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种组成、手术必要性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小儿心外科收治的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5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转心脏监护室.结果 本组51例中,术后成功出院47例(92.2%),死亡4例,病死率为7.8%.其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死亡1例,死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肺动脉闭锁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严重低氧血症、恶性心律失常;Taussig-Bing畸形死亡1例,死因为心力衰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三尖瓣闭锁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有效手段.根治手术是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手术方式,延迟关胸、体外膜肺氧和、腹膜透析等治疗的应用,可以减少危重心脏病新生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2~14岁,随机分为低温停跳组(28~30℃,对照组)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33~35℃,观察组),观察组维持鼻咽温度33~35℃,阻断上、下腔静脉,但不阻断升主动脉,使心脏处于跳动状态下,进行心脏内直视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进行对比。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死亡,观察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对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低温心脏停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3岁以下接受心脏畸形矫治术的109例婴幼儿临床资料。男56例,女53例;年龄31d~3岁,平均13.6个月;体质量2.1~16.0kg,平均8.6kg。93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纠正术;16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62例术中采用超滤技术。结果术后死亡8例(7.3%),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综合征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和肺部感染1例。有并发症25例(22.9%)。其中低心排血综合征6例,呼吸系统并发症18例和心包积液1例。结论提高手术和体外循环技巧,提高术后预防和治疗低心排血综合征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重在5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对64例体重在5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体外循环下的外科纠治术,年龄22d~12m,体重2.7~5kg,均采用常规超滤+改良超滤技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84.3±44.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4.3±26.4min,转流中CUE超滤液为200~250ml,MUF超滤液为300~350ml,死亡3例。结论尽量减少预充量,合适的灌注流量和转流方法、超滤、PH和/或血气管理可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杨淑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90%以上需手术治疗。由于患儿年龄小,手术创伤大,尤其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对患儿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重要脏器都有严重影响。术后必须在ICU病房内密切监护,这是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0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问题。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外科治疗10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05例,体重3.5~10 kg,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和/或反复肺部感染史5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5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88例,常温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14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保护下手术3例;根治手术101例,姑息性手术4例。结果:住院死亡5例(4.8%),存活100例,随访2月至3年,根治手术的97例中,室间隔缺损少量残余分流2例,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I级;姑息手术的3例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随着围术期管理、麻醉、体外循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10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年龄愈来愈小,根据其特殊的呼吸道生理解剖的特点,加之术前即有反复心衰和肺部感染史,所以术后易致肺部并发症,因此呼吸道的管理就成为决定手术能否成功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我院自2003~2005年共实施254例幼儿体外循环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急症手术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目的:评估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急症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个月危重先心病患儿18例,内科治疗无效,准备1~2天,在体外循环下急症手术。病种为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大动脉错位和单心室等。姑息手术3例,根治术15例。结果:手术病死率5.6%(1/18)。术后生存者在监护室中逗留平均13.4天,术后平均16.4天出院。术后并发症有气胸、胸腔渗血多、消化道出血和条件性致病感染等,均治愈。结论:树立小婴儿危重先心病急症手术的意识,充分利用非创伤性诊断技术,术前在最短时间内使患儿病情达“最佳状态”,改进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将麻醉持续至术后监护阶段,预防和治疗条件性致病菌感染,及时发现和处理残余畸形及并发症,积极营养支持以及各专业组密切配合等是推行急症手术治疗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3~7岁,平均年龄(5.4±2.1)岁,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6例,采用全胸腔镜下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和VSD修补。结果22例患儿体外循环时间58~142min,平均(87.9±21.3)min,主动脉阻闭时间17~52min,平均(20.2±18.3)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均无重要并发症,5~7d痊愈出院。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方法在小儿心脏病的治疗安全可靠,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院心血管外科1990,2009年收治的480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过程,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本院于1990~1999年以及2000~2009年两个时间段分别收治41例和439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比较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CICU监护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后十年病例数及复杂病例所占百分比较前十年明显增加,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有所降低,呼吸机辅助时间、C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近10年来,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在术前诊断、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技术、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技术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668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5年间外科手术治疗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VSD)的结果和经验。