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第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运输、医疗两个分队的维和官兵初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共160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 (1)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除躯体化因子高于军人常模(P<0.01)外,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2)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EPQ内外向维度与SCL-90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神经质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除躯体化、强迫因子外,精神质维度与SCL-90其余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掩饰性维度与抑郁、焦虑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3)运输分队的强迫、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医疗分队(P<0.05)。结论赴苏丹瓦乌地区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自身的人格特征相关;医疗分队相对运输分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武警某部不同岗位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对武警某部不同岗位官兵272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消防特勤官兵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内卫特勤官兵和非特勤官兵(P<0.05,P<0.01);内卫特勤官兵SCL-90各因子分...  相似文献   

3.
李侠  郭华  景百胜  詹皓  吴峰  焦志刚 《人民军医》2011,(10):839-841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岗位安保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执行某次重大安保任务的某部204例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年人常模比较。结果:本次共检查出阳性60例,因子分值≥3分者13例;不同岗位安保官兵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岗位安保官兵SCL-90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平均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安保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平均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除躯体化因子外,安保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成年人常模(P〈0.01)。结论:不同岗位安保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汪瑞  陶雨 《人民军医》2010,(10):729-730
目的:调查了解高原不同岗位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问卷(BD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高原不同岗位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边防连官兵除焦虑和偏执2个因子外,SCL-90其他各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机务站官兵(P〈0.05,P〈0.01);敌对、偏执因子分值和总分分值显著高于兵站官兵(P〈0.05),SCL-90其他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精神质或情绪稳定性(N)分值边防连和机务站官兵显著高于兵站官兵(P〈0.01);掩饰倾向(L)分值边防连官兵显著高于机务站和兵站官兵(P〈0.01)。结论:机务站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边防连和兵站官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参演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选择参演官兵584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并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比较。结果:A部队官兵除敌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外(P<0.05),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B和C部队官兵除恐怖因子分值外,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P<0.01)。A部队官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B和C部队官兵(P<0.01);B和C部队官兵比较,除C部队官兵焦虑因子分值显著低于B部队官兵外(P<0.05),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参演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应激叠加作用可能影响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高炮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炮部队官兵204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年人常模比较。结果:共检查出阳性64例,阳性率31.4%,因子分值≥3分者12例;不同岗位官兵躯体化症状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他因子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业务类官兵总分、阳性项目平均分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勤务类官兵(P<0.05,P<0.01)。高炮部队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平均分值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SCL-90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年人常模(P<0.01)。结论:高炮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业务类官兵阳性症状略高于保障类官兵。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空军某部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空军某部官兵127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本次共筛查出阳性15例,阳性率为11.8%。官兵SCL-90总分分值、阳性项目数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除躯体化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而与中国成人常模差异不显著外(P>0.05),SCL-90其他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人常模(P<0.01)。业务类官兵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恐怖等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非业务类官兵(P<0.05,P<0.0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独生子官兵除恐怖因子分值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官兵外(P<0.05),SCL-90其他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空军某部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各150名,于到达维和任务区第7天和第120天,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军人适应不良量表 (MMMS) >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定.结果 除CMMHS的强迫、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3个因子外,维和官兵在到达维和任务区第7天的CMMHS总分、其他各因子分及MMMS总分均显著高于第120天(P<0.05或P<0.01).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第120天的CMMHS总分和MMMS总分差异显著(P<0.05),而两次测量的其余因子分在两国维和官兵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MMMS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别进入了以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神经衰弱及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提示适应不良,其因子对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1或P<0.05).此外,职务对恐怖和心理健康总分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执行维和任务严重影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维和早期较维和中期更为显著;维和官兵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亚洲国家不同性别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维和官兵心理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M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380名亚洲官兵进行两次心理评估,时间分别为进入维和任务区的第7天和第120天,并对前后两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进入维和任务区第7天比较,第120天时点男性和女性官兵的CMMHS总分及大多数因子分、MMMS总分、SSR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进入维和区第7天,女性官兵除MMMS总分显著高于男性外(P<0.01),其余量表得分与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第120天时男性CMMHS总分及强迫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MMMS总分、性别是影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结论 女性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高,可能与其有更好的调节适应能力有关,在维和待命集训中应把男性适应技能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某警卫部队官兵心理困扰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团体抽样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警卫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检出阳性72例(12.1%),其中中等程度以上8例(11.1%);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比较,除不同工作岗位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差异显著(P<0.05)外,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以及不同户籍、政治面貌、职别、入伍年龄官兵等的分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躯体化等9项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男军人常模(P<0.01)。