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 (简称鼠伤寒 )病房流行时有发生 ,并有致死报告。 1 990年 2月 2 1日 ,一患儿因腹泻诊断为“急性肠炎”收住我院儿科病房 ,后确诊为鼠伤寒 ,3月 7日出院。 3月 8日同病室的一名患儿低热 ,继而腹泻 ,很快地其它病室 9名患儿先后出现发热、腹泻的症状 ,呈此起彼伏状 ,经过大便培养证实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nrium ,STM )感染 ,迁延近 2个月。未有致死病例 ,病房流行群体和各例的完整动态过程的观察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患儿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7天~ 2 .5岁 ,…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 1 995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通过对 2 2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的治疗观察 ,发现在抗感染的基础上 ,给予必奇、金双歧药物联合治疗后 ,该病症状缓解及平均住院日 ,大便排菌时间均明显缩短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病例选择 急性腹泻患儿均于入院当天取新鲜大便 ,及时送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连续 3次 ,大便培养报告提示鼠伤寒沙门氏菌病例 2 2例。其中发病年龄 3天~ 1周 2例 ,1周~ 4周1 5例 ,4周~ 8周 3例 ,>8周 2例 ;大便次数 <1 0次 /日 7例 ,≥ 1 0次 /日 1 5例 ;粘液脓血便1 7例 ,水样便 2例 ,血便 3例 ;伴随发热 1 7例…  相似文献   

3.
奈替米星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8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邵军 《中原医刊》2000,27(4):56-57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其发病率、死亡率仍较高且能在儿科病房暴发流行。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 ,愈来愈受到广大儿科临床医师的关注。我院于 1997年 1月至1999年 9月采用奈替米星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85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本文 185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其中男 132例 ,女 53例 ;年龄最小者生后 14天 ,最大者5岁 ,其中新生儿 38例 ,~ 6月 65例 ,~ 1岁 55例 ,~2岁 19例 ,~ 5岁 8例。治疗前病程~ 3天者 64例 ,~ 7天者 4 9例 ,~ 10天者 38例 ,~ 15天者 2…  相似文献   

4.
报告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婴儿室爆发新生儿肠炎15例,其中10例大便培养出该致病菌,另从首批发病培养阳性的婴儿中的一名母亲大便中也培养出相同病菌,依据药敏试验给予先锋必,氟哌酸或新霉素治疗,同时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我院儿科 1995年 2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经病原学证实的“B”群沙门氏菌肠炎 3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5例 ;生后 7天以内发病者 2 2例 (其中不足 2 4小时者 8例 ) ,7天以上发病者 8例 ;早产儿 4例 ,足月儿 2 6例 (其中足月小样儿 1例 ,体重<2 5 0 0 g者 2例 ) ,报道分析如下。临床表现 :入院时原发病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5例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并新生儿硬肿症 10例 ,新生儿吞咽综合征 1例 ,败血症 3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本组病例病情重 ,除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 ,30例患儿均有腹泻 ,每日大便8~ 16次不等 ,大便性状…  相似文献   

6.
院内感染枸橼酸杆菌肠炎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玲  孟玉梅 《农垦医学》1998,20(2):107-108
在我院住院患儿院内感染肠炎中近年发现相檬酸杆菌感染率较高,自1989年~1993年5年中其发生3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0~3岁。其中新生儿10例,0~1岁15例,1~3岁5例。基础疾病新生儿黄疸6例,新生地败血症2例,新生肺炎2例,支气管肺炎10例,支气管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入院后出现腹泻时间3~7天14例,7~10天14例,>10天2例。30例中全部用过两种以上抗菌素。应用时间5~7天8例,7~10天7例,10~14例,5例用过糠皮质激素。2.临床表现大便<10次/日15例,>10次/日15例。黄…  相似文献   

7.
<正> 我院1989年4月~1990年10月共收治沙门氏菌肠炎178例,其中经大便培养和血清学鉴定确诊为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鼠伤寒菌)101例,E_1群伦敦沙门氏菌肠炎(伦敦菌)77例,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8例中男120例;女58  相似文献   

8.
1987年,我院一次收治7例重症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新生儿,其中4例入院时合并感染性休克,相继出现脑、肺及胃肠功能衰竭和DIC,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例均系足月儿,男1例,女3例,日龄4~8天,出生体重2.5~3 kg。全部病例均以腹泻起病,每日10次以上,大便为稀水便、粘液便或脓  相似文献   

9.
鼠伤寒沙门氏菌(以下简称鼠伤寒菌),是沙门氏菌属分类B组内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有增多趋势。我院儿科于1984年元月至3月,发现鼠伤寒菌感染9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9例中男6例,女3例;6个月~1岁半7例,6个月以下者2例。人乳喂养3例,牛乳喂养6例。 2、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37℃~40℃,热程3~10天,1例反复发热29天。(2)腹泻:9例均有腹泻,大便次数每日5~20次,多数为每日10次左右。大便性状,7例为黄绿色粘液便,带少量  相似文献   

10.
马惠兰  杨霞等 《华夏医学》2001,14(2):190-191
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我院儿科 2 0 0 0年 1~ 8月份用肯特令治疗新生儿腹泻 6 0例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 8月共收治新生儿腹泻 11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5 8例 ,治疗组入院时日龄 3~ 7d16例 ,>7d44例 ;其中单纯肠炎 39例 ,合并肺炎 6例 ,败血症 15例。对照组 5 8例 ,入院时日龄 3~ 7d2 0例 ,>7d38例 ;其中肠炎 36例 ,合并肺炎 4例 ,脐炎 3例 ,败血症 15例。两组病例大便次数日均 5次 85例 ,6~ 10次 2 5例 ,>10次 8例 …  相似文献   

