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管内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 探讨胰管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患者在内镜下进行了胰管内支架引流术,并对术后腹痛缓解率、胃纳、脂肪泻、体重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作了近期及远期了随访观察。结果 14例患者均在内镜下内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支架规格为5~10F,术后随访28~520d,平均210d,14例患者术后近期(〈3个月)腹痛缓解率为92.9%(13/14)  相似文献   

2.
胰管狭窄是胰腺疾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可导致胰液流出受阻、胰腺实质高压和局部缺血,诱发腹痛和加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扩张胰管、通畅引流为胰管狭窄的治疗核心。随着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不断完善,内镜治疗逐渐成为胰管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常用手段有括约肌切开术、狭窄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其中,括约肌切开术和狭窄扩张术效果不持久,常作为支架置入术的先导步骤。本文就胰管狭窄的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发展历史及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胰腺炎为各种因素所致的胰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性病变,导致胰腺腺泡和胰岛组织萎缩、胰腺纤维化等,进而引起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酒精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CP患者常伴有胰管和(或)胆管狭窄和梗阻,引起管内液体引流不畅,管内压力升高,常引起腹痛等症状。胆总管梗阻还可以导致胆汁淤积、黄疸和胆管炎。外科手术虽然对CP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胆胰管良恶性梗阻的双支架联合引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或梗阻时内镜双支架联合引流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了解胆、胰管狭窄或梗阻的部位、程度,并确定置入支架的外径及长度;然后胆、胰管分别置入导丝,并在导丝引导下按常规分别置入胆管和胰管引流支架。术后观察血清淀粉酶变化及黄疸、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14例胆、胰管并存狭窄或梗阻患者(壶腹癌5例、胰头癌4例、乳头部癌3例及胰头部慢性炎症2例)均一次操作成功,置入胆管塑料支架14根(12例1根,1例2根),置入金属支架1根;同时还置入胰管支架14根。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黄疸消失率分别为50.0%、71.0%和93.0%,术后2周上腹痛缓解率为75.0%;7例腹泻患者,术后1个月5例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早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未发现支架移位及阻塞情况。结论 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经内镜双支架联合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能解除黄疸,又能减压止痛,改善胰腺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Cai ZZ  Liu Y  Liu JL  Man XH  Wu HY  Jin J  Jin ZD  Gong YF  Gao J  Li ZS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300-303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胰管支架猪胰管内植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放射性胰管支架通过内镜植入猪胰管.术前、术后常规行血液学检查.术后14、30、60 d分3批处死猪,观察腹腔有无炎症、渗出、穿孔、粘连等表现,并取胰腺、十二指肠、肝、胆管、肾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14头猪通过内镜成功植入胰管支架.在相邻脏器如十二指肠、胃、肝和右肾未发现渗出、出血和坏死.在治疗组,胰管壁正常形态结构消失.组织学检查发现支架周围依次为坏死组织和纤维化组织.在随访期间,外侧的纤维化组织的宽度逐渐增加.支架植入后血液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本研究显示,在所有剂量组放射性支架植入是安全的,提示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按照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的差异设计特定的放射性胰管支架姑息性治疗胰腺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治疗伴有胰管狭窄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55例伴有黄疸和疼痛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和胰管支架内引流术.观察术前及术后血淀粉酶活性、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KPS)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术前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水平分别为(69.15±10.74)μmol/L、(47.53±11.02) lμmol/L、(281.12±27.80) U/L、(347.23±38.58) U/L、(87.29±23.58)U/L,术后l周分别为(28.56±6.88)μmol/L、(16.09 ±6.22)μmol/L、(98.56±10.65)U/L、(156.89±29.11)U/L、(92.65±27.31)U/L,除淀粉酶外的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术前VAS、KPS分别为(6.53±1.87)、(39.23±10.55)分,术后1周分别为(2.09±0.89)、(72.99±17.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个月后评分分别为(4.08±1.31)、(52.39±12.9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周及1、3个月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3.1%、42.9%.术后出现胆管支架移位1例,胆管支架阻塞12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99 d.结论 胰管支架植入能安全有效地缓解伴有胰管狭窄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胰管镜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CT、磁共振(MRI)及超声内镜是目前诊断胰腺疾病的常规方法,对于大部分胰腺疾病,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明确诊断,而那些没有胰腺实质病变的胰管早期病变,仅仅用上述方法却难以奏效。为此,在70年代中期,国外学者就已开始将胰管镜用于临床,可直接观察胰管内的病变,以弥补其他诊断方法的不足。近年来,又对胰管镜的应用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随着内镜设备的改进,操作技术的提高,胰管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就胰管镜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述。一、历史1974年Katagi和Takekoshi[1]首先将经口胰管镜(p…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ERCP与EST对胆胰管疾病的诊治效果.方法本组以胆胰管疾病申请诊治46例,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后,对治疗适应证患者38例相应同步开展EST术,并行网篮取石、碎石术,鼻胆引流术等.在乳头切开中采取“抬拉压推”退刀切开法为主,开展了开窗治疗术.并对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6例ERCP检查中显影42例,ERCP成功率91.33%.显影42例诊断正确40例,诊断符合率95.24%.行EST术38例,切开成功率94.7%.并成功地进行胆管取石术28例、ENBD术12例、取蛔虫术2例、急性梗阻性胰腺炎开窗治疗术4例.46例患者共行治疗38例,治疗率达82.61%.结论ERCP与EST在胆胰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胰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沈阳军区总医院 2 0 0 2 - 0 7~ 2 0 0 4 -17经临床、化验及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的 18例患者 ,分别接受胰管内支架治疗 ,术后观察随访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胰管内支架置放成功 ,腹痛症状在术后 1个月内均基本缓解 ,腹痛缓解率 10 0 % ,消瘦、脂肪泻等症状得到改善 ,除 1例因有胰腺外分泌障碍血清淀粉酶下降慢外 ,其他患者血清淀粉酶均于术后 1~ 14d内降至正常 ,1例患者术后第 10天因支架阻塞更换支架。结论 慢性胰腺炎内镜下置放胰管内支架治疗是一种较安全、低创伤、低费用、见效快的首选方法 ,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晚期壶腹周围癌的胆胰管双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壶腹周围癌患者胆管和胰管双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学和(或)临床诊断为晚期壶腹周围癌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胰管和胆管均有狭窄,经内镜先在胰管内置入Teflon塑料支架,然后胆道内置可膨胀式金属支架,不成功者改经皮经肝胆管内置入金属支架进行引流。观察支架置放前后患者的血清肝生化指标、胰酶水平和临床表现。结果36例置入胰管塑料支架均顺利,29例内镜置人金属胆道支架成功,7例(2例Billroth1I术后)因导丝插入胆管困难改为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置入。支架置放后肝ALT、AST、ALP、r-谷氨酰转肽酶以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的下降;15例出现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的升高,但经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腹痛缓解率82.4%(28/34),腹泻改善有效率达88.2%(15/17)。结论胆、胰管联合支架可以解除壶腹周围癌患者的胆、胰管恶性狭窄与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胆胰管成象是一种新的影象学检查方法,为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开辟了新途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就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并比较其与直接胆胰管造影法及超声、CT检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胰管支架是扩张胰管、通畅引流的有效手段。内镜下置入胰管支架多用于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治疗胰管断裂及其引发的胰腺液体积聚、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也可以用于治疗胰腺分裂症、胰腺恶性肿瘤以及定位阴性结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胰管支架在胰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内镜下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逐渐成为慢性胰腺炎治疗(CP)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生物材料应用的不断进步,CP的诊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胰管支架的应用已日益成为胆胰相关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Seigel〔1〕率先应用胰管支架治疗一位胰腺疾病患者并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目前治疗胆胰疾病所应用的胰管支架有双猪尾型直线型支架常以聚乙烯和特氟隆为制作材料。但是随着胰管支架在临床  相似文献   

