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常见的伴发征象,既往多侧重研究瘤周水肿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分型等的关系,缺少对水肿本身的功能及代谢状态评价。依据功能成像提供的功能、代谢等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信息,综述瘤周水肿在脑肿瘤定性及分级诊断、边界的确定、预后评价及优化活检部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最常伴发的征象,能加重占位效应,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状。应用伽玛刀治疗脑肿瘤时,射线作用于瘤体的同时,对瘤周水肿区也能起一定作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瘤周水肿的改变可以评价水肿对伽玛刀的反应。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瘤周水肿区的应用也将成为鉴别肿瘤类型,甚至良恶性程度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脑肿瘤瘤体的CT灌注研究的报道,对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及脑肿瘤瘤周水肿的灌注参数在脑肿瘤诊断、边界界定及治疗后的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肿瘤瘤周水肿的MS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脑肿瘤瘤体的CT灌注研究的报道,对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技术及脑肿瘤瘤周水肿的灌注参数在脑肿瘤诊断、边界界定及治疗后的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肿瘤瘤周水肿的MSCT灌注特点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脑肿瘤(胶质瘤20例,转移瘤17例,脑膜瘤21例)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和CT灌注扫描。瘤周水肿区分为近侧和远侧两个部分,对照分析近侧、远侧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CT灌注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恶性脑膜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的CBF、CBV、PS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P〈0.05);各种脑肿瘤近侧瘤周水肿区的CBF、CBV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CBF、CBV值,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恶性脑膜瘤近侧瘤周水肿区的PS值高于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PS值,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良性脑膜瘤近侧瘤周水肿区与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P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侧瘤周水肿区的灌注参数有助于准确评价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良恶性脑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7.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瘤周水肿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5例脑肿瘤及炎性病变行常规MRI扫描和1H-MRS检查,将距肿瘤强化外缘1cm以内区域划为近侧瘤周水肿区,1cm以外者为远侧瘤周水肿区。分析病变实质、周围水肿以及正常脑组织各代谢物比值,即Cho/NAA、Cho/Cr、Cho/nCho。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可见Cho升高、NAA正常或降低,其近侧瘤周水肿Cho/NAA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和炎性病变(P<0.01),其近侧瘤周水肿Cho/NAA也高于远侧瘤周水肿(P<0.01)。高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Cho/Cr值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P<0.05);同时其近侧瘤周水肿的Cho/Cr值也高于远侧(P<0.01)。结论:1H-MRS可显示胶质瘤瘤周浸润,其近侧瘤周水肿区Cho/NAA、Cho/Cr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与其他肿瘤鉴别,也有助于胶质瘤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8.
MR扩散加权成像瘤周水肿区ADC值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周水肿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82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和DWI检查,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的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相对指数表观扩散系数(rEADC)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淋巴瘤的瘤周水肿ADC值、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的EADC值、r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周水肿区ADC值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与其他脑内肿瘤鉴别,也可有助于胶质瘤分级。 相似文献
9.
脑部肿瘤周围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形成与肿瘤机械压迫、脑皮质受损及肿瘤细胞的分泌排泄有关。本文通过CT分析水肿的程度、部位等方面推测脑实质受侵犯程度,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脑部肿瘤共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定量估计脑膜瘤瘤周水肿的灌注状况.方法:对15例脑肿膜瘤伴瘤周水肿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分别计算近瘤周水肿区及远瘤周水肿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表面通透性(PS),并与对侧脑白质灌注参数进行比较;测量并计算水肿指数EI[(V水肿+V肿瘤)/V肿瘤],并与rrCBV(rCBV水肿平均/rCBV对侧脑白质)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膜瘤近瘤周水肿区、远瘤周水肿区的rCBF和rCBV明显低于对侧脑白质(rCBF:t=5.78和4.34,P=0.001,0.005; rCBV:t=6.46和8.46,P=0.001,0.003),近瘤周水肿区的rCBF和rCBV低于远瘤周水肿区(rCBF:t=3.49,P=0.013;rCBV:t=4.10,P=0.006),三组间PS值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水肿指数跟瘤周水肿区的rrCBV值呈负相关(r=-0.72,P<0.01);2例恶性脑膜瘤近瘤周水肿区的rCBV、rCBF、PS值的均数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近瘤周水肿区.结论: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的灌注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鉴别肿瘤良恶性,优化手术方案及相关辅助治疗、评价手术疗效、鉴别肿瘤复发和坏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 edema,HACE)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3例高原脑水肿患者行头颅MRI横断位SE序列(T1WI、T2WI)、水抑制(FLAIR)及矢状位SE序列(T1WI)扫描,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原脑水肿MRI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较均匀,边缘不清,FLAIR为较均匀高信号。13例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水肿,5例大脑灰质水肿,12例胼胝体水肿,3例丘脑水肿,3例脑干水肿,9例小脑水肿,11例侧脑室变窄,12例脑沟变窄,5例脑裂变窄。结论:高原脑水肿于MRI呈弥漫性改变,大脑、胼胝体、丘脑、脑干、小脑均可受累,以胼胝体为中心,为多种类型并存的脑水肿,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能正确诊断高原脑水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MR功能成像技术包括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动态增强、动脉自旋标记及MR波谱成像等,不仅可以评估肿瘤的形态学特点,还可以量化肿瘤的各种客观指标。MR功能成像对于鉴别肺良恶性肿瘤、区分肺癌病理类型及肺癌的准确分期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就肺癌的MR功能成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眼外肌病变多样,既往多注重研究形态学变化,随着MR设备及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展,功能磁共振成像已成为显示眼外肌运动功能及病理变化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就功能磁共振技术在眼外肌成像中的发展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姜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34(1):41-44,60
眼外肌病变多样,既往多注重研究形态学变化,随着MR设备及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展,功能磁共振成像已成为显示眼外肌运动功能及病理变化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就功能磁共振技术在眼外肌成像中的发展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内转移瘤瘤周水肿相关因素的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内转移瘤瘤周水肿的MRI表现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5例脑内转移瘤患瘤周水肿的MRI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MRI准确证实脑内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与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有关。位于小脑半球及丘脑的瘤周水肿多较轻,而大球半径皮层及皮层下的瘤周水肿相对较重,同时,瘤周水肿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成正相关,肿瘤愈大,瘤周水肿愈严重。结论 瘤周水肿的发生机制与转移瘤的形成过程和脑的解剖结构特点有关。MRI有助于评价瘤周水肿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脑功能影像技术的成熟,对大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及语言文字加工的神经机制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但既往研究中应用的语言功能磁共振成像任务多种多样,缺少一个稳定、标准的语言功能磁共振成像任务,就有关语言功能磁共振成像任务设计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冯燕韻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34(1):28-31,40
随着脑功能影像技术的成熟,对大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及语言文字加工的神经机制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但既往研究中应用的语言功能磁共振成像任务多种多样,缺少一个稳定、标准的语言功能磁共振成像任务,就有关语言功能磁共振成像任务设计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Pseudo-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 potential imaging pitfall associated with diffuse cerebral edem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iven CA Burdette JH Elster AD Williams DW 《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03,24(2):254-256
We report CT findings in seven patients with diffuse cerebral edema and increased attenuation in the basilar cisterns resembl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n the basis of autopsy (three cases) and lumbar puncture (four cases) findings, tru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as reasonably excluded. Pathophysiologic changes that occur with diffuse cerebral edema are explored, with proposed explanations for the appearance of a pseudo-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