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头高直位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对90例胎头高直位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头高直前位38例,胎头高直后位52例。结果90例中有21例,产妇出现胎膜早破,占23.3%,有68例患者在临产后发生胎头不入盆,占75.6%。原发性宫缩乏力和继发性宫缩乏力68例,占75.6%。潜伏期延长82例,占91.1%,进入到活跃期的78例产妇中有40例发生活跃期延长,有38例产妇发生活跃期停滞。刮宫产共76例,占84.4%,其中胎头高直前位中剖宫产16例,胎头高直后位中剖宫产50例,在52例胎头高直后位中有2例经过手指旋转胎头后变为枕后位经阴道分娩。所有产妇无一例发生子宫破裂和产后出血。结论胎头高直前位产妇大多数可经阴道分娩,应给予充分试产机会。胎头高直后位产妇很难经阴分娩,剖宫产率很高,应早期诊断,积极处理,一旦确诊,不论胎儿大小,均应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头高直后位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6例胎头高直后位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6例中有33例胎头不入盆,占91.7%;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24例,占66.7%;潜伏期延长24例,占66.7%;活跃期停滞30例,占83.3%。胎膜早破16例,占44.4%;剖宫产34例,占94.4%;能经阴道分娩的2例以高直后位娩出,胎头明显变形。[结论]胎头高直后位是分娩难度大、剖宫产率极高的严重胎位异常,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头高直后位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对65例胎头高直后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中有63例发生临产后胎头不入盆,占96.9%.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46例,占70.8%.潜伏期延长56例,占86.2%;57例进入活跃期者27例活跃期延缓,30例活跃期停滞.胎膜早破16例(24.6%).63例剖宫产(96.9%),2例行徒手旋转胎头转为枕后位后,再继续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无1例发生产后出血和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结论 胎头高直后位是分娩难度很大、剖宫产率极高的严重胎位异常,应早期诊断,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头高直后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100例胎头高直后位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中有96例临产后发生胎头不入盆,占96%.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71例,占71%.潜伏期延长86例,占86%.93例进入活跃期后其中47例活跃期延长,46例活跃期停滞.胎膜早破26例,占26%.96例剖宫产,占96%,4例用手指法旋转胎头变为枕后位经阴道分娩.有一例剖宫产手术时发现有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结论 胎头高直后位经阴道分娩难度很大,属于严重的胎位异常,应早期识别,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直后位难产的产程特点,以便加强对此类型头位难产的重视,及早正确处理,减少不必要的试产及母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5年内(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发生的35例胎头高直后位难产的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头高直后位难产多发生在产程进行中,发生率为0.7%-1.6%。当产程发动后胎头不能衔接,形成高直后位,儿头高悬,总产程延长,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产力异常等,均可导致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子宫先兆破裂、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等。结论 高直后位不能经阴道分娩,均需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所以早期发展,及时处理,可避免不必要的试产,减少母婴损害。  相似文献   

6.
葛月萍 《广东医学》2005,26(11):1511-1512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产程特点,以进行早期识别,预防母婴并发症。方法对住院分娩的129例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临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9例产妇中,剖宫产97例占75.19%,入院诊断为巨大儿25例和其他有剖宫产指征者16例占31.78%;88例进入产程特点:潜伏期延长25例占28.41%;活跃期阻滞30例占34.09%;第二产程停滞2例占2.27%;原发性宫缩乏力17例占19.32%;继发性宫缩乏力22例占25.00%;胎儿宫内窘迫14例占15.91%;产程早期出现便意感26例占29.55%;膀胱尿潴留16例占17.05%;肠胀气17例占19.32%;产程中产妇疲劳乏力35例占39.77%;阴道产32例占24.81%。结论巨大儿较难从阴道分娩,除利用宫高腹围计算结合B超检查排除之外,须严格掌握其产程特点,实施早期识别对策,及时恰当处理,以减轻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胎头高直位92例分析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头高直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92例高直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直后位84例,高直前位8例.产程特点:临产后胎头不入盆82例,占89%;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65例,占71%;潜伏期延长85例;92例中有30例未进入活跃期,62例进入活跃期者29例活跃期延长,33例活跃期停滞.胎膜早破19例,占20.8%,妊娠结局:87例(94.6%)剖宫产,5例(5.4%)经手指旋转胎头变为枕位后经阴道分娩.无一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和产后出血.结论:高直位是分娩难度很大、剖宫产率极高的严重胎位异常,但只要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并进行手指旋转胎头,仍有部分病例可转为枕位而经阴道分娩并避免母婴损伤.  相似文献   

8.
