癎)灶定位及手术中所见比较;观察颅内电极置入术的并发症及癫(癎)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10例患者经颅内电极EEG监测后均明确了致(癎)灶,其中与常规EEG一致2例,不同8例;与MRI、PET病灶一致4例,不同6例;电极置入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例,硬膜下血肿、电极折断及颅内感染各1例.10例患者在致(癎)灶切除术中发现的致(癎)灶与颅内电极EEG所示部位吻合;术后随访7~17个月,所有患者抗癫(癎)药物减量,癫(癎)发作控制.结论 颅内电极EEG对难治性癫(癎)患者的致(癎)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4.
癫(癎)与可疑癫(癎)临床发作时的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癎)与可疑癫(癎)临床发作时的动态脑电图(AEEG)的变化特征.方法本文对316例癫(癎)临床发作时的动态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发作时癫(癎)组162例中,AEEG监测结果正常为49例(30.25%),异常为113例(69.75%);在临床诊断可疑癫(癎)的154例中,AEEG监测结果正常为110例(71.43%),异常44例(28.57%).癫(癎)组与可疑癫(癎)组临床发作时癫(癎)样波的发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53.56,P<0.001).结论AEEG因大大增加了描记时间而使EEG阳性率明显提高,临床发作与同步的AEEG痫样波的发放对癫(癎)的诊断非常重要.尤其对许多非(癎)性发作性疾病与癫(癎)发作的鉴别诊断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与非癫(癎)发作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2006-02~2008-12在我院癫(癎)专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发作性症状儿童病例192例,其中拟诊癫(癎)112例,非癫(癎)性发作性疾病80例,全部病例做常规脑电图(EEG)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 拟诊癫(癎)112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癎)89例;而非癫(癎)发作性疾病80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结合其临床变现,77例被排除癫(癎).结论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癎)和非癫(癎)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颞叶癫(癎)患者发作期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4例患者的46次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46次发作中,16次为单纯部分性发作,30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2次继发全面性发作,单纯部分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复杂部分发作持续时间长但发作频率低并常见发作后朦胧状态.发作时脑电图表现以中高波幅慢波起始最多见,10例患者可以得到定侧.4例患者通过分析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改变定侧后进行手术,术后癫(癎)完全控制.结论 颞叶癫(癎)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癎)综合症,多表现为复杂部分发作,临床医生通过监测到临床发作可以更好明确诊断.同时,临床发作及同步脑电图改变可以为术前评估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50例癫(癎)失神发作患儿的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在临床脑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对癫(癎)失神发作患儿进行检查.结果正常2例,异常48例,异常率96%.结论3Hz棘慢波综合为癫(癎)失神发作所特有波形,适当延长过度换气描记时间及做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癎)性痉挛发作患者的头皮及颅内脑电图(EEG)特点,探讨与痉挛发作相关的EEG变化及其与发作间期放电、神经影像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皮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此11例患者均行术中皮层EEG监测30-60min,其中4例术前行颅内电极长程EE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对癫的诊断价值及其适用性。方法:对117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7例患者视频脑电图共诊断癫37例,诊断阳性率27.4%;60例临床未诊断癫患者中,视频脑电图比常规脑电图诊断阳性率高(11例)18.3%(P=0.04);57例临床诊断癫患者中,有5例临床诊断的癫分型与其发作时临床表现不符,不符合率为8.8%。结论:视频脑电图可以提高癫诊断率及分型的准确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对海马中GAP-43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在癫癎形成过程中GAP-43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点燃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各组动物脑切片GAP-43表达的变化,并用HPIAS-1000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其定量。结果各组海马结构内GAP-43免疫反应产物呈板层样分布,多为点状或颗粒状沉积于神经毡内,血管、白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不染色。定量结果显示,点燃组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齿状回分子层内带GAP-43免疫反应产物C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点燃组动物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齿状回内分子层及苔藓纤维层GAP-43含量较正常表达增加。GAP-43表达增加,一方面是点燃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是点燃维持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orexin-1受体(OX1R)和orexin-2受体(OX2R)拮抗剂对睡眠剥夺(SD)的戊四氮(PTZ)致(癎)大鼠癫(癎)发作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PTZ组、SD+ PTZ( SD)组、SD+ PTZ+二甲基亚砜(DMSO)组、SD+ PTZ+ OX1R拮抗剂SB334867(SB)组和SD+ PTZ+ OX2R拮抗剂TCS OX229 (TCS)组.