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09,自引:3,他引:10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1例高龄男性和多病并存的AAA患者在全麻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用11.0cm×2.6cm的内支撑-涤纶血管复合体,对AAA进行了腔内隔绝术。结果术后1周和20天分别行彩超和螺旋CT复查显示:复合体内径为2.2~2.4cm,通畅,无移位和扭曲。复合体壁外原AAA腔内充满血栓,未探及通畅的腰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AAA外径无变化。复合体近端与AAA颈前壁之间有一微裂隙,但对AAA体影响不大。随访6个月,患者腹部搏动性肿块及左下肢间歇性跛行消失。结论AAA腔内隔绝术避免了传统AAA手术的各种缺点,而具简便、微创和疗效确实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及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特殊类型的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治疗,1例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为肾移植术后合并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为瘤颈成角大于70°,瘤颈长1.6cm,髂动脉严重扭曲。结果 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未发生内漏,术中应用小剂量肝素,减少造影剂,建立稳定的低血压,有效地保证了脑和移植肾血流灌注,防止了脑部再出血和移植肾的功能损害;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通过拉紧两端导丝克服血管扭曲的方法使带膜支架顺利释放,带膜支架成角严重时在成角处加放裸支架。其中1例瘤颈发生内漏,支架0.4cm移位,降压治疗1周后复查螺旋CT血管成像(CTA)内漏基本消失,1例髂外动脉带膜支架成角未及时加放裸支架,术后因成角处血流缓慢出现血栓形成,急诊行股—股搭桥。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腔内隔绝治疗脑出血和肾移植后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适应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5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植入支架-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对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 采用经股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腹主动脉治疗腹主动脉瘤。 结果 手术操作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例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嵘  杨华 《护理学杂志》2001,16(12):739-74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 ,以动脉硬化为病因的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aneurysm,AAA)逐年增加。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 ,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病死率高。近年来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基础上又发展了腔内隔绝术治疗 AAA。我院 2 0 0 1年 3月 3 1日完成西北地区首例 AAA腔内隔绝术 ,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男 ,71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 1年余入院。入院诊断腹主动脉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血压 1 3 5 /75~ 1 5 0 /98mm Hg(1 mm Hg=0 .1 3 3 k Pa) ;吸烟史近 5 0年。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69岁。央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5年,腹部疼痛2个月于2005年5月入院。5年前因腹主动脉瘤在外院行分叉型带内支架人工血管腔内隔绝治疗。体查:体温37.3℃,脉搏100次/min ,呼吸20次/min,血压130/9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7.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EVE)成功的因素。方法6例患者行EVE治疗,5例用普通内支架置入术,1例应用肱股导丝牵张技术。结果6例EVE治疗过程顺利。6例近期疗效显著,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精确测量相关参数,选择大小及类型适当的支架及肱股导丝牵张技术是EVE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美国主动脉瘤列疾病死亡的第十三位,在老龄人口中,主动脉瘤破裂是更为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中,83%年龄大于65岁.胸、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于我国,但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胸、腹主动脉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胸、腹主动脉瘤一旦形成,其自然病程是瘤体逐渐增大直到破裂,除非患者在瘤体破裂前因其它原因死亡.Bickerstaff等报道,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为13%,其中动脉瘤破裂致死者占70%.Estes报道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为19%,10年生存率为0,其中63%的患者死于动脉瘤破裂.外科手术是预防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唯一有效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胸或经腹行主动脉瘤切开或切除,人工血管主动脉重建术.手术指征动脉瘤横径大于5cm或每年直径增加0.5cm以上,以及有压迫周围脏器等伴随症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的微创疗法——腔内隔绝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0.
