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1998—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非发酵菌耐药性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耐药率与抗生素使用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10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非发酵菌分离及耐药情况,同时调查同期抗生素的使用消耗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生素的用药频度(DDDs),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头孢他啶较敏感,耐药率在20%左右,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3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上升较快,到2010年接近40%,耐药率较低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但也超过了30%。统计结果显示亚胺培南、氨曲南的使用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同类抗生素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统计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头孢哌酮、氨曲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复方制剂的使用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之间,碳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头孢哌酮、氨曲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不同类抗生素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统计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之间,复方制剂的使用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之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两种非发酵菌造成了很大压力,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2):203-206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验结果资料,统计其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DDDs,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2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由2015年第3季度DDDs 421.88增至2017年第2季度DDDs788.7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也逐年增长,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14.36%增至34.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9.88%增至41.18%;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06 ~ 2010年5年间某医院住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11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度(DDDs/100BD)与同期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使用量分别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显著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 =0.939,P=0.005;r =0.880,P=0.021);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显著相关,亦有统计学意义(r =0.972,P=0.001;r=0.911,P=0.012);莫西沙星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 =0.878,P=0.023;r=0.865,P=0.026);其他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这种发现有助于针对抗菌药物高消耗量以及细菌耐药率高的住院病区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998-2010年13年间抗菌药的使用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统计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同期比较显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各自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非同期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只有美洛培南的DDDs与其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不同类抗菌药物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分析,其中Bivariate 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复方制剂的使用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Panial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复方制荆的使用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不同的统计方法,相关关系结果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7):1299-1303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性变化的相关性,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2013年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与Ab耐药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量与Ab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医院2009年—2013年间抗菌药物的总DDDs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DDDs均位列首位,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DDDs持续增高;Ab对于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Ab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的DDDs呈正相关,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DDDs呈负相关,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DDDs呈正相关(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峻,其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临床上应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金波  叶岩荣 《上海医药》2014,(11):19-21,24
目的:评估低氨基酸培养基和MH培养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抗非发酵菌体外药敏检测结果的区别。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使用MH和低氨基酸培养基测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对我院临床分离6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4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其结果的差异。结果:使用MH琼脂作为药敏培养基时,6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0%、85%和68.3%和15.7%、23.6%和15%;使用低氨基酸琼脂作为药敏培养基时,它们的敏感性分别上升到100%(P=0.272)、96.7%(P=0.053)、93.3%(P=0.001)和90.7%(P=0.001)、98.6%(P=0.001)和91.4%(P=0.00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帕尼培南的敏感率上升有显著差异,而鲍曼不动杆菌对三者的敏感率上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其它类抗菌药物。低氨基酸培养基,由于其碱性氨基酸浓度降低至与人血清中相近的浓度,适宜用于帕尼培南体外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性与抗菌药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我院2010~2014年住院药房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及Ab耐药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抗菌药的DDDs及Ab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0~2014年我院抗菌药的总DDDs值前3年逐渐下降,后两年又明显增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DDDs均位居第一,碳青霉烯类DDDs逐年上升。2010~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14年除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替加环素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均超过50%。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频度的呈明显正相关(P<0.05)。且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还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应关注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某三级医院2007-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三级医院2007-2010年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量与用药频度(DDDs),同时统计同期鲍曼不动杆菌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SAS 8.2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量呈显著正相关(r=0.954 6,P<0.01),与亚胺培南用量呈正相关(r=0.849 2,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用量呈正相关(r=0.999 2,P<0.05),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与其用量呈正相关(r=0.800 5,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耐药率与上述药物的用量未见统计学相关(P>0.05)。 结论 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感染时应仅限于重症患者;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许英  陈友华 《江苏医药》2012,38(20):2458-2460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7-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61株,对其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结果 分离出的36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菌株328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株278株(84.8%).临床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中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8.4%,米诺环素耐药率47.5%,对其他14种抗生素耐药率均>6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升高主要是产碳青霉烯酶;多粘菌素对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分析.结果 2 859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趋势,对β-内酰胺类、大多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磺胺类的耐药率均超过65.0%,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波动在32.1% ~ 54.2%之间.2009-2014年不同抗菌药物的DDDs有不同程度升降.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高度正相关(r>0.800,P<0.0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为严重,抗菌药物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肺结核患者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2576例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从政策干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比较管理前(2016年3月-2017年3月)与管理后(2017年4月-2019年3月)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病死率、医院感染率、碳青...  相似文献   

12.