异常分娩     
兜0154胎头高直后位的早期诊断价值/王琴立//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一l卯7,13(4).一234 对胎头高直后位25例及50例同期头位、正常分娩50例对照,比较不同胎位及其产程进展、胎头下降、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高直后位造成产程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阻滞,胎头衔接受阻的影响均比对照组明破(P<0.01)。且造成剖宫产率增加(P<0.01)。造成胎儿窘迫明显埔加(P<005)。高直后位占分娩总数的0.85%,占头位难产的2.89%。其中先兆子宫破裂2例,子宫不全破裂l例。高直后位由于胎头与胎背形成向后凸的弧形,而与母体腰低部前凸的弧形曲线相交,使胎头难以人…  相似文献   

9.
胎头高直位分娩难度大,尤其是高直后位,几乎均需要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4年9月入院分娩产妇1260例中,共发现胎头高直位11例,占分娩总数的0.087%,其中高直前位5例,高直后位6例。其中高直前位3例经加强宫缩、手转胎头后经阴道分娩,其余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现将阴道分娩的3例高直前位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与剖宫产指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筛选的128例头位难产病人,详细观察其产程异常表现、分娩方式以及剖宫产对围产期母儿的影响的对比分析。结果:128例头位难产中91例行剖宫产术,其中绝对头盆不称24例,占26.4%;相对头盆不称58例,占63.7%。结论:胎头位置异常所致原发性宫缩乏力和继发性宫缩乏力均为导致剖宫产的主要临床因素,它们互为因果关系,观察处理好它们能使产程顺利,产妇正常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异常分娩     
940158头位分娩胎头位里异常的临床处理探讨/寥江文…//重庆医学一1993,22(5)一2”~278 作者所在医院对妊娠)37周,胎儿体重)25。馆的头位临产者,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出现宫颈扩张延续或胎头下降延缓,但不足以诊断产程延长或停滞,及有继发性宫缩乏力者,均及早行阴道检查,并予以破膜。对有胎头位置异常,而骨盆正常者,予以改良手法转位.共行手法转位51例,其中39例转位后从阴道分娩,占76.47%.12例仍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占23.53%.经改良法转位后经阴道分娩者,产程进展好,分娩顺利,无一例感染,无母婴损害。表2参4(周勤)940159徒手纠正异常胎头位里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200例头位难产初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难产组和顺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对比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难产组100例产妇中实施剖宫产术80例,阴道助产术20例。主要引起难产的原因为相对头盆不对称、高直位、前不均倾位及枕后、枕横位,占难产总例数的87%,仅13例(13%)因宫缩乏力而行剖宫产术,难产组产程异常、宫颈水肿、宫缩乏力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顺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起初产妇难产的最主要原因是胎位异常,防治关键在于对难产征象做到早期识别并预防,适时纠正轻微胎头位置异常是保证顺利分娩的关键;对临床具备难产手术指征产妇,应尽早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资料选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本院门诊为头位难产的初产妇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98例正常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表现以及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结果:研究组产程延长、宫颈水肿、胎膜早破及宫缩乏力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98例头位难产的初产妇中,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有74例,占75.51%,其他24例宫缩乏力,占24.49%。结论:初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是胎头位置异常,通过尽早识别难产征象及预防,出现头位难产实行合理的处理措施,可有效的促使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从而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梅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34-3835
目的:总结98例头位难产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98例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盆狭窄28例(入口平面狭窄14例,中骨盆平面狭窄9例,出口平面狭窄5例);胎头双顶径≥9.6cm、胎儿体重4000g以上13例,胎头位置异常13例(额位2例、前不均倾2例、持续性枕横位4例、枕后位3例、高直位1例、面先露1例),原发性宫缩乏力9例,继发性宫缩乏力35例。结果:剖宫产64例,胎吸助产12例,徒手转胎头3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9例。64例剖宫产中,58例为子宫下段切口,6例为子宫体切口。术中出血大于400ml以上10例,术后24h内出血大于400ml4例。阴道助产12例中,会阴切口延伸撕裂Ⅱ°4例,会阴撕裂Ⅲ°并尿道口及左小阴唇撕裂1例,会阴大血肿2例。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及时发现和识别头位难产是治疗的前提,头位难产不易识别,常使医务人员麻痹大意,只有严密观察产程,做好产程曲线图才能及时发现,正确地处理。  相似文献   

15.
