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56例,进行颅脑CTA、颅脑MRA、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对26例患者进行DSA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71%,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62%,颅脑MRA阳性率为60%,DSA检查阳性率为96%,颅脑CTA阳性率为92%。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MRA、血管彩超、TCD检查均有明显的优势,且与DSA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CTA可能做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 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 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32例,进行颅脑CTA、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68.8%,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56.3%,颅脑CTA阳性率为90.6%。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有明显的优势,提示CTA可以作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d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5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VBI的50例患者(经头颅MRI、颈椎MRI排除颅内新发的脑梗死病灶及椎动脉受骨源性机械压迫的因素),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0例行椎动脉MRA检查。结果:(1)50例颈部彩超检查中,31例(62%)异常,分别显示椎动脉扭曲、变细、闭塞,动脉硬化或斑块形成。(2)30例MRA检查中,15例(50%0异常,分别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动脉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颈部彩超对于显示椎动脉壁硬化、动脉血管内附壁血栓与椎动脉内径有独特优势,MRA可显示椎动脉的狭窄,在椎动脉整体形态的显示上占优势,可为VBI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0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VBI 11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颅多普勒 (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脑颅核磁共振 (MRI)检查。结果 TCD异常率为 82 2 %,BAEP异常率为 72 1%,MRI异常率为 2 6 1%。结论 TCD、BAEP异常率高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TCD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手段 ,也证明了VBI患者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MRI除与VBI的鉴别诊断外 ,不应作为VB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TCD、BAEP、MR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VBI 11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颅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82.2%,BAEP异常率为72.1%,MRI异常率为26.1%,结论:TCD,BAEP异常率高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TCD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手段,也证明了VBI患者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MRI除与VBI的鉴别诊断外,不应作为VB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MRI和MR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D检查异常53例(88.3%),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15例,脑血管硬化6例,脑血管痉挛23例,血管狭窄9例?MRI显示脑干缺血性改变(灌注不足)12例(20.0%),脑干腔隙性梗死3例(5.0%):MRA发现椎动脉异常32例(53.3%)。结论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高,MRA的特异性高:TCD、MRI和MRA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病变部位、病理改变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SPECT、TCD及BAEP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SPECT、TCD及BAEP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诊断为VBAIV患者进行SPECT、BAEP、TCD检查,并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100例中SPECT。的阳性率为87.0%,BAEP为58.3%,TCD为78.0%。结论 SPECT的阳性率最高,能较灵敏地直接反映脑缺血的部位;BAEP阳性率最低,但能较正确的反映出脑干缺血的依据;TCD检查简单、方便,对脑血管和脑血流状态反映较灵敏,但定位准确性较差。三者在该病的诊断中均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且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青年人眩晕与颈部血管狭窄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0例不伴耳鸣、耳聋及高血压的青年眩晕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部分患者行颅脑MRI或CT、TCD检查,发现颈部血管病变部分病例做颅脑MRA检查。结果颈部动脉狭窄51例(34%),其中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颈部血管先天异常9例(6%),其中2例反复眩晕,颅脑MRI示腔隙性脑梗死;另外在颈部血管检查无异常中颅脑MRI证实为垂体瘤1例。结论颈部血管狭窄是青年人眩晕原因之一,进而发展成脑血管疾病,早期行颈部血管彩超,配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预防青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A、TCD检测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血流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与MR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在发病5天内同时行TCD、MRI及MRA检查,并分析TCD、MRA的结果与MRI以及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资料显示MRI与TCD及MRA均有较好相关性,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急性脑梗死患的MRI、MRA、TCD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别,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组中MRA阳性率较低。结论TCD检查操作简便,与MRI、MRA有较好的符合率,可做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血管血流情况检查的首次筛选,MRA可直观、全面显示颅内血流、血管情况,且为无创性检查技术,是TCD后合适的后续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87例患者经过CT/MR检查后分为缺血性卒中及非卒中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超、ABI、TCD检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卒中组中ABI及颈部血管彩超异常率显著高于非卒中组(P<0.05);缺血性卒中组颈部血管彩超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BI及TCD(0.60、0.56、0.55,P<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ABI的ROC曲线下面积远大于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或TCD联合ABI或三者联合(0.62、0.61、0.56、0.61);结论 ABI、颈动脉彩超、TCD能较好的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生,颈部血管彩超联合ABI能够更有效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椎动脉MRA、TCD及椎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27例(65.85%),TCD异常32例(78.05%),椎动脉超声异常25例(60.98%).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局部狭窄、单侧椎动脉变细及血流信号降低.结论 椎动脉MRA、TCD与椎动脉超声的联合检查有助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M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探讨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65患者,男33例,女3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85+11.0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35例(53.8%),TCD异常53例(81.5%),椎动脉B超异常33例(50.8%),BAEP异常30例(46.2%)。椎动脉MRA能清楚的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降低。MRA异常率与病人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椎动脉MRA、TCD、BAEP、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对比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TCD、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3例颞窗良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内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TCD检测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36支,MRA检查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25支.TCD与MRA诊断相符大脑中动脉数为219支。结论TCD和MRA是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评价颅内脑动脉狭窄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脑梗塞MRI、MRA及TCD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塞(SCI)的临床特征与头颅MRI、MRA、TCD改变。方法 对5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头颅MRI、MRA和TCD检测,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出梗塞灶的病人行MRA检查,异常检出率为93.02%,TCD异常检出率为94.87%。结论 MRI是确诊SCI重要条件之一,并能清晰、准确显示小脑、脑干梗塞;MRA能显示病变血管;TCD对SCI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对治诊及预后有很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 2 5例健康者行颈部MRA检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 73 6%,对照组 2 8%,两组比较P =0 0 0 0 ,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73 6%存在椎基底病变 ,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 ,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合经颅多普勒(TCD)诊断烟雾病的可靠性.方法对22例成年人烟雾病患者的 DSA、MRA及TCD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A判断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和D SA的符合率为77.3%,另外22.7%评估过度,MRA示异常血管网(63.6%)显著低于DSA(84.1%) ;TCD与DSA符合率为72.7%;MRA和TCD联合判断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与DSA符合率为93.2%, 显著高于MRA或TCD.结论 MRA和TCD联合检查是诊断成年人烟雾病并作为长期随诊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