采用改良多平台SD法,SD前及SD 48 h分别给予相应组大鼠侧脑室注射DMSO、SB或TCS.SD 72 h给予各组腹腔注射PTZ 50 mg/kg诱导癫(癎)发作;观察各组大鼠癫(癎)发作的潜伏期、发作等级评分、发作持续时间及死亡率;应用常规染色法观察海马的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法(BrdU标记)观察神经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1)与PTZ组比较,SD组及DMSO组(癎)性发作的潜伏期明显缩短,发作等级评分、持续时间及死亡率明显增加(均P <0.001),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加重,海马齿状回门区和颗粒细胞下层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01);SD组与DMS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SD组比较,SB组和TCS组大鼠(癎)性发作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发作等级评分、持续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下降(均P<0.05),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明显减轻,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均P <0.05);TCS组的变化较SB组更显著(P<0.05 ~0.01).结论 Orexin受体拮抗剂尤其是OX2R拮抗剂可通过减轻海马CA3区神经元的损害和抑制齿状回区细胞增殖减轻SD对PTZ诱导癫(癎)发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6例症状性枕叶癫(癎)的术前评估和3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方法:采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合皮层脑电图(EEG)定位的方法,对症状性枕叶癫(癎)患者行术前评估方法,结合病理结果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6例症状性枕叶癫(癎)患者中,29例(81%)依据长程V-EEG和MRI等无创检查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需应用颅内电极记录定位.对所有术后患者随访3年以上,Engel分级:Ⅰ级21例(58%);Ⅱ级8例(22%);Ⅲ级4例(11%);Ⅳ级:3例(9%).结论:症状性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包括:具有视觉先兆、枕叶区域异常EEG及影像学改变的症状性枕叶癫(癎)患者,结合V-EEG和皮层EEG监测,手术切除致(痫)灶能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特别是致(痫)灶病理为神经节胶质细胞瘤和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质发育不良(CD)大鼠行为和脑电变化及其致(癎)敏感性.方法:建立大脑CD大鼠模型,用视频录像,Morris水迷宫法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进行颅内脑电图记录及匹罗卡品诱发试验.结果:CD模型鼠20%达Racine标准3级以上有自发性抽搐发作,表现为面部痉挛、节律点头样动作活动和兴奋躁动频繁等;Racin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枕叶癫(癎)(BECOP)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EEG)特点,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癫(癎)中心收治的47例BE-CO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癎)(EBOS)组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癎)(LOS)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microRNA-146a(miR-146a)对癫(癎)大鼠脑内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miR-146a给药(miR-146a)组(n=8),经立体定向侧脑室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n=8)和癫(癎)组(n=8)给予相同体积的0.9%氯...  相似文献   

16.
动态与录像脑电图在癫(癎)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癎)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癎)性发作为特征.目前国际抗癫(癎)联盟关于癫(癎)和癫(癎)综合征国际分类的依据:(1)临床发作特点;(2)发作间期脑电图(EEG);(3)发作期EEG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调查氯氮平引起脑电图异常率和癫(癎)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共调查331例服氯氮平后且在电休克治疗1个月外有脑电图的病历. 结果:脑电图的异常率是30.21%(100/331),癫(癎)发生率为0.91%(3/331).在≤450 mg/d剂量范围内,脑电图异常率以及异常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服氯氮平后半月内以及2年以上的脑电图异常率比其他时间低.结论:服用氯氮平治疗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高达30.21%,癫(癎)发生率为0.9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脑电图异常率及异常程度随氯氮平剂量增加而增加.脑电图异常率差异随服用氯氮平时间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癫(癎)性喉肌痉挛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本院脑电图监测中心经治的2例表现为(痫)性喉肌痉挛发作的癫(癎)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例1为23岁女性,例2为3岁患儿,这两位患者主要表现均为发作性尖叫,在外院均曾多次被误为内科急症,给予内科相关处理,效果不佳.后辗转至我院就诊,行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发作期同步脑电图均可见到各导棘慢、多棘慢综合波发放,同步肌电图显示对应于慢波成分呈现快速增强快速减弱的“菱形”表现.且2例患者经抗癫(癎)药物治疗后上述发作显著减少.结论:喉肌痉挛属于内科急症,如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非(痫)性喉肌痉挛常见于低钙血症、过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喉部操作(如气管插管、喉部手术)等,以上情况已经为内科医生所熟知.通过本文的2例癫(癎)性喉肌痉挛的报道,以期使临床医生认识到喉肌痉挛可以是非(痫)性的病因引起,也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癫(癎)发作形式,需通过仔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检查,尽快明确病因,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睡眠与癫紧密相关,对睡眠结构和癫相互影响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睡眠中发作癫具有许多共性,深入认识这些共性,有助于更好的对癫进行诊治。本文对睡眠与癫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