产时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头高直后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高直后位是一种严重胎头位置异常 ,以往一旦确诊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1 ,2 ] 。对这种严重的胎位异常 ,可否通过产时改变产妇体位加以矫正 ?笔者对临产后确诊的 16例胎头高直后位产妇 ,产时取侧俯卧屈髋位加以矫正 ,进行前瞻性观察 ,记录产程进展情况 ,观察母儿转归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收住我院足月分娩、单胎宫内妊娠、无严重妊娠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及骨盆狭窄产妇 ,临产后因产程异常 ,经腹部及阴道检查确诊为胎头高直后位产妇 6 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6例 ,观察组16例。初产妇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100例头位难产病例的临床识别及处理方法,探讨如何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做出合理的恰当的处理,保证产妇及胎儿安全.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收治的100例头位难产病例,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头位难产发生原因、识别方法及处理措施.结果 头位难产发病率约为10%,早期临床表现为胎膜早破,继而可出现产程异常、宫缩乏力、胎头未衔接或衔接延迟等.常见头位为枕后位及枕横位.经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后,37%的产妇可经阴道正常生产.结论 对异常产程的正确处理,及时恰当处理胎头与骨盆的位置关系,是减少头位难产的关键,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我院 3 4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的产程特点进行分析 ,以加深对该组头位难产的重视 ,及早正确处理 ,减少不必要的试产及母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 ,对我院 1994年 6月至 1998年 6月分娩的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娩产妇总数为 2 974例 ,其中前不均倾 17例 ,占0 5 7% ,高直后位 12例 ,占 0 40 % ,颏后位 5例 ,占 0 17% ,均发生在孕 3 7~ 42周。初产妇3 0例 ,经产妇 4例 ,平均年龄 2 5 0 3岁 ( 2 2~ 2 9岁 )。对照组为 60例足月头位 ,初产妇 5 3例 ,经产妇 7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8.
胎头高直后位难产的产程特点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林  薛小瑞 《医学争鸣》2004,25(19):1784-1784
1 临床资料我院2000-01/2003-12分娩的总数为4218例,其中头为难产中高直后位为35例占0.83%.初产31例,经产4例,孕37~42 wk,产妇年龄20~35(平均27.5)岁.临产后胎头不衔接11例占31%,其中4例胎头未达到坐骨棘水平.因胎头下降受阻,影响宫颈扩张,使宫颈扩张缓慢,平均16~63 h.总产程在13~55(平均18.2) h,产程超过24 h者2例(5.7%).潜伏期13~50 h者12例(34%),其停滞在潜伏期未能进入活跃期.10例进入活跃期后停滞,平均活跃期为7.5 h.19例发生胎膜早破(54%),原发性宫缩乏力10例和继发性宫缩乏力9例,占34%,宫缩过强3例,占8.5%.产妇腹部全部为胎儿的小肢体所占据,在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3~4指处,可触及胎儿颏部者17例,占48%.胎儿窘破15例,占42%,新生儿窒息5例,占14%,颅内出血2例,占5.7%.子宫先兆破裂2例,占5.7%.因延迟诊断行剖宫产术,术中出血7例,占20%.术后子宫缩复不良性出血2例,占5.7%.当宫口开大或部分开大时,发现先露很高,胎头矢状缝在骨盆入口的前后径上,可略向左或向右偏斜,但一般不超过15°.有12例误诊为枕横位而继续试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头位难产处理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头位难产处理过程中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结果:68例头位难产主要表现为胎膜早破,继而出现宫缩乏力、产程异常、胎头未衔接或者衔接延迟等,其中枕后位42例(61.76%)、枕横位26例(38.24%),经过及时有效地处理,68例产妇自然分娩者42例(61.76%)、阴道助产分娩8例(11.76%)、剖宫产16例(23.53%)、新生儿窒息2例(2.94%)。结论:早期识别难产征兆,及时正确处理胎方位,及时恰当处理胎位,纠正异常产力能确保分娩顺利,减少对产妇和胎儿的伤害,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科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对产科进行分娩的13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致头位难产的最主要原因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其次为宫缩乏力,产道异常,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其中97例产妇选择剖宫产,37例产妇选择阴道分娩,100例产妇由于胎头位置的异常造成难产,其中76例产妇选择剖宫产,24例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结论:产前充分评后胎儿大小、产程中严密观察,准确判断产程异常,及时处理是降低剖宫产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