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蚊罗索虫是一种寄生于蚊类幼虫的索线虫,一般用体内方法进行大量培养。近来为了实验研究的需要,有人偶用体外培养技术。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体内试验包括控制宿主的饮食量和蛋白含量,确定营养不足对食蚊罗索虫寄生期发育的影响。实验方法:将埃及伊蚊1龄幼虫放入37×23×4cm的玻璃皿内与寄生前期线虫接触,两者比例为1:10~16/ml蒸馏水。感染后的蚊幼虫在27℃  相似文献   

2.
食蚊罗索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x Ross and Smith,1976)是一种专性寄生于蚊幼虫体内的索科线虫。自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等地发现该线虫以来,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研究,证明是一种颇有前途的生物防制剂。198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近期开发对象之一。但迄今为止,食蚊罗索虫的培养还只能采用体内培养的方法,即用寄生前期幼虫实验室感染蚊宿主幼虫,获得寄生后期幼虫。这种方法虽然不算复杂,但必需饲养蚊虫,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湖南郴州蚊幼虫中发现一种新的罗索线虫,命名为郴州罗索线虫(Romanomermi,chen-zhouensis Fu,1987),实验证明可寄生于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凶小库蚊、贪食库蚊等蚊幼虫。检查多批成虫时,偶见一条雌雄同体虫体,同时可  相似文献   

4.
旌德罗索虫在中华按蚊蛹和成虫体内寄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近期国内发现的旌德罗索虫(Romanomermis jingdeens-is),是一种有前途的蚊虫生物防制剂.1984年5月间在广东南海地区,在释放旌德罗索虫作防制中华按蚊的试验中,发现该种线虫可伴随被感染四龄幼虫的发育而进入蛹和成虫期寄生,并在检查被感染的成蚊中,有1只雌蚊逸出2条寄生后期幼虫.这种寄生现象在实验室已予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四川罗索线虫对常见蚊虫的感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经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已知四川罗索线虫分布于川南、川北和川东等地,它的自然宿主除中华按蚊外.还有巨型按蚊暗缨亚种(Anophelesgigas baileyi),为了进一步了解它的宿主范围,选择了数种常见蚊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现将初步结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现场试验证明食蚊罗索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x)具有良好的灭蚊作用。但所见报告一般都限于近期效果观察。作者为了观察其远期效果,于1982~1984年在美国加州中部地区的稻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果表明集安罗索线虫为按蚊专性寄生虫,对伊蚊和库蚊不感染。其性比与其在蚊幼体内寄生密度有关,密度愈大雄虫愈多而雌虫愈少,此特点可能与营养有关。本线虫孳生地具有pH中性、浑浊度低、含氧高、盐分低、水质污染轻和腐植酸含量低的水质特点。完成一个生活史约需36d。索线虫的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8.
索科线虫中的罗索属已知有13种,其中 12种寄生于蚊虫。以往的调查已表明,尼森氏罗索虫(Romanomermis nielseni)分布于怀俄明州的Lone Tree地区。近年来在黄石国家公园内的两个地点发现的罗索线虫在形态与生活史上与尼森氏罗索虫颇为相似。本文报告于1986~1987年在黄石公园的这两个地  相似文献   

9.
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a Ross & Smith 1976)是蚊幼虫的体内寄生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虫卵沉于水底,卵渐发育为胚胎,其幼虫在卵内脱皮一次,卵期7天左右。幼虫自卵孵出后,在水中营自由生活,称寄生虫前期幼虫(pre-parasitic juvenile),为感染期。此期幼虫浮于水之表面,在孵化后1~2d内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此间若不能钻入宿主体内,最多活3d便死亡。寄生前期幼虫钻入蚊幼虫体内后营寄生  相似文献   

