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439-2440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多,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结论:临床医生在关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09-111+115
目的观察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临床治疗中使用喹诺酮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整理和统计所选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 1 d内发生不良反应41例,2~3 d发生32例,4~7 d发生22例,8~15 d发生5例;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比分别为26.0%、22.0%,高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最高,其次为口服和肌肉注射;不良反应的表现涉及到全身性的损害、精神系统的损害、胃肠道损害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较高的不良反应率,在应用时需慎重用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0例喹诺酮类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病例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等的关系,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涉及的系统和器官、不良反应的强度以及涉及到的药物种类等,探讨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是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以皮肤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发生涉及的主要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的给药途径、药品的使用等有一定的关系,累积多个组织系统。要从患者的病史询查、用药指征、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入手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75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在我院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参考,预防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度244份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75例,涉及8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加替沙星29例,其次为左氧氟沙星22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各品种引起不良反应的比例也不同,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0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不良反应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占其中的36例和30例;不良反应累及人体11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静脉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对促进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2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使用未采用药学干预(未干预组),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干预组),比较两组处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联合干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少,相比未干预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采用药学干预和系统化处方评估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孔令波 《中外医疗》2016,(25):129-13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完善临床用药方式,提高院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整群选取保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4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做重点分析,以提高院内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完善院内用药方式。结果14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中共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共36例,占24.32%;加替沙星42例,占28.38%。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头晕、瘙痒、呕吐、头痛、皮疹、静脉炎等,涉及人体11个系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广谱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极广,但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完善院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方法,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量和使用方法的精准度,是降低院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合理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翠环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94-3095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2010年1 000例患者应用抗菌治疗的病历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有50%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时使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有40%的患者使用了左氧氟沙星,有90%的患者采用了联合用药的方式,另外还存在约7.2%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现象.有55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其他抗菌药品不能比拟的较广的抗菌谱,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也有其相应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及作用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0月的出院病例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210份进行分析,包括药物的使用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10份病例资料中,使用频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0例喹诺酮类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病例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等的关系,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涉及的系统和器官、不良反应的强度以及涉及到的药物种类等,探讨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是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以皮肤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发生涉及的主要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的给药途径、药品的使用等有一定的关系,累积多个组织系统。要从患者的病史询查、用药指征、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入手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间的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处方4000张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学干预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2月)、临床药学干预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2月),各2000张,对药学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不良反应分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临床用药干预实施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2%和15.9%,且干预后中重度反应反应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制度规范、医师培训及与用药指导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实施药物干预,提高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利用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分级。  相似文献   

12.
王定营 《广西医学》2008,30(9):1381-1382
目的 分析了解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7~2007年国内医药期刊报告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3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ADR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给药方法、时间,合并用药等可能有相关性.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变态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死亡.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刘云霞  宋志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87-4787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多,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结论:临床医生在关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在本院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警示,并提醒护士在对患者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和加强巡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8月~2007年8月4年间收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共200例,涉及6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为89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55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洛美沙星不良反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洛美沙星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反应类型、构成比例、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药物应用、给药途径、剂量及发生时间等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国内近几年应用洛美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洛美沙星的不良反应类型有15种.以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及变态反应为常见。性别差异对不良反应的影响较少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该药的临床应用类型、用法、用量、发生时间及患者年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结论:随着洛美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其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应得到关注。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认识药物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的一些诱因,做到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16.
张旭 《大家健康》2016,(4):135-135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对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预防。方法:临床观察,实验室实验,对医护人员进行走访,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验验证,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喹诺酮类药物和各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药物疗效,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结论:配伍禁忌表的临床应用仍有漏洞,在临床实践中,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结合临床观察,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9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和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静  陶春平  邓立新 《海南医学》2009,20(11):121-122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合理临床用药提供对策。方法对9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占其中的35例和36例;不良反应累及人体9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静脉炎等。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30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洋清 《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09-109,112
目的:了解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244份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75例,涉及8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加替沙星30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反应等方面。结论:加替沙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在临床使用中,医务人员应密切重视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陶丽 《中外医疗》2011,30(28):104-105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2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不良反应发生涉及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最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本类药物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在我院使用情况,促进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1-6月份门诊、住院处方146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处方中,含喹诺酮类药物处方196张,用的最多的是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主要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用。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及时反馈医生,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