针对腔内隔绝术的腹主动脉瘤分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们在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对腔内隔绝术(EVE)的腹主动脉瘤(AAA)分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7年3月以来我院共进行了肾下AAA的EVE52例。术前评估以螺旋CT为主[1],辅以MRA。2.测量参数:测量参数主要有:远近端瘤颈、瘤体、髂总动脉的内径、长度,瘤体的最大外径,髂外动脉的内径。3.分型方法:根据远近端瘤颈长度分为3型,以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Ⅰ型定义为近端瘤颈(瘤体上缘至肾动脉开口水平)长度大于或等于15mm,远端瘤颈(瘤体下缘至主动脉分叉)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Ⅱ型为近端瘤颈长度大于或等…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例行腔内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分别随访2周和1年,经超声检查证实置入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没有移位且保持通畅。结论在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中,如果病例选择得当,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比较,腔内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可大大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l2例Stanford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l2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40~68岁,平均52.1岁。其中10例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均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术后内漏1例,3d后漏血停止。其余病例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入,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2例未行腔内治疗的患者,l例因并发呼衰死亡,l例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结论对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如适应证掌握合适,腔内治疗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易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AAA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夹层动脉瘤3例,真性动脉瘤21例,动脉瘤破裂后再形成的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穿破十二指肠空肠曲形成腹主动脉肠瘘1例。病变累及肾动脉平面以上者3例,肾动脉平面以下者23例:病变仅累及腹主动脉者4例,病变除累及腹主动脉外,尚合并有单侧或双侧髂总动脉瘤者/2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及一例或双侧髂内动脉瘤者5例,合并一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瘤1例,合并有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瘤1例。施行紧急手术治疗3例,择期手术治疗14例,施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微创治疗7例,未手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无瘫痪、下肢动脉栓塞等发生。术中及术后30d死亡率为3.8%(1例)。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的7例无漏血、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22例随访3个月至4年,均存活良好。结论 AAA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具有创伤小,术石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作腔内治疗的应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患。  相似文献   

14.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作用。方法 采用由不锈钢“Z”形支架和超薄绦纶组成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5 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1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4 例已累及肾下主动脉, 且有明显肾功能损害。6 例均经CT 和动脉造影证实。在X 线监视下,经右股动脉切开, 将1 ~2 枚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有1 例因进入困难,改用左侧股动脉进路。结果 术后造影和CT 均表明破口被成功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本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1 ~7 个月,有2 例高血压者,血压明显下降,2 例血尿治愈,2 例血尿减轻。结论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明显简化了手术,减小了手术风险,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1年6月间6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为男性,年龄42-72岁。Standford A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B型5例。其中5例经行腔内人工血管支架修复成功,1例中转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术后1例发生髂外动脉夹层破裂,行腹主动脉夹层开窗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术后3d因严重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5例随访1-9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腔内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小了手术风险。腹主动脉夹层开窗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大动脉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主动脉瘤 3例 ;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椎骨破损 2例 ;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2例 ;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空肠曲瘘并消化道大出血 1例 ;腹主动脉瘤破裂并休克 5例 ,腹主动脉外伤后破裂 3例 ;腹主动脉瘤和 /或并单或双侧髂动脉瘤2 1例 ;髂动脉瘤 6例 ;股动脉瘤 9例 ;髂或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2 1例 ;右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起始部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 1例 ;左或右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3例 ;颈动脉瘤 2例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 7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 71例 ,自体静脉修补 3例 ,动脉破口修补术 12例。结果 术中及术后 3 0d死亡率为 3 .5 % ( 3 /86)。随访 73例 ,随访时间 1个月至 5年 ,除 1例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患者已死亡外 ,余均生存良好。结论 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经济实用的方法 ,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将健康杂种犬 9只通过剖腹手术建立 4个肾动脉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瘤模型 (Ⅰ组 ) ,5个肾动脉平面以上的腹主动脉瘤模型 (Ⅱ组 ) ,然后经髂动脉给Ⅰ组置入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其腹主动脉瘤 ,对Ⅱ组则先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 ,然后再自髂动脉置入支架型人工血管 ,隔绝瘤体。术后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及动物存活情况 ,2 ,3个月后处死动物 ,检查支架型人工血管通畅及血管内皮生长情况。结果 腹主动脉瘤成模率为 10 0 % ,术后Ⅰ组 4只犬成活良好 ;Ⅱ组中 1只成活良好 ,另 4只分别于术后 4h ,1d ,3d ,4d后死亡。 2 ,3个月后处死动物 ,解剖发现支架型人工血管通畅 ,主动脉瘤体萎缩 ,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支架内及支架两端血管内皮生长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能有效地治疗主动脉瘤 ,特别是为肾动脉平面以上的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分析国内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国内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相关文献,选择其中病例数较大或试验较规范的文章,结合本院经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腔内修复术是一种治疗腹主动脉瘤有效、可行的新方法,近期研究发现该法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小、病人易接受等优点,移位、内漏及转为肝腹手术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结论 腔内修复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术后随访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血小板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81例行主髂动脉单臂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腹主动脉瘤肠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肠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1例腹主动脉瘤肠瘘的诊治经过,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本例为50岁女性患者,因腹痛2个月,外院剖腹探查发现腹主动脉瘤5d入院。术后13d突然发作上腹部剧痛,伴休克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疑诊为腹主动脉瘤肠瘘。急诊手术发现腹主动脉瘤近端空肠兼,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形人造血管置换,十二指肠第4段及空肠上段切除,空肠-十二指肠降段侧侧吻合术。术后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唯持续高热,经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该病罕见,死亡率可达30%以上。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由于腹主动脉与肠道相通,术后易发生败血症及腹膜后感染,故使用强有力的抗菌素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