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对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ICU收治需输血治疗危重患者354例,其中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184例,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共170例。对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及输血剂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院内感染率为26.1%,悬浮去自细胞红细胞输血组院内感染率为9.4%,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Х^2=16.59,P〈0.01)。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的输血量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Х^2=28.71,P〈0.01)。结论危重患者院内感染发生与输血、血液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2.
自从2001年Van den Berghe等报道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即用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在4.4~6.1mmol/L,)相对于常规治疗(血糖在10.0~11.1mmol/L)明显降低了危重患者病死率之后,用胰岛素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危重患者中的意义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即严格控制血糖对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无益,其中原因之一是用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血糖波动过大,  相似文献   

3.
李晓玉  曾薇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34-143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危重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分离出病原菌78株,分离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血液和深静脉导管。所有患者都具有多种高危因素,包括接受侵入性操作,应用广谱抗生素,ICU住院时间长,静脉营养,糖尿病,恶性肿瘤,激素应用等。本组患者死亡率为40/52(76.9%),深部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为28/52(53.9%)。结论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ICU老年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应予高度重视,及时抗真菌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ICU危重病人45例,按随机分为三组:A组按为4.4—6.1mmoL/L,B组为4.4—8.0mmol/L,C组为6.7—11.1mmol/L,各15例,按统一方法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和监测。结果:A,B,C三组病人在治疗期间血糖达标的时间数依次增加,每天胰岛素的用量,血糖的波动幅度,低血糖和低血钾的发生频率依次减少(P〈0.05),但是治疗后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症指标和APACHE Ⅲ评分,两周内死亡例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病人中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范围可以适当放宽到4.4-8.0mmol/L,部分病人可以考虑6.7—11.1mmol/L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的血糖波动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白细胞介素-6(IL-6)和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ICU病房的非糖尿病危重患者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9)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II)评分〉10分,符合应激性高血糖诊断且糖化血红蛋白为4%-6%。患者入科12h内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测定空腹血清CRP、TNF.0l和IL-6水平,分析MAGE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追踪观察患者28d预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危重患者入科24h内MAGE与炎症因子CRP、TNF-d、IL-6及APACHERⅡ评分显著相关(r=0.622、0.505、0.509、0.597,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和IL-6及性别对ICU患者APACHERlI评分的影响作用较大(β=0.155、0.768、-0.209,t=2.879、8.375、-3.170,均P〈0.05)。死亡病例MAGE及APACHEII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病例[MAGE分别为(3.34-1.0)、(5.1±2.0)mmol/L,APACHEⅡ分别为(21±3)、(26±5)分,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GE可影响患者预后(OR=4.401,95%CI:2.185-6.618,P〈0.05)。结论危重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病重程度密切相关;血糖变异度高可作为ICU危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Qiu HB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08-710
急性肾衰竭(ARF)是严重威胁危重病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CU中ARF的患病率高达31%。甚至有报道达到78%。心脏术后的肾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其OR值是无肾功能障碍的7.9倍。对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患者的研究亦显示,在疾病严重程度类似的情况下,伴有ARF患者的死亡风险高4倍(62.8%比15.8%)。ARF成为影响和决定ICU危重患者预后的关键性因素。加强ICU中ARF的早期诊断、积极防治、逆转ARF的发生发展,对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快速高浓度补钾救治ICU严重低钾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5):629-630
目的探讨在ICU危重患者中采用中心静脉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严重低钾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对ICU21例严重低钾血症患者,行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10%),速度10~20ml/h,补钾过程中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和电解质,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尿量。结果2l例中18例在24h内血钾水平恢复正常,2例在48h内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因补钾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严密监测条件下行中心静脉高浓度快速补钾,见效快、安全、不增加输液量,适用于治疗ICU危重患者的严重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输血疗效和影响输血疗效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ICU患者的输血情况。结果:712名住院患者215名输血,共输血432人次。平均输血总量为(2.5±0.70)U(1U~25U)。有贫血、感染、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输血的危险增大(P〈0.01)输血前感染、进行性失血或凝血功能不全的患者的输血无效的危险增大(P〈0.01)。结论:输血在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类型中分布不同。患者输血前的疾病状态:贫血程度、感染、肾功能情况是影响输血的有关因素。而进行性失血和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重症感染是影响输血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损伤facutelungini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死亡率很高的疾患.已经成为危重医学的重点。尽管经过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报道上海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ARDS患者病死率高达70%.这除了诊断偏晚外,也与缺乏新的治疗方法有关。因此,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是纠正可逆的诱发因素和发展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寅  王勇强 《山东医药》2007,47(32):106-107
选择严重创伤且血色素〈100g/L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输血指标:血色素〈70g/L)和开放性输血组(输血指标:血色素〈100g/L)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色素水平、输血量、住院时间、感染及病死率等指标,探讨输血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开放性输血组比限制性输血组输血量大,术后感染率及病死率增高,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P均〈0.05)。认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的安全性优于开放性输血。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收入ICU监护病房的110例高血糖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8.0~11.1mmol/L)。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死亡率等,并于人院后24h、4天、10天通过EMSA、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kB活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及血浆CRP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1)强化治疗组死亡率(19.6%VS27.8%,P〈0.0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强化治疗组人院后24h、4天、10天各时点NF—kB活性、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强化治疗组HLA—DR表达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这与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依硫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指导MDS的治疗。方法:以amifostine、myelodysplastic syndrome和therapuetics以及依硫磷酸和MDS为主题词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所有依硫磷酸治疗MDS的临床研究。结果:共检索到24篇依硫磷酸治疗MDS的论文,一共有2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总疗效分析条件的患者一共有195例。在60例输血依赖患者当中,24例(14.7%)治疗后脱离输血,36例(60.0%)输血间隔延长一倍以上;140例粒细胞缺乏患者治疗后69例(49.3%)粒细胞上升超过一倍以上;在57例RAEB和RAEB-t患者当中,无一例幼稚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下降61例(41.200),恶心53例(35.8%),皮疹13例(8.8%),呕吐12例(8.1%),低血压11例(7.4%),疲劳感9例(6.1%),打喷嚏3例(2.0%),无症状低钙血症2例(1.3%),深静脉血栓2例(占1.3%)。结论:依硫磷酸可用于治疗细胞减少的难治性/复发性MDS。但对于血栓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13.
