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例术后ICU监护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在ICU使用呼吸机度过最初的危险期,虽有并发症的出现,经监护手术病例均获成功。结论木后在ICU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涵盖术前、术中和术后,强调整个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一贯性,需要一个训练有素的治疗团体密切配合,着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旨在降低此类先天性出生缺陷患儿的病死率,减少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7‰~9‰,未经治疗者1/4于新生儿期死亡,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先心病的治疗趋向提早施行手术,手术水平向一期纠治的方向发展。随着胸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期先心病手术成功率逐渐增高,为患有先心病的新生儿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掌握先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使患儿在术前得到较好的治疗,生存到外科手术时,并减少手术并发症,对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病因及意义。方法对64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律失常进行统计,并对小儿手术年龄、术前心胸比值、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及低血钾等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53%,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前心胸比值、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术后低血钾、术后并发症有明显关系,而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赃病手术时应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防止术后电解质紊乱,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至2002年6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285例,有8例术后出血较多,其中5例(1.75%)行剖胸止血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岁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和亚急诊手术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出生后约有 1/ 3~ 1/ 2因畸形复杂或肺充血发生肺动脉高压而处于高危状态。对该类患儿必须采取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才能挽救更多患儿生命。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共做 1岁以下小婴儿及新生儿CHD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81例 ,死亡 4例 ,病死率 4.9%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81例中 ,男 6 2例 ,女 19例 ,年龄 5d~ 12个月 ,平均 7.5 5个月 ,体重2 .5~ 10kg ,平均 6 .89kg。肺充血性CHD都合并PH(肺动脉高压 ) ,生后不久即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症状 …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9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经验。方法9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术后返ICU,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和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86例,死亡4例。结论婴幼儿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呼吸机,严密监测并维持良好的心功能,以及精确的液体管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10.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若不及时手术 ,很快失去治疗时机以致死亡。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共对 76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急诊或亚急诊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4 7例 ,女 2 9例 ;年龄 6个月~ 6岁 ,其中 6个月~ 1岁 8例 ,~ 2岁 17例 ,~ 3岁 2 3例 ,>3岁 2 8例。室间隔缺损 4 0例 ,法洛四联症 10例 ,动脉导管未闭 8例 ,房间隔缺损 7例 ,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三房心、法洛三联症、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回流各 2例 ,艾伯斯坦畸形、右室双出口、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急症手术的可行性 ,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并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8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 34 8例婴儿危重先心病急症外科处理的经验 ,分析各年度婴儿危重先心病比率 ,手术月龄和手术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婴儿危重先心病占总手术数的比率、平均月龄、手术病死率 ,1991年分别为 5 .71% ,(7.2 5± 1.76 )个月 ,9.0 9% ;1995年10 .89% ,(8.6 0± 2 .44 )个月 ,2 3.35 % ;2 0 0 1年 2 3.73% ,(6 .43± 2 .98)个月 ,6 .74%。结论 婴儿危重先心病急症手术数量逐年上升。手术病死率逐年下降。正确、适时修复心内畸形 ,恢复合理的血流动力学是挽救这类患儿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动脉环缩术在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经验,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3月进行的32例肺动脉环缩术.男22例,女10例,手术年龄平均9.2个月,体重平均6.1 kg.肺动脉环缩后肺动脉周径平均(28.0±4.1)mm,术后估测环缩近远端压差(43.7±9.0)mmHg.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2例患儿再次调整环缩.4例患儿出现围术期并发症.31例患儿随访1个月~5年,22例患儿进行Ⅱ期手术.结论 肺动脉环缩术可限制肺血过多,锻炼左心室,为Ⅱ期施行双心室矫治及双向腔肺分流术赢得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外科治疗结果及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73例在我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体重1.6~5 kg,平均(3.1±0.7) kg,早产儿有14例.54例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45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结果 73例患儿中12例自动放弃治疗,7例经治疗后随诊择期手术治疗,54例手术患儿中近期死亡5例,病死率9%.结论 开展新生儿期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应遵循早期诊断、专科治疗、及时手术的原则.对于无明显的心功能不全和反复肺部感染症状的患儿,可密切门诊随访;新生儿期就出现明显的心功能不全表现者必须及时手术.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或伴有循环梗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气道压迫明显的肺动脉吊带患儿应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早期手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68例中央分流术的应用及随访,探讨中央分流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68例患儿,男36例,女32例,年龄1 d~17岁,体重(9.75±5.83)kg.患儿在不同时期进行了中央分流手术,比较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进行随访,了解肺动脉发育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 死亡8例,病死率11.76%.存活患儿症状改善,术后血氧饱和度比术前显著提高(P<0.05).随访病例肺动脉比术前显著增粗(P<0.05).26例患儿进行了二次手术,21例为根治手术,5例为再次姑息性手术,2例死亡,再次手术病死率7.7%.结论 作为姑息性手术的一种,中央分流术损伤小、操作简单,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治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高压手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重度肺高压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分析影响其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系统观察 1 981~ 2 0 0 1年 ,1 1 2例 (其中男 68例 ,女 44例 ,年龄 2个月~ 1 6岁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手术治疗后的转归。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 (ASD) 3例 ,室间隔缺损 (VSD) 81例 ,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 (PDA) 1 2例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 1例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动脉导管未闭 1 3例 ,主肺动脉隔缺损 1例。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动脉收缩压之比 (Pp/Ps)≥0 .75者列为观察对象。年龄 2个月~ 1 6岁。结果 住院死亡 3例 ,术后半年、2年、3年各死亡 1例 ,手术生存率 97.32 % ,1年生存率 96 .43 % ,5年生存率 94.64 %。生存者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 :Ⅰ、Ⅱ级 (优良组 ) 99例 (93 .4 % ) ,Ⅲ级 (差组 ) 7例 (6 .60 % )。死亡病例均为术后持续肺高压。生存病例 ,优良组与差组术时年龄比较 ,(3 .39± 2 .94)岁对 (6 .57±3 .51 )岁 (P <0 .0 5)。肺血管阻力比较 ,(6 .78± 4 .0 4 )U/M2 对 (1 2 .2 6± 4 .1 7)U/M2 (P <0 .0 1 )。结论 小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重度肺高压术后远期疗效与术时年龄 ,肺血管阻力有关 ,婴幼儿期手术预后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种组成、手术必要性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小儿心外科收治的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5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转心脏监护室.