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蓓  高炎  张邢炜  许亮  杨建敏  赵敏  雷志锴 《浙江医学》2009,31(8):1058-1060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拟诊冠心病(CHD)的34例患者,分别进行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腺苷注射剂量为140μg·kg^-1·min^-1,用药时间6min(总剂量0.84mg·kg^-1)。注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室壁运动变化、血压和心率。左室16节段中部分节段出现室壁运动异常为阳性。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腺苷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确诊为CHD的22例患者中腺苷负荷试验阳性20例,余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12例患者中腺昔负荷试验阳性4例。冠状动脉造影见病变血管51支,腺苷负荷试验推断病变血管33支。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66.6%;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80%。对单支、双支、3支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75.0%、100%、90.9%,阳性率分别为75.0%、71.4%、60.6%。试验过程中患者均能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CHD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于3支血管病变程度不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以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一种可靠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鹤壁京立医院收治的111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 111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阳性63例,包括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病变10例。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与动态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对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联合检查方法对三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判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7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对上述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冠脉有无病变及狭窄程度,至少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大于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结果: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4.8%,定位准确率为85.2%,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6.4%,定位准确率为93.8%,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诊断率及定位准确性优于超声。但有部分患者超声显示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冠脉造影检查为阴性,最终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川崎病等。结论: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属超声心动图,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两者相结合对冠心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及牛眼图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病患者197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197例拟行冠脉造影的有明确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检测,使用Qlab 3DQA软件得出197例患者的左心室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和牛眼图。所有患者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行冠脉造影术,将造影结果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对比研究。结果197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178例为冠心病。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冠状动脉某1支狭窄程度≥90%冠心病组和狭窄程度<90%冠心病组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和牛眼图均可以直接显示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同时能根据冠状动脉不同分支对心肌不同节段的供血关系,进一步明确病变的冠状动脉,其中单支病变灵敏性>79%,特异性>97%,多支病变灵敏性>79%,特异性>72%。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出运动异常的左心室心肌节段,发现缺血病变的冠状动脉,诊断冠心病准确、无创。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人体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应用于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TTE)诊断冠心病中,探讨人体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在RT-3DE-TTE定位诊断病变冠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南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病患者182例,均有明确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该1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使用Qlab 3DQA软件得出182例患者的左室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和牛眼图,同时应用人体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分析病变节段所对应的病变冠脉.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行冠脉造影术,将造影结果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对比研究.结果:18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158例为冠心病.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和牛眼图均可直接显示冠心病患者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包括狭窄程度〈90%的患者.同时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二维和三维立体结构,并显示RT-3DE-TTE左室立体17节段与冠状动脉及其三级分支供血关系.二者结合诊断单支病变的灵敏性〉80%,特异性〉90%,多支病变灵敏性〉87%,特异性〉70%.结论:人体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明确冠脉分支与节段心肌的供血关系,有利于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准确定位诊断病变冠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诊断及病变血管定位中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疑似冠心病并接受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诊断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诊断冠心病及病变血管定位结果,并明确其诊断结果及病变血管定位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本组受检者中6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63例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拟诊断为冠心病,在61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非冠心病的患者中有2例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拟诊断为冠心病;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67例患者中有196处血管病变,其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血管病变占比分别为49.24%、30.46%和20.30%,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拟诊断为冠心病的65例受检者中共发现193处血管病变,其中定位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血管病变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7.94%、98.33%和97.50%,整体符合率为97.97%;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结果、病变血管定位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P <0.05)。结论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可准确诊断冠心病,并定位病变血管,且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肢静脉病患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将其定位及顺行静脉造影,分别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交通支静脉反流156条,内镜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术共结扎交通支静脉145条,其中130条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一致,超声诊断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与手术定位符合率为89.7%。静脉顺行造影检出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122条,与术中定位诊断符合率84.1%,超声与静脉造影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诊断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8年4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优势。结果资料统计显示,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0%,动态心电图的灵敏性为72.73%,特异性为65.22%,两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多支病变检出率一致外,动态心电图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检出符合率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较之动态心电图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但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难度小、无创、重复性强的优势,临床上可作为筛选检查手段或与冠状动脉造影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同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70例,其中男128例,女42例,分析比较2种方法检查结果.结果:(1)170例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62例、三支病变76例,其中狭窄程度50%~74%组74例、≥75%组96例;(2)超声心动图共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6例,按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分为:单支病变组6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4例,检出率分别为18.7%(6/32)、42.0%(26/62)、44.7%(34/76);按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分为:50%~74%组25例、≥75%组41例,检出率分别为33.7%(25/74)、42.7%(41/96).