郑林  周宇子  王澎  曾敏  王旭 《心脏杂志》2021,33(4):421-42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术前调整策略。 方法 收集从阜外医院PICU入组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行小儿外科手术先心病新生儿53例,及未行手术治疗新生儿共60例。未手术的7例中,5例自动出院,2例患儿院内死亡),接受手术的新生儿中位日龄为14天,男性37例,女性16例。以14 d分组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临床预后情况。 结果 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年龄14 d以内(含)新生儿27例,年龄14 d以上新生儿26例,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前体质量无明显差异(3.344 ± 0.428 vs. 3.631 ± 0.622)kg,对比术前转入ICU调整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16 vs. 11),对比术前出现危重状态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9 vs. 5)。临床预后对比,年龄14 d以上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年龄14 d以内组(318 ± 330 vs. 156 ± 167)h(P<0.05);ICU住院时间方面,14 d以上组明显少于14 d以内组新生儿(20 ± 17 vs. 11 ± 6)d(P<0.01);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新生儿在术后死亡率、渗漏、二次插管、延迟关胸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新生儿年龄是否大于14天与院内死亡率、 渗漏发生率、二次插管发生率、延迟关胸等方面无明显相关,危重先心病术前危重状态出现概率与年龄无相关,尽早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并不能改善临床预后,推迟危重状态出现时间的ICU系统调整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Σ�ػ��߸�Ѫ�ǵ�ʶ���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重疾病高血糖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早就有文献报道.但对其伴随的高血糖的处理没有引起重视.只有van den Berghe等[1]2001年发表了手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Leuven强化胰岛素治疗研究(以下简称Leuven研究)后,有关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适体验及影响因素的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疼痛、焦虑、睡眠障碍等不适体验发生的比例及严重程度,探讨治疗干预手段、护理操作和病房环境等对患者不适体验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且ICU住院时间超过24h的危重患者,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病情相对平稳,转至普通病房。转科后3~7d内接受问卷调查。记录患者疼痛、焦虑、口渴、睡眠障碍和自觉环境噪音等不适体验的发生率,分析导致患者不适体验的影响因素。结果142名ICU危重患者纳入观察组,患者疼痛、焦虑、口渴、睡眠障碍和自觉环境噪音等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35.2%、51.9%、88.9%、55.8%和47.2%。有78.0%(78/100)的患者可回忆起使用呼吸机的痛苦经历,其中有吸痰痛苦记忆的患者占52.5%(42/80)。吸痰、留置胃管和静脉注射等操作与患者疼痛密切相关;与患者焦虑明显有关的因素有环境噪音、交流困难、机械通气和静脉注射;ICU环境噪音、希望家属陪护、机械通气、经人工气道吸痰、留置胃管及静脉注射等均可能影响患者睡眠,甚至睡眠剥夺。结论ICU患者疼痛、焦虑、睡眠障碍等不适体验发生率高,治疗干预、护理操作及病房环境是导致不适体验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lic peptide,NT.proBNP)对非心源性危重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128例非心源性疾病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入ICU的24h内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计算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记录随访患者人ICU后28d内的生存状况,并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浓度与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28例患者中,88例存活,40例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浓度J6656(310~35000)ng/L眠1213(17~33061)ng/L,P〈0.05]及APACHEⅡ评分[21(13~53)分US.18(5—38)分,P〈0.05]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NT、proBNP浓度预测患者入ICU后28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比APACHEⅡ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04±0.039vs.0.673±0.048,P〈0.05);血浆NT.proBNP浓度〉1984ng/L时预测患者28d内死亡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62.5%。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对非心源性危重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超过1984ng/L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施春柳  罗会结  王燕平  宋恩连 《内科》2010,5(6):628-630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是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的单位。由于ICU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特殊作用,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急救监护技术。还要有快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情绪稳定能力良好的情绪稳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临床极重的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搜集近18年UC,参考国外分型标准,拟订诊断标准,分出危重型:(1)血性腹泻≥9次/d;(2)体温≥38℃;(3)脉搏90次/min以上;(4)血红蛋白<90d/L;(5)血浆白蛋白≤30g/L;(6)明显营养障碍或严重中毒症状。具备3/6条属危重型。结果:40例重症UC中危重型27例。腹泻、便血、体重下降、发热、贫血频率分别为100%、100%、92%、82%及82%。均为全结肠或广泛性结肠炎。并发休克3例,肠穿孔1例。24例皮质激素治疗,最终手术9例,3例死亡。结论:危重型属UC重中之重,预后差,需特别监护、强化内科治疗,1周后无铲者原则上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19.
ICU内患者普遍存在贫血情况,宽松、不合理的输血治疗不但不能纠正患者缺氧状态,反而增加院内肺部感染的风险,恶化病情,加重医疗负担。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输血相关性免疫调节介导。在临床实践中,对危重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过度、过量输血,以预防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的理想范围目前仍无定论。方法将在重症监护室(ICU)接受3d或更长时间持续治疗的患者在进入ICU的24h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血糖控制目标为81-108mg/dl(4.5-6.0mmol/L),另一组接受传统血糖控制治疗,血糖控制目标为180mg/dl(10.0mml/L)或略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