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就近年来发展的外科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国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对分流术的主要典型术式在治疗布-加综合征的适用条件、手术操作要点、血管移植的选用、随访疗效方面进行了比较,对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的适应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对布-加综合征达到联合减压目的治疗方法。方法:下腔静脉介入治疗(球囊主张加支架植入术)加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C型分流术9例,经右心房手指破膜加支架植入术4例。结果:13例术后肝脾肿大缩小,腹水消失或减少。下腔静脉压力降低0.49-1.08kPa(5-11cmH2O)。门静脉压力降低0.69-2.35kPa(7-24cmH2O)。12例存活,无并发症。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3个月-5年,12例患者情况好,无腹水出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新的组合术式扩大了治疗范围,既解除了下腔静脉高压,又降低了门静脉高压,达到了联合减压的目的,手术简化,减少创伤及患者痛苦,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近年来发展的外科治疗布 加综合征的国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对分流术的主要典型术式在治疗布 加综合征的适用条件、手术操作要点、血管移植的选用、随访疗效方面进行了比较 ,对肝移植治疗布 加综合征的适应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4年Equchi率先应用球囊扩张技术治疗下腔静脉膜性闭塞并获得成功以来,目前已成为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首选术式和主要方法[1]。该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经济、快捷等优点,特别是近年来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超声和切割导管、生物可降解和肝素膜性支架的临床应用,介入治疗B-CS的成功率逐渐提高,并发症亦明显减少。但由于B-CS病情复杂多变,病理类型较多,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盲目地、不加选择地进行放射介入治疗,术后复发者甚多,并增加了下一步处理的难度。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B-CS介入治疗的注意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种手术及介入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13例中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2例,PTA加支架置术术16例,脾肺固定加大网膜包肺术27例,经右房及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并置支架术33例,下腔静脉右房人工血管转流术10例,直视根治加支架置入术5例。结果 术后病情缓解,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26~40cmH2O下降至术后15~25cmH2O,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7~51cmH2O下降至术后22~33cmH2O。结论 对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膜性阻塞或狭窄且无新鲜血栓者,PTA加支架置入为首选措施,不宜用此法的患者以选择适当的手术加介入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6.
经腹下腔-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16例, 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45.5岁(28~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消化不良,不同程度的胸腹壁、下肢静脉曲张及肝脾肿大。伴有腹水13例,小腿皮肤溃疡3例,  相似文献   

7.
今对11例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联合分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13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其中53例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31例因肝静脉闭塞,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再行分流术,对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腔内治疗后,本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均明显降低(P<0.01),下腔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右房压均明显增加(P<0.01)。13例患者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术后有3例出现胰腺炎,1例术后第10天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下腔静脉及分流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介入治疗术后第3天起肿大的肝脾开始缩小(以锁骨中线与肋缘下交点至肝脏或脾脏远端的距离计),肿大的肝脏缩小2~7 cm(平均5.5 cm),肿大的脾脏缩小3~8 cm(平均5.8 cm),术后腹水消失时间为3~60 d(平均14 d)。1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3年),1例患者于2年后支架远心端出现狭窄,1例患者1年后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支架术后3年合并肝癌,1例患者1年后合并丙肝死亡,6例不孕症患者1年后5例得子。所有患者术后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布-加综合征简便、安全,疗效较好,对肝静脉全部闭塞者需加行门体分流术。该方法为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短段闭塞合并肝静脉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放射介入加肠腔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放射介入加肠腔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对布 -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 10例下腔静脉及主肝静脉完全闭塞、又无扩张代偿的副肝静脉的10例病人 ,行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内支架术后 ,再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 (联合手术 )。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由 1 5 7~ 2 7kPa(16~ 2 8cmH2 O )降至 0 78~ 1 47kPa(8~15cmH2 O) ,门静脉压力由 2 94~ 4 41kPa(30~ 45cmH2 O)降至 2 45~ 2 94kPa(2 5~ 30cmH2 O) ,1例病人死于手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 ,余随访 6个月至 2年 ,肝脾缩小 ,腹水减少或消失 ,下肢水肿消失。结论 本联合术式对某些类型的布 -加综合征病人为合理、适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杨乃明 《腹部外科》1990,3(1):22-23
本文报道自1987年5月~1988年2月间,应用自制新生儿脐带静脉为10例门脉高压症病人,作为肠—腔H架桥分流手术材料。并介绍了脐带静脉的制作方法,血管吻合时应该注意事项及应用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加肠腔C型分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对布加综合征达到联合减压目的的治疗方法。方法行下腔静脉介入治疗(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及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C型分流术。结果行该联合术式5例,术后肝脾肿大缩小,腹水消失或减少。下腔静脉压力降低5~11cmH2O。门静脉压力降低7~24cmH2O。4例存活,无并发症。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2~25个月,4例患者情况好,无腹水出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新的组合术式扩大了治疗范围,既解除了下腔静脉高压,又降低了门静脉高压,达到了联合减压的目的,手术简化,减少创伤及患者痛苦,治疗效果满意。本术式有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布-加综合征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涌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3):153-155
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原则:能同时缓解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方法是最佳方法;不能兼顾二者时,应首先针对门静脉高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已经形成共识,BCS的治疗方法以介入治疗为首选,其次为外科手术治疗。一、外科手术1.根治术:目前主要有五种术式,合理的术式选择及掌握好术中的几个要点是取得良好远期疗效的关键。①单纯隔膜切除术:适用于介入治疗失败或隔膜下有大块血栓的患者,操作相对简单。②隔膜切除或下腔静脉病变段切开、心包片或人工血管片扩大成形术:适用于伴有下腔静脉明显狭窄的隔膜型或短段狭窄病变型。③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3.
血管支架在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引起的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血流受阻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往治疗BCS主要依靠外科手术,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广泛开展,尤其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更理想的效果。介入治疗已经成为BC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1]。据文献报道及我们的经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膜性病变的良好开通率约为50%,节段性病变几乎无效,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在PTA显示不足或失败后发展起来的,对球囊扩张不佳的无论是膜…  相似文献   