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客观评价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情况,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和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刚  叶勇  杨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799-3800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联和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方法:用组织多普勒联和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29例冠心病患者的室壁运动,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29例冠心病患者,组织多普勒对室壁运动异常诊断符合率83.33%;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对室壁运动异常诊断符合率76.96%;组织多普勒联合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对室壁运动异常诊断符合率91.67%。结论:组织多普勒联合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能够提高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符合率,可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筛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先进仪器的功能,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创伤性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探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15 0例临床症状明显,年龄>6 0岁以上,心电图显示有缺血性改变,诊断冠心病人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和室壁运动异常者,再进一步有创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15 0例临床初诊冠心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14 2例为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明显,共78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4 9例,双冠状动脉主干狭窄15例,全部经有创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了12 7例冠心病的诊断。部分病人并行支架手术。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肯定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CT或MRI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69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MRI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联合冠状动脉CTA或MRI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结果共69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179支,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97支。超声联合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89.4%、92.8%、95.8%、82.6%、90.6%、0.80。超声联合MRI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2.7%、89.7%、94.3%、87.0%、91.7%、0.82。两种检查方案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冠状动脉CTA或MRI均可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可根据患者个人意愿与经济状况选择不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筛查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均在1个月内先后完成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方法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分别为78.75%、53.75%、61.25%、76.25%,其中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运动平板试验、超声心动图(P<0.05)。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二者单独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25,其次是超声心动图(0.742)、运动平板试验(0.66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超声心动图能够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探讨斑点追踪成像( STI)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及对相关狭窄血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9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按照最大狭窄程度分为4组:轻中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50%~75%),高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76%~98%),次全及完全闭塞组(冠状动脉狭窄99%~100%),正常组(冠状动脉狭窄<50%)。同时期行冠脉造影、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各组常规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得到STI检出冠心病例数及狭窄血管的检出数。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得到各组STI对单个患者及不同病变血管检出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在正常组与冠状动脉狭窄(99%~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A、LV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当冠脉狭窄>75%时,STI单个检出率准确性相对较高,当冠脉狭窄<75%时,准确性较低。(3)对冠脉造影检出的冠脉狭窄>75%的230例病人,STI对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3个亚组的单个患者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4.2%、87.5%、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4)不同冠脉狭窄组冠脉三大主支病变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5)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节段的对应关系与美国超声协会提出的基本一致。结论 STI可以早期诊断冠心病,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时,单个患者检出的敏感性较高。 STI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一种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超声诊断与冠脉造影的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冠心病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其部位;对上述病人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三支冠脉有无病变,狭窄及狭窄程度,狭窄大于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结果: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93%,定位准确率为83%,与冠脉造影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超声表现特征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消失或矛盾运动。结论: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病人,超声心动图是一项首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金红 《吉林医学》2012,33(9):192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心电图表现。方法:对65例临床初诊为ACS的患者的ECG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ECG检出阳性率为66.2%;单支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0.0%。结论:ECG对ACS患者单支冠脉病变定位的准确性较高,但对反映多支血管病变的准确率较低,医师需结合临床认真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维导航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MR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RCA,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CA与冠脉造影结果无差异(P>0.05)。与冠脉造影相比,MRCA对于左前降支(L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4.5%,敏感度为90.8%,特异度为100.0%;对于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2%,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86.2%;对于回旋支(LU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8%,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76.0%。结论三维导航MR-CA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223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负荷心电图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70.2%,阳性预测值82.1%,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较多支病变者易出现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试验,与冠脉造影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像特征,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维图像、多普勒频谱和彩色显像对26例冠状动脉瘘的解剖异常及心腔内异常高速血流进行观察。结果 2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瘘18例(69.2%),左冠状动脉瘘6例(23.1%),双侧冠状动脉瘘1例(3.8%)。超声心动图能清楚显示25例冠状动脉瘘的起源/走行和瘘口,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对细小瘘口仍应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诊断要点。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疑诊冠心病患者276例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90例行冠脉造影检查,86例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190例联合检查患者中85例为对照研究,分析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冠脉造影的诊断符合率;另105例根据冠脉造影确诊的狭窄、闭塞程度分析其常规超声心动图异常表现。结果:与冠状造影对照,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90.6%,假阴性、假阳性率均为4.7%。冠心病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表现包括:左室增大(23.2%)、左房增大(16.3%)、左室收缩功能降低(9.3%)、左室舒张功能降低(74.4%)等。冠脉狭窄及梗阻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表现包括:左室增大(9.5%)、左室收缩功能降低(8.57%)、左室舒张功能降低(92.3%)、E/A比值下降等,其中血管损伤支数越多E/A比值下降越明显,1、2、3、4支损伤E/A比值依次为0.78、0.66、0.64、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明显规律性。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冠心病与冠脉造影诊断符合率高,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是其主要特征性表现,应侧重于相关指标的观察,但必须排除心律失常等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