11.
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内感染,国内均有多起报告,目前已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值得重视的问题.1984~1986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小科曾三次发生急性胃肠炎流行,经调查证实,系接触传播引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交叉感染.现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资料1.流行经过:首次发生于1984年2月7日,该院儿科病房收入一例“肠炎”患儿,第二天从其大便培养出鼠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该菌生命力强,传染途径广,被患者接触过的食物和其他物品(如床铺、尿布、床头柜、门把、病历夹以及听诊器等)都可能染上该菌,使之成为传染源;该菌多侵犯婴幼儿及体质差、慢性病患儿;误诊率较高;极易造成院内流行或暴发。因此,尽早发现该菌,集中消毒隔离,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现将我科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性肠炎的消毒隔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89年1月~1990年11月,收治31例大便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为阳性的患儿,其中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1岁23例(73%),1~2岁6例  相似文献   

13.
胡海贇  洪燕  王春 《北京医学》2018,(3):225-228
目的 了解沙门氏菌导致的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特征,分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肠道门诊接诊治疗的腹泻病患儿中粪便沙门氏菌阳性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病原体血清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粪便标本2 180份,培养分离得到沙门氏菌株196株(8.99%).男111例(56.6%),女85例(43.4%),男女之比为1.3∶1;年龄最小21d,最大12岁,年龄越小病例数越多.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沙门氏菌79株(40.3%),肠炎沙门氏菌55株(28.1%);鼠伤寒沙门氏菌在0~1岁年龄组的检出率(65.8%)明显高于肠炎沙门氏菌(32.7%);而其他各年龄组的肠炎沙门氏菌的检出率要高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为81.12%,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平均为23.46%;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10%.临床表现中0~1岁患儿的粪便呈稀糊状的占81.1%.平均发热天数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对大便培养随访复查发现,排菌>5周的患儿占25.5%,<3岁者占大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1岁组迁延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沙门氏菌在不同年龄组患儿中临床表现和血清型特征不同,应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及正确看待长期带菌情况,通过合理的卫生措施减少对沙门氏菌的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我院母婴同室病房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例均为男性,其中2例为双胎,发病日龄均在7日以内,系母乳喂养。发病时3例患儿住在同一问病房,2例双胎几乎同时发病,另1例在一天后发病。1.2检查1.2.1大便性状及次数2例为深绿色粘液便,1例为黄色稀水便;3例大便次数均在10—15次之间。1.2.2体温2例体温较高达38.5℃以上。1例体温不升。1.2.3原发病及合并症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各1例,3例患儿均伴有中度以上的脱水及酸中毒,其中1例合并周围循环衰竭、病…  相似文献   

15.
鼠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菌)肠炎的有效治疗问题尚未解决。1984年春我们在一次流行病例中进行了丁胺卡那霉素和吡哌酸联合治疗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对发热、腹泻、大便常规检查异常、大便培养检出鼠伤寒菌的12例鼠伤寒肠炎患儿联合应用丁胺卡那霉素(10mg/Kg/天,分二次肌肉注射)和吡哌酸(50mg/Kg/天,分三次口服)治疗。治疗开始后停用其他抗菌药物,逐日观察大便次数及常规检查改变,并作大便细菌培养,待  相似文献   

16.
鼠伤寒沙门氏菌(以下称鼠伤寒)肠炎,最易在新生儿病区发生交叉感染。由于该菌生活力较强,广泛存在子许多动物人类及土壤灰尘中,因此不易被彻底消灭。病区环境污染,消毒隔离不严,是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我院新生儿病区于1992年共收治鼠伤寒患儿66例。其中属院内交叉感染者4例,院外感染62例。年龄以7天左右为最多。现将我们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7月我们从 1例腹泻病患儿脑脊液中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7个月 ,患儿入院前一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黄绿色粘液便 ,内无脓血 ,每日 7~ 8次 ,量少。家人给口服小儿安、胖得生等药 ,口服 10d后 ,大便成为脓血便 ,里急后重感明显 ,发热 ,体温高达 40℃ ,当地镇医院门诊拟菌痢给输液抗炎治疗 5d(用药不详 ) ,再无发热 ,大便成为黑色水样便 ,每日 7~ 8次 ,后又转入当地综合医院 ,以菌痢住院治疗 5d ,大便转为黄色脓性便 ,再次发热 ,出现呕吐 ,吐胃内容物 ,非喷射状 ,发热持续不退 ,体温 39℃左右。为明确诊断 ,转入…  相似文献   

18.
<正> 1989年10月至11月在我院婴儿室和新生儿病房发生新生儿腹泻,经大便培养证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大便培养阳性的22例患儿均先后作了血培养,其中13例在血液中亦培养出鼠伤寒沙门氏茵,其菌落形态、生化反应、血清凝集、药敏试验均与大便中分离的菌株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颉建玲  万莉 《新疆医学》2009,39(12):87-88
非伤寒沙门菌是引起新生儿医脘感染危害新生儿的重要病源,其中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可引起新生儿室局部或暴发流行,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08年3月出现因1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病例,导致其他2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经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未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在重症监护病房局部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1987年6月至1990年6月,用促菌生治疗顽固性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21例,获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天~3岁,其中~28天4例,~1岁12例,~3岁5例。发热15例,粘液便10例,脓血便11例,大便每天6~21次,泻程均在半个月以上。大便镜检18例有脓细胞和/或红细胞,全部病例分别用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黄连素、痢特灵、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