14.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阻塞的分型及介入诊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肝段和/或肝静脉流出道阻塞造成的一组下腔静脉高压和/肝后型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水肿、胫前区色素沉着、肝脾肿大、顽固性腹水、躯干浅静脉曲张以及呕血便血等。1845年GeorgeBudd首先报道了原发性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此后Hans Chiari描述了肝静脉内膜炎性闭塞病变及其临床表现,此病故取名为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所谓经典BCS;1878年Osler首次报道下腔静脉纤维性阻塞性门静脉高压,症状与经典BCS相似,后来学者即将二者一并称作BCS,这里不包括由心…  相似文献   

15.
布—加综合征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502例。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包括:①术前进行下腔静脉与肝静脉造影,以选择适当术式;纠正营养不良、贫血及肝功能异常。②术中经上腔静脉属支建立输液通路;自体血回输;解除下腔静脉阻塞后,应逐渐增大回心血量,以防心衰;病变远心侧血栓应彻底取出,以防肺动脉栓塞。③术后应用抗凝祛聚药物。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的有效率857%,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14例(28%)。提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在布-加综合征(B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2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B-CS病人(均为Ⅱ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脾一腔人工血管架桥术26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46例。结果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组(简称脾-腔组)手术后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0.05)。分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kportal pressure,FPP)变化情况:脾-腔组和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组(简称肠一腔组)均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手术前后FPP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对20例脾-腔组和36例肠-腔组B-CS病人进行了6个月至3.5年的随访,有效率分别为90.0%、91.7%,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5.0%、5.6%,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B-CS,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上消化道出血,达到了肠-腔架桥术同样的效果,且可消除病人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7.
18.
布-加综合征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加综合征(Budd-Chair 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后而引起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静脉型和下腔静脉型两个大类型,其中还有许多亚型,目前主要是通过介入和手术治疗。现将有关围手术期的处理系统地总结如下。一、术前准备1.特殊检查:术前除一般的血、尿、便、心、肝、肾的常规检查外,重点是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分型,以决定治疗方式。虽然彩色B超和三维CT扫描确诊率在95%以上,但与操作者对此病的认识及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仍然为诊断的金标准。下腔静脉造影时,应将猪尾管尽量置于肝静脉…  相似文献   

19.
脾-腔架桥术是切除脾脏后通过脾静脉转流门静脉系统血液,从血达到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目的。我院采用睥一腔架桥联合贲门周同血管离断术治疗86例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布加综合征460例误诊误治原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误诊误治情况及其原因,以及避免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对就诊的520例BCS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误诊误治情况及易误诊的疾病。结果首次就诊的误诊率为885%(460/520),所误诊的疾病依次为肝硬变、肝炎、大隐静脉曲张等。县区级医院的误诊率为975%、地市级医院的误诊率为811%、省级以上医院的误诊率为500%。施行错误治疗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脾切除、精索静脉结扎等手术,化疗、抗痨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结论BCS的误诊率较高,且常被误治。避免误诊的方法有:(1)注意寻找本病的特征性表现;(2)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如B型超声、下腔静脉造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