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2年循化县居民的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我县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循化县2012年报告粗死亡率为475.00/10万,报告全死因寿命69.4岁;居民死因前6位的疾病为心脏病、脑血管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意外死亡,占全部死因构成的77.25%。结论心脑血管、消化道、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死亡为影响我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刻不容缓,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和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郑州市居民的死亡原因,为积极有效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郑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郑州市居民粗死亡率为438.6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4.53/10万。前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心脏病(117.45/10万)、脑血管疾病(88.42/10万)、恶性肿瘤(83.83/10万)、呼吸系统疾病(48.74/10万)和伤害(33.52/10万)。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各不相同。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尤以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组开展不同疾病、不同级别的健康教育,以引导人们改变不良习惯,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死亡率为628.20/10万,标化率为517.63/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726.23/10万,女性为530.52/10万(P<0.01);0~4岁120.65/10万,5~14岁为28.53/10万,15~44岁为64.03/10万,45~64为709.12/10万,≥65岁为5 334.15/10万;最高的是郭店办事处(985.49/10万),最低的是东风办事处(407.87/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合计死亡5 297例,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87%。2013年居民期望寿命为76.46岁,其中男性73.91岁,女性79.10岁。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伤害是导致历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郑州市居民死因分布及特征,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郑州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0和SAS 9.1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郑州市报告粗死亡率分别为565.44/10万、532.04/10万和523.6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86.12/10万、452.37/10万和442.10/10万。男性平均粗死亡率(634.72/10万)高于女性(447.14/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 869.42,P<0.0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30.95%)、脑血管疾病(20.83%)、恶性肿瘤(18.33%)、呼吸系统疾病(8.71%)和伤害(6.59%),累计占全死因构成的85.41%。不同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不同:0~4岁是围产期疾病;5~44岁组是伤害;45~64岁是恶性肿瘤;65岁以上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3年间占全死因的构成比均在80%以上,且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泉州市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Excel 201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与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泉州市居民死亡率477.98/10万,标化死亡率441.58/10万,男女死亡比值为1.43∶1.死亡年龄分布呈现"√"形特征,5~9岁儿童死亡率最低(11.0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全死因的80.02%,死亡率382.50/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2%,前5位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为1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是全人群及65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论 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泉州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肥西县2013.2017年居民死亡水平,探讨死亡原因和死亡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7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上报的肥西县居民死亡信息,采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使用SPSS20.0和Excel软件计算和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及不同年龄居民死因构成等。结果2013-2017年肥西县居民死亡率为559.73/10万,男性死亡率648.34/10万,女性死亡率463.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48,P<0.01);居民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伤害,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9.51%。结论2013-2017年肥西县居民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影响肥西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加强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防控指导和干预,降低人群慢性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科学评价平顶山市居民健康水平和影响死亡的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对疾病监测系统中2016年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6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3 214例,报告粗死亡率578.37/10万,其中男性死亡13 883例(664.49/10万),女性死亡9 331例(484.87/10万),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1.37倍;死因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构成比分别为:27.19%、25.45%、23.53%、7.28%及7.15%,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50%;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由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所致所致,5~岁组和15~岁组人群死亡主要以伤害为主,45岁以上人群死亡则以慢性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所占比重越大。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从而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楚雄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方针和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市2011—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均死亡率415.3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497.24/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330.17/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5倍。≥60岁组人群死亡占69.2%,死亡率最高。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占全死因的77.4%。坝区死亡率398.33/10万,山区死亡率448.52/10万,山区是坝区的1.13倍。结论楚雄市居民的死因以慢性病、损伤和中毒为主,其中慢性病在总死因中比例最高,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何道容  陈德友  施银淑 《职业与健康》2012,28(5):593-594,597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源县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10年报告死亡人数1 958人,死亡率为608.63/10万,标化死亡率569.98/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0.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15%;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汉源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0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颍东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颍东区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颍东区居民粗死亡率605.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9.19/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1%,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颍东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湖北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县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谷城县2009-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对死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3.77/10万,其中男性为850.32/10万,女性为512.23/10万,男:女为1.7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5.75%;0-14岁组、15-39岁组主要死因均为损伤与中毒分别占35.59%,58.53%;40-64岁组、65岁以上组主要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8.36%,42.87%;死因顺位第一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率196.92/10万;其次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8.78/10万。肿瘤死亡主要肺癌死亡率42.69/10万,占26.37%;其次肝癌死亡率29.78/10万,占18.40%。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死因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52.21/10万,占全死因的7.63%;损伤与中毒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29.33%,自杀占18.77%,淹死占9.9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和中毒是谷城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分析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及主要死因构成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各医疗机构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编码后,通过数据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信息登记报告系统,按国家卫统统计表编码、分类审核统计。结果五华县2008~2010年年均死亡率为636.90/10万,男性死亡率为761.33/10万,女性死亡率为513.33/10万。排列前5位的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全死因的86.89%。全人群中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达90.08%,其次是伤害死亡占5.80%。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是五华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依然较严重,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强和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永安市居民死亡率和死因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永安市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和户籍人口资料,分析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 2012年永安市居民死亡率为5.52‰(男6.55‰,女4.42‰);死因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前5位减寿损失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围生期缺陷;减寿率42.11‰,男性比女性高。结论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永安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中老年人群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重点人群,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2017年河南省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7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使用国家《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SAS 9.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居民报告粗死亡率为556.99/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00 1);三大类疾病男性构成比依次为3.66%、87.62%和6.24%,女性构成比依次为1.80%、88.75%和7.78%,男性城市和农村、女性城市和农村、城市地区男性和女性、农村地区男性和女性(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河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群慢性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其顺位,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无锡市锡山区2002-2011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指标包括: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和期望寿命等。结果 2002-2011年无锡市锡山区居民总死亡率714.64/10万(标化率为351.1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89.73%。年龄组死亡率呈"U"型变化,从10岁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0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锡市锡山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秭归县居民死亡状况和死因分布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1CD-10标准,对2017年秭归县户籍居民的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秭归县粗死亡率825.82/10万(标化率603.32/10万),男性940.80/10万(标化率727.66/10万),女性702.82/10万(标化率478.0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构成比合计为91.46%;伤害(13.10%)与恶性肿瘤(11.68%)居潜在减寿率前两位;心脏病(61.24%)和脑血管病(37.54%)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为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肠癌;自杀居伤害首位、其次是意外跌落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结论心脑血管及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秭归县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自杀占伤害首位。应提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精神卫生干预,创造支持性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