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惑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解惑法针刺,即患肢主动肌穴位用泻法,拮抗肌穴位用补法,并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惑法针刺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程度,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十二透刺法联合火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十二透刺联合火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采用简化的Fugl-Meyer偏瘫肢体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十二透刺法联合火针法较常规针刺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增高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合拮抗肌群透刺治疗及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及患肢运动功能、痉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C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处于偏瘫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的针刺治疗配合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用针灸学迎随补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进行迎随补泻针刺法的手法操作,对照组采用《针灸学》所示方法选取患侧肢体穴位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P&lt;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迎随补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分别采用拮抗肌组穴透刺及常规针刺的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这一疾病的方法提供优选。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拮抗肌组穴透刺观察组30例,常规针刺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且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1)2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长(P0.05),痉挛程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2)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比较,观察组上肢痉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4)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分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肌组穴透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比方法观察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和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针刺干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探讨早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共治疗4周后,观察其Ashworth评分、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上述四项评分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表明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阴阳法针刺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对于脑卒中偏瘫均有疗效。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组相比,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对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和程度,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刺法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组主动肌取健侧穴位行提插补泻法,拮抗肌取患侧行补法;对照1组主动肌取患侧穴位行提插补泻法,拮抗肌取患侧行补法;对照2组主动肌、拮抗肌均取患侧穴位且均行平补平泻法。3组患者均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针刺主动肌、拮抗肌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3组MAS、FMA、BI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1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针刺主动肌、拮抗肌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且针刺健侧主动肌疗效优于针刺患侧主动肌,而疗效与针刺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穴位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夹脊穴联合穴位透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hworth量表评分均降低、Fugl-Meyer量表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升高更显著(P〈0.01,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穴位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作用及效果。方法: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组)30例、对照组(电针针刺常规腧穴)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应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上肢痉挛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组改善痉挛程度明显,疗效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MBI评分)、血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最高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EDV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20例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肢体痉挛程度及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17/20),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患者中,通过反复地刺激患者神经,能够改善患者肌张力,提升运动协调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调和阴阳经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痉挛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有良好效果,能较快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刺缓解中风痉挛性瘫痪诊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总结出一套切合临床实用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透刺滞针组36例、经筋刺法组31例和康复对照组28例。给予相应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康复医学的Brunnstrom、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Asthworth进行治疗前后的康复评定。结果根据治疗前后康复评定结果,各针刺组的疗效均优于康复对照组,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滞针组疗效与经筋刺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IAS积分中透刺滞针组与经筋刺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滞针术结合康复、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芒针阴阳透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芒针阴阳透刺法,穴取患侧阳陵泉透悬钟、曲池透温溜、环跳透风市、肩髃透曲池等;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患侧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肩髃等。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共计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改良肌张力Ashworth量表(MAS)评级、Fugl-Meyer肢体功能活动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分,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P0.05)。结论:芒针阴阳透刺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肌张力、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恢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巴氯芬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痉挛程度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恢刺能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的偏瘫痉挛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抗痉挛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十宣穴联合循经推拿治疗脑卒中对上肢痉挛程度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两组均予以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十宣穴及循经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痉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十宣穴联合循经推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毫针透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和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法:5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较前减少,Fugl-Meyer 评分较前有所增加(均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Ashworth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Fugl - Meyer评分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毫针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是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更佳的方法,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肢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强迫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科基本治疗和康复科基础治疗(包括肌力训练、降张训练、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拮抗肌配合强迫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强迫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TEF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强迫疗法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运用强迫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