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粮中不同粗蛋白及能量水平对豚鼠生长的影响王新京,郭延松(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肥)豚鼠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由来已久,但对豚鼠饲养管理却极少研究。本实验就不同的粗蛋白、能量水平影响豚鼠生长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期望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为豚鼠的日常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GLP条件下非实验因素(包括实验操作、不同笼养方式、对照组因素以及维生素C的添加等)对全身过敏实验中豚鼠质量及生理状况的影响情况,为探讨在GLP条件下如何有效的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以及规范过敏性反应的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随机分组,雌雄各半。实验在GLP实验室进行,按要求对豚鼠饲养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噪音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按照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推荐的全身过敏实验的程序和方案进行。结果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致敏期,体重变化差异明显(P〈0.05);溶剂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豚鼠的体重增长在实验的各阶段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托盘笼架饲养,大塑料盒饲养在检疫期更有利于雌性豚鼠体重的增长(P〈0.05);不添加维生素C组豚鼠在致敏期体重减轻明显(P〈0.05),并出现明显的脱毛症状。结论在GLP条件下,虽然环境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控制,但是一些容易忽视的非实验因素明显影响了豚鼠的质量及生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空调环境对机体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空调环境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实验分两组,每组12只。对照组:豚鼠在通风房间中自由饮水和进食,喂养15 天。实验组:豚鼠在温度为22℃空调房间内饲养15天。15天后,用心脏穿刺法采集豚鼠血液5ml,肝素抗凝,分离红细胞制备红细胞膜悬液。用UV265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的含量。结果空调环境下豚鼠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磷脂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胆固醇/磷脂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空调环境能改变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从而影响红细胞变形性。  相似文献   

4.
豚鼠大肠埃希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的某些特定血清型菌株感染所引起的、发生于豚鼠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常在豚鼠群中形成大范围传播,并且可导致感染动物死亡。豚鼠大肠埃希菌病尤其对幼龄鼠(1~4d龄幼鼠)的影响最为严重,其不但极容易受到感染,而且在感染后常常迅速死亡。我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豚鼠近年来也多次发生了大肠埃希菌病,本文对其发病特点进行了观察,并且对最近一次发病的豚鼠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环境饲养条件下,实验动物寄生虫的感染是较为普遍的。寄生虫不仅影响实验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常会干扰和影响动物实验的结果。更令人担忧的是,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常会成为某些人与动物共患病的贮存宿主。为了解我院实验动物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实验动物寄生虫病,预防生物性危害提供依据,我们于1995年7月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系本院实验动物科内开放条件下饲养的三种主要医用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新西兰兔和豚鼠。二、检查方法:按照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编发的《医学实验动物监测手册  相似文献   

6.
饲养环境是实验动物的生存条}牛,饲养环境的良好与否不仅直接或问接地影响着实验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及其各种遗传与生物学特性的表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应用实验动物所进行的各类科学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和重复性。尽管如此.但是由于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豚鼠对结核杆菌具有高度的感受性,对白喉杆菌、鼠疫杆菌、钩端螺旋体、沙门氏杆菌都比较敏感,所以是细菌的感染试验、分离、鉴别和诊断研究中不可缺少甚至不能替代的工具。它广泛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药品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和药理学方面的各项实验研究。我国饲养的豚鼠,根据被毛的特性和毛色特征,属于英国种。长期以来,由于不同毛色的杂交,两色三色豚鼠日益增多。对实验用豚鼠的纯度要求则越来越高,因而其品种有待进一步纯化,尤其是培育纯系或近交系。本实验旨在通过豚鼠染色体核型及其显带研究,为豚鼠的选育工作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和方法。一、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动物:本校实验动物中心种子群豚鼠8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50g。 (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采用改进的骨髓细胞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屏障系统内安放独立通气笼盒(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IVC)双保险模式饲养实验啮齿类动物,力求动物饲养、实验的全过程达到SPF级;降低动物实验室硬件建造费和维持费(节能)。方法通过改建一间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对空气洁净度等相关项目数据按GB14925-2001方法检定,并在该实验室内安放SPC级IVC饲养动物;在超净工作台内做打针投药等动物实验。结果改建的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和IVC,各项检测数据均达到新国标要求。结论医学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内安放IVC饲养啮齿类动物、做动物实验,这种双保险模式能全过程达到SPF级要求;饲养、实验人员操作较简便,节能。  相似文献   

9.
医学实验动物虽然是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及寄生虫、遗传背景明确应用医学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验的动物,但是,我们考察动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在人类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时候,不但要看到一般情况下的有害生物,还要看到特定情况下的“条件有害生物”,而成为“条件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对所有那些平时不是有害生物的动物种类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且一般是无法预测的。医学实验动物尽管不同于一般动物,但实验动物饲养与动物实验过程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肯定的。这个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验动物与人类传染病相互污染;二是做动物试验污染、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野生动物与实验动物问相互的污染;三是实验动物对饲养室内外环境的废气污染。如何控制好这三个方面的污染,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实验豚鼠饲养盒内增加梯形和管形两种不同的模具,进行环境丰富化模具对豚鼠生长及行为影响的研究。方法每组豚鼠饲养4周,每周称1次体重,记录体重变化趋势,并观察豚鼠行为变化。结果放入模具的豚鼠生长情况优越于对照组,管形模具优于其他实验组。结论增加环境丰富化模具有利于豚鼠生长,且管形模具更接近豚鼠自然洞穴状态,更加有利于豚鼠实现自然躲藏行为和良好的生长、生活。  相似文献   

