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慧  孙博  周江 《新疆中医药》2013,31(4):41-42
目的探讨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足浴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正中神经和胫前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胫前神经传导速度快于治疗前(P〈0.05),正中神经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无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正中神经和胫前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足浴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药敷贴配合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敷贴配合川芎嗪粉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中药敷贴配合川芎嗪粉针剂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神经妥乐平。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神经电生理即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1%、65.31%;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右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中药敷贴配合川芎嗪粉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12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采用中药外洗联合甲钴铵口服、疏血通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4周;对照组单用甲钴铵口服、疏血通静滴,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腓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1%(P〈0.05);治疗组改善腓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腱反射总有效率96.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5)。结论:中药外洗联合甲钴铵、疏血通治疗DPN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疗法联合中药足浴按摩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9例,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疗法和中药足浴按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症状明显改善5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8%。所有患者治疗前在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的传导速度方面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益气活血疗法联合中药足浴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药足浴在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DPN患者,均先行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同时采用中药足浴方式治疗,对照组(40例)同时使用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情况、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在FPG与2h PPG两项血糖指标上改善均更显著;治疗后胫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加更明显;另外,治疗组临床显效率52.0%,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25.0%,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效果更理想(P〈0.05)。结论:中药足浴在 DPN 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实现较为彻底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并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另外,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00rag、维生素B12 500ug肌肉注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V、S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MCV、胫神经SCV、腓总神经SCV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蚁淳  陈佩仪 《河南中医》2014,(12):2366-2367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令给予温水浴足,实验组给予中药水煎剂足浴。结果:实验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深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宁 《光明中医》2011,26(2):303-304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饮食、运动、降糖处理及弥可保治疗。干预组除了对照组处理外,另外予以中药足浴按摩每日2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中药足浴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把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温针疗法。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6次,共治疗4星期。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甲钴胺针)500μg,每日1次,共治疗4星期。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星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61.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5Z.(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把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温针疗法,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6次,共治疗4星期。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甲钴胺针)500μg,每日1次,共治疗4星期。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星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为61.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足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等穴位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2组TCSS总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MCV、SCV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中药足浴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FB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腺苷钴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58.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中成药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口服中成药天丹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治疗前后分别对血生化、血常规、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评价,并对中医证候及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记录评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而在中医证候积分,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疗效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及化瘀通络中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西药营养神经类制剂,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6例,均于血糖控制稳定后开始观察。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温经通络方足浴,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运动神经传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当归四逆汤足浴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当归四逆汤足浴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足浴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血府逐瘀汤(化裁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78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化裁方),200ml,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78例给予弥可保500μ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56%,总有效率93.59%;对照组显效率38.46%,总有效率75.64%。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化裁方)能明显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PN疗效显著,无毒性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木丹颗粒口服治疗糖尿病足初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糖尿病足初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联合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中药足浴联合木丹颗粒口服治疗,疗程6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积分、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肢体疼痛、局部压痛、肢端感觉异常、手足畏寒、腱反射评分、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木丹颗粒口服治疗糖尿病足初期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4例,根据患者病情继续采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辨证分型加用不同的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bA1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