方法:对1998--2002年的668例婴幼儿VSD修补术进行总结:年龄1~36个月(平均15-8个月),体重3.0~15.5k(平均8.1kg)。膜周部VSD 562例,干下型VSD 102例.膜周部并肌部VSD4例。术前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386例(57.8%)。因难治性肺炎或心衰而急诊手术89例(13.3%)。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6例,手术病死率为0.9%(6/668):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和肺动脉高压症。结论:随着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技术和围术期监护处理措施的进步,在婴幼儿期施行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已成为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阜外医院 PICU 收治的223例出生日龄≤30 d 的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病例,分析其畸形种类、临床特征及早期干预经验。结果223例先心病患儿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最为常见,分别占59%(131例)和17%(39例)。首诊症状以紫绀、心脏杂音和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分别占91%(204例)、56%(125例)和53%(118例)。术前因严重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及心力衰竭而急诊收住 PICU 抢救59例。早期干预主要包括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纠正内环境紊乱、治疗心力衰竭等,并尽早手术治疗。14例患儿未接受手术,其中4例术前死亡,另10例放弃治疗并均于出院后12 d 内死亡。最终接受手术209例,手术死亡9例,手术死亡率4.3%。随访3~63个月,远期死亡2例,二期解剖矫治手术2例,再次手术3例。其余术后患儿心功能正常,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必须在新生儿期进行干预的危重先心病主要包括动脉导管依赖型先心病,其中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最为多见,如不积极手术治疗,大多于新生儿期死亡。早期识别,适当的术前处理,及时转诊和早期手术是挽救这类先心病患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婴儿先心病急诊手术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为减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患儿的死亡率,提高先心病患儿的存活率及改善其预后,寻找可行途径。方法 将3年来我中心PICU收沽并施行急诊手术的60例小于1岁的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先心病急诊手术患儿,死亡6例(心衰、术后低心排各3例),余均存活。结论 先心病急诊手术能改善危重先心病患儿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21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左侧膈疝18例,右侧膈疝3例.除2例高危患儿于复苏中死亡外,1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并发肠梗阻1例,气胸1例,患侧局限性膈膨升1例.治愈18例.结论 早期诊断并及时地进行转运前救治,适时行膈肌修补术及术后呼吸机支持,作好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先天性膈疝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因疾病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呈多样必,这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探讨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0年收治的52例先心病合并IE的临床资料,就其诊断、抗生素选择、手术指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作一分析。结果:发热、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杂音改变、皮肤瘀点斑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常半数以上有贫血、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培养阳性28例(54%),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82%,二维超声(2DE)检查发现螯生物34例(65%);26例(50%)因瓣膜受累造成顽固性心力衰竭,神经系统症状和周围血管栓塞并发症;死亡14例(27%);7例经抗生素联合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均获痊愈。结论:先心病患儿包括已经外科手术纠治者,如存在不明显原因持续1周以上的发热,无明显心外病灶时,应仔细检查心脏杂音的变化,观察末梢血管栓塞表现,并及时及连续做规范的血培养检查及2DE检查,以明确I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新生儿转运网络工作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珠江三角洲新生儿转运网络(neonataltransportnetwork, NTN) 十年工作及其效果。方法 介绍新生儿转运网络方法及分析有关效果的资料。结果 转运网络现有87 家医院;10 年共转运急危重症新生儿8 124 例,转运途中死亡35 例,病死率为0.43% ;第三级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容8 089 例,共死亡364 例,病死率为4.50 % ,NTN 医院中总死亡率为2.07‰。结论 该NTN 所实行的运转机制合理适用;促进了网络单位包括三级NICU 的发展与提高;建立NTN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以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连续1 40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后ARDS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ARDS 32例,发生率为2.27%.术后ARDS患儿病死率为46.9%.单因素分析显示:紫绀型先心病、体外循环时同、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每公斤体质量引流液总量、围手术期意外、术后并发症与术后ARDS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80 min、每公斤体质量引流液总量超过18 ml、围术期发生意外、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为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具有ARDS高危因素的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这对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的ARDS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387例外科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1年来外科治疗的≤6个月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387例,探讨其病种、手术时机和治疗观念的变迁,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婴儿先心病的就诊和救治率.方法 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个月先心病患儿1387例,主要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法洛四联症(TOF)、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CoA(IAA)/VSD]、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PA/VSD)、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等,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矫治,部分复杂型先心病进行了随访.结果 手术死亡110例,总手术死亡率7.9%.从历年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死亡率1997至2003年为11.5%~14.4%,2004至2005年降至8.6%~&9%,2006至2007年降至3.3%~3.8%.对TGA、TAPVC、TOF、PA/VSD、PA/IVS患儿进行了随访,随访率分别为83.8%(98/117)、87.8%(79/90)、48.2%(68/141)、65%(13/20)和95%(19/20),随访期限为3~86个月.晚期死亡16例.随访中绝大多数患儿无症状,心功能和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绝大部分早期出现症状的危重先心病可以在小婴儿期进行矫治,手术效果接近国际水平.不能进行一期矫治的可以先做姑息手术,改善缺氧、促进肺动脉发育,为以后的根治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