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视频脑电图监测 (VEEG)、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 EEG)以及MRI结果,探讨18脱氧葡萄糖(FDG)PET及MRI对致痫灶进行定位的应用价值. 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65(男44,女21)例,平均年龄(30.1±18.5)岁,均行VEEG,发作间期PET及MRI检查,4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颅内电极埋藏术,所有患者均术后1 mo复查MRI,定期电话随访,根据Engel疗效分级评估手术疗效,比较PET, MRI和VEEG在对致痫灶的术前定位准确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 58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皮层为低代谢表现,3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皮层为高代谢表现,4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组织代谢未见明显异常. ② FDG PET病变定侧率高于VEEG,FDG PET低代谢灶检出率高于MRI. ③ 42例手术患者中,属于Engels疗效分级Ⅰ级的30例手术切除部位定为准确的致痫灶,颅内EEG, FDG PET, VEEG与 MRI定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6.7%, 90.0%, 76.7%, 53.3%,经χ2检验,颅内EEG, PET与MRI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 MRI阳性患者比MRI阴性患者的手术效果好;单侧颞叶低代谢手术效果好;颞叶癫痫手术效果优于颞叶外癫痫;PET示局灶性脑组织代谢减低者,手术效果优于伴有其他部位皮层代谢改变者. 结论:发作间期FDG PET对癫痫灶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MRI和头皮EEG,头皮EEG, MRI及FDG PET相结合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病灶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癫痫患者海马硬化(H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断颞叶癫痫疑似HS患者147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再次选取该时间段于我院进行体检的12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癫痫HS患者MRI诊断率、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以及平均扩散系数(ADC)以及功能学表现。结果诊断HS患者136例(92.52%),双侧HS患者61例(44.85%),单侧HS75(57.35%),31例患者为右侧HS(21.09),44例患者为左侧HS(58.67);海马区出现肿瘤患者3例(2.04%),炎症病变患者为2例(1.36%),未见明显异常患者6例(4.08%);MRI检测出癫痫患者存在病变患者1 4 1例(95.92%);MRI影像下观察组患者双侧海马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1例右侧HS患者FA、ADC值分别明显低于对侧与对照组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4例左侧HS患者FA、ADC值分别明显低于对侧与对照组数值;患侧海马FA、ADC值与患侧海马体积、病程时间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HS形态以及功能学表现,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精确定位及定性诊断,对患者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廖声潮  黄玮  杨雷霆 《广西医学》2012,34(7):834-83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 显像对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颞叶癫痫的癫痫灶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CT或MRI检查发现颞叶小病灶、有癫痫发作的21例患者,发作期间行18F-FDG PET显像及EEG检查,对比二者对癫痫灶定位的相符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18F-FDG PET检查阳性19例,正常2例,其灵敏度为90.5%(19/21),特异度为84.2%(16/19).16例癫痫灶18F-FDG PET与EEG定位一致患者,行病灶及前颞叶切除术;2例18F-FDG PET未检出癫痫灶患者行单纯病灶切除术;3例癫痫灶为两侧颞叶患者,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18例术后患者随访1~5年,癫痫发作完全消失12例,发作减少6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 发作期间18F-FDG PET 显像对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颞叶癫痫癫痫灶的检出率较高,但PET显示的低代谢区比病灶及癫痫灶范围大,手术时尚需综合分析临床特点及EEG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致痫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影像学特点,以期为颞叶癫痫的诊断和定位定侧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颞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特征、影像学改变。结果:颞叶癫痫常常出现特征性的感觉先兆,颞叶癫痫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口咽自动症和手自动症常见于颞叶癫痫。颞叶癫痫发作间期EEG常表现为局限于颞叶的癫痫样放电、非癫痫样放电异常或两者皆有。发作期EEG常表现为起源于颞叶的节律性改变和电活动的演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寻找病因。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发作间期、发作期记录到的颞区或以颞区为主的脑电图改变,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颞叶癫痫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戴辉  赖力  周翰  兰琦  李忠  付凯 《四川医学》2012,33(2):348-35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MRSI)对颞叶癲痫(TLE)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例经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诊断的颞叶癫痫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一次性行MRI检查及两侧海马结构的1H-MRSI检查。结果 MRI发现5例患者单侧海马硬化。1H-MRS可对8例患者进行定侧诊断,其中3例有双侧颞叶病变。