奚炜  梅昭  谭月晴  关涛  邹莉  邓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70-1475,1484
目的:分析某院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的相关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控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院2016-2020年临床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率与同期抗菌药物DDDs,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6-2020年检出G-菌排名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有所升高;G+菌前3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1,0.925,0.987,P<0.05或P<0.0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头孢噻肟的DDDs呈正相关(r=0.891,P<0.05);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1,1.000,P<0.0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72,P<0.01);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DDDs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G-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监管,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CRO)耐药特征以及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016—2020年分离的 CRO临床资料以及同期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共分离出 CRO菌株 3 342株,其中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CRKP)1 280株( 38.30%)、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CRAB)1 094株( 32.73%)、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CRPA)609株( 18.22%)、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136株( 4.07%)为主;分布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 1 423株( 42.58%)、普内科 406(12.15%)、肝胆胰外科 310(9.28%)等; 2016—2020年 CRO、CRKP、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检出率与美罗培南使用强度呈强相关( 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实施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室(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检出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同期ICU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adeB基因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642份,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株,采用PCR检测其adeB基因表达,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MIC50.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50株,adeB基因表达异常的为152株.ade...  相似文献   

16.
吕晶  饶绍琴 《中国药业》2008,17(11):61-6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对778株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778株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52.70%,革兰阳性(G^+)球菌占35.60%,真菌占11.70%。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达100%,而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未达10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00%和18.6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为4.76%。结论该资料对医院临床抗感染治疗及抗菌药物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逸  程云洁 《抗感染药学》2021,18(2):174-178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2018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相关数据,分析其碳青霉烯类临床用药、日均消耗量和各科室使用情况,以及致病菌的耐药变迁情况.结果:2015年-2018年4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美罗培南DDDs居首位,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前后,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以及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与CRO检出率的相关分析。方法:自2017年第一季度起对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专档管理,收集和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CRAB、CRPA、CREC、CRKP的检出率情况,运用SPSS 20.0软件对专档管理前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CRAB、CRPA、CREC、CRKP的检出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P < 0.05),专档管理后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P < 0.05)。CRPA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AUD呈中度正相关(r=0.795,P < 0.01;r=0.766,P < 0.01;r=0.591,P < 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与CRPA的检出率呈一定相关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降低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而可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9.
We investigated the suscepti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from the sputum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4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Fukushima Prefecture) to 8 beta-lactam antibiotics including three carbapenem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MICs of antibiotics tested. The MIC90 values for a total of 216 strains were 6.25 micrograms/ml for meropenem, 12.5 micrograms/ml for imipenem and ceftazidime, 25 micrograms/ml for panipenem and cefsulodin, 50 micrograms/ml for cefpirome and over than 200 micrograms/ml for cefoperazone and piperacillin. The frequency of resistance of these strains to each antibiotic was as follows: The resistant strains were 19 (8.8%) for meropenem, 34 (15.7%) for imipenem and ceftazidime, 50 (23.1%) for cefsulodin, 72 (33.3%) for panipenem, 76 (35.2%) for piperacillin and 90 (41.7%) for cefpirome. Eighteen strains (18.3%) of 19 meropenem resitant straisn were resistant to imipenem and panipenem, but 16 strains of the 34 imipenem-resistant strains and 54 strains of the 72 panipenem-resistant strains were susceptible to meropenem. In investigation of isolation of multi-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susceptibility of strains tested to 7 antibiotics except cefoperazone was as follows: The strains susceptible to all the 7 antibiotics were 92 strains (42.6%), and 33 strains (15.2%) were resistant to 2 antibiotics, 31 strains (14.4%) were resistant to 1 antibiotic, 21 strains (9.7%) were resistant to 3 antibiotics, 13 strains (6.0%) were resistant to 5 antibiotics, 9 (4.2%) were resistant to 4 and 7 antibiotics, and 8 strains (3.7%) were reistant to 6 antibiotics. Since the emergence of these multi-resistant strai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frequent use of antibiotic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the situ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t st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