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Lovo和HT29人大肠癌细胞株接种于裸小鼠脾被膜下和盲肠壁内,在SPF条件下饲养动物,建立人大肠癌裸小鼠肝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接种途径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经脾接种癌细胞建立的人大肠场肝转移模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并能一定程度地反映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因此,经脾接种场细胞造模是建立实验性人大肠癌肝转移模型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筛选建立裸小鼠人胃癌肝靶向高转移模型。方法采用原位移植技术,将组织学完整的MKN-45肿瘤组织块移植至裸小鼠胃壁上,按照胃原位移植→肝转移→皮下扩增→胃原位移植方法进行反复筛选,观察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侵袭和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结果筛选出一个裸小鼠人胃癌肝靶向高转移模型,将其命名为MKN-45sci,已传至第5代。肿瘤的原位移植成瘤率、肝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皆为100%,部分动物伴发肺、脾、膈等脏器转移及血性腹水。组织病理学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其特征与原肿瘤相似。结论建立的裸小鼠人胃癌肝转移模型完整地再现了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为探讨人胃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肝门静脉注射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新型进展期肝脏肿瘤(肝细胞癌、结直肠癌肝转移、乳腺癌肝转移以及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方法培养获得人肝细胞癌MHCC97-H、人结直肠癌SW480、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以及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等细胞系,将这些恶性肿瘤细胞经由BALB/c裸小鼠肝门静脉注入肝脏,经3~4周生长后进行PET/CT检测:尾静脉注射约200μCi核素探针18F-FDG,30~40 min后对BALB/c裸小鼠进行PET/CT检测。在此基础上,收集动物获取肝脏进行拍照,确定BALB/c裸小鼠肝脏上的肿瘤病灶。结果 MHCC97-H、SW480、A549以及MDA-MB-231等细胞均能够在BALB/c裸小鼠肝脏形成多发、弥散的肿瘤病灶。肿瘤细胞在裸小鼠肝脏原位的生长可以使用PET/CT检测。SW480、MDA-MB-231以及A549细胞形成的病灶,其PET/CT检测信号弱于MHCC97-H细胞。结论成功获得了新型进展期肝脏肿瘤动物模型,为进展期肝脏肿瘤相关药物筛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观察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SGC-7901)悬液种植于小裸小鼠胃壁,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成瘤率)为67%。移植瘤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85%,远处淋巴结转移率50%,肝转移发生率30%。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16周,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人大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Loyvo和HT29人大肠癌细胞接种于裸小鼠脾被膜下和盲肠壁内,在SPF条件下饲养动物, 大肠癌裸小鼠肝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接种途径的估缺点,结果经脾接种癌细胞建立原人在肠癌肝模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并能一定程度地反映癌细胞的恶笥积蓄和转移潜能,因此,经脾种癌细胞造模是建立实验性人大肠癌交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裸小鼠和SCID小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胃癌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将MKN-45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SCID小鼠胃壁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的原位成瘤率都为100%;②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2884±1337mm3,腹腔淋巴结、肝、肺、膈转移率分别为67%、83%、33%和8%;③SCID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4582±1326 mm3(P<0.05),肝转移率90%(P>0.05),与裸小鼠较为接近, 腹腔淋巴结转移率90%,肺和膈转移率分别为100%(P<0.01)和60%(P<0.05)。结论证明应用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胃癌的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放射治疗对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BALB/cAnude裸小鼠,LS174T人大肠癌细胞株,脾脏切除脾脏种植法建立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给予血管生成抑制剂2-ME及放射治疗,观察肝转移生长抑制及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脾切除脾脏种植法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的成功率达100%;种植后4周2-ME联合放射治疗组肝转移灶平均重量53.6±4.7 mg,而对照组为173.9±11.6 mg;微血管密度分别为8.4±1.7和41.2±6.3。结论2-ME联合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灶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肿瘤微血管的形成是其有效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肿瘤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了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胃癌组织块种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90%,肝转移发生率75%。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2周,成瘤率为67%,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50%,肝转移发生率仅为30%。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肿瘤组织块原位模型为优,该模型的建立可为人胃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 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经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生长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情况.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诱导型环氧化酶-2(COX-2).