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地震已过去整整一年了,回顾这次特大地震中的生命大救援行动,军队医疗卫生团体,尤其是地处灾区的大型军队医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灾区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地震救治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做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参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根据上级指示,我们作为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第一时间紧急赶赴地震灾区,参加了伤病救治、卫生防疫和心理疏导等工作。经过“实战”的锻炼,对进一步搞好军队医院卫勤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冰  阴洁滟  洪青山  田青 《人民军医》2012,(10):1022-1022
近年来,军队参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行动不断增加,如抗击"非典"、禽流感、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这些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在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稳定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威胁的同时,不但给军事新闻宣传带来了挑战,也会对参与报道军事记者的心身健康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5·12”特大地震医学救援谈军队医院卫勤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突发事件实施医学救援,是检验军队医院应急反应能力的“试金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院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实施医学救援,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现结合这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谈谈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卫勤准备。  相似文献   

5.
军队参加地震灾害医学救援卫勤保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仅20世纪就发生了3起重大地震灾害。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军队卫生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力开展医学救援,及时救治了大量伤病员,并有效实施了卫生防疫,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胜利。然而,通过文献报道和相关调研发现,由于此次地震灾害参与医学救援的军队单位及人员超过以往历次救灾行动,且隶属关系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云南昭通地震救援军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对睡眠影响。方法以云南昭通地震后3个月抽取参与云南昭通地震救援的57名军队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名军队救援医护人员PCL-C量表结果显示,11名得分为50~85分,表明有较明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诊断为PTSD。对照组为PCL-C量表PTSD筛查阴性的46名军队医护人员,军队救援医务人员中PTSD组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TSD组中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症状、忧郁、焦虑3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D组中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D组心理干预后PCL-C得分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参与地震救援的军队医务人员易出现PTSD症状,而PTSD加重了医务人员睡眠障碍的发生,通过及时的心理及药物治疗后,PTSD症状可缓解。  相似文献   

7.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斗争中,各级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科学筹划、周密组织,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为加强军队医院党委领导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地震伤员转运救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伤员转运医疗救援中的影响因素. 方法 借助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院前急救预案配置协调指挥人员、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急救专科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进行转运伤员以及途中早期施行全程心理疏导. 结果 汶川地震伤员转运救援中,我院救援队员借助院前急救预案、专用器材库支持、整体救援模式和对伤员施行心理疏导,成功转运162例伤员. 结论 本次转运救援模式运行与途中心理救援实践提示,后方医院应建立应对特大灾害伤员心理应激的救援体制,建立健全应对特大灾害远程前接转运救援预案,完善与稳定应对特人灾害批苗伤员远程救援的专业医疗队伍以及建立和完善远程转运的专用医疗物资器材库.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根据上级指示,我院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前往汶川灾区实施紧急救援,我们作为卫生防疫组成员参与了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现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实战检验了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军队医院抽组的医疗队一直奋战在灾区前沿,给灾区的老百姓带来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笔者亲历这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行动,对我军医院的卫勤保障有了更多切身体会和新的认识,结合本次救灾行动,现就如何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汶川抗震救灾战区卫勤保障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汶川特大地震战区卫勤保障的做法与经验,提高军队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对汶川特大地震战区卫勤指挥与保障进行回顾性调查与描述性分析,结合作者的抗震救灾卫勤指挥实践,形成军队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建设与保障的建议.结果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总面积约50万km2,其中重灾区约13万km2,共有430余万名伤病员需要救治.战区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主要特点是:受领任务急,协调难度大,阶段转换快,保障任务重.战区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具体做法是:贯彻落实上级的命令和决心,牢牢把握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正确方向;统一指挥、整体协调,努力提高卫勤指挥效能;科学使用卫勤力量,快速构建军民结合的卫勤保障体系;灵活运用多种保障方法,不断提高卫勤保障效能.通过有力的卫勤保障,维护和提高了执行任务部队的战斗力,保证了伤病群众和官兵得到及时救治,确保了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结论 针对本次抗震救灾卫勤保障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卫勤保障准备不充分,组织指挥协同机制不顺畅,保障条件和手段落后等,结合军队卫勤建设必须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特点,应着力提高四种能力,即:适应突发性强的特点,提高快速应变能力;适应多军兵种执行任务的特点,提高联合行动能力;适应专业性强的特点,提高专业化、精确化保障水平;适应任务复杂的特点,提高卫勤力量全面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抗震救灾卫勤组织指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申明达 《人民军医》2008,51(8):481-481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军队系统医疗救援投入人员规模之大、集结速度之快、队伍类别之多,是以往我军卫勤保障史上所没有过的。成功的医疗救援,既充分体现了军队医务工作者的价值与作用,也很好地检验和锻炼了卫勤组织指挥能力。持续现就抗震救灾中的卫勤组织指挥工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青海玉树“4·14”地震发生后,经历汶川特大地震的成都军区卫生系统快速反应,先后紧急抽组待命卫勤力量11支,派出3支医疗队89名医务人员深入灾区,救治伤病员2399人,后送69人,巡诊15932人次。在分流至四川的360名地震伤员中,成都2所军队医院接收119名,无一人死亡。  相似文献   

14.
1发挥军队血液保障体系的作用 1.1多个采供血机构承担了血液供应任务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初期,解放军重庆、西安血站和成都血站等承担了血液保障任务。由于地震发生初期血液需求量小于预期,仅从重庆血站调拨血液900U。2008年5月25日后,国家卫生部统一部署了灾区血液保障工作,军地联动血液保障模式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特大地震灾区小学生286例心理干预与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特大地震,对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医疗队组织3个心理干预分队对青川县3个帐篷学校的小学生286例进行心理疏导与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闫丽  解业达  王春玲  徐燕 《武警医学》2011,22(5):442-444
近年来,我国的灾难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从汶川、玉树地震到8.7舟曲特大泥石流,频率之高,破坏性之大,都是罕见的。抢险救灾已在武警部队的临时性任务中占据较大比例。在灾难中,不仅受灾群众遭受了严重心理创伤,现场救援官兵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奋战在第一线,除了睡眠不足,体力透支外,还要参与处理受伤群众和尸体,目睹房屋倒塌等惨烈景象。  相似文献   

17.
医疗方舱作为快速卫勤支援系统,在实战应用及自然灾害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1]。解放军某医疗方舱先后参与了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中伤员收治工作,神经外科在两次救灾任务中共收治颅脑损伤1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军卫勤保障工作经受了特大地震救援的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梦孙 《人民军医》2008,51(8):475-476
1灾情就是命令 在特大地震发生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我军广大指战员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根据上级指示,在第一时间紧急开赴各个重灾区。与此同时,军队最高卫勤机关——总后卫生部,在5月12日下午4点,迅速成立全军抗震救灾卫勤指挥组,  相似文献   

19.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院组成80多人医疗队,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参加伤病员救治和卫生防疫等工作。这次任务紧急,准备时间短,灾区条件艰苦,对每位医疗队员都是一次近似“实战”的锻炼,尤其是女队员更是经历一次心理、生理等方面的严峻考验。为了解医疗队女队员在抗震救灾中心理、生理、工作等状况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总医院作为地震灾区等级最高的军队医院,分前线医疗队与后方医院本部两个方向,全力抢救地震伤员,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地震伤员救治"四个第一",即第一个抢救伤病员、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军队医疗队、收治伤病员总数第一、救治重症伤员数第一,得到了中央及军委首长的高度评价[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