10.
并列核疟原虫 (Plasmodiumjuxtanu cleare ,P .j)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鸟类疟原虫 ,主要感染鸡。属于Novyella亚属 ,仅有 4~5个小于宿主细胞核的小裂殖体 ,胞质极少量。分布于美洲、亚洲、非洲 ,自然感染率4 %~ 33%。只在免疫抑制等情况时感染后才出现高原虫血症并伴有一系列症状。P .j的自然媒介因地而异 ,实验感染库蚊(Culexsitiens,C .annulus,C .saltanensisdyar,C .pipensfatigans)以及粗腿曼蚊(Mansoniacrassipes)易感 ,与其它种类不同的是它在蚊胃壁形成一个梗状卵囊 ,可能说明该虫是高度进化。已克隆和测序了两个分离株的部分小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中华按蚊、东乡伊蚊、淡色库蚊分别人工感染亚周期型马来丝虫,通过观察其微丝蚴摄人数、幼虫穿壁率、幼虫发育成熟率及感染24h 幼虫的黑化率等指标探讨了蚊种对亚周期马来丝虫的易感性。结果表明,中华按蚊、东乡伊蚊对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易感,淡色库蚊不易感。黑化反应在三蚊种体内均可发生,从多方面影响幼虫在淡色库蚊体内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应用烯虫酯(Altosid 5E)和食蚊索线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x,即Reesimermis nielseni路易斯安那株)综合灭蚊的实验结果。实验蚊种为埃及伊蚊。烯虫酯先用丙酮配成母液,用时以微量注射器定量加入孑孓饲养盆,稀释的浓度分10亿分(ppb)之5、20和50。测试时,每盆水量为250毫升,孑孓100条,在26C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烯虫酯的上述浓度对索科线虫寄生期的发育并无影响,且能使蚊蛹高度死亡,而食蚊索线虫的感染可导致孑孓高度死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用实验感染和自然叮咬吸血感染带毒的雌性白纹伊蚊,用克隆的Den.V-cDNA探针作斑点杂交检测蚊体内病毒RNA和Den.v-McAb-IFA检查蚊头压片的病毒抗原。探针检出病毒RNA的时间分别为实验感染后第2d,自然叮咬血后第1d。McAb-IFA检出病毒抗原的时间分别为实验感染后第3d,自然叮咬后第2天。从登革热监测点中,检出B组虫媒病毒的存在,提示早期检出蚊虫携带病毒水平,可预测B组虫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和简捷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方法。方法 在应用一种新的模板纯化处理技术 (Microcon 10 0 )基础上 ,采用适应于检测我国马来丝虫的两套DNA扩增引物(P1、P2与P3、P4) ,对实验感染马来丝虫的中华按蚊进行扩增检测。结果 两套引物均可检出蚊体内不同发育期幼丝虫 (L1、L2 和L3) ,其灵敏度达 1只蚊体内 1/ 6 4条L1和 2 0 0只群体蚊中含有 1只感染蚊 (体内有 1条L3)的水平 ,而对犬恶丝虫及未感染蚊却不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结论 初步建立特异、灵敏和简捷的PCR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斑按蚊复合体至少包括A,B,C和D四个近缘种,以往报道它们对多种动物丝虫敏感,而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则不敏感。作者比较了四斑按蚊自然种群A,B、C种和实验室驯养的A种对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敏感性。四斑按蚊自然种群A,B和C种采自佛  相似文献   

16.
湘、滇两地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间日疟原虫的蚊内期在26±1℃条件下均为9d。疟原虫出现前期滇南为8~13(9.9±1.3)d,湘西北为11~16(14.3±1.6)d,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子孢子接种量无明显关系。红内期的分裂时间多见于下午。无免疫力间日疟病例的热型多数不典型。自然病程短,不经治疗,约于2周内停止发作.接种子孢子后首次见虫时,对蚊媒无感染性;首次临床发作病例对蚊媒的感染率,湘、滇两地分别为95和7.9%,文中对此差异以病原生物学观点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乐山地区5个马来丝虫病流行村调查的结果表明,雷氏按蚊嗜人亚种的叮人率、人血指数和媒介能量分别比中华按蚊高0.7、5.1和10.6倍,对马来丝虫的自然感染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证明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当地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18.
[幼虫防制] 双硫磷(Abate)是较广泛介主要孳生地(稻田)进行了杀灭稻田蚊类幼地使用于防制蚊类幼虫的有机磷类杀虫剂。虫的实验。用的剂型有1%的砂粒剂和50%Hazrati(1971)使用双硫磷对伊朗的传疟媒乳化剂,每公顷施砂粒剂10和15公斤,或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By 265 strain)有以下的生物学特性:1.血传和蚊传的小鼠分别于24~96h和2~8d首次查到原虫,见虫后的原虫血症和配子体血症,在消长过程中分别可见2~4和2~3个峰;2.无论接种虫血或子孢子.蚊媒感染高峰均出现于首次见虫的第3d或第4d;以蚊胃感染率为指标,未见配子体活力有明显的周期性,而感染度则显示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三个不同时期;3.蚊媒感染高峰一般较接种子孢子时间晚7~8h;4.见虫后第10d,已“失活”的配子体经血传给健康小鼠12h后,可使90%的蚊媒获得感染,且卵囊指数高达63.6;5.在保种过程中,最佳血传时间为种源鼠见虫的第6~8d,至第25代,配子体对蚊媒仍有较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大多数蚊种的保存都需要周期性的给雌蚊喂血,要达到这一目的,使用实验动物既昂贵又不方便,因而需要发展用各种自然和人工膜材料以及保存血液的人工膜喂血方法。其简单、经济的益处远远大于它使蚊卵产量下降的不足。它尤其适用于实验室蚊虫的大批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