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垂体腺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其治疗目的为使内分必反转,解除肿瘤占位效应和恢复正常垂体功能。近年来,随着影像定位不断精确,用伽玛刀治疗垂体微小腺瘤、对改善症状、恢复或降低激素水平、控制肿瘤生长疗效显著。现将垂体瘤伽玛刀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供有效治疗依据,临床观察伽玛刀结合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垂体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8例。单一组单纯使用伽玛刀切除肿瘤,联合组患者采用伽玛刀与手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8%,单一组为83.3%,联合组较治疗组患者疗效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时单一组生长激素、催乳素与联合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激素指标分别为(7.38±1.54)、(21.56±3.17)nmol/L,较单一组的(10.78±2.68)、(25.14±3.63)nmol/L激素水平恢复好,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伽玛刀和手术治疗均可有效治疗垂体肿瘤,若两者联合治疗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且疾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级伽玛刀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局部控制率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采用超级γ刀对38例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对GH、肿瘤体积及临床症状进行检测.结果 随访12~18月,肢端肥大症状改善38例,34例患者GH恢复正常;33例肿瘤缩小(86.84%).结论 超级γ刀能安全、有效的治疗垂体腺瘤,生长激素水平、腺体的体积、照射剂量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瘤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微腺瘤组(直径10 mm)和大腺瘤组(直径≥10 mm),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随访分析手术前后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GH、IGF-I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大腺瘤组术后PRL水平明显降低;手术后微腺瘤组IGF-I水平明显低于大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总有效率为78.7%,术前GH水平是影响手术有效率的危险因素(OR=5.056,95%CI:0.896~28.534,P0.05)。与手术无效组相比,手术有效组术后G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切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有效降低肢端肥大症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监测患者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伟轩 《智慧健康》2023,(13):105-108
目的 研究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50例作为主要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垂体激素水平以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1)肿瘤切除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切除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指标: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垂体激素水平: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的各项垂体激素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术后患者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复发率: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较观察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垂体激素水平,且复发风险更低,故具备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态MRI检查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垂体内分泌异常症状并经手术确诊的30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MRI检查资料。结果30例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信号异常者28例,垂体形态异常22例,垂体柄偏斜15例,阳性率93.3%。结论动态增强MRI检查有诊断率高,定位明确的优点,应作为垂体微腺瘤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溴隐亭药物治疗育龄期妇女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例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经鼻蝶显微手术40例,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25例,对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及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生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在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上,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但在实际治疗方案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单侧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 对 115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 ,其中垂体微腺瘤 7例 ,大腺瘤 79例 ,巨大腺瘤 2 9例 (其中累及海绵窦者 6例 ,肿瘤卒中 2例 )。结果  10 0例肿瘤获全切 ,目前4例复发 ,其中 3例二次手术 ,10例大部切除 ,5例部分切除。所有病人术后内分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尿崩症 15例 ,经治疗出院时均恢复正常 ,1例术后单眼视力较术前明显下降 ,脑脊液鼻漏 2例 ,术后嗅觉丧失 2例。结论 此入路有手术距离缩短、损伤小、省时、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丁毅  马志伟  刘毅  郑立春  何晓斌  刘卡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47-2648,2653
目的探讨并比较伽玛刀与手术在颞叶癫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某院于2000年1月~2009年1月对收治的颞叶癫痫患者分别采用伽玛刀与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伽马刀组患者中满意36例,显著改善6例,良好7例,总有效率达87.50%;而手术组患者中满意40例,显著改善5例,良好2例,总有效率达94.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改善率、良好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1、0.01、2.46、1.31、1.31,P均﹥0.05)。伽马刀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出现精神症状,但是经过常规激素、甘露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无病残和死亡病例;手术组患者在术后出现暂时性偏瘫2例,轻度同向视野缺损4例,硬膜外血肿1例(钻空外引流后完全恢复),记忆力减退2例。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伽马刀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2)。而且伽马刀组患者中未发生致残病例,而手术组中出现2例暂时性偏瘫。结论手术治疗颞叶瘢痛的临床疗效稍微好于伽玛刀,但手术治疗具有死亡和致残的风险,而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瘸的疗效明确,且并发症少、轻微,但是治疗后部分患者有复发的可能,针对这部分患者可以在伽玛刀治疗失败后选择手术进行第2次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与单独伽马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75例诊断为垂体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85例给予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治疗措施,B组患者90例给予单独伽马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75例患者有160例(91.4%)症状得到缓解,其中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组79例(92.9%),单独伽马刀组81例(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B组(单独伽马刀组)52例催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患者及38例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患者相比,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组48例PRL腺瘤患者血清PRL水平及37例GH腺瘤患者血清GH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头颅MRI检查及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A组患者瘤体均缩小,B组有2例患者出现瘤体略变大,但症状未加重;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总体疗效好于单独伽马刀治疗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以更明显降低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效果。