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可对10例准确定位。结论1H-MRS对颞叶癫痫定侧敏感性高于MRI,MRI诊断海马硬化特异性较高。两者相结合可提高术前定位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11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及EEG进行分析。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癫痫患儿中,癫痫发作类型以局限性发作最为常见(68%),其中59%是复杂局限性发作。其他较常见的发作形式是强直性发作(36%)和热性惊厥(24%),强直-阵挛性发作、失张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等发作形式也可出现。EEG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异常,包括背景活动减慢、阵发性快活动、阵发性δ活动、阵发性θ活动等非特异改变22例,以及局灶性、多灶性、弥散性尖(棘)波、尖(棘)慢波活动等癫痫性放电88例,其中位于颞叶38例(43%),额叶22例(25%),中央区16例(18%),枕叶12例(14%);病变部位双侧局灶性68例(62%),单侧局灶性34例(31%),弥散性异常改变8例(7%)。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癫痫患儿存在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形式,局限性发作为其最常见的发作形式,大部分为复杂局限性发作。EEG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异常,部分出现癫痫样放电,EEG异常多起源于颞叶,多双侧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MRI在内侧颞叶癫痫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的研究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内侧颞叶癫痫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患者,将其大脑电生理特性与无癫痫疾病的病例做分析比较,摘取其中可供临床应用要点。结果:40例内侧颞叶癫痫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患者功能MRI研究下可有负激活电生理及异常图像,内侧颞叶区域激活减弱。结论:功能MRI研究对于掌握内侧颞叶癫痫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患者的电生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用于判断指导该病的发病规律和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He H  Shen T  Chen X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42-1245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波谱分析(^1H MRS)、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和脑电图(EEG)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1H MRS、PET和EEG定位,并行单侧前颞切除术。根据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用连续视频监护头皮EEG定位,15例中的13例定位于一侧颞,其中5例伴有对侧传导。另2例因头皮EEG无法定位而行颅内电极EEG,手术最终以头皮EEG或颅内EEG的定位结果进行。手术病理示各种程度的海马硬化表现,术后随访12例癫痫控制,3例发作减少,提示EEG定位全部准确。用^1H MRS定侧,12例定侧准确(80%),1例定侧错误,另2例无法定侧。MRS发现双侧异常5例(33%)。用FDG-PET定侧,14例准确,1例错误,发现双侧异常2例。结论 ^1H MRS、PET和EEG都是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颞叶癫痫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癫痫类型,临床主要为精神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脑电图(EEG)表现一侧或双侧颞区慢波伴有棘波或尖波。较常见的原因是海马硬化或颞叶占位。手术切除效果良好,但其定位却较为复杂。传统的癫痫诊断主要依靠EEG,但癫痫波的检出率仅为50%~60%。MRI的应用从形态学上发现癫痫病因,而磁共振波谱(MRS)则作为1种检测脑内代谢和生化成分的唯一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特征性PRES临床及影像表现患者的相关病因、临床表现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EEG)、脑脊液检查结果。结果共发现9例PRES患者(男1例,女8例)。相关病因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妊娠相关、甲强龙治疗、肝硬化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呕吐、痫性发作、意识障碍、视觉障碍、精神异常或视幻觉。发病期间的最高收缩压平均为161.7mm Hg。其临床症状康复时间多数患者在7 d之内。头颅MRI显示大部分患者有不典型表现,病灶累及额叶、颞叶、小脑、脑干、丘脑及基底节区。未见出血或单侧病灶。EEG显示为慢波。结论头颅MRI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其中不典型影像表现较为多见。若及早诊断、治疗,该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1例颞叶癫痫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右半面强直和哭喊发作,并且回顾该病变的脑电临床定位。方法: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右半面强直性运动和哭喊,报道其临床症状、神经生理学定位测试和手术治疗癫痫的预后情况。对既往发生颞叶癫痫时的躯体运动体征和哭喊发作记录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与面部皮质区有关。结果:颞叶癫痫所致单纯性部分发作,表现为右半面强直性运动和哭喊发作。颅内EEG检查显示左侧颞叶中部无症状性放电,直至传导至左侧扣带回区。对患者实施颞叶前部连同杏仁核及海马前部切除术,则发作终止。结论: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病例,由…  相似文献   

12.
以听觉为特征的部分性癫痫病例有时可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中分离出来,在一些家族中富亮氨酸神经胶质瘤灭活基因(LG I1)的突变已经被证实。由于散发病例可能会隐匿LG I1原始突变或其低渗透性突变,继而改变某家族患癫痫的风险。选择16例原因不明的颞叶癫痫散发患者和伴有听觉特征的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将以上散发病例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LG I1突变进行筛查,试验发现,主要的听觉特征与癫痫其他症状均未见差异。对散发病例LG I1基因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未发现LGI1基因的改变,进行遗传学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3.
