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  相似文献   

2.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  相似文献   

3.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  相似文献   

4.
以传承名医经验、发展中医学术、创新中医理论为目的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十二五"期间,通过研究名老中医独特辨证方法、特色治则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特色有效方药的传承方法,研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采集与传承应用的国家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传承与应用的方法问题,将进一步提升传承效果,促进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的理论与临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的理论与临床素质。  相似文献   

7.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的理论与临  相似文献   

8.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的理论与临床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的理论与临床素质。故此,本刊特面向临床,征集广大读者、作者、中医临床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方面的文  相似文献   

10.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临证经验"栏目将重点介绍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以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贺普仁学术人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经历、医学成就与仁心大德。方法:从贺普仁教授拜师学医、临床创立"针灸三通法"的理论内容、学术主张、科研观点、医风医德等方面,全面回顾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生涯,评述诊疗思想、学术创新、临床科研成就等。结果和结论:贺普仁教授是我国的针灸大师,是中医针灸领域承前启后的泰山北斗。贺普仁教授创立的"针灸三通法",对于中医针灸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针灸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强调杨玉峰老师临证治疗皮肤病以"和"为指导思想,"医患沟通,调和情志"为基础,"辨清阶段,平和用药"为方法,"扶正安邪,和平共处"为目标,"分清病机,调和阴阳"为原则,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3.
粟云 《吉林中医药》2014,(2):205-207
清代名医黄元御"妙悟岐黄",著作宏富,其书《素灵微蕴》中载医案十数则,其案推崇四圣而又自成一家,黄氏辨证思路明晰,其医案重议论,每述一病首立病因病机,重视人体中气和三焦相火,治疗时先立治则,处方崇仲景之药味少而精,用药旨在气机畅达,学习黄元御的医案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发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论》的学术思想。方法:运用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对原著的文献进行研究。并以《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论》中转筋、霍乱、带下等病的论述为例,探讨其学术思想。结果与结论:刈完素著述中以《素问玄机原病式》最广为人知,其文以采五运六气为纲,《内经》原文以冠其首,诠释自意于后,特别重视热证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痰"的研究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文整理归纳历代医家论痰,治痰的学术思想以及现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并探讨"痰"的致病性;希望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刘完素的医学哲学思想吸收了这些积极的认识论成果。其学术思想除受到《素问》"病机十九条"中有关火热论述的启发外,还源于道家思想形成的"水善火恶"的自然观。刘完素在其著述中说:"夫水数一,道近而善;火数二,道远而恶"。水清明而火昏浊,故"上善若水,下愚如火"。"火上有水制之,则为‘既济’;水在火下,不能制火,为‘未济’也。是故知水善火恶也。"刘完素在阐发《素问》"病机十九条"时,用阴阳五行学说中"亢害承制"理论,详尽地描述了异常的心身现象,扩大了对心理病机的论述,从而发展了心理疾病的论治。  相似文献   

17.
谢兴文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许多骨科疾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多采用分期治疗,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期治疗和痛风治未病3个方面就其学术思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沈舒文教授是全国第4批、第5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注重学术创新上的疗效突破。本文主要对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毛德西教授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的从医历程及其"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的从医之路和治学经验。结果:毛德西秉承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之训,临证经验日渐丰富,学术思想日臻完善,对中医的认识日渐升华。"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多总结",寥寥数语,见证了一代中医临床大家的成长历程,凝聚着中医名家的济世之心。结论:毛德西教授从50多年来从最初的被动接触中医到后来主动学习中医,再到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先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医,在体会中思考中医,在思考中传承中医。  相似文献   

20.
刘力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主要从论溃疡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大便性状判断病性特征、便稀与排便不畅相兼、审时度势把握病势寒热转化等4个方面对其临床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