结果 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0%(12/16),腹腔积液形成率为12.5%(2/16).结论 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两种寡糖对小鼠黑色素瘤实验性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自行设计并化学合成的四糖及天然存在的酵母甘露聚糖对小鼠黑色素瘤实验性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将0.5ml的1×106个B16-MBK黑色素瘤细胞与4mg四糖(四糖组)或4mg甘露聚糖(甘露聚糖组)体外37℃预温37分钟后,注入小鼠脾内。55天后观察小鼠肝脏转移瘤的结节数、肝外转移情况及小鼠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B16细胞+磷酸盐酸缓冲液)6只小鼠中4只在接种B16细胞后55天内自然死亡,2只于第55天处死。6只小鼠均在肝中有转移结节形成,瘤结节总数为2~30个,最大瘤结节融合至整个肝脏,1只小鼠在注射局部也形成了肿瘤,3只伴有肺转移;四糖组6只小鼠中1只在第50天死亡并在肝脏表面有3个瘤结节,最大直径为10mm×8mm,其余5只均无肝转移,但有3只小鼠在注射局部形成了肿瘤;甘露聚糖组6只小鼠无提前死亡,仅1只有2个直径<1mm的肝转移结节。四糖组及甘露糖聚组均无肝外转移发生,两组小鼠的肝脏湿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糖及甘露聚糖均能阻断小鼠黑色素瘤实验性肝转移,并抑制肝外转移,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HT-29裸鼠肝转移模型,检测肝脏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方法Balb/c裸鼠30只,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麻醉,经脾脏注入人结肠癌HT-29细胞悬液,并切除脾脏,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处死动物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作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裸鼠肝脏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30只裸鼠均发生人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率100%,病理学证实肝转移发生,肝脏组织中hTERTmRNA表达阳性。结论脾种植HT-29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肝脏组织中hTERTmRNA阳性表达,提示hTERT在结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稳定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多韦替尼( TKI-258)药物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异位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TKI-258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TKI-258灌胃,对照组同一时间段用生理盐水。采用形态学和病理学方法比较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肝转移癌形成情况,并对TKI-258研究组肝转移的预防与治疗进行评价和鉴定。结果裸鼠结肠癌异位肝转移模型的成瘤率为100%。 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抑制肝转移癌的形成,肝转移评分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肝转移癌明显缩小,浸润深度变浅,部分有治愈瘢痕,两组差异在形态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肿瘤中央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成片,只存留边缘部分肿瘤细胞,细胞分布不规则,两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位肝转移模型适合对肝转移率和取材要求较高的实验研究。 TKI-258对裸鼠肝转移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抑制转移癌的形成,但有必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证实其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筛选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c)的MC38细胞株,在免疫功能正常小鼠体内构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方法 将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pGL4.50转染MC38小鼠结肠癌细胞,通过抗生素初筛和有限稀释亚克隆化,获取MC38-luc稳定细胞株; 采用脾内注射MC38-luc细胞构建C57BL/6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肿瘤在体内的生长及转移过程。 结果 获得了多株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单克隆细胞株(MC38-luc); 高表达luc的27号细胞克隆在体内生长良好,可用于构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结论 成功构建了MC38-luc稳定细胞株并将其应用于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卡介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BALB/c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60只BALB/c裸鼠腹腔内注射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建立结肠癌肝脏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DC-CIK组、卡介苗联合DC-CIK组(联合组),每组20只。联合组建模后第2天,鼠尾静脉注射卡介苗(12.5 mg/kg),隔日1次,共15次,并注射DC-CIK细胞免疫治疗,每周2次,共8次,DC-CIK组只注射DC-CIK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30 d处死裸鼠,测量各组裸鼠原发灶的大小、肝转移瘤的数量,运用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检测转移瘤组织来源;检测肿瘤转移灶的凋亡指数(AI)、肿瘤转移灶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各组脾脏的原发灶体积平均数分别为:对照组1.272 cm^3,DC-CIK组1.096 cm^3,联合组0.859 cm^3;与DC-CIK组、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脾脏原发灶体积明显缩小(P均〈0.05)。各组肝转移肿瘤为结肠腺癌CK-18(+);联合组肝转移瘤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和DC-CIK组(P均〈0.05)。联合组肿瘤转移灶AI高于DC-CIK组、对照组(P均〈0.05),血清VEGF浓度、MVD计数均明显低于DC-CIK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卡介苗联合DC-CIK细胞或单独应用DC-CIK细胞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结肠癌生长及肝转移,但卡介苗联合DC-CIK细胞的肿瘤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研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ete cell,HSC)与结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建立15只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活化的HSC在转移灶、癌旁组织及未转移肝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建模后3周结肠癌肝转移率为40%,4周转移率为60%。