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杏丁联合用药在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66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杏丁每日25 mL,静脉输注,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试验前后临床情况、活动平板试验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消耗量减少(P<0.01);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总工作量明显增加.结论杏丁注射液能够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肌缺血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心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舒心丸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异山梨酯(消心痛)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7%。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37%(P〈0.05)。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比容外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在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凝血因子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心丸能明显缓解冠心病胸痛、胸闷等症状,调节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缺血性心电图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桂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13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扩冠、抗凝药物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桂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两组对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改善均有疗效,其中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优于对照组的81.40%(P〈0.01);在心电图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桂胶囊的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对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5 d。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给药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抑制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冠心病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改变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100091)翁维良老年冠心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变化之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和变形性降低,血液粘度增加,体外血栓长度与重量增加,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葛根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2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记录每例病人入院即刻和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5天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段、T波变化,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做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了解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治疗组于第7天和第15天心电图S-T段、T波明显恢复,第16天血液流变学改善,症状明显缓解,发作频率减少。结论:葛根素对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疗效。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T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0.0%,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6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西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疏血通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57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4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下降,而红细胞比容下降不明显.结论疏血通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降低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烟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效果及对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病人共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烟酸治疗.比较2组病人疗效.结果 研究组...  相似文献   

10.
电针结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郄门穴结合口服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用电针内关、郄门穴结合口服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呈下降趋势,红细胞变形指数呈上升趋势,对照组仅全血黏度低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1).结论电针内关、郄门穴结合口服西药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液循环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对照组则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电图、血小板电泳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可明显缓解心绞痛及心电图缺血改变,治疗后血小板电泳率显著增快,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结论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片.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肌苷.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血脂情况;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硝酸甘油消耗量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疏血通注射液与银杏迭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3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1例患者,静滴疏血通注射液6 mL,每天1次.B组188例患者,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每天1次.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A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方面优于B组(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银杏达莫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伴心律失常病人7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7例,口服硝酸异山梨酯 10 mg加稳心颗粒1袋,每日3次;对照组35例,口服硝酸异山梨酯 10 mg加普罗帕酮(心律平)150 mg,每日3次,总疗程4周.观察抗心律失常、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心肌缺血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3.8%,两组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血脂、血液黏度,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稳心颗粒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心律失常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等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0例,分成红花、丹参两组,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红花组95%,丹参组73.3%(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红花组75%,丹参组45%(P<0.05);红花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丹参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5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2例)和葛根素组(23例)。葛根素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葛根素注射液400mg静脉输注。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ET-1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组与常规组血浆ET-1治疗前分别为(80.26±16.45)ng/L,(79.79±7.76)ng/L(P〉0.05),疗程结束后分别为(62.32±5.93)ng/L与(72.34±6.32)ng/L,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液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使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对冬季气温突变诱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采用冠心病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的气温悬殊环境中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检测气温骤升前后家兔血液流变学中相关指数.结果 前低温条件下,当气温骤升时,所有家兔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率均升高,模型组变化幅度最大.升温结束后,生理组和针药结合组全血黏度下降,而模型组仍呈上升趋势(P<0.05),而且模型组升温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和电泳指数均明显高于生理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结论 气温突变导致的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自我恢复能力下降,是气温突变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重要机制.针药结合对气温突变导致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较强的预防改善和回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荆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度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注射用葛根素治疗组(34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组(34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剂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并能明显改善高黏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给予辛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和70.0%,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和66.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缓解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6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