14.
叶广坡  刘弋  鲁明典 《山东医药》2006,46(36):35-36
对19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常伴有胆结石和胰腺其他疾病;B超、CT、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检查可确诊。保守治疗11例,腹痛消失或缓解9例;手术治疗8例,腹痛消失或缓解7例。认为胰管结石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良性肿瘤不断被鉴别诊断,其中绝大多数需要及时的外科手术干预。因肿瘤部位不同,其手术术式选择各异。包括胰腺肿瘤剜除、胰腺中段切除、远端胰腺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1]。其中,肿瘤剜除术主要适用于凸出于胰腺实质表面,且与主胰管间有一定安全距离的良性肿瘤,如胰岛素瘤[2]。当肿瘤位置较深或紧贴主胰管时,若单纯行肿瘤剜除术,极易损伤主胰管,造成术后胰漏。本团队针对1例胰腺颈部良性肿瘤患者,采用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联合胰腺肿瘤剜除术的治疗方式,在预防术后胰漏方面获得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诊断的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均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行胰管括约肌小切口,并置入胰管塑料支架.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等变化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共放置胰管支架51例次,除2例支架自行脱落...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中上腹部疼痛3年余,再发2天"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较剧烈,前倾位稍缓解,伴恶心及呕吐宿食,当时CT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2天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患者自诉此次系3年来第6次发作.患病以来,曾行超声内镜(EUS)检查证实.见图1和图2.既往有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及胆囊切除史.  相似文献   

18.
胰管支架在内镜治疗困难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在内镜治疗困难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入院行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困难患者81例,随机分为胰管支架治疗组35例,而未放置胰管支架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2组使用相同药物治疗,病情平稳后取出胰管支架(平均11 d),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 2...  相似文献   

19.
胸水的病因很多,有炎症性、肿瘤性和免疫性等。胰源性胸水(pancreatic hydrothorax)是指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胰胸瘘等胰腺良性疾病所引起的大量、复发性、持续性的富含淀粉酶的胸水,不包括急性胰腺炎引起的一过性胸腔炎性渗出的液体积聚和胰腺癌胸腔转移所致的癌性胸水。胰源性胸水临床上较少见,常和胰性腹水并存,单纯胰源性胸水者更为少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胰管支架置人预防高危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确定有ERCP指征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高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管支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术后3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胰管支架组术后3h和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分别为(128.68±173.35) U/L和(92.41±88.44) U/L,均低于对照组(432.37 ±515.20) U/L和(465.89±736.54)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支架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6%、2.8%、0,对照组为22.2%、16.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管支架置入能明显降低高危患者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