临床和电生理研究证实大约有70%~80%的颞叶癫痫是海马硬化(HS)所致。这类癫痫是目前手术成功率最高的一种癫痫类型。而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的定位与定侧。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通过体积定量的方法能够发现部分海马硬化,对于轻度海马硬化或无明显海马体积改变的患者,单纯MRI检查不易发现。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蝶骨电极脑电图(EEG)与常规头皮电极EEG癫痫波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50例颞叶癫痫患者均分别在一天内先后进行常规头皮电极EEG检查及蝶骨电极EEG检查,比较2种方法癫痫波检出率之间的差别。结果蝶骨电极EEG检查的癫痫波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头皮电极EEG检查(92.0%vs44.0%,P<0.01)。结论对于颞叶癫痫患者,蝶骨电极EEG检查对提高癫痫波检出率及病灶的定位均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MRI表现、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利用MRI辅以EEG诊断并定位32例颞叶癫痫(TLE),抗癫痫药(AED)正规治疗2年控制不良并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2例TLE患全部海马萎缩,2例双侧;高信号26例。诊断海马硬化26例。24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与MRI结果相符。手术后加药物治疗,效果满意15例,显7例,良好2例。结论:海马萎缩与信号增高是硬化常见MRI表现,有诊断价值。MRI有助于TLE定位诊断。手术加药物是治疗顽固性TLE之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MRI检查,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MRI诊断率为100%,5例双侧发病,25例单侧发病;早期患者20例,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线条状及片状高信号,部分患者伴有关节腔积液;中晚期10例,其中8例MRI发现股骨头塌陷。结论 MRI可以清楚地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范围及特征性MRI表现,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股骨头缺血坏死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功能性MRI(functionalMRI)对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语言优势半球进行定位 ,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12例颞叶癫痫患者接受颞叶语言皮层的功能性MRI扫描 ,其中 4例接受阿米妥试验 ;癫痫灶位于功能性MRI提示为优势半球的病例接受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癫痫灶位于非优势半球的病例接受前颞叶切除术。结果  10例为左侧语言优势 ;2例右侧语言优势 ;4例接受阿米妥实验的病例的优势半球与功能性MRI结果一致 ;7例接受前颞叶切除 ,5例接受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 ;术后患者未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结论 采用功能性MRI可对颞叶优势半球作出正确定位 ,指导对颞叶癫痫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周琴  张勤  李光乾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05-1108
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VEEG)和头颅影像学检查在小儿癫痫及其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54例癫痫患儿的常规脑电图(REEG)、VEEG、头颅MRI和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4例中55例(35.7%)患儿常规EEG可见癫痫性放电;119例(77.2%)患儿VEEG可见癫痫性放电;96例(62.3%)患儿头颅MRI检查发现病灶,52例(33.8%)头颅CT检查发现病灶。局灶放电和弥漫放电患儿头颅MRI局灶异常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颞叶和颞叶外放电定位符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EG发现癫痫性放电的异常率明显高于REEG,MRI可显示与癫痫性放电病灶有关的结构特征,是癫痫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癫痫性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病灶,特别是颞叶病灶具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小儿颞叶癫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癫类型,临床主要为精神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脑电图(EEG)表现一侧或双侧颞区慢波伴有棘波或尖波。较常见的原因是海马硬化或颞叶占位。手术切除效果良好,但其定位却较为复杂。传统的癫诊断主要依靠EEG,但癫波的检出率仅为50%~60%[1]。MRI的应用从形态学上发现癫病因,而磁共振波谱(MRS)则作为1种检测脑内代谢和生化成分的唯一无创性检查手段,为癫灶的定位和预后分析提供了更为有价值的信息。现将我院2例颞叶癫患儿EEG、MRI及氢质子波谱(1H-MRS)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和质子磁共振波谱(MRS)在颞叶癫癇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5例经脑电图(EEG)检查确诊为颞叶癫癇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顽固性颞叶癫癇患者进行MR和MRS检查,MR检查包括海马区域,MRS检查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复合物(Cho)的浓度并计算NAA/(Cr+Cho)值.结果MR检查发现15例中海马硬化11例,4例未发现异常;MRS检查13例患者颞叶NAA/(Cr+Cho)值异常,其中单侧异常8例,双侧异常5例,以患侧为重.两者结合可对14例患者定位.结论MR和MRS可分别从影像学和化学递质改变的角度为颞叶癫癇定位提供依据,两者结合可对颞叶癫癇进行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