11.
豚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许多学者曾试图繁殖无菌和悉生豚鼠,但均未见成功的报道。国内长期使用的豚鼠均在开放环境中饲养,须加喂青饲料,以致时有鼠伤寒等疾病流行,其健康情况不稳定,严重影响科研和生产的发展。为扭转这一局面,近年来,我们采用“药物净化”的豚鼠作保姆代哺,结合人工授乳,简便有效地建成了清洁豚鼠繁殖群。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用实验动物饲养器材优缺点及改进建议李丽王祥银李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科,福州350001)为了创造合格的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使实验动物能更好地满足生物医学实验研究的需要,合格的实验动物饲养器材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实验豚鼠饲养盒内增加梯形和管形两种不同的模具,进行环境丰富化模具对豚鼠生长及行为影响的研究。方法 每组豚鼠饲养4周,每周称1次体重,记录体重变化趋势,并观察豚鼠行为变化。结果 放入模具的豚鼠生长情况优越于对照组,管形模具优于其他实验组。结论 增加环境丰富化模具有利于豚鼠生长,且管形模具更接近豚鼠自然洞穴状态,更加有利于豚鼠实现自然躲藏行为和良好的生长、生活。  相似文献   

14.
动物心电图是医药学研究常用指标。陈修等指出豚鼠心电图敏感而有优点,我们在乌头碱的实验研究中也发现豚鼠心电图是可靠而有价值的指标。对正常豚鼠心电图的系统分析国内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95例正常豚鼠心电图作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乌拉坦麻醉过程豚鼠心电图的变化。材料和方法我院动物室繁殖饲养的健康豚鼠95只,体重平均565±131克(300-810克)。雄78只,雌17只。实验结束后,对其中20只抽样作大体解剖,证实心、肝、肾等均正常,无其它全身性疾病。雌鼠无1例妊  相似文献   

15.
运输及饲养条件的变化,常可导致实验动物进入应激状态,抵抗力降低,使实验动物的隐性感染发展为疾病。我室于1990年3月7日从外地购进3月龄左右种豚鼠342只((?)51只,(?)291只),体重450-500克,公母分笼,每箱20只,较拥挤。空运抵兰后即隔离饲养作检疫观察。鼠群在运到当日即有个别豚鼠眼睑及结膜潮红。至第3日,所有笼内均有数量不等的个体单眼或双眼异常。轻者结膜、眼睑充血、潮红、湿润;重者眼睑肿胀或闭合,有脓性分泌物堆积眼角,角膜浑浊是白雾状,眼睑反  相似文献   

16.
《当代医师》2014,(4):464-464
遵照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本刊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明:⑴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⑵遗传背景或其来源;⑶微生物检测状况;⑷性别、年龄或月龄、体重;⑸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⑹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⑺健康状况;⑻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自980年开始采用剖腹产育成30批共261只无菌豚鼠,经卫生部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动物中心等单位对产后80天的豚鼠进行检测,均未检出支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达到无菌动物标准。该研究建立了一套先进的无菌豚鼠饲养方法,并研究了无菌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学特征、生长特点、超微结构、血气分析等。发现无菌豚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自发微核率低,有沉淀状细小  相似文献   

18.
检定所清洁动物楼是一座生产清洁级和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设施,建筑面积2574平方米。190O年8月破土动工,1992年9月竣工.经调试后于1002年12月开始启用,进入动物.至今经过四年运转,各项工艺指标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全部饲养间都已投。入使用,大鼠,小鼠和豚鼠三个品种动物种群都已达到生产规模.豚鼠年产万只.大鼠年产2万只,小鼠年产12万只,并基本上保持了SPF级或清洁级的健康水平及微生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等级环境(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对实验大小鼠的一般生理表现和抗应激能力以及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初步判定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是否影响实验动物的人类模型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和200只SPF级BALB/c小鼠分别饲养于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内,通过以下实验对比观察不同等级环境对实验大、小鼠及其应用的影响:每周测量动物的体重增长情况;饲养35d后,测定大鼠15项血液学指标、14项血液生化指标和9个脏器的相对重量;以抗缺氧实验和游泳实验判断对小鼠体质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以5.氟尿嘧啶急性毒性实验和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测试其对药物作用的异同。结果在5周观察期内,屏障环境饲养小鼠和大鼠的体重增长均明显快于普通环境的对照动物(P〈0.05);普通环境饲养大鼠的血液RBC、WBC、PCT、PLT、GOT、GGT、GPT、CK、TB值高于屏障环境大鼠(P〈0.05),而CHO、LDL-C和HDL-C值低于屏障环境大鼠(P〈0.05);不同微生物环境条件饲养小鼠的游泳耐力和抗缺氧实验结果接近,但是屏障环境组动物所获数据的变异较小;不同等级环境条件饲养小鼠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反应和5-氟尿嘧啶中毒反应相似,而屏障环境组动物的麻醉维持时间较短,LD50较低,95%可信限狭窄。结论饲养于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的实验大、小鼠在一般生理表现上出现部分差异,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和对药物的反应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屏障环境条件中,动物的药物反应更敏感、所获数据更稳定,因此,初步认为严格微生物控制条件下的SPF级动物可以作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20.
《当代医师》2014,(7):938-938
遵照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本刊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明:(1)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性别、年龄或月龄、体重;(5)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6)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健康状况;(8)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