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线粒体基因突变在我国2型糖尿病(DM)人群中的存在情况,并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诊断方法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178例2型DM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的线粒体DNA突变热点区域tRNALeu(UUR)基因及其邻近区域内(nt2995-3494)4个位点,即nt3243,3316,3394,3426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178例2例DM患者中发现5例nt3316G→A突变;对照组中未检出任何突变(P<0.05),nt3316G→A突变频率为2.81%,突变使非极性的丙氨酸被极性的苏氨酸所取代(GCC→ACC),结论:nt3316G→A突变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因素之一,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群体筛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天津地区1型糖尿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0例1型糖尿病患者,2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提取其外周血总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克隆法检测线粒体基因ND1、ND4及tRNA^LEU(UUR)3 243突变。结果:糖尿病组发现1例3394T→C突变(3.3%),1例12026 A→G突变(3.3%),1例tRNA^LEU(UUR)3 243A→G突变(3.3%)。对照组未发现线粒体基因突变者。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型糖尿病中3 394T→C突变、12026A→G突变可能是线粒体基因变异的一种多态性表现,tRNA^LEU(UUR)3243A→G突变所致的线粒体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的一种独特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T2DM患者线粒体ND4基因变异情况,探讨线粒体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orphism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延边地区人群108例正常健康体检者、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80例有家族史),进行线粒体DNA呼吸链复合物NADH脱氢酶第四亚单位(ND4)区域基因突变筛查及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①在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DNA12026A→G变异20例(其中16例变异个体合并糖尿病肾损伤),其变异率为6.1%;在108例对照组中检出线粒体DNA12026A→G变异1例,其变异率为0.9%(χ2=3.740,P〈0.05)。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基因12026A→G变异组与非变异组的FBG,HbA1c和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线粒体DNA12026A→G变异与延边地区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加重糖尿病的病情。②线粒体DNA12026A→G变异与FBG,HbA1c和Cr有关。  相似文献   

4.
河北地区糖尿病患者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王战建  张丽红 《河北医药》2003,25(8):573-573
目的 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突变糖尿病(MDM)在河北地区汉族人种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Apa I酶解法检测332例糖尿病(MD)患者的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结果 332例中5例有此基因突变,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起病早、消瘦,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多伴耳聋。结论 河北地区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率约为1.5%。  相似文献   

5.
张汉荣  刘新钰  孙梅  钟备  赵巍  曹利  李敏 《江苏医药》2004,30(12):884-887
目的 研究抗HBe阳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抗HBe阳性无症状携带(AsC)的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34例抗HBe阳性和55例抗HBe阴性乙型肝炎病人及28例抗HBe阳性AsC的血清HBVCP和前C基因序列。结果 (1)抗HBe阳性肝炎组的前C终止变异(nt1896G→A)的发生率显高于抗HBe阴性肝炎组(61.8%和14.5%);而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则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50.0%和45.5%);(2)同抗HBe阳性AsC组比较,抗HBe阳性肝炎组的HBVDNA定量呈高水平,前C终止变异的发生率也显增高(61.8%和28.6%);(3)同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比较,抗HBe阳性重型乙型肝炎(CSH)病人的前C终止变异发生率和CP双变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0.0%和58.3%,50.0%和50.0%),HBV DNA定量也无明显差异,而CPnt 1752A→G变异发生率则显增高(80.0%和29.2%)。结论 前C终止变异、nt1846突变和病毒复制可能与抗HBe阳性乙型肝炎发病有关;而Cpnt1752突变则可能与抗HBe阳性CSH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截断变异对HBeAg含量和HBV DNA定量的影响。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75例慢性乙肝和14例慢性重型乙肝和34例肝硬化病人血清的HBV X基因和前C基因序列,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以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1)9例检出X蛋白截断变异。(2)同无变异组比较,X蛋白截断变异组、CP双变异(nt 1762A→T,1764G→A)组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nt 1896G→A)组的HBeAg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前C终止变异组HBeAg血清转换最为明显。