结果 本组51例中,术后成功出院47例(92.2%),死亡4例,病死率为7.8%.其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死亡1例,死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肺动脉闭锁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严重低氧血症、恶性心律失常;Taussig-Bing畸形死亡1例,死因为心力衰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三尖瓣闭锁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有效手段.根治手术是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手术方式,延迟关胸、体外膜肺氧和、腹膜透析等治疗的应用,可以减少危重心脏病新生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小儿二尖瓣双孔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治疗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小儿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对瓣膜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4.4±2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1.3±17.1)min.术中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患儿二尖瓣口均无中度以上反流,无患儿须立即再次手术,术后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所有患儿均在术后24 h内脱离呼吸机.全组患儿均存活,无灌注肺、术后重度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4年,所有患儿心功能(NYHA)为Ⅰ级,超声心动图显示双孔成形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口狭窄,跨瓣压差均≤5 mmHg,术后14例无瓣膜反流、无左房增大,1例二尖瓣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无近远期死亡.术后常规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3~6个月.结论 双孔瓣膜成形术治疗儿童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修补后瓣膜形态稳定,早中期疗效满意,双孔成形术指数是一种简便而有效实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6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术后监护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5月至2011年10月共为60例2 500g以下LBWI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孕周26~42周,平均(33.50±4.07)周,出生体重640~2 500 g,平均(1729.3±522.45)g,其中47例为早产儿.手术时日龄4~55 d,平均(24.88±12.49)d;手术时体重650~2712 g,平均体重(1953.2±463.57)g.术前所有患儿均在NICU接受治疗.患儿均在全麻下接受先心病矫治手术,其巾非体外循环组29例,体外循环组31例(不停跳3例,深低温停循环4例).全组患儿术后进入心外小儿ICU进行监护治疗.结果 全组患儿住院期间死亡13例,总病死率为21.7%.其中术中死亡4例,手术病死率6.7%;术后早期死亡(72h内)6例,占总例数10.0%;术后家属放弃治疗3例,占总例数5.0 %.体外循环时间35~326min,平均(121.0±74.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73min,平均(74.8±44.7)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648 h,中位数96 h.全组患儿术后延期关胸13例,术后床旁开胸探查止血8例.其余主要并发症包括重症肺炎10例,肺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综合症8例.结论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早期实施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良好的术后管理有助于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复杂畸形伴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的直视镶嵌封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复杂畸形伴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镶嵌封堵的经验.方法 全组10例,男7例,女3例.复杂心内外畸形包括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畸形2例、右心室双出口主动脉瓣下室缺2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2例、法乐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二尖瓣反流2例、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重度缩窄1例.其他伴发畸形有:二尖瓣反流、单支右冠状动脉畸形、房间隔缺损、冠状窦隔缺损、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等.全组均解剖纠治镶嵌心内直视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平均手术年龄(8.8±5.4)个月,平均手术体重(6.3±2.0)kg.结果 手术无死亡.无心内直视镶嵌封堵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并发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术后3 d延迟关胸;1例拔肺动脉测压管出血,心包填塞,床边开胸止血.随访无死亡,2例封堵器下缘残留少量分流.结论 心内直视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可避免传统手术纠治需心室切口、心室内肌束切开,对心功能影响大的缺点;可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同时镶嵌复杂畸形Ⅰ期解剖纠治,使手术简化、安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可获得较佳中长期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using hybrid approaches to repair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mVSDs) associated with addition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children.Methods From April 2006 to September 2010, 10 patients with mVSDs associated with addition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underwent corrective surgery at this center. Their mean age was 8. 8 month old, and their mean body weight was 6. 3 kg. The additional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included 2 patients with D-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2 with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Taussig-Bing anomaly, 1 with Tetralogy of Fallot, 2 with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 1 with severe coarctation of aorta,and 2 with severe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single stage hybrid approach repair under direct vision and all recovered from surgery. After surgery, 3 patients develop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risis among whom 1 had delayed chest closure and 1 underwent emergence surgery to relief cardiac tapenade.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to 3 years No late deaths were noted. Complete closure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was achieved on 5 patients.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residual shunt was observed on 2 patients. Conclusions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using hybrid approaches to repair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mVSDs) associated with addition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总结小于6个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纠治年龄小于6个月先天性心脏病1831例.包括: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45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14例、法乐四联症11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06例、右室双出口69例、肺动脉瓣狭窄65例,完全性房室通道55例、动脉导管未闭53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46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36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型31例、主动脉弓中断24例、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22例、其他538例.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纠治.结果 手术死亡98例,手术死亡率5.35%.随着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手术总死亡率从2000年的8.23%降至2006年的4.91%.随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术后发生室间隔残余漏1例,肺动脉瓣上狭窄5例,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其中再次手术4例,远期死亡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4例在术后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2例死亡,2例再次手术解除梗阻.早期室间隔缺损术后发生残余漏5例,分流量小,不需再次手术;其余病例随访不完整.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处理时间非常重要,危重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如不早期手术,将失去手术机会,增加术后危险性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