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临床工作中常常需要不合作的患儿尽快安静下来 ,以便完成各种复杂检查或操作。为此 ,我们对 70例患儿采用水合氯醛镇静的两种给药途径进行了观察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意识清晰 ,需要做各种检查或穿刺而又不能配合 ,给予水合氯醛镇静的患儿 7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随机分为 2组。口服组 34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6例 ,年龄 3月~4岁 ,平均体重 12 .93± 2 .5 7kg。灌肠组 36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 2月~ 4岁 ,平均体重 12 .46± 2 .33kg。所有病例均按体重给予 10 %水合氯醛 0 .5ml/kg ,口服组将药用水稀… 相似文献
3.
4.
婴幼儿MRI、CT检查水合氯醛灌肠制动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的制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314例婴幼儿MRI、CT检查水合氯醛灌肠制动效果。结果 :效果显著 6 6 .5 6 % (2 0 9/ 314 ) ;效果良好 33.4 4 % (10 5 / 314 ) ;无效 0 %。结论 :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制动效果良好 ,安全易行 ,无需重复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保留灌肠给药两种给药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 将需要进行CT检查而用水合氯醛镇静的413例婴幼儿,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组,然后观察两组患儿入睡时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数,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给药方法对患儿产生不同的反应,口服组主要是呕吐和呛咳,其中呕吐64例,呛咳24例,导致再次给药51例.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没有胃肠等不良反应.结论 直肠保留灌肠方法对婴幼儿镇静催眠优于口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在婴儿MRI检查前的镇静效果.方法:将需做MRI检查的427名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停顿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镇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镇静,观察2组患儿灌肠后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改良的停顿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的镇静效果优于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值得在婴儿MRI检查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婴幼儿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给药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婴幼儿镇静时采用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给药,对这两种给药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把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测而用水合氯醛镇静的259例婴幼儿,按入院时间的奇偶日期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组,然后观察两组患儿入睡时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数,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给药方法后对患儿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口服组主要是呕吐和呛咳,其中呕吐84例,呛咳18例,导致再次给药的85例。而直肠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共发生14例,再次给药12例。结论:两组患儿入睡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副反应发生数具有显著意义,对护理人员来说口服组操作简单,灌肠组相对复杂。但从效果和药物发生副反应数、给药剂量准确性来说,一般患儿应该选择直肠给药;腹泻的患儿,则应选择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检查前应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辅助检查前应用保留灌肠催眠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两组患儿于灌肠结束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后5~10s催眠成功98例,无效2例,成功率为98%;对照组患儿5-20s催眠成功82例,成功率为82%。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使灌入患儿体内的药液在短时间内发挥其催眠效果,提高保留灌肠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患儿通常需要做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才能够确诊或进行先心病的分型。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等是常用的检查形式,但这些患儿往往不能配合医生的检查,这给医疗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了获得满意的影像,需要患儿制动使医生顺利完成检查诊断工作。临床常用对患儿进行水合氯醛灌肠(水合氯醛灌肠是将水合氯醛自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发挥药效)的方法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镇静催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检查前应用两种水合氯醛镇静方法的效果以及影响镇静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取进行水合氯醛镇静的婴幼儿150例,分为口服组(75例)和灌肠组(75例)。结果灌肠组用药后5~15min起效40例,16—30min起效25例,再次给药10例,无不良反应。口服组用药后5—15min起效30例,16~30min起效20例,再次给药25例,其中产生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31例。结论婴幼儿应用水合氯醛镇静治疗,灌肠法优于口服法,须注意灌肠方法的改进,以便更好达到镇静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由于其好动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极易发生事故,有些伤口往往需要清创缝合,然而婴幼儿往往不能配合医生,这给医疗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了获得满意的,需要婴幼儿制动使医生顺利完成缝合工作。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通常婴幼儿灌肠后10~20min即可入眠,持续6~8h,醒后无不适感,不易产生蓄积中毒。临床常用对婴幼儿进行水合氯醛灌肠的方法使其在短时间达到镇静催眠的目的,再结合局部浸润麻醉,以顺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 (MRI)是医学影像中富有发展前途的重要工具 ,其优点是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 ,组织分辨率高 ,临床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由于受检部位必须固定不动 ,轻微的运动就会造成伪影使图像质量降低 ,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因此对小儿行 MRI检查时 ,必须给予适当的镇静。现将我科婴幼儿行 MRI检查时应用安定和水合氯醛两种药物的镇静效果对照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行 MRI扫描且年龄小于 3岁婴幼儿12 0例 ,其中男 72例 ,女 4 8例。行颅脑扫描 10 8例 ,肝胆肾扫描12例。1.2 分组及镇静方法 采用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需入睡的检查前水合氯醛镇静的最佳方法。 方法 将需要检查前水合氯醛镇静的新生儿398例,随机分为口服给药98例,保留灌肠(后简称灌肠)给药150例,经口管饲(后简称口饲)给药150例。3组出生体重、日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3组给药操作顺利情况,对各组给药顺利的新生儿进一步观察镇静效果及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3种不同的给药方法给药操作顺利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口饲组与灌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口饲组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而灌肠组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3组给药方法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4 h内不良反应中只有腹泻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灌肠组与口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灌肠组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而口饲组与口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 结论 新生儿检查前水合氯醛镇静,口饲给药方法优于口服及灌肠,口饲操作最顺利,患儿痛苦少,不良反应发生少,也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检查前应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催眠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婴幼儿患者,其中新生婴儿20例,1个月~1周岁婴儿40例,1周岁~3周岁婴儿40例;男60例,女40例。笔者针对100例观察对象进行灌肠前的解释、物品准备、患儿灌肠前准备、灌入药液剂量的掌握、患儿灌肠时体位、灌肠方法、患儿情绪护理等方面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全组100例在做保留灌肠后5~10min催眠成功90例,10~15min催眠成功8例,无效2例。结论:护理人员恰当的观察方法及护理措施可以使灌肠入药液在短时间内发挥其催眠效果,从而达到了预期检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正> 婴幼儿的五官科各种检查,因婴幼儿哭闹不合作,所以不能顺利进行。例如:颅内疾患需查眼底了解视神经乳头的情况,先天性青光眼,测量眼压,决定手术方式,新生儿泪囊炎需冲洗泪道等临床治疗,以前需要全麻或氯胺酮麻醉,很不方便。近几年来我科采用水合氯醛灌肠配合五官科各种检查,在婴幼儿睡眠状态下,完成五官科各种检查,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应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催眠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选96例婴幼儿用6%水合氯醛合剂保留灌肠。结果:96例婴幼儿中,63例于(8~10)m in内入睡,33例于(10~30)m in内入睡,无一例产生不良反应。结论: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对65例不合作的小儿随机给予水合氯醛口服和灌肠的2种给药方式,进行I临床护理观察,认为水合氯醛灌肠途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途径,安全性高,小儿合作性好,先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杏南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6)
采用小剂量水合氯醛灌肠使小儿入睡,结果94例<6岁小儿中,皆于5~15min入睡,顺利作CT检查,无明显毒副反应,镇静效果优于安定肌注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