方法38例垂体腺瘤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证实,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单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本组患者内分泌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肿瘤全切35例(92.1%),其余3例(7.9%)显示肿瘤部分残留,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单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3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路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中注意事项等.结果 135例患者中泌乳素(PRL)型93例,生长激素(GH)型23例,混合[PRL+GH或PRL+促甲状腺激素(TSH)]型12例,无功能性腺瘤7例.肿瘤全切除112例(82.96%),次全切除23例(17.04%),无一例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尿崩症28例,积极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85例,好转34例,无变化16例.8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57例影像学复查肿瘤未见复发或未再生长.34例肿瘤残留者行X刀或γ刀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控制满意.结论 依据垂体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合理筛选病例采取经单鼻蝶入路手术,具有风险小、微创、操作简单、用时短以及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则提升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女性高催乳素血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内分泌门诊及研究室就诊的48例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垂体微腺瘤22例,巨腺瘤1例,空蝶鞍综合征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药物因素所致3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13例;1例巨腺瘤应用伽玛刀后加溴隐亭治疗,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补充甲状腺激素,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用二甲双胍加安体舒通治疗,余40例均服用溴隐亭治疗;41例血清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围,14例溢乳明显减少,8例溢乳停止,21例月经恢复正常,16例B超监测有排卵并获妊娠,4例分娩正常婴儿.结论 高催乳素血症是育龄期妇女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垂体催乳素腺瘤是女性高催乳素血症的最常见原因,其治疗针对病因处理,除垂体大腺瘤神经压迫症状需手术治疗外,溴隐亭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首选的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一个侧面探讨伽玛刀的作用地位。方法:采取“伽玛刀”和“开颅手术”两治疗方法对垂体腺瘤治疗的住院日、治疗率、后续治疗率,以及病人收治数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39例垂体腺瘤的治疗中,伽玛刀治疗的平均住院日只是开颅手术的31.40%,治疗率占64.85%,后续治疗率2、58%(开颅手术为38.10%),病人收治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伽玛刀在医疗绩效中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高催乳素血症所致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甲磺酸溴隐亭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所致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24例.其中垂体腺瘤5例(微腺瘤4例、巨腺瘤1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19例.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差24例,勃起功能障碍22例,性高潮障碍4例.1例患者诉视野受限和头痛.结果 溴隐亭(1.25 ~5 mg/d)治疗0.5~14个月,24例患者性欲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勃起功能改善18例,性高潮障碍功能改善4例.4例垂体腺瘤体积缩小(较原肿瘤缩小2~7 mm).4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程度不满意,血清睾酮水平较低,加服十一酸睾酮(40mg/次,2次/d)治疗0.5 ~ 1.5个月后性功能障碍改善,但血清睾酮水平无明显增加.结论 高催乳素血症所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较为少见,常见原因为特发性和垂体腺瘤,溴隐亭治疗效果良好,治疗中应注意维持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稳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额下入路显徽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经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结果 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或部分切除10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或痊愈9例,好转8例,无改善1例,1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肿瘤复发1例.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采用一次性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致垂体增生的机制和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 11例患者经CT、MRI等影像检查发现垂体病变,经内分泌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导致垂体增生,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口服甲状腺片治疗,随访3~12个月,内分泌检查均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4例患者复查MRI发现病变明显缩小.结论 原发甲状腺功能减低,易误诊为垂体腺瘤,应进行内分泌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磁共振成像()在血清生长激素(MRIHGH)水平增高的不孕症妇女检查中的作用,对336例应用体外受精()方案治疗不孕症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化学发光法检ECI测卵泡早期血清HGH水平,例53HGH过多妇女进行颅脑(大脑和蝶鞍)MRI检查,其中48例(90.6%)妇女应用造影剂,以利于显示垂体微腺瘤的存在。结果:应用ECI法治疗不孕症妇女151例(44.9%)显示GH水平增高,根据MRI检查结果41例(77.3%)GH过多H妇女患有蝶鞍内垂体微腺瘤,其中蝶鞍旁微腺瘤1例,蝶鞍下微腺瘤4例,腺瘤合并出血1例,垂体囊肿5例(9.4%),其中4例合并微腺瘤;视神经交叉蝶鞍池囊肿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进修医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3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显微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15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4%)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3.3%),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予以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理想,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更具优势,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亮丙瑞林注射液)或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手术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手术加米非司酮、单纯手术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及月经量都较治疗前下降,月经量下降例数百分比分别为:88.00%、86.67%、55.00%.手术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痛经评分(0.91±1.20分)明显低于手术加米非司酮组(2.01±1.90分)及单纯手术组(3.87±2.24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P=0.025;t=2.563,P=0.01),而后两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2,P=0.10),且痛经缓解和消失率明显高于手术加米非司酮组及单纯手术组(χ2=5.658,P=0.024;χ2=5.746,P=0.020),而后两组在痛经缓解和消失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3,P=0.102).3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12.00%、20.00%和37.50%.复发者与无复发者相比,年龄、初潮年龄、产次、瘤体大小、手术方式及治疗前月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腺肌瘤病灶多发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单发患者(χ2=9.134,P=0.002).结论 病灶切除手术后无论是否辅助药物治疗均能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对于经济困难或不能耐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不良反应者可选择口服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