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 98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8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6例,切口感染率2.82%;其中≥60、3060、<3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4.88%、1.88%、1.72%;手术时间≥2、<2h的感染率分别为3.67%、1.53%;合并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95%、1.59%;Ⅲ、Ⅱ、Ⅰ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5.16%、2.13%、1.00%;住院时间≥20d、<20d的感染率分别为3.46%、1.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各手术科室住院进行手术的3 8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 887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85%。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为1.51%,与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类型级别越高,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各组间两两比较除Ⅱ类和Ⅲ类间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住院时间≥3 d的感染率1.73%,高于<3 d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备皮时间≥1 d的感染率为1.71%,高于术前当天备皮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用抗生素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为1.87%,高于<120 min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医师的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正确的术野皮肤准备、加强手术后患者的医护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术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菌薇乔缝线在胃肠急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作用,为减少胃肠急诊手术治疗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胃肠急诊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抗菌薇乔缝线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丝线缝合,比较影响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切口感染率。结果术后3~20d,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2.50%,对照组切口感染9例,感染率11.2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率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切口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观察组为1.25%、对照组则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时,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薇乔缝线与普通缝线相比,可降低手术时间≥120min和Ⅲ类切口胃肠急诊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进行病原菌分析及临床防治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防治的目的。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3月急诊外科收治骨科手术的1 100例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并对术后切口的分泌物进行常规培养和细菌学分析。结果 1 100例手术患者中有29例出现了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4%;共分离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86.21%,革兰阳性菌4株占13.79%,排名前3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4.48%、20.69%、13.79%;Ⅰ、Ⅱ、Ⅲ类手术切口分别出现6、11、12例感染,感染率分别为0.98%、3.0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长<120、120240、>240min分别出现2、14、13例感染,感染率分别为0.65%、1.96%、1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防治,一方面要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做好针对性的应对准备;另一方面应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对重点切口类型加以重点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住院偏瘫康复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偏瘫康复治疗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感染共24例、28例次,感染率30.00%、例次感染率35.00%,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0.00%;年龄≥60岁、入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10次、瘫痪肢体肌力0级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d等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0.00%、60.86%、51.52%、60.86%、50.00%,与年龄<60岁13.33%、入院时间>2周17.54%、侵入性操作<10次的14.89%、瘫痪肢体肌力ⅢⅡ级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d等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0.00%、60.86%、51.52%、60.86%、50.00%,与年龄<60岁13.33%、入院时间>2周17.54%、侵入性操作<10次的14.89%、瘫痪肢体肌力Ⅲ级的7.54%以及抗菌药物使用<10d16.6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入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瘫痪肢体肌力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均是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呼吸道是住院偏瘫康复治疗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而入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瘫痪肢体肌力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是影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预防感染的措施,控制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1-2013年急诊外科患者268例,回顾性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研究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4.93%,2011-2013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分别为12.20%、13.98%、18.28%;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切口分类级别高、应用导尿管、手术时间长、医师操作熟练程度不足、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率高,临床应依据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提供预防性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肝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细菌培养和分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7例肝胆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6例,感染率为5.45%,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77%、3.85%、46.43%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分布为表浅切口感染23例、深部切口感染2例和器官腔隙感染1例,分别占88.46%、7.69%和3.85%;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7株占26.9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分别占30.77%和23.08%;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ⅡⅣ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77%、3.85%、46.43%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分布为表浅切口感染23例、深部切口感染2例和器官腔隙感染1例,分别占88.46%、7.69%和3.85%;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7株占26.9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分别占30.77%和23.08%;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Ⅱ类)和开腹手术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在评估患者病情后,采用腹腔镜手术,保持Ⅰ类手术切口,同时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6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6例,感染率为1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有吸烟史、糖尿病、住院时间≥30d、心功能Ⅲ级、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0.3%、21.0%、23.4%、23.9%、25.1%、22.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有吸烟史、有糖尿病、住院时间长、心功能ⅢⅣ级、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0.3%、21.0%、23.4%、23.9%、25.1%、22.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有吸烟史、有糖尿病、住院时间长、心功能Ⅲ级、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较复杂,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5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切口感染率,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差异,分析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85例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8例,感染率为15.14%;肥胖、糖尿病史、手术部位位于腰腹以下及下肢、术前合并感染、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150min、有气管插管和转入ICU的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将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感染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肥胖、糖尿病史、手术部位、术前合并感染、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有气管插管、转入ICU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感染、手术部位位于腰腹以下及下肢、手术时间≥150min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其OR值分别为5.39、6.06、2.79。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术前是否合并感染、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了解某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2003年全年普通外科手术进行登记,并回顾性调查一年中其手术切口感染状况。结果该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6.44%。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1%、8.17%、13.04%,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1.6,P<0.005);14~45岁、46~60岁、>60岁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79%、5.92%、15.04%,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5.2,P<0.005);急诊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95%与4.38%,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44,P<0.005);手术持续时间≥120min与<2120min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2.63%与3.7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4.8,P<0.005);住院时间≤7d、8~14d、≥15d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4%、5.21%、14.2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1.2,P<0.005);男性与女性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6.98%与5.63%,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6,P>0.05)。结论该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