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用药要求少、精、快的特点,探讨理想的用药途径.方法对102例高危非ST段抬高的ACS病人采取JMS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肝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硝酸甘油、胺碘酮等药物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调节药液滴入速度的方法.结果JMS微量注射泵泵入法明显优于手工操作调节法.结论微量注射泵操作简单、精确、微量、恒定、连续、安全,在高危非ST段抬高的ACS等危急、重症治疗中能迅速有效地发挥药物效应,调节循环系统稳态,预防、缓解心绞痛,防止心肌再梗死.  相似文献   

2.
华川  王月康 《华西医学》2010,(4):686-687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和静脉泵普通肝素在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2008年46例住院患者,分别对46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用药前后心肌酶学及胸痛变化。结果用注射泵推注普通肝素疗效更确切。结论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静脉泵普通肝素比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疗效更迅速和确切。  相似文献   

3.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7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33例)与非ST段抬高组(45例),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其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等。结果: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弥漫性长病变等的发生率,非ST段抬高组高于ST段抬高组;血栓形成及完全闭塞病变则相反;偏心性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复杂.多是病变慢性进展的结果;而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本身并不一定很复杂,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期三联抗血小板药物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非ST段抬高性ACS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二联抗血小板药物。观察治疗48 h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及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ET-1、NO、PGI2)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三联抗血小板药物较二联抗血小板药物更有效地降低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结论对于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三联抗血小板药物在短期的抗炎、改善血管功能方面要优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喜萍  韩艺辉  范艳慧 《临床荟萃》2006,21(21):1568-156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常有ST段和T波的改变。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可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两类。而ST段抬高ACS又分为ST段持续抬高和一过性ST段抬高的ACS。持续ST段抬高是指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部导联≥2mm)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此类患者绝大部分发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临床上多见。  相似文献   

6.
1992年,Fuster等确定由冠脉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或次全闭塞的病理状况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性心源性死亡。依据心电图的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不同分型溶栓治疗获益程度有差异。本探讨非ST段抬高型ACS。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虽然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用于ACS的治疗,但仍有部分ACS患者在发病的最初30d内发生再发心肌缺血或死亡〔1〕。故现已加强了对新型抗凝药物例如Ⅹa因子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型ACS和非ST段抬高型ACS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发病的主流机制为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血栓若为闭塞性则造成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AMI),若为非闭塞性则造成非ST段抬高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对ACS的危险评估中,首先是明确诊断,然后进行临床分类和危险分层,最终确定治疗方案[2].在危险评估中,心电图是最重要的资料,其次为血清心肌酶和血清心脏特异性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及患者年龄、吸烟、有否陈旧性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压等[3].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相关冠状动脉导致的急性心脏疾病。我院对18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旨在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概述ACS主要表现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无ST段抬高的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如果损伤轻,形成血小板血栓,为非闭塞性,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者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如果损伤严重,在血小板血栓基础上形成以纤维蛋白和红细胞为主的闭塞性血栓,此时冠脉血流完全中断,心电图一般表现为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1.
罗百花  吕慧颐 《护理研究》2005,19(16):1447-1447
微量注射泵是将小剂量药物持续均匀定量输入人体静脉的装置。在ICU病人的治疗中,对特殊药物如多巴胺、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等通常使用微量注射泵给药。由于此类药物常以μg/(kg·min)或ng/(kg·min)为单位给药,因此快速、准确、及时计算药物量及调节泵速至关重要。在ICU微量用药中,常用常数为3或是3的倍数,将体重乘以3或3的倍数所得出的药物量(mg)加液稀释至50mL,然后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关于泵速的调节介绍如下。1方法1.1方法1目前报道的微量用药计算方法[1]。原理:浓度=溶质/溶液×100%1mL/h=体重(kg)×3mg/50×60min-1×kg-1=体重(…  相似文献   

12.
李正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63-436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根据其初始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ACS两大类.非ST段抬高性ACS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不稳定,需要恰当的诊治.我卫生服务中心内科2006-06-2010-06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治疗40例NSTE-ACS,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芦涤  郭乐凌  周琪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0):865-867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前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99例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在进行12~48h药物治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1例),行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于PCI前30~60min加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CI术后30d复合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再次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与23.5%(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观察组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早期介入治疗前使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病症,现已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根据发病时的心电图特征,临床上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2种。由于非ST段抬高ACS(NSTE-ACS)冠脉存在严重狭窄,且心电图改变常常为一过性或短暂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低平,或“伪正常化”,导致临床上经常出现误诊或漏诊。而对NSTE-ACS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尽早筛查出高危患者。因此,本文主要对NSTE—ACS早期风险评估、出院前风险评估及现有危险分层做一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所处的危险程度,指导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缺血的一组进展性疾病谱,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研究中,ACS分为ST段抬高型(STE-ACS)及非ST段抬高型(NSTE-ACS)两类,前者大部分发展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后者包括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研究发现,大多数ACS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1-4]。糖代谢异常包括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佳  羊镇宇 《临床荟萃》2011,26(11):1009-10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急症,临床上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近年来,已经证实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是ACS及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病理生理机制。自1844年第一次对斑块破裂进行了描述,"高危斑块"、  相似文献   

17.
吴艳春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02-1003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危重症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给予血管活性药、镇静药、胰岛素、阿托品等,用药过程加强监护,准确调节速率,确保用药安全。结果:应用微量注射泵可长时间、微量、匀速给药,在控制血压、血糖、镇静等方面比传统用药方法好,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微量注射泵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流速均匀、精确度高,是ICU必备治疗用具之一。  相似文献   

18.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常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所致。冠脉病变的加重,加剧了心肌缺血,并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近期研究显示,非ST段抬高ACS30天死亡率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注射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方法对本组100例病例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使用微量泵注射药物抢救病人时,操作方便、用药剂量准确,注速稳定,为病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与处理特点.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7例ACS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处理与预后.结果:107例病人中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4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3例,均给予积极处理,23例STEMI病例进行了溶栓治疗.结论: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尽力完善对ACS病人的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