(3)同无变异组比较,X蛋白截断变异组的HBV DN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X蛋白截断变异影响HBeAg表达,但影响程度不及前C基因终止变异;X蛋白截断变异对HBV DNA定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汉荣  刘新钰  钟备  方之勋  赵巍 《江苏医药》2001,27(12):885-88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C基因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的肝炎发作及慢性乙肝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ASC、27例慢性乙肝和3例慢性重型乙肝病人血清的HBVCP和前C/C基因序列,并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1)CP主要变异为nt1726-1730聚集变异(1726A→C、1727A→T、1730C→G)和nt17621764双变异(1762A→T和1764G→A)。前C区主要变异为1896G→A。C基因变异常使C蛋白aa5、13、27、60、87、97及130发生置换,(2)CP聚集变异与ASC首次肝炎急性发作有关,11例中,8例出现CP聚集变异。(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变异的乙肝病人。临床上或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活动性肝硬化,HBVDNA高水平,、HBeAg/抗HBe转换。结论 同前C/C基因比较,CP变异与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于佩  于德民  刘德敏 《天津医药》2003,31(8):497-499
目的了解线粒体NADH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1(ND1)基因中3 316位点G→A突变和3 394位点T→C突变,在天津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情况.方法对随机收集的无血缘关系的300例2型DM患者进行研究,同时选择280例无DM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消化进行点突变筛选.结果2型DM组中3 316 G→A突变占2.7%(8/300),3 394 T→C突变占4.0%(12/300);而对照组中未发现3 316位点突变,3 394位点突变占0.71%(2/280),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3 316 G→A突变和3 394 T→C突变是天津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潜在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DM)患者中线粒体DNA tRNA^Leu(UUR)3243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3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7例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发现2例3243 A→G突变,检出率为0.6%,在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结论:tRNA^Leu(UUR)3243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DM)患者中线粒体DNA tRNALeu(UUR)3243 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3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7例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3243 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结果糖尿病组发现2例3 243 A→G突变,检出率为0.6%,在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结论tRNALeu(UUR)3243 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张汉荣  刘新钰  孙梅  钟备  赵巍  曹利  李敏 《江苏医药》2004,30(6):406-408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血清的HBV 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7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和14例慢性重型乙肝(CSH)患血清的EIBV CP和前C基因序列,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 DNA。结果 (1)前C终止变异(nt1896G→A)在CASH组中的发生率显高于CHB组(71.4%和26.7%);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则在CASH组和CHB组的发生率无显差异(42.9%和48.0%)。(2)CSH组的HBeAg含量显低于CHB组;CSH组的HBeAb阳性率则显高于CHB组(71.4%和32.0%)。(3)CSH组和CHB组的HBV DNA定量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前C终止变异,对e系统有明显影响,与CSH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CHOL)浓度与线粒体DNA变异之间的关系,并找到潜在的影响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影响心功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方法采用GSA基因芯片测序的方法,同时从广东省人民医院病历系统收集857例冠心病患者生化指标检验信息,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全部线粒体基因SNP位点与冠心病患者血浆LDL-C、HDL-C和CHOL浓度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血脂相关的SNP变异对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NP)的影响。结果分别发现3、4、4个SNP位点与LDL-C、HDL-C和CHOL显著相关(P<0.05),其中位于线粒体D环区的G513A经FDR校正之后依然与血浆LDL-C显著相关(FDR<0.05),且513A突变碱基携带患者体内LDL-C水平显著高于513G携带者。其余7个位点在经过FDR校正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G513A以外,MT-RNR11048C→T和MT-RNR2G3010A变异分别与体内LDL-C降低和升高显著相关;MT-RNR11438G→A和MT-ND614502T→C与体内HDL-C呈负相关,MT-ND614502T→C与BNP正相关,MT-CO2G7853A和MT-ND411536C→T突变型患者HDL-C浓度均高于野生型患者。除G513A以外,MT-RNR11438G→A、MT-RNR2G3010A和MT-ATP6C8964T突变型患者体内CHOL水平均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P<0.05)。结论位于D环区的G513A位点的突变可使体内LDL-C浓度显著升高,该位点可能是冠心病患者血浆胆固醇浓度居高不下的潜在原因,为冠心病患者的优化治疗提供了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3.
