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5例分析张国芬(广西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柳州市545001)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腹膜炎;并发症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简称SBP),是本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甚至容易误诊或漏诊,现就我...  相似文献   

2.
周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51-1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任何部位感染,均易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多为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G-),其中大肠杆菌多发。两组病例在年龄、既往SBP史、Child—Pugh评分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肝脏功能状况是SBP易发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SBP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既往有SBP史、Child—Pugh评分越高,则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关玉盘  尚占民  王澈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9):2789-279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国内报道失代偿性肝硬化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达20%。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险恶,为肝硬化重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因此及早积极迅速控制炎症是治疗SBP的重要原则。近年来我院在应用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及培菲康胶囊口服以防治SBP,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26例(43.33%),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49例(81.67%);腹水细菌培养82例次,阳性8例(9.76%),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氟喹诺酮类,有效率为88.33%。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要综合分析,及时凭经验选用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笔者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及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口服,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Child-Pugh评分及两组SBP发生率等.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ET、TNF-α及IL-6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浆ET、TNF-α及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统计学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SBP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SBP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臧秀萍 《中外医疗》2008,27(33):46-4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或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腹水患者,其发生率为10%-3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保肝、利尿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静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照组在保肝、利尿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静滴左氧氟沙星。结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总有效率95%,不良反应发生率5%。而且对于肝功能的恢复、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表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细菌感染,控制内毒素血症的扩散,有助于恢复肝功能,提高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对疾病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灸(SBP)对疾病领后的影响以及诊断别SBP的方法,便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2年5月间102例诊断为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病人的资料,评价腹水感染、蛋白浓度、白细胞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02例肝硬化病人中,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42例,占41.2%,腹水感染组死亡32例,病死率为76.2%;非感染性腹水60例,死亡22例,病死率者37%,两组病死率比较X^2=1.58,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病人并发细菌性腹膜炎使死亡率增加,腹水白细胞数、蛋白浓度对确诊不起决定作用,应综合分析。提高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利尿?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平均治疗次数为(2.4 ± 0.37)次(B超示少量腹水时停止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该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腹水多形核白细胞数和改善患者MELD评分,取得很好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次研究为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探讨使用?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②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起声对正常对照组(10例),代偿期肝硬化组(27例)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13例)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和血流速度分别进行检测。③结果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静脉主干内径、门脉截面积、门脉充血指数是逐渐增加的,与对照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速度是逐渐减少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以及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量是下降的.与对照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牌肿大肝硬化组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结论多普勒超声为定量化评价肝脏血流变化提供了无创、简便的方法,能够获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对预示门静脉高压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及破裂出血有一定作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病情的发展、治疗效果的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5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和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OR=4.453,95%CI:0.341~12.458),合并腹泻(OR=4.674,95%CI:0.467~11.462),腹水白蛋白(OR=4.345,95%CI:1.673~7.665),是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与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腹水低蛋白密切相关,应予以及时有效的防治,以减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抑郁状态,探讨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②方法 对8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抑郁量表(CES-D)调查,发现62例(76.5%)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不作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③结果 3周后CES-D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干预组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④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心理干预可有减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状态,利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3.
邱涌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7):674-674
肝硬化病人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和肠壁通透性增加,使肠腔内细菌发生易位经过肠系膜淋巴结进入循环系统产生菌血症。由于患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减弱,以及腹水抗菌能力降低,可能发生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1],SBP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较高。SBP常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peritonitis,SBP)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按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将其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各6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并发组分为哌拉西林舒巴坦组和头孢曲松组,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SBP既往史、Child-Pugh改良分级评分(Child-Turcotte Pugh score)、总胆红素水平、血钠水平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一定影响(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Child-Pugh改良分级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91、0.259、0.922,均P < 0.05)。治疗后,哌拉西林舒巴坦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头孢曲松组(P < 0.05);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 < 0.05),且哌拉西林舒巴坦组均明显低于头孢曲松组(均P < 0.05)。  结论  消化道出血、Child-Pugh高分级、高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李惠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30-1731
<正>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因肝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自发性腹膜炎,较一般感染难控制,常成为原有肝病病情恶化的诱因,影响患者的预后[1]。因而早诊断、及时的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措施。现总结了4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  相似文献   

16.
张艳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4):351-352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病人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本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2002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该类患者31例,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原红  余利  兰蓉  涂富莲 《吉林医学》2010,31(18):2789-2790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综合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确诊自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感染率3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例,阳性率23%,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痊愈18例(30%);好转20例(33.33%);无效,恶化、放弃治疗16例(26.67%)。其中死亡6例(10%)。结论:肝硬化失代偿其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症状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需警惕,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例87例,随机分为加替沙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加替沙星组采用加替沙星注射液400mg/次,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1g/次,2次/d。疗程均为7~14d。结果加替沙星组和头孢曲松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86.1%,不良反应分别为6.8%和9.3%,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头孢曲松比较,疗效相近,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内科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出现腹水、脾肿大及门脉高压的表现,则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如果在短期内,出现大量腹水,不易消退,则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plngane 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友症,也是导致该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报道了我院消化科2002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96例,并对其致病原因,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失代偿期与胆囊结石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1986~1991年间收治的19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18653例非肝硬化组的胆囊结石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胆囊结石发生率为41.3%,非肝硬化组胆囊结石发生率为9.5%,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对肝硬化失偿期易发生胆囊结石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