转移灶中活化HSC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未转移肝组织。结论 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是较理想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制作方法;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中活化HSC的表达可能参与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免疫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Gal-3)在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中的表达及改良柑橘果胶(MCP)对它的抑制作用.方法 7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MCP组.阳性对照组和各MCP治疗组小鼠经脾脏下极包膜注入CT26结肠癌细胞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MCP加入饮用水,浓度分别为0、0、0.01、0.025、0.05mg/ml.3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肝转移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Gal-3浓度;制作肝转移瘤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转移瘤组织中Gal-3的表达.结果 (1)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肝转移率分别为100%、80%、73.3%和60%.高浓度MCP组肝转移灶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脾脏原发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1.51、0.93、0.77和0.70 cm3.高浓度MCP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3)阳性对照组和各治疗组血荊al-3浓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阳性对照组与各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肝转移瘤组织中Gal-3表达相互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al-3在结肠癌肝转移中呈高水平表达,MCP能明显抑制结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肝转移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64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组和静脉化疗组。两组均采用FAM方案化疗。分析两组的CR、PR、RR及1、2、3年生存率。结果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CR、PR、RR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20%vs.8.6%,47.5%vs.22.3%,67.5%vs.31.7%,P<0.05);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1、2、3年生存率也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84.4%vs.21.9%,59.4%vs.6.3%,34.4%vs.0%,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8.
韩春全  刘汉锋  蔡正文  王莉 《广西医学》2012,34(6):692-694,69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小鼠结肠癌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小鼠建立结肠癌肝脏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恩度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10只。各组给药浓度分别为0 mg/kg、2 mg/kg、4 mg/kg、8 mg/kg,于术后第2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d,共10 d。停止给药后2 d观察各组小鼠原发灶的大小、肝转移瘤的数量,检测原发灶的凋亡指数(AI)、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VEGF浓度。结果各组的原发灶的体积平均数分别为1.230 cm3、1.198 cm3、1.125 cm3、0.891 cm3。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脾脏种植瘤的体积明显缩小(P<0.05)。高浓度组的转移瘤数量明显少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原发灶的AI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浓度组转移瘤的MVD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的浓度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明显抑制结肠癌的生长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9.
郑志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7-68,75
目的探讨结肠癌多发肝转移瘤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共8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动脉介入组4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全身静脉化疗组40例采用全身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12、24、36个月的生存率。结果肝动脉介入组有效率与全身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肝动脉介入组12、24、36个月总生存率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静脉化疗比较,肝动脉介入治疗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原位小鼠乳腺癌肝转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HER-2阳性细胞系SKBr-3建立自发性乳腺癌肝转移模型,为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模型。方法 利用SKBr-3乳腺癌细胞株接种至16只裸鼠第二对乳腺脂肪垫,建立裸鼠第一代原位乳腺癌模型,再利用建立成功的原位肿瘤组织在16只裸鼠原位进行瘤组织块第二代原位种植,最后利用第二代组织块种植成功的瘤组织对16只裸鼠再次进行原位肿瘤种植,分别观察肿瘤肝转移情况。结果 在第一代肿瘤细胞原位种植的肿瘤中,没有发生肝转移现象。而在第二代组织原位种植瘤中,只有1只发生肝转移,而在第三代的组织原位肿瘤种植模型中出现了接近81.25%(13/16)的肝转移。无一只出现肉眼肺转移。结论 乳腺癌裸鼠体内反复传代可以建立高效、相对特异性的自发性乳腺癌肝转移模型,为肝转移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