表遗传学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物中,表遗传现象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DNA甲基化作用引起基因转录沉默。鉴于该重要机制,研究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经研究发现DNA甲基化改变可以引起细胞中C→T突变、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癌基因的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异常以及诱导染色体不稳定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通过探索肿瘤发生时DNA甲基化的变化特征,可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环磷酰胺(CP)和塞替哌(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CP和BEAS-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1和外显子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1及外显子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p15基因外显子1的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1的182位有C的插入,206位有G的插入;外显子2的第30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Ser→Phe),第32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Asn→Lys).BEAS-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2a的第12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基因异质性突变的检测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线粒体基因异质性突变tRNA^leu(UUR)3 243A→G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采用经测序证实的纯合突变菌株质粒DNA配制不同比例的模板,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灵敏度.结果: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3 243A→G突变检测的灵敏度为12%的异质比例,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灵敏度为8%的异质比例,扩大酶切体系可使前者提高到2%的异质比例.结论:增加PCR产物比例,扩大酶切体系,可提高线粒体基因异质性突变的检出率,尽量减少假阴性结果,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3A4基因的基因型差异。方法:采用RT-PCR与D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华东地区的6份汉族成人肝组织P4503A4基因的cD-NA进行了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从6份汉族人肝组织中首次检测到了一种新的基因型,该基因型存在三处氨基酸突变和一处核苷酸缺失,即第71位氨基酸发生V(GTG)→A(GCG)突变;第225位氨基酸发生V(GTC)→I(AIC)的突变;第393位氨基酸发生W(TGG)→V(GTG)突变;第671~673位核苷酸CAG发生缺失。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存在一种CYP3A4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DNA多态性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外周血以及脑组织中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果:发现6例患者均存在3个具有共性的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其中A4659G和A5178C位于NADH2亚单位编码序列中,A10677G位于NADH4L亚单位编码序列中,对线粒体能量代谢产生影响。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易感性,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特别是A5178C、A4659G以及A10677G可能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p15 ,p16 ,p5 3和K ras基因编码序列突变情况。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结果 转化各阶段细胞p15和K ras基因编码序列为野生型。在转化进程中 ,各转化细胞均携带与细胞永生化有关的p5 3第 4 7密码子CCG→TCG(脯氨酸→丝氨酸 )转换 ,在此基础上无新的错义突变发生。p16基因在BEAS 2B细胞和BEAS STE细胞中均为野生型 ,在BEAS TTb细胞中第 4密码子发生TCG→TAG(丝氨酸→终止密码子 )碱基转换 ,结果为无义突变 ,第 19,5 2密码子分别发生GAG→AAG (谷氨酸→赖氨酸 )转换 ,GCG→ACG(丙氨酸→苏氨酸 )转换的错义突变。BEAS TTc细胞中第 19密码子发生GAG→AAG(谷氨酸→赖氨酸 )转换的错义突变 ,而没有可检测的BEAS TTa细胞的mRNA存在。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或表达缺失与恶性转化细胞的成瘤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炳峰  牛琦  陈晓婷 《江苏医药》2012,38(24):2946-2948
目的 检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家系患者线粒体DNA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集2例MELAS家系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的外周血,采用PCR法扩增22个线粒体tRNA基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筛选,对出现异常峰型的tRN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确定突变位点.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2例MELAS患者tRNA-Val基因发生杂合突变A1640T/A.结论 MELAS病家系患者线粒体DNA的tRNA-Val基因杂合突变A1640T/A可能是其MELAS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CP)和塞替哌(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CP和BEAS-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1和外显子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1及外显子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p15基因外显子1的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1的182位有C的插入,206位有G的插入;外显子2的第30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Ser→Phe),第32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Asn→Lys)。BEAS-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2a的第12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