结论:某警卫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较高,不同工作岗位是影响警卫部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积极情绪体验对维和官兵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维和官兵干预前后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测评,并与自我和谐量表军人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维和官兵自我和谐总分、自我灵活性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自我和谐量表军人常模(P<0.01);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分值与自我和谐量表军人常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维和官兵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分值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和谐总分、自我灵活性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其余各因子分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积极情绪体验可提高维和官兵自我和谐水平与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高原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情况调查表和V26E型心电监护仪对高原抗震救灾官兵158例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测评.结果:高原抗震救灾官兵躯体化、焦虑、睡眠饮食因子分值及总平均分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受阅训练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受阅训练官兵618例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结果:心理干预前,受阅训练官兵除敌对、强迫症状因子分值外,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而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心理干预后,受阅训练官兵敌对、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值虽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敌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初中组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偏执因子分值显著高于高中组和大专及以上组(P<0.05);高中组和大专及以上组SCL-90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受阅训练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维和官兵适应障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A国和B国维和官兵适应障碍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军人适应不良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A国和B国维和官兵心理适应不良水平进行测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适应不良各因子分值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心理干预前,A国和B国维和官兵适应不良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3个月心理干预后,除B国维和官兵环境适应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外(P〉0.05),A国和B国维和官兵适应不良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A国维和官兵适应不良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较B国降低更为显著。两国维和官兵干预前适应不良总分值及各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中国陆军常模(P〈0.05)。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国人际关系因子分值与受教育年限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适应不良各因素均不能进入适应不良各因子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维和官兵适应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非洲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非洲三国(尼日利亚、纳米比亚、加纳)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运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价280名非洲三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于参加维和行动的第7天和第120天各评测1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非洲维和官兵在第120天时的CMMHS及SSR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第7天(t=2.18~11.76,P<0.05或0.01).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总分、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及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前后两次测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纳维和官兵的社会支持因子分较尼日利亚、纳米比亚维和官兵高,纳米比亚官兵焦虑因子分较尼日利亚官兵低(F=6.77~118.15,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与心理健康总分呈负相关(r=-0.1196,P<0.05),强迫因子分与年龄、军龄、受教育年限和职务呈负相关(r=-0.1658~-0.1226,P<0.05或0.01).影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受教育年限和社会支持(t=-1.977~1.698;P=0.04~0.09).结论 非洲三国的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教育年限和社会支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海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海训官兵212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除恐怖、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外,海训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青年常模(P〈0.01)。不同军龄、不同职务、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与父母关系等对海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海训官兵状态-特质焦虑分值与SCL-90各因子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海训官兵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17.
高伟  张宝亲 《解放军健康》2006,(3):F0002-F0002
济南军区从首批赴苏丹维和医疗分队、运输分队和工兵分队抽组25人组成先遣组,从济南启程经北京飞赴苏丹。军区总医院放射科主任、维和医疗分队副队长孙刚任党支部书记、医疗分队共参加5人。据悉,我国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共有435人,其中医疗分队60人、运输分队100人、工乓分队275人,其余官兵将于5月上旬陆续从北京和济南启程。4月3日下午,军区在济南火车站隆重举行“赴苏丹维和部队先遣组出征欢送仪式”,军区李洪程参谋长、宋普选副参谋长、政治部穆振河副主任,联勤部李学安副部长、装备部桂恒山副部长带军区机关有关二级部领导和工作人员及维…  相似文献   

18.
参加军事演习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参加军事演习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某部参加军事演习官兵134例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除总分、总均分、强迫症状、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外,参加军事演习官兵SCL-90各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或P〈0.01);CSQ求助因子分值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积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值呈负相关趋势,消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值呈正相关趋势。结论:参加军事演习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应对参加军事演习官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维和官兵待命状态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维和官兵在待命状态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维和待命集训的63名官兵作为研究组,同一部队无待命任务的115名官兵为对照组,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评价两组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焦虑、抑郁、神经衰弱、人际敏感和掩饰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量表总分及其余各因子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维和待命官兵的职务及文化程度与掩饰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职务因素与掩饰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t=-2.342, P=0.022),其余各因素与量表各因子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维和待命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为期待性焦虑、抑郁及人际敏感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了解长期远洋航行官兵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4个月某舰艇官兵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并与正常成人和失眠症者分值比较。结果:远洋航行官兵PSQI总平均分为(11.04±2.80)分。其中PSQI总分≥7分70例,占75.2%;5~6分18例,占19.4%;≤4分5例,占5.4%。除催眠药物因子分值非常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睡眠分值(P<0.01)外,官兵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正常成人分值(P<0.05,P<0.01);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因子分值非常显著高于失眠症者分值(P<0.01);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催眠药物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失眠症者分值(P<0.05,P<0.01)。军官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士兵(P<0.05);无远航经验官兵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值显著高于有远航经验官兵(P<0.05);除催眠药物因子外,需换班岗位官兵PSQI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不需轮班岗位官兵(P<0.05,P<0.01)。结论:长期远洋航行官兵睡眠质量较差,尤以值夜班官兵最为显著,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